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谁是谁非的情况下,就是各打五十大板,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小惩罚轻,那个大就要承受的多。家长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公正公平,不过很难,但是要尽量公平公正。如果在处理事情上自己出现偏颇,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免得老大认为你偏心。
我觉得两个孩子打架,父母首先要了解为什么打架,可能有的时候孩子没法描述清楚,但是父母是监护人,不可能永远都不了解孩子为什么打架,而且父母也应该能够根据孩子的性格猜出一些打架的原因,绝对不能有各打五十大板的这种心态,这样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比如,如果是因为抢夺玩具而打架,那么这个玩具到底是谁的,最好的做法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玩具,当然从经济上考虑可能在一些家庭不现实,但是如果大宝非要从二宝那里抢一个自己已经不再喜欢的小宝宝的玩具,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父母对待两个孩子的方式有问题,使得他对二宝产生了嫉妒。这个时候,父母也绝对不能跟大宝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之类的话,因为那些东西天然就是大宝的,是因为二宝的到来才需要跟别人平分的,所以对于可能大脑认知还没有发育到较高程度的大宝来说,跟他讲要爱护弟弟,分享的意义是没有价值的。
对于两个孩子间的争端,父母要充分同理孩子的感受,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是被父母接受的,而自己的不恰当言行是不被接受的,但是无论如何,父母都依然爱孩子,在任何情况下,绝对别当着一个孩子的面责骂另外一个孩子,那样孩子的心灵会受到创伤。
两个孩子,如何不是实力太过悬殊,我觉得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就好了。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一套相处规则,父母如果总是做裁判,反而会使两个孩子为了父母偏向自己而做出不公正行动。而事实上,父母也很难做到完全公正。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两个孩子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
当然,孩子在还比较小的时候,可能不能很好地自己去表达、去解决。做父母的,可以引导两个孩子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判决结果。久而久之,孩子之间有矛盾,也不会老是想到要父母裁决,还能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哦。
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二胎家庭都会碰到的问题。曾经也在我身上发生过。我和弟弟差12岁,几乎没有吵架,唯一的一次吵架记忆犹新,那次吵架后我说了一句话就是你们就是重男轻女。平常父母都挺好,就是那次吵架的处理方式让我觉得重男轻女。但是现在回过来想想,如果父母单独跟我们聊天后或许我就不会这么生气了。所以,我认为的处理方式是先分开冷静,然后单独谈话。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好多父母都憧憬着两个孩子围绕身边的幸福,想象着两个孩子能够互相陪伴的手足温情,可是有了二胎后,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每天我们要处在孩子的各种争执中,尤其是孩子的教育上,要想达到某种平衡真的很难。
在孩子的教育上,与其得到某种平衡,不如先照顾大孩子的情绪为主。
在孩子的教育上,基本出问题的都是老大,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忽然来到的家庭成员必然会抢走本该属于他一个人的来自父母的爱。及时分配的再均匀,老大也总觉得不公平。这是我们要先以老大的情绪为主,给他适当的安慰,让他参与到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感受爱别人的快乐。
在家庭中两个孩子争吵抢玩具也是常有的事,父母千万不要去当裁判,给他们把东西分开。不管分的再怎么均匀,都会受到职责。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让两个孩子一起接受惩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友爱团结的重要性。
另外不仅儿童教育很讲究方法,早教识字教育也很讲究方法,人们对于画面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进行练习,比如【猫,小,帅学汉字】是一款采用图片演化成字体的软件,让孩子在好奇快乐中学习汉字,我家闺女从三岁开始接触汉字,现在用了一年认字300多个,是一款免费的好软件。
【猫,小帅,识汉字】中的图片演化汉字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让孩子感知世界同时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对以后繁重学习任务有重大帮助。
两个孩子之间打架有时候,没有很大伤害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先静观其变,往往大人们会习惯性的把两个孩子都批判一顿,觉得镇压之后,孩子不再争吵就万事大吉了。但两个孩子却都会觉得难过与委屈,谁都不服气。家长不能被孩子的情绪所带动,也跟着大叫,应该做到“坐怀不乱”,主要是让孩子感觉到公平、才能皆大欢喜。也是给孩子学习怎样处事的一个过程。下面列举点:
1、不要激化矛盾再升级
两个孩子打架之后,为了避免冲突升级,我们应该是将两人先分离开,前提是保持自己的理性,不让情绪带入其中,不责备、指责任何一方。
2、让孩子情绪释放
比如在两个单独空间的孩子,可以随意的做些什么,以发泄自己愤怒的情绪,让孩子有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感受。这个时间里,我们对孩子说什么道理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请家长要用包容与关爱的语气告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让孩子发泄一下。
3、倾听孩子的委屈感同身受
等孩子情绪稳定点,问问清楚孩子生气的原因,并且肯定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他受委屈时,是可以生气的,让孩子可以感受到大人给的温暖,疏散自己的情绪。当然,类似的事情你需要对两个都做一遍。
4、合作共赢是父母必须坚持的教育目标
同理、肯定孩子的情绪感受之后,孩子的情绪基本就梳理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再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对方会跟自己争抢、对方现在是什么感受,我们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处理。这些话说完后,很多孩子就会放下“怨念”,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跟自己的小伙伴合作玩耍了。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他们很愿意选择包容与接纳,但是如果我们直接用大人们的是非、正义观去评价孩子,就会让他们的内心感受到委屈,孩子会觉得自己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了,以后碰到同样的事件,他们依然不会合理的处理的。合理的引导孩子才会帮助他们健康发展。
对于家有俩宝的爸妈来说,最让人抓狂的恐怕就是孩子的打架问题了。然而,在绝大多数俩宝家庭里,这却是他们相处的常态,让人防不胜防,烦上加烦。那么,处理俩宝的打架行为,有没有值得推荐的妙招呢?换句话说,谈谈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局面皆大欢喜呢?
1
关注受伤的一方,别把注意力放在惹麻烦的孩子身上
俩宝打架之所以成为常态,最普遍的原因,是他们需要对父母的爱和关注进行竞争,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引起父母关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去招惹另一个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发泄对“争宠者”的不满,还可以把家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独享被关注的感觉。
考虑到这个原因,家长在处理俩宝的冲突时,最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惹麻烦的那个孩子身上,否则会让他产生成功吸引家长关注的成就感,进一步强化他惹麻烦的动机,引发更多的冲突可能。
反过来,如果家长改变策略,把注意力放在受伤的一方,对其进行慰抚,并适当在慰抚的同时“敲打”惹麻烦的孩子,比如,一边给胳膊被挠破的孩子涂红药水,一边说:“挠人可不是好习惯,妈妈可不喜欢这种行为,你妹妹应该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就算生气,也不能挠人”。这样,惹麻烦的孩子就会发现,用招惹另一个孩子的办法获取父母的关注是无效的,甚至适得其反,以后惹麻烦的概率就少了许多。
2
避免给孩子定性,把孩子的行为导向家长期望的样子
容易打架的两个孩子,通常会有相对强势的一方,比较暴躁,另一方面则常常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家长在处理二者冲突时,往往很容易给强势的一方定性,责其“你怎么总是这么暴躁”“动不动就欺负你弟弟,一点哥哥样都没有!”等,对于弱势的一方,则急于保护,却忽视了调动她内在的力量。长此以往,很容易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将他们固化在“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角色里,引起更频繁的角色冲突。
反过来,如果家长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则可能收获出乎意料的惊喜。
比如,当容易受欺负的孩子被威胁必须就范时,家长与其安慰说:“可怜的宝贝,哥哥又欺负你了?”不如换一种更能调动其力量的方式,或者直接示范解决争端的技巧。比如“我打赌,如果你愿意的话,肯定能做出一个更可怕的鬼脸吓唬她!”“你可以告诉他,不喜欢你对待我的方式,我的东西我做主!”这样更容易帮助经常受气的孩子强大起来。
3
用“五步法”介入俩宝的争端,培养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介入,但最好避免直接对他们各自的行为进行评判,更不宜直接决定争执的结果,否则孩子不仅难以受到教育,还可能对家长的处理方式产生意见,恶化彼此关系。推荐“五步法”,培养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争抢一款动物玩具,发生肢体冲突的场景为例:
Step1:表明已经了解孩子们对彼此的愤怒。比如,家长可以对正在争执的两个孩子说:“孩子,听起来你们在闹意见啊”。
Step2: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解释,跟孩子确认自己对争端的理解是否正确。比如,在听孩子讲完后,概括出自己的理解“那么,是你想用它来装饰动物园”“你看到他玩儿的时候,也想加入起来一起玩”,注意,仅仅是确认自己对事态的理解,但不要做评判。
Step3:表示出对问题困难程度的认可。比如,可以对他们说:“我知道了,嗯,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呢。两个孩子都想在同一时间玩同一个玩具。”但不要代替他们做决定。
Step4:表达对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信任,鼓励他们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们俩一定能好好相处的,你们会找到一个让你们俩都感觉公平的法子。”
Step5:离开冲突现场,“你们玩玩具的时候,我先看报纸吧”,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
小结
处理俩宝的打架问题,家长千万不要充当“裁判”的角色,急于评判甚至定性孩子的行为。所谓“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是家长一介入就可以让打架的场面变成让各方面都喜笑颜开的结果,而是说,家长可以通过艺术的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打架对彼此的伤害,甚至让处理的过程产生长远有利的结果,比如,让孩子放弃打架的冲动,意识到立友爱互助的关系的必要性,学会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两个孩子难免出现争抢,不少父母总是对大的说“弟弟-妹妹还小,你就让着Ta吧”,这样做,实际上对两个孩子都不好,骄纵了小的委屈了大的。这样一来,小的会认为自己小所以有特权,大的正当利益也被不公正地剥夺了。
也有父母为了避免争吵所有东西都买双份,花尽心思想去避免冲突。其实有时候孩子们互相抢东西,不是要更多,只是要一样。举一个例子,如果家里只有一个Ipad,两人都抢着玩,最后弟弟抢走了,姐姐在一旁委屈失落。这时就需要父母有所作为,制定出轮流玩的规则,或者提供更有意思的、更多的选择给孩子。但一定不是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样姐姐就会想,自己在妈妈心中没有弟弟重要。如果父母参与进来,引导孩子制定规则,当另外一个孩子闲着没有东西可玩时,陪孩子一起说说话看看书,引导孩子抒发出情绪,分散她的注意力,可能不出一会,另外一个也会扔下东西来找凑热闹了。
这个先得看两孩子的年纪来分情况处理了。
第一,两孩子还不懂事并且不知道下手轻重的话,先分开他们,避免相互受到伤害,然后倾听并询问他们事情,如果分不清孰对孰错,那就一起罚。
第二,俩孩子都懂事了,那就根据事情严重程度来分,若事情比较小,先静心观察一下他们,让他们自己处理,等他们解决不了寻求帮助的时候在出面。
第三,分不清谁对谁错,那就一并责罚,告诉他们不管怎样,打架都是不对的,或许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孩子朝夕相处,发生矛盾是非常正常的。家长应该先了解清楚情况,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批评某一个。让孩子说出来事情的经过也是锻炼他们能力的一个过程。而且在说的过程中孩子情绪就会冷却下来。另外就是要公平,不要偏向某一个,不管他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
这个问题以前多生家家都会出现,有些大人,每人打一顿,也有些人叫大的别打小的,还有些人告诉孩子,自家人不能打架,你们要同心去打别人!各种各样的说词都有,我认为小孩相差两岁打架很正常,大人应该要把打架的坏处分析给孩孑听,教会他们有问题好好商量着办,打架两个人都会受伤,不但身体方面受伤,感情方面也会受伤,孩孑一般听到正确的引导,他们也会知道对错的!不知乇的说法可行得通,请大家正确评论,谢谢!
很正常,人也遵从动物法则,当家庭有了新成员加入就要从新确定各自的位置,所以本能而且有外部力量介入会持续及反复争夺,正确引导就好,确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