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患者家属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能够理解您的困扰和焦虑,狂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支持。

作为亲戚,您能够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提供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狂躁症患者通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冲动行为和思维混乱等症状,这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和日常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情感连接,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其次,您可以帮助患者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支持。狂躁症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所以建议您帮助患者寻找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了解治疗的过程和方案,帮助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并监督他们的治疗进程。

最后,您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因为狂躁症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时间和不断的努力。您可以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总之,帮助狂躁症患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您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

祝好!




躁狂症发作必须住院治疗,系统用药,根据病情增减调整药量,这是非常严格的服药过程,具有专业性,多少家属都是因为在家服药不规律,掌握不好病情与药量,返回医院的,现在精神疾病患者长期住院的较多,特别是躁狂症,家属被折磨的身心疲惫,长期维持治疗是唯一的方法,无奈。




狂躁症患者家属都是熬过来的。我的亲戚孩子初中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因为中考前打球腿及头部受伤了,孩子考试不理想。父母责怪孩子,孩子自己也接受不了去读中职,于是割腕自杀,幸好被家人发觉了,及时送医院。但从此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断买鞋,每双一千多元的鞋,每天都想要买,父母刚开始,想安慰一下他,满足他的要求,但他居然一下子从网上就买了十多双,每天都去小区快递站取鞋子,一个月就装满了鞋柜。父母开始阻止了,但孩子还是想买,父母不给钱,就要打父亲。亲戚傻眼了,一向听话乖巧的儿子,咋会这么不可理喻?而且孩子情绪越来越高涨,每天唱歌,说要成为歌唱家。亲戚害怕了,带孩子去看我们市里精神科,最后确诊躁郁症。

亲戚开始时痛不欲生,孩子躁狂时,日夜颠倒玩手机,听不进人话。不断地买买买,一点钱的概念也没有,买高档的衣服,买高档的鞋,而且都是同一款式。玩手机游戏,透支充值10多万元。谁也不敢阻止,阻止就要割腕。但过段时间,孩子又一动不动,拉黑窗帘,整日整夜睡觉。亲戚到处去寻医,最后打带孩子去省城精神科住院了。

两年以后,亲戚搬到乡下去住了,那天我去看望他们,孩子虽然还没有复学,但己经能静静看书了。挺院里种着瓜果蔬菜,养着猫咪和几只母鸡。亲戚说,孩子得这病以后,他们从自身找原因。他们学会感恩,学会放下,活在当下,知足常乐,正因为这样,孩子慢慢打开心结,现在慢慢康复了。我真心地祝福他们。




能熬过来?绝大多数都是陪伴终生。

患者基本要终身吃药,如果不吃药,基本一辈子要情绪波动大。大部份失去工作能力或惹事生非,或做简单工作,无奈辛苦有心疼,是家属的普遍心态,只能说这是上辈子欠他的,今生来还。




就是熬过来的。

从开始的不能接受,求神拜佛,不让住院,不接受治疗,到后面的跪求医生救治其孩子(家人);从开始的住院几天或几星期,到后来的几个月或几年;慢慢接受了:该吃药让其服药,该住院治疗就住院,能不刺激患者就不刺激,尽量顺其意。碰到了就要面对,该怎么处理,都有相应的流程,心历路程也差不多。

躁狂,好多都是报警送住院的。

经历多了,好多家属都能判断是不是又要发病了:发现苗头(讲大话、兴奋、不睡觉…),就会赶紧送医。

相应的国家政策也要了解,补助力度还是很大的。




朋友的儿子患狂躁症快一年,退了学,辞了工作,卖了房子,从大城市回到农村老家,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陪伴孩子修复受伤封闭的心灵。

孩子患病最厉害时,晚上不睡觉,娘俩围着小区转圈,不洗手不换衣不会吃饭,狂躁起来咬人打人,他妈身上伤痕累累,不说话不交流,孩子封闭住自己进入一种颠狂状态。

最初那段时间,大人都快疯了,四处求医,到处找偏方,一次次看到希望,又一次次经历失望,从市医院到省医院再到北京儿童医院,病是确诊了,病因找到了,该做的检查都做了,该吃的药都吃了,中医西医全看过,孩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医生说:这是心病,因为父母关爱的缺失和棍棒教育的摧残,孩子把自己封闭了,要治病先要治愈亲子关系,用爱和陪伴慢慢感化孩子,把心门打开,才能从病态中慢慢走出。

回农村半年多,孩子病情逐渐稳定,可以说简单的句子,开始洗澡换衣,跟爸爸打打球,跟老人上山挖野菜,跟街上的小猫小狗赛跑,经常疯得浑身是汗,回家倒头就睡,咬人次数也慢慢减少,一家人都很欣慰,哪怕孩子有一点点进步,也能乐呵好多天。

从前大人只顾忙着挣钱攒钱,把孩子扔给老人,只管他吃喝,从未关心过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缺乏教育意识,在孩子患病初期不但没关心照顾,反而以简单粗暴的体罚加剧了孩子的病情,想想就后悔的要命。

朋友很知足,虽然儿子现在离康复还有一大段距离,但她有信心,而且,儿子的病救赎了全家,改善了家庭关系,对孩子好,让孩子尽早回到正常轨道,是全家人一起奋斗的目标,钱挣多少,学习会不会落下,别人异样的眼光,她都不在乎了,无论如何,要用无私的爱和无尽的陪伴换回儿子的健康,她和孩子爸爸坚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原始地址:/wenti/6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