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录取她了,她瞧不上啊[捂脸]武汉大学尴尬不?[我想静静]
這就怪了,香港是中國領土,香港大學也是中國的大學,什麼叫轉投呢,人家高考成績不錯,進修上大學有什麼地方奇怪的?
没有什么遗憾或者尴尬的。高校招生有规则这是为了公平,清华北大不缺一两个状元,大陆高校也不缺一两个学生,我们缺的是有一颗爱国心,能够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人才。如果朝令夕改,为一个人“破格”,那别的学生差一点点分数的要不要破格?
提问题方式就有问题,有暗射了。
而且,香港大学用高额奖学金招大陆学生最后不适应拿不到奖学金,退学回大陆重考的不是没有过。
好像进一个大学就是人生巅峰一样。
平常心,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这才是大家最应该关注的。
请把“尴尬”留到她工作以后再来说!我希望她将来能够为国争光,为国效力,那个时候才是尴尬其他高校的时候。
没啥尴尬,体制和规定不同而已。清华损失了一名优秀生,但是维护了制度和规定的权威性,个人认为无可非议。
港大现在也就一般。
提问者太把自己看重了!她的行为也许提问者感到很自豪!但毕竟就像那些疫情期在外叫苦的留学生一样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苦乐自知罢了!别费心了![呲牙]
我觉得是你尴尬。
作为一名江苏人对江苏的高考改革深有体会
这件事没有必要觉得谁尴尬,毕竟香港大学也是亚洲排名第五,世界排名前30的顶级大学,配的上她状元的身份
接下来谈一谈令人谈虎色变的冮苏高考
江苏高考从1994年到2021年这十六年的六次改革,尤其是2000年,2002年,2003年这三年,几乎是达到了一年一改的程度。这些改革让学生头晕目眩,让老师无从下手。
1994年“3+2”模式
所谓“3+2”模式,就是语数外必考,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这个方案从1994年持续到1999年。
这种高考模式让其他两门学科地理、生物所处的位置非常的尬尴,作为一门学科,地理、生物也是有足够的学习价值的。并且学生的选择范围非常的狭隘,如果学生对政治和化学这两门都不感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最终的高考成绩显然不能尽如人意。
2.2000年“3+小综合”模式
该模式下,江苏的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这种模式与现行的全国卷高考模式相同,但是非常的短命,只实施了两年便宣告结束。
3.2002年“3+大综合”模式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说白了就是让学生一次“战”9门。
这种模式让人觉得江苏省教育厅的所谓“专家”好像活在梦里一样,尽是理想主义的极端体现。好在“专家”们也迅速认识到了此法的不合理之处,仅让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年的短暂印记。但是“专家”们该如何向02年高考的考生做出一个妥善的交代呢?
3.2003年“3+1+1”模式
此模式语数外三门必考,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该模式让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与即将在2021年改革的新高考非常相似,区别在于2021年的新高考是任选三门,选择更加具有弹性
这接连不断骚操作真是亮瞎了我的狗眼,比肥皂剧的剧情还要狗血。
4.2008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评价
该模式统考科目只有语数外三门,总分只有480分。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
这种模式是从2008年实施至今的模式,是争议颇大的一种模式,因为从2008年起“江苏卷”就开启了自主命题的潘多拉魔盒,同时这个模式也是我所经历过的。语文作文不管你外面的形式如何变幻万千,我独自一人风花雪月。数学运算量极大,英语难度直逼六级。选修考试水分极大,因为等级的多少不是惟分数论,而是以排名论。
单以物理论,稍微学点的学生拿A甚至A+都是不难的。根本就没有深入的学习,这就导致了江苏理科考生被各家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所鄙夷。
因为高考总分只有区区480分,这就导致了江苏学生每分必得,分分必争,任何一门都不能有明显的拖腿。而江苏省教育厅为了增加区分度,只能将数学出难,让运算过程变多,让作文题变成哲学思辩题,让英语试卷要求的单词量从3500提升到5500
所幸江苏省教育厅在各界的各种呼声中,顺应了时代的大势,于2021年重新汇入全国卷的大江当中,不管未来如何,至少有了积极的改变。
5.2021年“3+3”模式
江苏省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数外三门,而选考科目将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唠嗑时间
要想说明江苏的高考制度,就得从江苏的中考制度说起,江苏高中的录取率在全国就是倒车尾的存在,几乎能将中考的学生刷掉一半,这也变相的导致了大部分不太优秀的人先行被筛选而出,进入江苏高中的学生竞争非常的激烈。
这样的一种情况也变相推动了一种行业的蓬勃发展:课外辅导机构。主要针对的是初中生和小学生,因为绝大多数高中生是要上晚自习的,而且还比较晚。
以我的家乡为例,一座五线小县城,课外辅导机构绝对不低于500家。而且很多都是割韭菜的骗钱机构,这些机构的老板一点文化知识没有,找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教育方式只靠打。每个学生每个月就得交7000~8000左右的钱。还有一些是在职老师自己在幕后操作,找一个亲戚做代理人推至前台。
县城里还好,乡下监管的形式就非常微弱了,几乎就是辅导机构遍地开花,大量的城市与乡村家庭,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基础教育中,而这种投入,对于社会来讲,不会出产任何效益。
对父母的告诫:孩子的教育不应该过度的重视成绩,而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我在湖南大学的一位同学,他的父母从来不会管他的成绩,而是着重培养他自律的习惯,他为人处世的能力,他的理财能力。现在的他,已经自主创业,用自己赚的钱在长沙买了一套房子。
最后祝白湘菱同学在香港大学能够开开心心的学习,一路走高,不要在意外界的冷嘲热讽。
最后最后的吐槽
江苏高考总能以各种方式上热搜:江苏高考数学、清明上河图英语、江苏文科状元、江苏作文题、浙江江苏数学battle....
我真是服了总想C位出道的江苏。
这有什么尴尬的呢,江苏高考排名不记副科的分数,如果记上副科,b+算是85分吧,她的总分就不是状元了。清北在其他省招生大部分都是各科都很优秀的考生,不招她也在理。当然了,江苏的这个高考规则也是让人蛋疼。
这个事尴尬吗?一点也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这个事反映出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已经在路上,规则是事前约定的,清北等各名牌大学能勇敢拒绝省状元,正是展现了可贵的契约精神,这说明了社会在进步,我个人为他们点赞。
如果清北违反了规则,不拘一格降人才,许多人会认为人性化,其实这是短视行为,对少数人的宽容,代表了对多数人的不公平,建设更文明更规范的社会,尊重规则才是对所有人的公平。
再说回文科状元,从她的目标学校南京大学来讲,这次的数语英超常发挥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受到港大青睐对她而言也是比较理想,清北虽好,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加上她平和的心态,没有为一时高分迷失自己,所以她将来肯定可以走得更好更远。
最尴尬的应该是关注这个新闻的人吧,而且还把它当回事,非要说出点什么的人吧。
清北不会因为不收她少一毛钱经费。
港大也不会因为收一个她就怎么样,之前收过无数状元了。
她本人当然更不尴尬,百万学费,港大招牌。谁尴尬,都不尴尬,你我这样的观众最尴尬
清北指定是不会尴尬,百年名校那也不是浪得虚名
无论哪所高校的录取标准,都不会针对某一个人,起码是面对绝多数考生,也是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的,所以才会有最低分数线的界限。
至于说特别优异的考生,有的院校能够特别对待,那是情分;而有的院校按照规章办事,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录取标准已经制定和宣传出去了,不是任何人都有权利修改它的,更何况那些受人瞩目的高校。
正因为如此,也流失了很多人才
其实“人才”的定义非常的好理解,即:“具有某方面专业技能的人”。
这里是指擅长单一技能,而不是全能,真的要是全能的话,这个人永远也不会成为人才。专注才能让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是每一样技能都表现得不错,那么就等于没有专长,单拿出来任何一样技能,距离这个方向的顶级水准,指定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匠人”精神吧。
同样道理,白同学确实历史不太优秀,但是不影响她整体的优秀。毕竟入学后,考生也不见得拿历史,作为自己的主攻专业方向,还是主科成绩会占比重要一些。
能不能尝试换一种录取方法,比如说,由于历史不好,虽然有一部分专业,按规定是一定无法录取的,但是额外保留另外一部分专业,降低选学学科成绩的入学要求,以此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分考生。
以上只是建议,各个高校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也都是有着自己的行事风格。
江苏文科状元转投香港大学,究竟尴尬了谁?
大家好!我是你们喜爱喜之郎观察!今天我们就好好聊一聊这个热点话题吧!(如果有不同意见可能与我一起讨论。)
首先,江苏文科状元由于历史成绩为B+无缘清华北大但是兰大,武大等我内一流名校向她伸出橄榄枝,她选择了用沉默的方式拒绝了这样大学,我在前面的回答也说过,这是这种: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思想,我认为这是好的事情,年轻人要有个性,这才叫年轻人…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网络上有各种声音的出现,有说是人才流失、有说看不上兰大、武大,有也甚者说这女孩子家是土豪,随她去吧!但是我明确的告诉大家这是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理,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理会这种声音。我支持白湘凌同学转投香港大学,祝福她有一个好的未来。
其次,尴尬了谁?我认为没有什么好尴尬的啊!难道清华北大为她一个人改变规则,这是网友所希望看到的吗?如果这样操作的话,公平何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啊!作为国内顶尖大学必须以身作则捍卫这一个底线,这样大学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啊!所以我也是支持清华北大的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毛病啊!
最后,如果说:尴尬了谁?我认为是尴尬了那些网友,因为事情没有按照网友们所想的那样发展,所以他们应该感到尴尬!
还是那句话,我认为无论是白湘凌同学,还是清华北大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尴尬的!至于网友们,大家细品去吧!
祝福白湘凌同学能够梦圆香港大学,用伟人的一句诗祝福她吧!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是喜之郎观察,一个有态度的自媒体人,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啊!
当然是尴尬了白湘菱自己,因为规则就是规则,不然何来公平?难道就因为她是状元就要打破游戏规则?那高考录取何来公平?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到一档娱乐节目,是跳舞比赛,名字忘了,评委是金星和杨丽萍,一个选手跳舞跳的很好,但是不被金星发通行证,引起评委两人之间争执。
其实,我是挺金星的,不可否认,选手的舞蹈很好,金星也承认他的舞蹈好,但是他没有按照题目要求来跳爵士舞种,所以按照游戏规则是不能过关的,两评委就为这个争执不休。
如果不按照规则,就看他跳舞好坏,那别的选手怎么看?公平吗?那大家都各跳自己拿手的舞蹈,那干嘛还要经过层层比赛争最后冠军?显然杨丽萍在这件事上只看到舞蹈,没看到“规则”。
所以,要么不要比赛,要比赛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很显然,白湘菱没有被清华北大甚至省内的南京大学录取,就是没有达到录取规则,这不是很显然的结果吗?这些学校如果打破规则录取她,才是对白湘菱的“尴尬”。
首先,白湘菱是个人才,我不否认
白湘菱是2020年江苏文科状元,语数外全省最高分,选修历史B+,政治A。
具体各科成绩:语文146分(总分200分),数学141分(总分160分),英语109分(总分为120分),政治选修为A,A等级大致是90分至95分,历史选修为B+,换算成分数的话应该是85分。所以,如果折算成总分,白湘菱的分数也够得到清华北大,南京大学等名校更不要说了。
不可否认,白湘菱是优秀的,但是你的结果就是这样,你的历史就是B+,不符合名校录取条件,相对来说,你这一门就是考的不好,有什么好说的?别人不录取你,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尴尬的是自己呀,怪自己没考好啊。
在游戏中就要遵守游戏规则
但是,江苏的高考制度本来就和其他省市不同,已经沿袭了10多年,就是语数外分数和选修等级“双录取”制度,显然是比较难的,选修课和语数外都必须达到要求。
清华、北大、南大等名校对江苏的录取要求,就是选修必须达到AA,白湘菱是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就算他语数外满分,也是不符合录取要求的,这个是游戏规则。
只是面对游戏规则,她不可以是特例,也不能是特例,否则如何让其他学子公平?如果破格录取,那么其他学子是不是也会提出不合理要求?有的学生会不会说我选修都是A+,成绩非常棒,只是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考差了,比录取最低线差了1分,可不可以也破格录取我?
显然不行。
金子总会发光,白湘菱被港大录取我为她高兴
因为状元不能上名校,我自己也感到惋惜,毕竟她只是一门考得不够优秀而已,总分是符合要求的,在江苏如此艰难且独一无二的录取制度下,就断了她的名校路,我也表示很深的遗憾,但不觉得不公平。
不过,中国大学太多了,香港对江苏的录取制度不是这样,这么好的成绩不上清华北大,至少也要复旦南大是吧?可是也不行,香港大学让白湘菱找到了救命稻草,最后也面试成功,拿到了港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
所以,规则就是规则,要遵守,但是规则有时候也不会一棍子打死人,人也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就算,香港大学没有抛出橄榄枝,白湘菱的优异成绩,我想在其他985学校也能闯出一片天地,毕竟大学只是敲门砖,进去还得靠自己。
最后,祝愿白湘菱以后的路越来越好!
清北,我们的清北呀!为什么留不住人才,留得住人才又是为了谁哇?可怜中国的父母,为了儿女成才。哎,两泪涟涟。
有何尴尬?为什么要尴尬?因为什么要尴尬?规则是预先定下来的,每个人都是在规则前面去被选择。为什么此次碰到的是江苏省的文科状元,就觉得规则不合理的呢?就觉得规则是一个失败的呢。
1.有人举例说,民国时候,有人单科考试0分也能进清华北大,去说明过去兼容并蓄,而现在条件设置太多,太苛刻了。但是我们想想,在民国时期有多少受过教育的人?那时从旧学向新学的转变过程中,规则还没有被制定起来,只能由各个学校、各个教授,自己来去制定。那时候才是最不合理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好的推荐信,如果你家里没有钱,如果你不能支付交友应酬的钱,那么很对不起,你很难入得清华北大。
2.此次江苏文科状元,因为有一科成绩为B+,而不能被清华北大收录。但是你觉得对她的人生会有任何影响吗?其实是不会的,一个优秀的人,不会因为本科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而陨落的,他可以研究生去读清华北大啊。他仍然有着无穷的选择和努力方向,不要觉得他的考分没去清华北大而觉得可惜。此时找寻一个自己愿意走的方向,一个包容学习的大学环境是最重要的。
3.同时江苏省的规则也并无任何不妥。这就要求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普遍提升。我们可以想想偏科的学生和全科的学生,未来谁的前途会更大一些。尤其是对于社会来说,哪一类的学生可能会给社会做了更多的贡献。对于一个成熟的孩子来说,其实是能认清楚这个道理的。若对于学习优秀的孩子来说,满足偏科成绩的A也不是一件难事。那么此次江苏文科状元,估计自己也没有想到发挥的那么好,最后被背副科的综合考评成绩,拖了后腿。
整个一件事来说,最多只能说是遗憾。不论是对这位考生还是其家长还是学校,估计考生可能也有悔不当初的遗憾感,但是绝不是清华北大会感到遗憾。因为未来大家就明白,大多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是以他们的学校为荣,而非学校以他们为荣。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做到,学校以拥有这样的毕业生为荣。这样再想一下,仅仅少掉一个某一年某一省的文科状元,怎么可能有遗憾呢?
尴尬了谁?自然是把江苏高考制度改来改去的“那些人”!清华北大复旦南大这些学校不会尴尬,也没必要尴尬。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把清北作为靶子,遵守规则的做法不应该被批评,破坏规则才是最可怕的。
2020年是江苏高考最后一年采取江苏卷,事实证明前面多年的所谓改革都是失败,都是折腾而已,好在现在终于有人拨乱反正了。
既然江苏制订了双A的选拔制度,那么清华北大等高校按照规则不予录取就是最公平公正的选择,如果因此错失了优秀的人才,那也是制度本身错了,而不是不录取错了。
幸好这位状元同学还有香港大学这样一个堪比清北甚至更好的选择,如果是若干年前,香港高校不来内地招生的话,这位同学估计只能退而选其次了,那就实在是太遗憾了!
白湘菱,一个来自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学生,在2020年高考中以总分430分高分喜获江苏文科状元,却因选修科目历史是B+无缘清北,8月2日白湘菱申请了香港大学,前天她顺利通过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的面试,并被学校录取而且还获得港大提供四年一百多万元的全额奖学金。
江苏省的教育资源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强势,这样的一个教育强省的文科状元却接连被清北复交拒绝,连本省的南京大学都表示无能为力,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高考选拔标准。白湘菱能从江苏一个地级市的中学考取全省科第一名,说明她的学习能力是超强的,个人觉得可能是由于学校资源没有省会南京那么强,导致她的选修科目历史成绩是B+,按照全国高校对江苏高考的招生政策,白湘菱是无缘清北复交等全国C9名校。这些高校按照规则办事,我们无法指责它们,但是规定都是人定的,为了留住人才,我们应大胆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不只是敷衍了事一句“爱莫能助”。
幸运的是,香港大学向白湘菱伸出了橄榄枝,并且给了她四年一百多万的全额奖学金,让我们为状元一直纠结的心宽慰下来,为她最终的完美结局叫好。香港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中并不输清北,它对人才的务实追求是值得国内大学借鉴的。真心祝福白湘菱能够在港大的学习生涯中一路顺利。
我觉得尴尬的是主动伸出橄榄枝的北师等,以及制定规矩的江苏省教育厅。
一、在这个规矩下,不只一个白同学有这样的尴尬。
二、按规定,清北不愁招不到优秀人,他会尴尬吗?
三、白也不尴尬,遇到了港大。
四、北师大主动伸出了手,人家不牵,总感觉似乎有点尴尬。不过,话又说回来,优秀生就像优秀女孩,有资本挑挑拣拣。这样看,也无所谓什么尴不尴尬的。
五、在我们“酸不溜”又有点“惋惜”的注视下,尴尬的江苏招生体系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而且行进在路上了。
含辛茹苦的一路走来不容易,并且拿到了文科全省第一,的确是欣慰!
可是,由于高考制度的体制,限制了白湘菱无缘清北及一些985名校。这样的局面,其实,最尴尬的应该是现下的高考体制吧!
我国还有多所985高校也表示,面向江苏考生的招生中,选修科目要达到A以上的水平。这样的要求也限制了白湘菱报考,因为她的选修历史是B+。
北大、清华以及山大、南京大学等学校都做出回复,不能对白湘菱破格录取。
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师大等学校都表明白湘菱可以报考他们学校。
但更诱人的还是香港大学抛出的橄榄枝,香港大学提供了一百万的四年全额奖学金以及住宿费,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福利了。
目前,白湘菱已经通过了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的面试,即将进入金融系就读。
国家指定严格的选拔无可厚非,就是为了要求更高的全方位人才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教育,培养对国家有利的栋梁之才。
可是,只是用一场考试而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让她与清北失之交臂,也确实是感到可惜。
因为,好的学生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她们的上进心是不可估量的,潜力是无穷大的。
当然,名校不止一所,好的人才到哪里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希望白湘菱不要受到影响,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继续前行,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后浪!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