与老牌名校“北大”、“清华”相比,中国科技大学可谓后起之秀。
到1966年它创办8年时,就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毕业生,其中90%成为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骨干力量。有些人参加了研制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洲际火箭、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等重大尖端科学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1982年至1990年,在5800多名本科毕业生中有3400多人考取了国内外研究生,比例高达58.4%,居国内高校前列。在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科大学生独占1/3。
目前,这所大学已拥有理、工、管、文等比较齐全的学科门类,还拥有几十个博士点和硕士点,一个层次完整的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为了探索早出人才的途径,中国科技大学于1978年3月率先创办了少年大学生班,21位“神童”少年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群体,开创了我国高校超常教育的先河。
到1991年,少年班已经连续开办14期,共招收学生494人,毕业的学生中有72%考取了国内外研究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50多人,在中国教育史上创下了一连串的最新纪录:
最年轻的大学生当时11岁;
最年轻的研究生当时15岁;
最年轻的出国研究生当时16岁;
最年轻的大学教师当时19岁;
最年轻的“洋博士”当时23岁;
最年轻的副教授当时26岁……
这些都为早出快出出好优异人才,摸索到了成功的经验。科大“少年班超常教育”在1988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称赞“科大少年班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李政道教授和很多旅居国外的一流华裔科学家,像杨振宁、吴健雄、陈省身、丁肇中、李远哲等,都是科大的名誉教授,他们协助讲学,开展长短期科研合作项目,不断为学校带来尖端学科前沿研究的最新技术、经验、成果和信息。
中国科技大学已经成为我国一流学府,被称为“科技学府第一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中国科大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该校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出《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最新技术的应用尚处在萌芽阶段,科技战线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于是,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成为当务之急。
1958年5月9日,中科院党组向聂荣臻副总理呈递办学报告,并聘请华罗庚、钱学森、马大猷、贝时璋、严济慈、吴有训、柳大纲、赵九章、赵忠尧等一批国内科学家兼任校系领导。
1966年,“文革”爆发,中国科大的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1970年,迁入安徽省合肥市办学。南迁使学校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截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1975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多名1967-1970届毕业生,举办“回炉班”,经过两年以上的培训后补充师资。
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学中心,并制订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改革措施。
80年代末,科大制定大学生科研计划,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开放部分实验室供学生使用;大力发展新型工程技术学科。
1983年12月,邓小平在一份关于中国科大的报告上批示:“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应予扶持。”
1984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2年,科大入选“211”工程。
1998年5月,科大入选“985”工程。
1999年12月,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2000年至2012年,该校共有21项成果28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07年国家第三批重点学科评选中,入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理学6个。
2008年,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
2012年、2013年,自然出版集团(NPG)发布《自然出版指数中国》报告,中国科大获选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名。
学校建有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牵头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30余个。
2001年-2010年间,学校共发表SCI论文19014篇、被引165821次,授权发明专利463件、实用新型233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7项。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相关成果先后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0次,入选世界科技进展1次,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2次,《Science》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1次。量子信息、铁基超导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共3项)。
在单分子结构高分辨表征和操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具有化学键分辨率的C60单分子图像,并发现二维C60点阵的一种新型取向畴结构(2001);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2005);首次演示了在单分子器件上的双功能集成,为单分子器件的多功能化开辟了新的思路(2009);首次展示亚波长尺度下的纳腔等离激元可以作为一种频率可调的近场相干光源,有效控制分子的发光特性,实现新奇的电光效应(2010)。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PNAS》、《PRL》等学术期刊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上世纪8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量子光学研究,于1997年和1998年先后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和“量子概率克隆原理”。在近十年中,学校在量子信息科学前沿和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首次实现终端开放的隐形传态、复合系统量子隐形传态、光子与原子比特间的隐形传态、国际上距离最远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首次实现五光子、六光子和十比特光子纠缠态;首次实现突破大气等效厚度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密钥分发;率先实现绝对安全距离超过100公里和200公里的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首次实现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首次实现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量子中继器;实现毫秒级的单激发量子存储;实现多光子容失量子编码;实现重要的量子算法;实现自旋晶格模型中任意子分数统计的量子模拟;实现最优动力学解耦,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自旋相干时间等。在量子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密钥收发一体终端、量子交换机和量子集控站等一批核心元器件与关键设备。联合安徽省和山东省相关地区,开展“南北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建设,有望建成世界上首个大尺度广域量子通信国家试验床,对我国夺取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相关研究成果7次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并在国际权威综述杂志《ReviewsofModernPhysics》上发表中国大陆科学家撰写的第一篇实验综述论文。
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2008年发现了一类新型超导体—铁基化合物超导体,其临界温度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推动了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与日本和中科院物理所科学家的工作一起入选2008年《Science》杂志评选的世界十大科学进展、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物理学重要进展、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PRL》等学术期刊上。
中国科大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有广泛合作。
中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澳自主机器人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澳大利亚科技部的联合支持,学院与境外Intel公司的合作研究项目共10个,累计经费近200万元;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姚新教授的合作研究“进化算法性能分析和设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的支持。
2008年“火灾科学国际前沿高层论坛”在中科大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火灾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共同研讨火灾科学发展前沿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新材料对火灾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数值模拟技术在火灾科学研究中的发展趋势;性能化防火设计的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的有机结合;国际合作研究与协调。参加会议计70余人,其中主题发言的境外学者12人,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瑞典、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2009年5月21日,Nature出版集团(NPG)在其官方网站宣布,将与中国免疫学会(CSI)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共同出版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CMI)。
2009年6月21日,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邀请该校侯建国院士担任Kavli奖委员会成员。
2009年9月5-7日,由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09量子输运与量子计算前沿国际会议”在黄山举办,近百名国内外来宾参加,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先生在内的海外著名专家学者10人,国内著名专家有郭光灿院士、于禄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吕力教授、北京大学俞大鹏教授等数十人,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和该校长江讲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姜弘文教授任大会主席,崔琦先生致开幕词。
2009年10月19日,由中国科大主办、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国际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大会在苏州召开,会议主席由美国农业部微量元素科学家GaryBanuelos教授和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林治庆博士担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有成、朱清时、王水、钱逸泰、施蕴渝、伍小平、周又元、郭光灿、侯建国、陈国良、吴奇、李曙光、张家铝、张裕恒、俞昌旋、郑永飞、潘建伟、杨学明、李亚栋、万卫星、陈颙、童秉纲、杨国桢、石耀霖、洪茂椿、吴一戎、李灿、欧阳钟灿、包信和、马志明、沈保根、赵政国、谢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多慧、范维澄、李国杰、万元熙、许祖彦、杜善义、魏复盛、刘文清、吴以成。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生态学、地质学、天文学、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生态学、地质学、天文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法学、大气科学、光学工程。
学校现拥有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分别是:
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
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史,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评估
教育部发布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2009-2011),中国科技大学共有20个学科参评,14个学科排在前10位,18个学科排在前20位,其中,物理学与地球物理学均排在第1位。
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
1、1996年,宋晓东(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毕业生)的科研成果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被美国Discovery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2、1998年,潘建伟(近代物理系毕业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量子态隐形传送以及纠缠态交换,被Science评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该成果还入选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评出的年度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
3、2000年,秦禄昌(少年班毕业生)研制出世界上直径最小的碳纳米管,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被选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
4、2001年,黄昱(化学系毕业生)关于纳米电路的科研成果被Science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学术排名:
2013、2012《自然》(Nature)发布《自然出版指数-中国》(NaturePublishingIndexChina),在中国研究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大连续两年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一。
2011《自然》(Nature)发布《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PublishingIndex2010China),在中国研究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大位居清华大学之后,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二。
2012、2011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2012-2013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三。
2010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2010-2011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列全球第49名,位居北京大学之后,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二。
2013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6名,中国大陆高校第4名;
2012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7名,中国大陆高校第5名;
2011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4名,中国大陆高校第4名;
2010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5名,中国大陆高校第4名;
2011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推出“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国科大在两岸四地大学中名列第九;
2012上海交大推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科大在中国大陆高校中名列第七名;
2011、2010上海交大推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科大在中国大陆高校中名列第六名;
2001-2010年,中国科大发表的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10275篇和111421次,篇均被引10.84次,在累计被引用篇数最多的前20所高校中排名第一。
2012中国科大的化学、物理、材料、工程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生物化学、数学、临床医学、计算机和环境/生态学等10个学科进入全球研究机构排名前1%学科。其中,物理、材料、工程学、地球科学和数学5个学科领域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首批九所“985”高校中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
中国科大校本部(不含苏州、上海的研究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校园面积为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校区,校区间有免费的校园巴士(需持校园一卡通)穿行接送。学校拥有资产总值12.7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97.1万册,拥有中国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
本科学生宿舍四人一间,实行公寓化管理,宿舍楼同时提供暖气、空调和热水洗浴。
特色专业
信息安全
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方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中国科大理工结合的优势,近年学院毕业生就业、深造的前景十分优异,本科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20%;国内深造比例55%,集中在本校和中科院在京沪的各研究所以及其他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工作,如微软、IBM、华为、中兴、中电集团等,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软件工程
我校成为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建立国家示范软件学院的单位之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毕业生既可到科研部门和教育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又可到高新技术企事业从事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研发和管理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外著名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近20%,国内读研比例40%;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高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数学类
数学系于1958年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任首任系主任,为吸引高水平的学者讲学,学校为本系设立了“华罗庚大师讲席”及“吴文俊大师讲席”,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的已成为有影响的数学家,有的凭借自身的深厚数学功底,走进计算机、信息、经济等应用领域并做出突出成绩。每年的毕业生中,约50%左右获得美国或欧洲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约30%被保送到中科院相关院所或国内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物理学
师资力量极其雄厚,毕业生就业、深造的前景十分优异。本科生毕业时读研率达到80%以上,在国内高校中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出国留学的比例最高,2009年物理学院获得世界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加州理工、耶鲁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数量在国内高校中最多。近年来,一大批留学校友纷纷回国创业,报效祖国;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前景好,师资力量雄厚,近年学院毕业生就业、深造的前景十分优异,本科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20%;国内深造比例55%,集中在本校和中科院在京沪的各研究所以及其他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工作,如微软、IBM、华为、中兴、中电集团等,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化学
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突出的科研成果,关注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80%以上的学生被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录取,其余学生为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和国内大公司聘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58年建校时就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老一辈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先生等亲自执教,自主设计并成功研制了我国第1台通用计算机--107机,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既可到科研部门和教育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又可到高新技术企事业从事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研发和管理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外著名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近20%,国内读研比例40%;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高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工作
生物科学
由我国著名科学家贝时璋先生创建,不仅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既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又有广博的生物学知识面,同时还注重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毕业本科生中读研率很高,每年有1/3的同学获得奖学金出国深造,1/3以上的毕业生攻读本校、中科院和国内其他高校的研究生。
地球物理学
注重培养本科生具备深厚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以及英语能力,在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可自主选择专业和学科方向,毕业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每年约7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其他的人已经说得很多了,也说得很好,那么我来提一下中国科技大学的知名校友吧:
名师:
曾在科大兼职执教的两院院士就超过130人,曾经或正在科大执教的部分名师:
郭沫若、竺可桢、吴有训、侯德封、严济慈、赵忠尧、贝时璋、钱临照、郭永怀、傅承义、华罗庚、张文裕、钱志道、钱学森、刘达、钱三强、卢嘉锡、马大猷、方励之、赵九章、朱洪元、关肇直、吴文俊、刘有成、杨承宗、谷超豪、童秉纲、周光召、邹承鲁、唐孝威、陈希孺、汤洪高、王水、梁栋材、阮图南、余昌旋、潘建伟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院士
骆利群:斯坦福大学教授、HHMI研究员
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院士
骆利群:斯坦福大学教授、HHMI研究员
庄小威: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HHMI研究员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
周郁: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李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CMFellow、IEEEFellow
美国数学学会(AMS)会士
陈秀雄:美国石溪大学数学系教
鄂维南: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SIAMFellow
李岩岩:新泽西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
舒其望: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SIAMFellow
Zhang,JamesJ.:华盛顿大学数学系教授
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
丁卫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APSFellow
陈候通,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APSFellow
陈剑平:APSFellow
陈志刚:旧金山州立大学物理和天文系教授、APSFellow
段路明:密歇根大学教授、APSFellow
范汕洄:斯坦福大学教授、APSFellow、IEEEFellow
傅国勇:APSFellow
何小刚: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APSFellow
李育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教授、APSFellow
林海青:APSFellow
卢征天: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和费米研究所教授、APSFellow
平源: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APSFellow
齐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APSFellow
钱剑明:密歇根大学教授、APSFellow
钱永忠:明尼苏达大学教授、APSFellow
邱建伟: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APSFellow
申猛燕: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副教授、APSFellow
斯其苗:APSFellow
汤超:北京大学教授、APSFellow
汤雷翰:APSFellow
陶荣甲:天普大学教授、APSFellow
涂予海:IBMT.J.Watson研究院、APSFellow
王富强:普渡大学教授、APSFellow
王海林:俄勒冈大学教授、APSFellow
王鸿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教授、APSFellow
王楠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APSFellow
王善祥:斯坦福大学教授、APSFellow
文小刚:麻省理工学院教授、APSFellow
吴奇:中国科学院院士、APSFellow
吴小华: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APSFellow
谢心澄:APSFellow
熊鹏: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APSFellow
许怒: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APSFellow
许长补: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APSFellow、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
张福春:APSFellow
张世伟: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APSFellow
张曙丰:APSFellow
张卓敏: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APSFellow
赵政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APSFellow
周冰:密歇根大学教授、APSFellow
庄小威:哈佛大学教授、APSFellow
美国化学学会(ACS)会士
黄雪飞:
夏幼南:华盛顿大学化学系教授
这些都是公开可查的资料,还有很多我都没有列举了,实在是太多了,不得不感慨一句,不愧是C9名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的话是属于仅次于北大和清华顶级层次的高层次大学。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是211大学,也是985大学,还是今年评上的双一流大学。这样层次的大学在国内并不是特别多,包括清华、北大在内不超过39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教育部发布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科技大学有14个学科排在前10位,18个学科排在前20位,其中,物理学与地球物理学均排在第1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
2010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5名,中国大陆高校第4名;
2011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4名,中国大陆高校第4名;
2012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7名,中国大陆高校第5名;
2013英国QS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亚洲第26名,中国大陆高校第4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大学里应该排第几名?能排第三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一所极好的大学,国内极个别顶尖大学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大”、“中科大”、“科大”,1958年创建于首都北京,现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九校联盟(即C9)”、“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名单,“华五”之一。
中科大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当时被称为“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迁至合肥市,使得合肥成为全国著名科教城,学校开始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等。
中科大应该排第几?最高的有人将它排在第三,仅次于北大与清华,多数则将它排在前十强,也有一些榜单还把它挤到十几名了。根据我的前十强排行榜(北清复交浙南科人武中),中科大排在第七,即在北大、清华、复旦、上交、浙大、南大之后,“华五”末名,人大、武大、中山之前,是比较客观合理的。
中科大的优势很多、水平很高,不多说了,那它为什么排不到第三,只能排第七、“华五”最后呢?这跟它的各个规模数字有限、综合实力只能往后排是相关的,再则也跟所在城市、地理位置有关,使得师资、生源多少受到影响。
没有国科大的话,中科院只有安徽科大一个亲儿子,怎么也要帮这个阿斗的。可现在有了国科大,而且就在自己身边,北京。中科院的资源必定会向身边的儿子倾斜,安徽科大开始问题严重了。在最近公布的第四批学科评估中,如果从获得A+学科的数量看,2014年才开始招本科生的国科大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远远超越安徽科大了。现在国科大已经决定在广州等一线城市建分校,势头非常猛,已经甩开安徽科大了。
在中国,一个好校长可以让一个已经落后的学校起来,一个坏校长可以把一手好牌打烂。中国科大接下来的衰落还会验证猪头佛学校长的错误。
这个学校怎样?我只说几点。
第一,华为任正非说他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把自己小孩也送去了中科大,中科大毕业生去的人数最多的企业就是华为,本科深造率也是73.8%,仅次于清华北大。
第二,我国发射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物理卫星,让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领先世界,功在中科大!
第三,当下人工智能第一牛,科大讯飞,就是中科大毕业生整的,“中国声谷”也坐落在合肥。
第四,中科大的分数无论在哪个省份都非常高,开创少年班,针对15岁以下的天才儿童特殊培养,人尽其才!
是不是想叫人说不好?
不怎么好(✪▽✪)反正我差了200.分
别问好不好?我就问你能考上不?
不知道是谁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对中国的大学方面关注的比较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怎么样?答案是一流、顶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和清华北大同水平的高校,而且也是C9联盟中的一员,C9联盟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而且中科大在很多世界排名中国榜中,多次与复旦大学共争中国排行第三大学这个名号。不过对于国内某些排名,我觉得很为惊讶,比如在校友会排名中,中科大竟然排在第15名,这显然大大低估了中科大的实力,如果排不了第三,起码也能前十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学去清华,读书到科大”,很多人都说,中科大是我国学术性最强的一所大学,没有之一,是一个做科研的绝佳之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小清华之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985/211工程,C9成员。
唯一没有扩招的大学,办学定位“小而精”,学校学分严谨,被国人称赞为“小清华”!
位列国内理工类大学第四位!
我知道,国内很少看见它排在前十,但是我们看在国外,以研究成果和精品办学占比评比的排行榜,科大位列国内第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很精品!
为什么说科大精品?
中科大全校一共27个专业,其中全国排名最低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29位!
换句话说,科大的27个专业,全部位于全国排名前三十!
而且科大学风浓厚!
同学,去哪里,你肯定能学一身本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大学里应该排第几名?能排第三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一所极好的大学,国内极个别顶尖大学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大”、“中科大”、“科大”,1958年创建于首都北京,现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九校联盟(即C9)”、“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名单,“华五”之一。
中科大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当时被称为“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迁至合肥市,使得合肥成为全国著名科教城,学校开始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等。
中科大应该排第几?最高的有人将它排在第三,仅次于北大与清华,多数则将它排在前十强,也有一些榜单还把它挤到十几名了。根据我的前十强排行榜(北清复交浙南科人武中),中科大排在第七,即在北大、清华、复旦、上交、浙大、南大之后,“华五”末名,人大、武大、中山之前,是比较客观合理的。
中科大的优势很多、水平很高,不多说了,那它为什么排不到第三,只能排第七、“华五”最后呢?这跟它的各个规模数字有限、综合实力只能往后排是相关的,再则也跟所在城市、地理位置有关,使得师资、生源多少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