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为了一个职称被各种拿捏,这感觉真tm的憋屈…只能说我真的很佩服放弃职称的人!向你们致敬!我还做不到,但是快了,做好心理建设就准备躺平了……
让他们干二十年以上看看!
评职称是综合能力的较量,很累的。如果个人实力不够,就不用操这份心的
职称是身份的标志,国家法定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如此。只有那些没本事的,没水平的,才会说是自己不争,实际是争不到。
我的弟弟,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超高,高校抢着给职称,给位置,有人不服不行,校长院长开大会公开说,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律平等,职称评定办法是公开的,按规矩执行。有啥不服气的?
评审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一是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掌握评审权的人不能同时是利益相关者甚至是既得者。
只要对钱不在呼,啥都可以放弃!
首先各种领导占了很大的名额,其中还很多搞行政的。然后各种关系户又占了一大部分,还有走关系送礼的,最好剩的名额竞争当然激烈了。以前人少还好点,现在竞争可谓惨烈
因为躺平了
想要进入大学工作后就享福,躺在那里什么都不干,上重复课不用备课,留出大量的时间玩或者搞副业,越来越不可行了。
高级职称不能随意出入境[吃瓜群众]
人的精力有限,除了照顾好家人外有些老师只能把科研、教学、工程等有意义事情做好,不愿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写评职称的论文。
哈哈都是无奈啊说多了都是泪
个人改变不了环境,看开,躺平。
放弃的人种
一种是评不上学校的职称,职称鄙视,一种是看不上学校的职称,鄙视职称,第三种是能评上也能看上,但是认为投入产出不高
最没有意思的合理活动,不公平严重领导占指标
说说我的想法:
1.在高校里,评副高只要用用劲,还是能评上的。放弃的大多是副高后评正高。
2.放弃评职称的大多都是快要退休的一些老教师。大家知道现在评职称比的是论文和项目。近些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博士阶段在项目申请(申请书撰写)、工作的开展,成果总结(SCI论文写作和发表)受到了充分的锻炼,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老教师可能讲课很好,很受学生欢迎,但在论文和项目上和年轻人去竞争可能会力不从心。
3.现在高校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难度和强度水涨船高,有老师选择放弃也很正常,只要还在认真负责的讲课。
4.尽管很多人说现在职称评审条条框框有问题,或者评审过程中有阴暗面,但我觉得至少在985/211学校里不是主流。业务能力强的人,领导也喜欢。
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被动放弃,一个字——难!而且越来越难,条件越来越高。不难,谁不想评教授?另外百分之一是觉得与其用这精力去评教授,不如用同样精力去搞创收。
因为评不上或者不屑于评。
评职称,这个跟评选开国将帅的道理是差不多的。第一是拿的出手的,比如论文,教学成绩什么的。第二放不上台面的,人情世故。最后就是论资排辈了。人家放弃,无非俩愿意,一个可能就是基本轮不上,就懒得折腾了。还有一个就是无所谓,忙着挣钱,做课题什么,职称能换几个钱呢?不想浪费这个时间。
一个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