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名篇《旅夜书怀》?

山河破碎,壮志未酬,身世飘零,唯有天下在心中!沉郁顿挫、铿锵有力!


"细草微风岸,官应老病休,天地一沙鸥"诗眼矣永执厥中:巜礼记》"人生七十出国称老,不得谢事必受之机杖,行役以妇人"官,老了,病了该不该退休?与杜甫细草民何干?犹与天地一沙鸥无干!只是騷风岸私。若斯時至老者莫过李隆基,其名因文章而名声箸乎?然以何道德文章而取太子名皇帝名位而太上名!应老病休嗎?《礼》不讽焉。


杜甫是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诗作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旅夜书怀》是杜甫在夜晚旅途中有感而发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近景与远景;后两句因景抒情。整首诗融情于景,以景衬情,堪称经典。

《旅夜书怀》的全诗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大意是:

微风拂动岸边的细草,我独自乘船夜泊江边。

星空悬垂平旷的原野,水中月影随大江逐流。

名声岂因文章而显赫?官因年老多病而罢休。

漂泊流浪与何物相似?正如那天地间的沙鸥。

诗意赏析:

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一句写近景。微风吹拂岸边的细草,一只帆船在夜晚的江边停泊。“独”字有独自,孤独之意。诗人夜晚独自乘船停靠在江边,就像岸边的小草,孤独而渺小,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孤独寂寞的心境。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句写远景。繁星悬垂夜空,原野平坦广阔,明月的倒影随江水流涌,景象雄浑浩大。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更加反衬出诗人的孤零与渺小。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名声岂是因文章著称?辞官是因为年老多病的原因。众所周知,杜甫的名声就是由诗篇著称的啊!诗人在这里是正话反说而已。接着问题又来了,辞去官位是由于诗人的年老多病?答案是否定的,是官场的排挤所致。杜甫崇尚儒家的仁政思想,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一直被压抑而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因文章而闻名,这不是诗人真正想要的。有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常年漂泊流浪,居无定所,与什么类似呢?正像那翱翔于天地间的沙鸥,诗人以沙鸥自况,凄苦的处境就显而易见了。


欣赏或解读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往往要和写作人的背景联系起来。这是我读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的,即需要了解写作背景!

先来说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杜甫辞去官职,回到故居成都后不久,好友严武辞世离去,杜甫失去了在成都的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抵达忠州之后创作了此诗!

愿望为: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个人认为最值得细细品味的就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两句了。漂泊甚至可以说流浪在天地间,和沙鸥没什么区别。让我想起了卢梭的名句: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看似无忧无虑,却无不为了生活操心考虑。看似没有任何限制,却处处不被限制!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最喜欢他的那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飘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独飞翔的沙鸥。通首神完气足,气像万千。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课本里有首《夜旅书怀》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名篇,全诗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最自然的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寥寥十字,星光所照之处,人看到的原野就越是辽阔。月光所洒满的大江河流,人就越是看得见江水的奔流。

细草在细,微风在微,一细一微点出了岸上的风光。桅杆行单影只,道破了夜里行舟的孤独。星垂在垂,说明星光垂下在原野上,一个阔字恰到好处的写出星光垂出的原野,在人的视觉里是多么的辽阔。月涌在涌,说明是借用月光的涌动,展示了大江的水奔流不息。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当官,年老多病应该退休了。自已到处飘泊没有家的归宿像什么,就像这天底下一只流浪的沙鸥。

简单品读,杜甫名篇,思索万千。


〈游夜书怀〉

游来游去杜甫知,夜长梦多入冬时。

书写工整大唐诗,怀旧圣贤小心吾!


杜甫又一首孤独落寞的歌。

《旅夜书怀》(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危樯:高高的桅杆。

星垂:群星低垂如挂,光芒灿烂。写这首诗,杜甫已经53岁了。

公元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又不得不携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生涯,此诗便作于颠沛流离的途中。

一二联:

白天,大江两岸,细草微风,夜晚,船桅高耸,孤舟夜泊。

天际,星垂如挂,星光璀璨,原野广阔,一望无边。

江面,水流不息,波光荡漾,明月隐现,浪涛腾跃。

杜甫写景向来大气磅礴却又透着沧凉沉郁,细,微,从小处着笔,近看;危,垂,涌,流,从大处渲染,远观,静中有声,大视野中有细微处,自然的和谐与静谧,壮阔与亘古,折射出的是诗人个体的渺小与无为,感叹个人命运的不公与多舛。

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三四联:

出名岂能因文章写得好,辞官应是我年老多病吧!

杜甫对自己靠写诗出名很是不满,他要的是君子达济天下的抱负与作为。

杜甫对自己被官场排挤而被迫辞官很是愤怒,年老多病是控诉的讽刺之语。

这种漂泊无依的生活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漂泊无定的小鸟。

小鸟无依,生死由命,比喻,是暮年的杜甫心灰意冷,伤心绝望。

对君子而言,功成名就是王道。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才是杜甫一生的梦想,

结果,写文出名,仕途无为,杜甫的自我调侃太为苦涩。

可怜了诗圣生逢乱世,才不济世。

杜甫的伤也是所有文人的痛,李白“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或许只有这样痛的领悟,才能写成血与泪相和的歌。


《唐诗三百首》里,《旅夜书怀》是占了一席之地的,这是一首值得诵读与欣赏的古诗。

到底怎样欣赏《旅夜书怀》,又从哪个角度欣赏,而欣赏到何种层次与读者有益,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旅夜书怀》你读了吗?

那么我们先一起熟读这首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代表带着同学们朗读一遍后,语文老师逐句给大家讲解释义。必考的知识点从作者姓名、杜甫生平、诗作背景、句意、词意、表达的中心思想等等一直到如何赏析名句,如何剖析作者的深刻政治立场。而默写背诵古诗就是欣赏古诗最简单纯粹的办法。熟记在心,随口而出就是最高级的欣赏。

每当春生陌上,斜风细草,月涌星垂;每至大江岸头,看舟辑沙鸥,感一人独立时,心头脑海便有了杜甫当年的直抒胸臆的画像。读诗能联想成画,涉景能通忆诗句,这未尝不是一种欣赏的方式。

《旅夜书怀》是一首一个人的寂寞体会,是杜甫当年不堪境遇中的一声唏嘘长叹!诗里情景俱在,读一句如身临其境,背一遍感人至深,想一次如出己口时就恍惚了!这就是《旅夜书怀》的魅力,这就是诗人杜甫的伟大,这就是经典流传的意义,这就是瑰丽的民族文化。

《旅夜书怀》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值得从多维角度去欣赏。每摘取一点一逗去欣赏,就都能获取大要义。各自挖掘吧,从愿我们都能从《旅夜书怀》中得到精神瑰宝。@


《旅夜书怀》的作者是唐杜甫。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两种说法,前人多说写于代宗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765年。当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州和忠州一带。但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是渝州,忠州所有景象。而且李白《渡荆门送别》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这首诗颔联所写景物相同,所以有人说这首诗应当是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作者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写下的,似乎更为妥当些。全诗为: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中前四句是写旅夜,后四句是抒怀。颔联写月夜停舟仔细观看景色,用“垂”,“涌,‘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非常雄浑壮观,一直以来都是传诵的名句。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末尾是以天地一沙鸥自况,深寓这种飘泊无依的感慨。


旅夜书怀杜甫的诗,写得很好,即写出了作者的心怀,也把自己此成天地一沙鸥鸟,让人心宽,一个作家能心怀坦荡,哪我们读者也要把伺己看成普通人啰。


《旅夜书怀》是老杜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已携家东下时,于途中所作。是一首经典名作。

全诗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大意是: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树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这夜里孤零零地停泊着;星星远远垂在天边,四野显得很宽阔;大江滚滚东流,月光随着波涛涌动;“我”难道真的是因为文章才出名吗?年老多病也许应该退休了吧;如此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首联写近景。诗人迫于无奈离开成都,凄然东下。因此,首联虽是纯粹写景,但并不空泛,而是寓情于景,以景物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

颔联继续写景,但是远景。此联雄浑阔大,以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以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

颈联起开始“书怀”。此联正话反话,立意含蓄。诗人素有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诗人此时确实既老且病,但还不至于要休官,他的休官说,主要是表达心中的不平,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尾联感叹。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人似沙鸥,江湖辗转,飘零无依。此处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而以凄苦无奈的感伤,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豫斋词话》云:为词之要,唯在真实自然。我之当下情感,乃真实也;他人之情感,则隔矣。我之眼前景物,乃自然也;过眼之景物,则虚矣。《旅夜书怀》是杜甫旅途中的即景而作,景皆当时所见,故而真实;也是感叹身世之作,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故而感情真实而饱满。


老杜是一个让我敬佩的人,作为生活在成都的人,我会常去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等地方缅怀老杜,但说实话,对老杜的诗歌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因为他写的太现实了,很多诗让我不忍心读下去,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李白的仙气。换句话说,我这个人有些逃避现实,喜欢活在精神世界中。但是老杜这首《旅夜书怀》有些不一样: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很有趣,我们读一首词的时候,说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你看老杜这首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两句写近景,是微风吹拂江边小草,是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停泊在月夜江面。两句诗点明了时间、地点、处境,暗写了诗人的心境。诗句中的景物都很小,江边草很小,江面船很小。老杜此时正处于孤苦无依之境,所以这些“小”的眼前景物,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用了“细、微、危、独”四个字,突出旅夜情景的同时,还细致入微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写远景,是星垂、野阔,是月涌、江流。两句写得大,雄浑壮大!老杜在月夜的江面独宿,眼中能看到的只是星垂、月涌,但他心中更看到了平野阔、大江流,意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同样用了四个字“垂、阔、涌、流”,力透纸背,处处与前面两句形成强烈对比。字面的恢弘,表现了老杜面临逆境的博大胸怀,但结合背景,似乎又是反衬他当时的孤苦凄怆,有些以乐写哀的感觉。

这两句诗不仅历来为人称道,更被用来和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比较,《诗薮》中说,李白这两句诗是壮语,而老杜这两首骨力过之。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是老杜玩的文字游戏,同时也是发发牢骚,要反着理解。老杜当年因为文章写得好,得到玄宗赏识,当了官出了名。后来被罢官,是因为得罪了肃宗,退出幕府,是因为与同僚意见不合,不堪束缚。此时老杜却是老病状态,但休官的原因绝不是因为老和病,那是托辞罢了。所以你看,诗句中两个字“岂、应”都是反话,实际上应该是“名确因文章著,官不为老病休”,也更能体现出老杜的悲愤抑郁之情。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有志向得不到施展,漂泊在江湖之间,穷困潦倒,像个什么呢?天地间一只沙鸥罢了!这一问一答,自问自答,是即景自况,“一沙鸥”又照应第一句的“独”,愈发显得苍凉悲苦,老杜内心的漂泊无依,你能读懂吗?

老杜这首诗不一样,读起来会有凄苦感,但不会有衰颓感,总觉得在苦难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难怪纪晓岚会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解者已得其旨要,诗意明了。但解者多释其意,少有得其指归,通其脉络者。今通释其脉理如下。

全诗主要有三个意象:近岸之细草,江中之孤舟,天地间之沙鸥。

诗言自己虽如草一般挣扎(细草微风岸),舟一样奔波(危樯独夜舟),然一生漂泊,終老无成(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究竟如平野(星垂平野阔)中细草一棵,大江中孤舟一叶(月涌大江流),天地间沙鸥一只也!


前言

笔者认为,遇到一首喜欢的诗,并且读懂他,不仅要了解诗歌本身的含义、创作背景和写作手法,更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假设自己就是诗人,二是想象自己身处诗歌所描绘的环境中。

接下来笔者将先带领大家到唐朝,看看杜甫,领略《旅夜书怀》写作前后过程;再就写作手法上来探析。

一、杜甫的前半生简述(712年-761年)

杜甫的妈妈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故去了,由于家庭环境还是比较优越,所以他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波动,也因此有很多机会接触更多的文化艺术,并因此受到了熏陶。

他小时候就凸显出了聪明的一面,七岁就写出了诗,比曹植还厉害。十九到二十三岁的时候外出游历多地,紧接着回乡参加“乡贡”,进行进士考试,但是却没有能考上。

随后开始游历,他创作的诗歌也就逐渐丰富了起来。后来在747年的时候,时隔大概11年左右,他又跑去参加考试了,不幸的是因为权相李林甫的闹剧,又一次没能考成功。从此真正开启了仕途失意之路。这也就是我们看到很多诗歌里,表现得郁郁不得志,理想未能实现的忧愁。

后来因为安史之乱,杜甫就东奔西跑,生活上也遭遇着各种不幸。虽然安史之乱后有过任职经历,但都是因为官小的缘故,任职短,待遇差,时政存在一些弊端,也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前半生的经历总结下来就是:少年怀志,生不逢时,半生已过,郁郁终日,以诗抒情。

二、杜甫的后半生,即创作《旅叶书怀》阶段(761年-770年)

(注:笔者之所以这样划分杜甫的前后半生,是因为在761年后,杜甫遭受打击最大,情感受到很大的冲击,也使得这段时间的作品表现出很多悲伤的情绪)

(一)创作起因

761年王维去世,762年李白去世,763年房琯去世,764年郑虏、苏源去世,765年严武去世。短短5年,好朋友们相继离开了他,开始变得孤独,多病,在蜀地漂泊,不过也正是这段日子,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旅夜书怀》就是这段时间创作出的最著名的一首江河题材的诗作。

(二)创作时的心理状况

这一天晚上,他如往日一样,坐在小船上,愁眉苦脸。自己的船停在了江边,可以看到高高耸立起来的桅杆,在周遭的环境中显得那么孤单,自己的心早已被撞击得千疮百孔。看着微微的风吹过岸边的细草,当它拂过脸颊时,或许有着轻轻的刺痛,脸上很早就没了笑容,就像已经老去的心没有了年少时的激情。

放眼望去夜晚的星空还是那么美丽,垂向一望无际的空旷的平野,而自己身处的大江,被月亮照耀着。此情此景下,杜甫心里有太多的感怀,也就因此借着诗句抒发着自己的感情——

想想自己并没有因为做出多少功绩而被世人熟知,出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吗?自己是因为年纪大了、体弱多病没能再做官吗?从此自己再也无法去施展自己的想法,再也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自己这样漂泊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一只在天地间孤独地飞翔着的沙鸥吗?

(三)杜甫离世

杜甫已到晚年,这样的漂泊,让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加之国家多灾多难、生活困难,基本上是度日如年。漂泊途中,还时时遭遇地方的战乱,心里希望北归,却又不得不南下,最多的时光就是在小船上度过,最终也是在小船上去世(770年冬,这一年他59岁)。

一代伟大的诗人,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他的太多名句,一代代流传,太多人被感动。如果我是杜甫,一生中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的内心应该无法承受,我做不到他的坚持。敬佩!

三、《旅夜书怀》作品赏析

杜甫的《旅夜书怀》是一首很值得细细品读的诗,整首诗既寓情于景,又寓景于情,诗人的孤独感和景色相互衬托,最终达到了在旅途的夜里书写自己的胸怀和抱负的目的,也让我们看到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漂泊无依的感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诗歌的首联通过描绘出被微风吹动摇摆的细草(柔弱),高耸的桅杆(突兀)和一叶小舟(孤独),漫漫长夜,来寄托自己的孤独、伤感,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在首联也可以看到诗人写下此诗的时间大概是在三四月份的春天,地点是在江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歌的颔联意境雄浑,描绘出浩大的星空、广阔无垠的平野、水面涌动的月光、汹涌奔流的大江,“垂”“涌”二字更是给景物增加了强烈的动感,将小舟中观景的视野感受明晰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颔联的远景在此与首联的近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显得危墙、小舟的弱小,衬托出了自己孤苦伶仃,漂泊无依的伤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两句中,诗人开始感怀自己的人生。“名岂文章著”,从字面上理解是:自己是因为写文章而出名吗?仔细一品味,诗人在这里其实既是自谦,也是自嘲,就是在说反话,杜甫想出名,却不想因为写文章来出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对未实现抱负与理想的感伤。

“官应老病休”,从表面上看杜甫老了,变得体弱多病了,就没有做官了。其实这一句和上一句一样,自己的身体确实不太好了,但是自己仍旧想报效国家,施展抱负,却苦于时政多弊,得不到赏识和任用。杜甫在这里抒发着自己的愤慨之情,表达内心不平,这样漂泊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的尾联以借景抒情的手法,用天地间到处飘飞的一只孤独的沙鸥(天地之大,沙鸥之小),来表达自己四处漂泊的伤感,无依无靠的痛苦。其实沙鸥的自由飘飞,也恰恰能够表现诗人离开浑浊的官场的自在。不过诗人内心更多的是晚年的飘零、孤独、寂寞之感。

四、总结

笔者在读杜甫的诗时,先是了解其含义;然后会想到他的生平,再去各个史料上查看其创作背景;最后才是探析其文学上的写作手法。大家对杜甫都比较熟悉,但是可能了解的没有那透彻,所有需要去进行各方面查证。

同样的,不管是读哪一位诗人的作品,我们首先是置身于诗人的环境之中,去了解他,把自己当做诗人,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歌,了解其真正含义,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此这般,我们就能很容易读懂一首诗了。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书怀,营造一种孤独、飘零之感,,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第一、二句,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写景来展示自己的境况和情怀,很渺小,很寂寞。

第三、四句,是千古名句,气势雄浑阔大,但实际是运用了反衬手法,以表达自己的孤苦伶仃和凄怆的心情。写景越恢宏,处境越艰辛,心情越凄悲……

第五、六句,表现出的是诗人心中的不平,也揭示出他飘泊、孤寂的最根本原因,哪里是年老多病,只是被排挤罢了。图有抱负却无法施展,这是多少诗词人心中的痛~

第七、八句,诗人以沙鸥自喻,深刻地表露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让人动容不已。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晚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命途多舛,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凄凉境况。

在分析这首诗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旅夜书怀》创作背景

杜甫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虽然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是一直抑郁不得志。两次科考不中,托关系走后门又没有机会,在父亲死后,杜甫的人生每况愈下。

一直到了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和肃宗相继驾崩,朝中大乱,唐代宗立。杜甫年轻时候的好朋友严武担任节度使,杜甫于是南下投奔,在他手下做了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因此得了个“杜工部”的名声。

杜甫在严武手下暂时安顿下来,过了一段时间的舒心日子,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公元765年,严武病亡,能够帮助杜甫的人如高适、房琯也相继去世,杜甫再次无依无靠。杜甫已经五十三岁的人了,寄人篱下,弱妻幼子,跟着他有时候连一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

严武死后,连个投奔的朋友都没有了。杜甫从成都,一路辗转流离,居无定所。

当年五月,杜甫带领家人,离开成都,打算去投奔在江陵的一个堂弟,孤舟千里,乘船沿长江而下,走走停停。走了两年多,杜甫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为了一家人不饿肚子,杜甫亲自上山采药,卖钱养家糊口。心情郁闷的杜甫,在船上提笔写下千古名篇《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诗歌赏析

本诗的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写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一样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波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微风吹拂着两岸的芦苇花草,一篇孤帆在江面上缓缓驶过。此时的杜甫,正伫立船头,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心中凄凉一片。杜甫心中所忧虑的,不仅仅是眼下现实中一家人的衣食饱暖,还有自己漂泊半生一无所成的凄惶,以及国家和朝廷江河日下的局面。

虽然是夜里,但是星辉如同明昼,在这浩渺的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月色之下,脚下的滚滚江流,向东而去。一个人在这莽莽山川夜色之中,显得多么渺小。独立于天地之间,杜甫笔下的文字,弥漫出一种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的才华虽然如那熠熠星辉,却难以放出刺眼的光芒。杜甫的一生,是怀才不遇的一生,是失意潦倒的一生,虽然有些微名在外,却不能给自己带来一个发挥才华的机会。

严武死后,杜甫也就失去了依靠。没有严武的庇护,他连一个小小的工部员外郎也做不下去了。离开成都,千里投奔他人,杜甫甚至连家人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在这江流之上的一条船上随波逐流。

这首诗,可谓杜甫晚年真实的人生写照。就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样,他已经无可依托,连栖息的地方都没有。

杜甫病了,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心中孤愤,穷困潦倒。在长江沿岸,我们的诗人颤颤巍巍地走着,他采集野菜,搜寻草药……他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翁,贫病交加,即将走完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公元770年,五十九岁的杜甫在衡阳江畔的一条破船上,溘然长逝。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杜甫一生的总结书——《旅夜书怀》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在人身观上,认为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国家观上,认为人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也就是说,人的价值一定要在集体的社会的国家的舞台上才能实现。这就是儒家一直提倡的三不朽的价值论。所谓的三不朽就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

杜甫一直是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的,但是命运总是与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两次科举考试失败,又赶上安史之乱,所以杜甫一直是和家人过着逃难的风霜雪雨严相逼的生活。

杜甫的一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自己身体不好,孩子被饿死,在长期的追随朝廷的过程中,杜甫与自己的家人相隔千里,很少回家。所以杜甫的一生,其实就是流落江湖的一生。

杜甫的朋友严武,在四川任节度使,给了杜甫很大的帮助,不仅给他房子住,还给他节度使参谋的职务,在四川的那段时间,杜甫过得比较快乐,但是严武死了之后,杜甫又陷入了衣食无着的悲惨境地。

杜甫只好带着家人,乘舟东下,两年之内,他们一直生活在船上,在江湖上流浪。

这个是这首诗的背景。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旅夜书怀》,就是说,在一条飘荡的小舟上,杜甫在夜里发出的一种人生的感慨。这是杜甫在晚年的一首作品,我们可以说,这是杜甫一生的总结,其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在欣赏这首诗之前,我们要了解中国诗歌中几个基本的概念。

第一是意象。诗歌是意象的艺术。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一览无余,而是用他眼中的景物来代言,这种染上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景物,就是意象。所以,我们在这些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首句是写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这里是营造了一种孤单冷清寂寞的情绪,一开始就为这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他不是高亢激昂的,而是沉痛的冷清的。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是诗的诗眼,也是历来被人传颂的名句。他和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孟浩然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有一种浩大雄伟的气魄。表面看起来,杜甫此时心胸开阔旷达的样子,但是他的这种情感,绝非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样的旷达,而是用一种浩大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渺小与孤独。

试想,在无边的月光之下,在滚滚的江流之中,杜甫一叶扁舟,是多么的渺小和寂寞。这就是中国诗歌中常用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李后主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都是如此。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抒发了自己一生的牢骚。他说,自己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最后一句是作者的自况。杜甫总结自己的一生,不是在要饭,就是去要饭的路上,他像什么呢?天地之大,竟然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他像什么呢?他无非是在天地之间流落江湖的沙鸥而已。

这首诗是杜甫最为沉痛的一生的总结书,他说自己流浪的沙鸥,也是最形象最悲痛的自比!


问题: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名篇《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一、怎样才是一首五律?

五律有四个要素,平仄、黏连、对仗、押韵。

1、平仄

平仄是指格律诗必须使用格律诗的句式,律句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几种变格和拗体,四种基本句式是:中仄平平仄(细草微风岸),平平中仄平(危樯独夜舟),中平平仄仄(星垂平野阔),中仄仄平平(月涌大江流)。

这首诗是仄起仄收式,后四句的句式是前四句的重复:中仄平平仄(名岂文章著),平平中仄平(官应老病休),中平平仄仄(飘飘何所似),中仄仄平平(天地一沙鸥)。

2、黏连

第二联的出句第二字:垂,和第一联的对句第二字:樯,平仄相同,这就是黏连。同理,涌、岂,都是仄;应、飘,都是平。黏连是初唐才渐渐成为标准规则的,并应用在科举考试中的诗中。

3、对仗

五律要求中间二联对仗,杜甫这首诗前三联都对仗。

4、押韵

仄起仄收的诗,第一句不押韵,2468押韵,必须在同一个韵部,这首诗押韵十一尤:舟、流、休、鸥。

二、简析

前二联写景,即旅夜之景色,由近而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是盛唐的特点。后二联是写情,即书怀,道出了诗人的失意,以及对于前途的迷茫。

这首诗一般被认为作于唐代宗永泰年间,生活于成都的杜甫因为照顾他的严武去世而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于秋天抵达忠州。杜甫创作了这首诗。

可以看出这是杜甫政治理想完全破灭以后的心境,所谓书剑两不成,因此会有“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说。杜甫将自己比喻为:天地一沙鸥,江湖飘摇之中,不知未来在哪里?

三、句法结构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中间二联都是1121句式,缺少变化,后人作诗会比较注意这一点。

@老街味道


原始地址:/wenhua/3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