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易怒,爱吼叫怎么办?

谢邀!

在我看来,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坏脾气采取的是息事宁人的态度,以为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就可以消除孩子的坏脾气,导致孩子变得原来越挑剔,脾气也越来越大,还学会了找各种借口来“挟持”大人让自己满意。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需要思路清晰的建立起必要的原则性和规则性,同时注意无论是表扬还是给孩子提意见,都要指出具体的原因,而不要胡乱批评,让孩子摸不着头脑,甚至恼羞成怒,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在意识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此外,家长还要向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立场,这也是在帮助他们培养同理心的过程。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满足孩子的方式和时机,适当培养孩子等待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孩子如果总是发脾气,可能是因为他有被娇惯的成分,但更可能是因为他内心真正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又没有办法去表达。他感到不被人理解和接纳,产生了一种泛化的不满情绪,只能借助一个个具体的生活事件进行“间接”宣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其父母或主要抚养人的情绪调节能力也不好;一个习惯掐人的孩子,其母亲往往在生气的时候也会出现扭打孩子的情况;或者一个用严厉的方式禁止孩子讲脏话的父母,自己急的时候也会冒出不文明的话语。

成人在面对不良刺激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更何况对事物的判断分辨能力还很弱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能力真正深入理解和体察家长发脾气背后的苦衷,而更多的是模仿家长激烈不当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并最终用在家长身上,而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这样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其实就是家长自己。每个孩子都会受家长的影响,在无意识的模仿家长,若家长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哇!这样呀!那你呢?你是不是也是易怒,爱吼叫呢?俗话说,言传身教,你是怎样的行为,那孩子经常在你们的熏陶下,也一定是这样的行为了!不能责怪孩子!所以,要想孩子不易怒,不吼叫,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先控制好情绪,整天喜笑颜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冷静,那么,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宝宝也变了!




其实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都是人本来就有的情绪,假如孩子没有情绪才真的令人担心。

因为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或者表达不清楚,在遇到不知如何表现情绪时,只会通过哭闹、跺脚、吼叫表现出来。

孩子爱生气主要有4种原因:

一、需求没得到满足:比如宝宝尿布湿、肚子饿的时候,就会生气哭闹;

二、遇到挫折:2—3岁的宝宝喜欢自己吃饭,吃不到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挫折感,通常也是用生气来表达;

三、行为被打断:宝宝正在玩玩具,突然被叫去吃饭、洗澡,孩子往往无法理解大人的意图而生气;

四、心里在意的情感:有些孩子很在乎输赢,如果做事无法达到他的预期,也会生气。

碰上宝宝哭闹时,大人首先要处理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被孩子影响,那样才能陪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怒气:

一、家长务必控制住自己上扬的怒气。谨记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要在情绪平静的状态下进行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在公众场合,可以带著孩子离开现场,或是当孩子大声哭闹时,可以用正常音量提醒他:你这样哭,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请你好好说话。

二、帮助孩子找准现在的感觉。不管是难过、生气或委屈,其实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情绪,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感觉。

比如:给孩子两个选项:你觉得难过,还是生气?通过排除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情绪状态。

三、让孩子练习用「说」的方式表达情绪。当孩子以「说」的方式表达需求时,再帮他解决问题或给予奖励,这样孩子才能明白:光是大吼大叫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培养孩子学会「等待」和「正向思考」的能力,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因为一点挫折便易怒。

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后,等待是孩子每天都会面临的情境,玩游戏有输赢也是家常便饭。让孩子学习到「虽然输了比赛,但我也新学到另一种更好的方法」的正向内在语言,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稳定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易怒、爱吼叫,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行为方式有关系,下面分享三种方法,教你如何跟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

方法一

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待孩子冷静后再讲道理

朋友的孩子大朵朵半岁,要求和脾气自然也多一些。朋友告诉我自己要是在家打电话或玩手机超过五分钟,孩子就要抢。

有次她以为孩子和她闹着玩,结果孩子是真生气,把手机抢过去后一把丢地上,自己随之吓得哇哇大哭。幸运的是孩子力气不大,加之家里的装修是木地板,所以手机并没弄坏。

那时朋友十分生气,把孩子拉进卧室,噼里啪啦好一顿教育,孩子更委屈,哭声更大。后来她对孩子说,你自己冷静两分钟,妈妈出去了。

这个场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孩子吃醋了,妈妈不喜欢我,更喜欢手机。孩子有种被忽视的感觉,就把气全部撒到妈妈的手机上。

可妈妈不仅没理解,反而迁怒于他,于是他更加生气,哭声更大,可这时妈妈更加气愤,于是把孩子放卧室,让他冷静。同时也让自己冷静。

也许看到这里,有妈妈会吐槽朵妈朋友对孩子过于严厉。可事实上,当我们自己身处这种情景时,不见得就能很好的把握好自己的情绪。

故事的结局,妈妈出去冷静后,发现自己也不对:冷落了孩子,于是又跑进去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和好如初。

受忽视,不被理解,这是孩子发脾气的另外一个原因。

而立之年的我们在职场压力大,回到家后就想躺着玩手机看电视,这我很能理解。然而你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已苦等你们一天了。

我不能理解的是,有些父母甚至连陪孩子的时间都在玩手机,你是有多忙呀,总是如此的日理万机?

在我看来,孩子不仅被忽视,还不被尊重。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说话时要看着别人的眼睛,可是到了自己身上呢?

有没有尊重过自己的孩子,他们和你说话,拉着你做游戏或讲故事时,你是怎么推脱的呢?

爸爸没空?爸爸要给客户打个电话?

妈妈要洗碗?妈妈要网购一条裙子?

……

年幼的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和我玩?怎样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于是开始委屈的大哭起来。

这时爸爸不打电话了,妈妈不网购了,都开始询问情况了。

久而久之孩子开始找到一种平衡:原来大哭大闹这种方式能受到重视,于是乎,各种无理取闹都来了,而父母并不理解,因而开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朵妈的朋友让孩子安静几分钟,这点朵妈是认可的,让孩子冷静,也让自己冷静,但是时间不能久,依据孩子不同的月龄,1~3分钟,不能超过5分钟。

时间一到,就走到孩子身边,抱着孩子分析原因,讲道理,也要说明自己的不对之处,让孩子体会到平等,会达到预期效果。

方法二

以退为进,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

爱发脾气,怎么讲都不理,越哭越凶。有没有发现宝宝到了2-3岁,这种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被形象的称为TroubleTwo。原本那个乖宝宝仿佛一夜间变得蛮不讲理,脾气大得无法招架?

首先我们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父母。爱比较,爱贴标签,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标签,就大张旗鼓的行驶父母的权利。

朵朵已经上了幼儿园,但是拉粑粑习惯还不好,因此我们开始纠正她的某些习惯,她尤其反感在厕所拉粑粑。

她习惯了兜个尿不湿站着拉。真难想象,站着拉大便,把脸憋的绯红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为了培养她的如厕习惯,我们真是没少花心思,先用尿不湿诱导,看她满脸通红,用力差不多后,赶紧逮去马桶上坐着,但不是每次逮住都有效果,于是造成了现在便秘的现象。

如果不是想着养好习惯上幼儿园,我们也不得如此着急训练。一着急,就偏离了育儿的宗旨,用大人的固执去对待孩子,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固执一定能成功。

在和小孩的这场较量中,成人的倔强绝对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相反只会让孩子更加倔强,叛逆,遇事不好商量,讲道理不愿意接受,继而养成暴脾气。

无论何时,请不要拿你的倔强去挑战孩子,你若如此,他们肯定更甚。换种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以退为进,有时孩子根本就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就像朵朵,每次在尿不湿上拉粑粑后,她都会告诉我,今天不合格。追问哪里不合格,她会说拉粑粑不合格,还会强调拉粑粑应该到厕所。

诚然,我要教会她生存的基本技能,但也要教会她为人处世的道理。她现在已意识到自己在尿不湿上拉粑粑不对,她正在努力的改正,如果这时我还一味的倔强,可想而知会有怎样的后果。

所以我们现在换了方式,只要她告诉我们要拉粑粑,我会让她自己选择排泄方式,只要排泄成功,就点赞表扬,在点赞表扬的同时,告诉她正确的行为,这时她更容易接受。

方法三

言传身教大于一切,不秋后算账,不大吼大叫

下班回家,朵朵奶奶告诉我,朵朵今天说“我靠”说了好几回。我是又好气又好笑,白了一眼朵朵爸爸。我们决定等下次她再说时,就指正。

所有的指责一定要及时有效,切忌秋后算账。孩子在某个情境中说了脏话,骂了人,或是发了脾气,一定要当场指正,妈妈切记不要有秋后算账的想法。

晚上洗完澡,我和朵朵在床上玩游戏,我将小马宝莉丢给她,她来不及反应,小马宝莉直接掉在她大腿上,她脱口而出“我靠”。

听到这两个字时,我简直是佩服她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程度,用在这个语境中标准、贴切。

后来她就知道了这个词语是脏话,是不能用的。再后来只要她爸爸一想脱口而出,她就立马问“爸爸,爸爸,你刚刚是不是又说脏话了?”

被问多了,她爸爸都尴尬了,在家再也不说脏话,于是乎,我们家的文明程度又提升一个档次。

做父母的需要成为一面干净的镜子,无论你在外人面前如何,但在孩子面前请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你的无心就被有心的孩子学去了。

现在很多孩子白天都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通常不会教育孩子,可以说是舍不得也可以说是不知该如何把握这个度,所以经常是等父母回来后汇报孩子一天的情况。而父母就根据爷爷奶奶的汇报来决定是表扬还是批评。

但个人觉得无论孩子是说脏话,还是发脾气,所有的事情,均应该发生有父母的场景中,父母才能直接指正。

爷爷奶奶的转述,父母可牢记在心,留心观察,但不要以此为依据,去指责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不再信任爷爷奶奶,感觉爷爷奶奶爱告状,有什么小秘密再也不会与他们分享。所以不要秋后算账。

END

我是朵朵妈妈,为写文章放弃减肥的职场妈妈。做及格的职场妈妈,带娃、职场、婚姻、生活,关注我们,让你每天都进步一点。




首先要看是几岁的宝宝,如果是年纪尚小,还不会讲话的孩子,千万先别贴上“易怒、爱吼叫”这样的标签,他们还没学会表达自己,当大人没法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表现出来生气,大叫这样的行为,也是很正常的。大人与其批评他们“爱发脾气”,不如这样对孩子说:“刚刚你对妈妈表达你的要求,但是妈妈没有听懂,你一定很着急,很生气”,先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然后可以猜几个选项,比如,问孩子的需求是A,B,还是C,并且告诉孩子,如果我说对了,你就点点头,当父母猜对孩子的需求时,孩子点头表示对,父母一定要对孩子鼓励,说,哦,原来是这个,这个的名字叫XX,下次你再需要这个,叫XX,妈妈就知道你的要求了。这样可以教会孩子,大喊大叫,无法帮他们迅速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会表达才可以。

如果孩子年纪比较大了,还喜欢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家长可能需要反省一下,是不是孩子的表达能力尚不足以表达比较复杂的需求,或者,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否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示范,如果父母是一言不合就吼的,孩子也学不到什么更恰当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当他们经历着急和生气时,便会模仿他们唯一能够模仿的父母:发脾气和大吼。所以通常来说,温顺的父母不一定会有温顺的孩子,但是一个易怒爱吼叫的孩子,一定有至少一个易怒和爱吼叫的家长,因此,想如何管好孩子的家长,不如先管好自己吧。




宝宝易怒、爱吼叫,我希望有这样问题的孩子,家长首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在孩子一岁之前有没有给他有效的陪伴,及时的回应他的需求?有没有跟他用温和亲切的态度和语气去交流?

首先建议家长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跟孩子经常能够做到温和而积极的沟通,没有忽视或者冷漠对待孩子的问题,没有因为自己拿着手机不看孩子,从而不知道孩子向你发出了求助,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很积极的、亲切温和的?

其次我们要引导孩子把他的情绪表达出来,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试着对孩子讲清楚,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状态讲清楚,慢慢的丰富他的语言结构。这样的这个孩子就会更少的出现一怒爱吼叫的问题。

最后,我们的家长们如果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这个情绪就会出现的更严重,所以家长先要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除了发脾气还有更多的解决方法,当他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给他更大的更激烈的情绪反馈,而是耐心的安抚、陪伴他。

这样,孩子的易怒爱吼叫就会相应的缓和下来。




宝宝总是大声叫嚷怎么管?

有的家长抱怨,宝宝一不高兴就开始大声叫嚷,不分时间场合,让人很头痛,恨不能马上呵斥他一顿,甚至打一顿。实际上,宝宝大声叫嚷,一定存在某种特殊的原因,他不会无缘无故地这样做。大多数情况下,宝宝通过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得到大人更多的关注。他可能感觉自己被忽略,想要以此获得安全感。而当宝宝感受到压力时,情绪也会变得急躁,通过叫嚷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千万不要认为,宝宝这么小,不会有压力。宝宝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当他遇到挫折或身体不适等情况时,他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压力,不知道负面情绪该如何正确地表达和缓解,这时就需要大人能够进行耐心的引导。另外,宝宝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当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某件事情时,一旦被大人拒绝,他为了达到目的也可能用叫嚷来威胁你同意。所以,在这些情况下,一定要了解宝宝叫嚷背后的原因。加强亲子沟通,给宝宝讲道理,告诉他如何正确提出要求和表达情绪,而不是急于批评,甚至以暴制暴。

另外,宝宝喜欢尖叫,很多时候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很有趣,他在玩和探索自己的声音,当他能听到回声时会觉得更有趣。你可以试着跟他游戏,比如比赛看谁说话声音更小,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发现有比大声说话更好玩的事情后,可能他马上就不再大声尖叫了。

关注芝麻育儿专注于0-8岁孩子家庭在健康、养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问题,关注我们就有答案!




原始地址:/yanjie/6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