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永远达不到nativespeaker的这个水准。要达到的话,一定要从小开始和nativespeaker沟通,所以,作为不在英语系国家的外国人只能想办法去接近这个水平。
这种情况,非常简单,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找一个英语好的人一起练口语就可以了。一定要找英语明显比你好很多的人。问题是人家算是你的口语老师,你需要付钱给你的老师。具体多少钱半个小时,你们自己商量。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是最好的。国内有很高水平的人非常少。这么远怎么对话?通过互联网呀。很简单的。
如果你想不花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到大街上去找老外聊天。一定会碰到适合你的人。这种事我做过一次,碰巧遇到一个好人,爱尔兰人,我们边走边聊,聊了很长时间。对我帮助非常大。
这位仁兄提的问题绝对是小众当中的小众。颇有些志得意满、一飞冲天的意思。
英语的母语水平如何定义?前面有(大致)零到七岁的英语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浸泡,然后是上学以后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的各科系统全面学习提升,到了18岁成人,英语母语水平基本构建完毕。
无法统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数据。比如参加过多少聚会派对、看过多少场电影、看过多少部电视连续剧、参加过多少童子军和其他校外活动……不一而足。
在中文里,一个非常简单的、中国小学生都知道的词汇“长方体”,在英语里怎么说?不是rectangle,那是长方形。而是cuboid(长方体、矩形体、立方体),与rectangle单词毫无关系。怎么看也看不出有任何“长+方+体”的痕迹和意思哈。且不说几何图形中、其他专业和数学中的众多概念名词。
这就是所谓的“耳濡目染”。放到飞行员飞行经验来统计,就是几千或者上万个飞行小时。放到母语构建就不是这个数量级了,因为人们在睡觉的时候耳朵也是不休息、不关闭的状态。
如果按18岁计,乘以365天,再乘以16小时/天(假定睡眠8小时,已减掉)则得到:105,120小时母语培训“飞行小时”。你以为这十万多个小时“飞行小时”,是可以通过辛苦付出补回来的吗?
人的成长是与时俱进的。没有一个时代是可以重复的。时过境迁,我们只能从电影和纪录片里暂时地回到过去。如果那个时代已经过去,那么那个时代的许多幽默和笑话,你听了都不会有任何感觉的。也就是说你不知道人们为什么笑而你笑不出来。因为你听不懂。除非你单独学习了有关那个笑话的背景和知识。人是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
即使在现代,当英美人士因为幽默和笑话捧腹大笑的时候,非母语人士都是表情木讷的,因为那个幽默和笑话的梗来自十几20年前甚至更久,但是它仍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一旦场景、人物、语言指向明确,就能立时激活。好了,就此打住。
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就是一个工具。要求达到母语程度,是对自己的高要求。但是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也是没有必要去追求的。语言使用的最高标准就是够用。没有一个语言在使用中是没有损耗的。即使在母语使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噪音干扰、分心走神、焦虑疲惫、地方口音等)我们也会经常发生听觉视觉的暂时空白和茫然。比如那个笑话那个梗,我们没听懂,又有什么关系呢?无伤大雅。
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时间很充裕,不妨大量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名著,对于你的工作/英译汉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祝好!
其实您的工作更本不需要达到这个水平,只要在你的专业范围内和海外用户客户交流无障碍就可以了,我这样说的原因,不是想打击您的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总在英语环境下,真正的达到那个母语水平,对于成年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外国语言的掌握,我觉得很多语言外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不是在外国长大的,很多东西是在书本和培训中学不来的,所以,如果希望把口语练得非常好,只有多和国外的朋友做深入的交流,我说的是深入交流,因为简单的工作生活对话非常容易,但是,深入到情感,理性,甚至思想层面就非常的难了。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您坚持努力,口语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