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法无禁止,市场都可为,法有禁止,市场不可逾超。
隔着一条马路。政府在东,市场在西。公务员下班后,过条马路就可以在贸易市场大厅里方便地买到晚上吃的所有新鲜食材(原料、半成品、成品)。更方便的是,早上的自由市场就开辟在这条马路上,而且除了物更美价更廉外还多了热情友好的路边早点服务。这时说政府在东市场在西也不算错,只是晚边界变成了早市场,早边界变成了政府的一部分围墙。我在早市场还遇见过政府人员到现场办公。我偶然想,政府住地的围墙若是拆除的话,政府和市场之间就彻底没有隔阂了!也许这样能够让公务人员私务人员购物者售物者各国家的各年龄段的各种职业的男女老幼在共有的地球村上更容易友好相处吧。我真的不知道这形而上的边界在哪,如果真有肯定和美墨墙很像。但愿人类能够尽快消灭这类曾经有用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的边界(如拆除了许多公园边界)。
政府和市场即确定又不确定,确定的是政府只能是政府,他不能是市场,因为只有专制不需要市场,而专制是不好的,那么,能否一半政府,一半市场,也不行,那是人治,社会不能交给不确定性,所以,政府确定不是市场。但是,没有政府市场将没有秩序,如是等于没有市场,因为没有了公平交易的保护,所以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保护市场,既然是保护就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地方,这个就是首先政府不能是交易者,只能是市场的平等主体,其次对既往已经产生的,确定的行为有一个确定的规定,这一点应该是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对因为科学进步产生的新的交易行为应该从善的内心意愿出发进行制约,成熟以后也列入“确定的规定”的范畴。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边际政府管制成本和边际市场交易成本相等之处
除了国界,一国之内政府和市场没有边界,这是西方经济理论杜撰出来的,一个政府管不了的市场,最多是一时繁荣,更多的会给政府带来大麻烦,甚至能导致政府垮台。
西方为何有人要将政府与市场分开?主要还是为经济学研究,把市场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把政府比喻看得见的手。然后根据分工理论,哪些交给市场,哪些由政府管着。
实际经济运行不是这样子的。
政府干啥呢?
就是管理人。
市场是人组成。
问题的关键,市场主体由什么人构成?
西方经济理论建立的前提是资本为本,市场的主体由人变成了掌握资本的人,再抽象出独特的资本概念,然后研究资本怎样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搞出许多理论立了许多条款,保证资本获利的正当性合理性。举例来说,西方钱一旦成为资本是用来赚钱的,谁拥有资本赚的钱归谁。可由于资本贪得无厌,在正当性的掩盖下注进了大量的不合理。因此,才经常有比较极端的金融危机,时不时让政府十分狼狈,回过头来再去干预市场。按说西方经济学理论那么成熟,那么有道理,经济危机什么的不是都可以及时化解?可按照它们市场和政府关系理论,化解得了吗?只不过是前一次化解为后一次危机挖坑,未来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东方经济学文化一贯以来以人为本,政府用各种手段参与经济活动,抓大放小。这里的放不是不管,而是不制定新限制,看上去放,其实还是有老规矩管着,现有法律能管住就不再制定新政策。举例来说,网商平台创始之初,国家没有现成的法律限制,背后给予巨大支持,比如基础硬件设施(网络、基站、交通等)国家投入,实践一段时间发现哪里不对劲,大平台赢者通吃垄断出现,网络金融杠杆率过高风险极大,于是就针对性的管一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风险可控,政府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市场,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经济发展就平稳,对未来就可以预期。
纵观近代以来东西方经济活动差别,基本结论是,政府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管好了社会就平稳,人民收入增加就快。反之,依照所谓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可以出现一时市场繁荣,但周期性的波动对整个社会,特别是社会底层人的财富极具掠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