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好,这种思路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其原因: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高考录取开始使用平行志愿方法,每一个考生有一个唯一的位次来对应,绝对大多数认可这种录取方法就说明了他们都认可排在自己前面的人有优先选择权,从而间接接受别人更厉害的思维。
注意,这方法不是一个人、十个人、百个人、千个人在用,而是每年有一千万人在用。
填志愿后,从第一名开始挨个投档录取直至最后一人。第一名状元自由选择,他可以任意选学校,为什么他的第一个志愿要填清华、北大?因为在中国人眼里他们是顶尖的。为什么清华北大要争抢状元?因为如果每年状元都到自己家的话,说明我比对方强。这个里面其实就隐含了所有社会因素对这个学校的综合评价在其中。北大为什么三退河南538分的学生?因为这会影响其排名。
有人说清华北大是个例,较极端。那么我们再举一例:比如全国考生中各省排名第5000名的学生全都选重庆大学,而排名第5200名的学生选重庆邮电大学,大家一致认为重大优于重邮。因为:
1、从志愿填报角度看是一个一个学生自选学校,其实几十年来,它已经经受过了几十年的众选考验,大家凭学校的办学实力、条件、水平、地理位置、毕业生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综合因素评价后做出来的选择。
2、中国人们历来的排名心理,选择一个学校或专业首先看排名,这结果间接成就了学校排名。
3、目前的志愿填报服务,流行的看自己分数的排名对比往年排名进行学校志愿填报,这不也是一种间接承认分数即排名的一种心理吗?
其实,笔者写到这里也不完全承认这个结论,但是很多事实都间接论证着分数即排名的逻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新高考的“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方法就是为改变分数即排名而开出的第一张药方。
要说的还有很多,先点到此吧!
有人说清华北大,有技术实力我相信。但是缺少科学技术理论创新,走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老路,还停留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还在引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进化论”,和“日心说”教学。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也可以说是天子脚下的大学完全没有起的中国伟大个复兴文艺先复兴的作用。
人们把高考分数作为判定高校实力,都是网上各种排名惹的祸。
从总体上来看的话,高校录取分数线的确能够大致代表高校的综合实力,但是也是有很多影响因素的。
大致情况
一个大致的思路是那些分数越高的高校,综合实力往往也越强。比如说录取平均分,在600多分的高校肯定是要比录取平均分在500多分的高校好的。
综合性高校与专业性大学
中国高校大致分为综合性高校和专业性高校。综合性高校所涵盖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校所招录的本科专业数量也是比较多的;招录的这么多专业中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也有王牌专业和一般专业,往往是那些热门专业王牌专业录取分数线会比较高一些,其他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低一些;也正是因为综合性高校所涉及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说综合性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跨度比较大,也就是这所高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平均分、录取最高分数之间的跨度会比较大一些。
专业性高校所涉及的学科门类比较少,学校里所招录的核心专业数量比较少,所以这样高效的录取分数跨度比较小。
对比综合性高校与专业性高校最好是对比两者之间的录取平均分。
热门学科与冷门学科
有些高校招录的专业门类比较热门,所以这类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往往会比较高一些,比如说财经大学、医科大学;而有些高校所招录的主要学科比较冷门一些,这类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往往会低一些,比如说矿业大学、农业大学。虽然拥有比较多热门专业的高校录取分数线比较高一些,而拥有比较多冷门专业的高校录取分数线低一些,但是我们不能说前者高校实力就要比后者高校实力强,这个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同学科高校比较
对于一些专门性高校来说,可以从这些高校的录取平均分来大致对比出哪所高校实力比较强一些,比如说我们对比了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可以看出来中国海洋大学要比广东海洋大学好一些。
地理位置
当然地理位置也是影响一所高校录取分数线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大城市、沿海城市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要比其他地区高校录取分数线高一些。
批次与分数
不同批次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是不一样的,大致区分是第1批次高校要比第2批次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一些。
985、211
一个大致的区分是,大部分985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211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而大部分985高校、211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其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读大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毕业后找份薪资较高的好工作,什么排名什么综合实力都是些自欺欺人的假伎俩,误人子弟,考生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得来的考分都不容易,谁会白白浪费?说考分不能代表大学实力的人都是些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考分不代表实力哪还要考分做什么?考大学不为了就业,为了薪资又为了什么?这年头说假话的人太多了!
录取分数是普通人判定此高校实力的最直接数据
首先,关键你所谓的大学“好”或者“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是综合实力,谁更好,谁更强的话,那么分数线真心未必能体现出来。
一把情况下,两财一贸的分数都要高于综合类985高校。但是要说综合实力的话,很显然985级高校,要远比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强很多啊!你能说这些大学,比分数低的985级四川大学强嘛!
另外医学院的分数,一般都要超过同级高校的分数。但是未必综合实力就一定要比别人强呀!很多学校的分数之所以高,尤其是“专类”高校,主要是这些学校的主力专业就业形势比较好,就业质量非常高。
但也并不是此类高校,所有专业都如此,而是因为太多的人不懂得学校分层,盲目跟风而已。高考录取分数,可以借鉴,但是更要了解相关专业,才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所以说,的确是存在一些录取分数线低的大学比录取分数线高的大学好
有不少外行,在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时,往往用它的录取分数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这是非常荒唐和可笑的,也是非常肤浅的。因为要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必须从多种角度,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估,才能判断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包括新生质量,毕业生质量,教师绩效,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所以,仅凭高校的录取分数是不能够全面正确的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的,有许多特色高校,近年来,就业形势非常好的应用型高校,它的录取分数往往超过了不少211工程大学,甚至超越了不少985工程大学,你能说这些大学的综合实力就排名靠前了吗?就得到了迅速的飞跃和提升了吗?譬如,中国民航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等,西安邮电大学近年来的录取分数一路飙升,超越了西安的不少和实力排名比他靠前的高校,所以,仅凭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是不能够确定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的,许多外行往往用大学的录取分数来判断大学的综合实力,这是非常片面的,荒唐的和不科学的。
如同美国滕校和英国剑桥牛津入学非常注重成绩一样,高考分数线的高低,是当代中国高校实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地域也是实力。北清复交金融学生得到实习机会和见多识广,是浙大武大南大金融学生可比的吗?交大在90%力量西迁西安的情况下,最后还是被仅剩10%力量的上海交大发展反超,其中关健的不是地域因素吗?按高考分数线择优选校,是全国人民对高校实力的投票,不会作假,比那些所谓排行榜和专家分析有水平得多。说什么可以用分数低学生可以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的论调,是自欺欺人罢了,请问有量化数据吗?
因为分数最直观,最简单。
每位参加高考的考生,拼死拼活学了12年,谁都想要上一所好大学。在填志愿的时候,左比右比,希望能找到一个自己分数能够上的了的,最好的大学,高考得来的分数,一分都不想浪费。你是这样想的,别的考生当然也是这样想的。反过来,从大学的角度思考,这么多人报考我们学校,我该怎么选择录取哪些学生呢?当然也是从分数上来选。打个比方,假如说北京大学今年有100个招生名额,那北大肯定会选择报考自己学校的前100名考生,第100名被录取的考生的高考分数,就是北大的分数线。
所以就很简单了,考生想上最好的大学,大学想招最好的学生,两方共同决定了分数线。如果每年都是1000个人报考北大,北大分数线也一直都是700分左右,今年有10000名考生选择了北大,那北大的分数线可能就会涨到705(只是说有可能,分数线的涨跌还受很多因素影响)。
接下来回到题目中问到的,哈工大(深圳)的分数线比哈工大(哈尔滨)还要高。哈工大(深圳)创建初期本是研究生院,第一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分数线就飙得很高,在广东超过了中山大学,在黑龙江甚至超过了哈工大(哈尔滨)17分,在广西、福建等地也是高出哈工大(哈尔滨)15分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像我们上面讲的,因为报考哈工大(深圳)的比报考哈工大(哈尔滨)的考生要多,招生名额固定的情况下,深圳分校的分数线自然要比本部高。
那为什么会出现哈工大深圳分校的分数线超过本部的情况呢?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深圳分校位于一线城市深圳,而本部位于哈尔滨。不得不承认,曾经繁盛的东北现在在走下坡路,哈尔滨在城市实力对比上,完全无法和深圳比肩。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考生想要去分校,而不是本部的原因。
附图:
1.哈工大主楼
2.哈尔滨
3.深圳
分数线高的大学可以有以下方面的因素1:大学的底蕴,如清北作为帝都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新思想新潮流及文化领先具有领导地位。2:引领科技实力。北大文科清华理工可谓中国第一。3:国家重视程度。毫无疑问清北国家重视领先。4:地域,目前国内招分高的帝都,上海等政治经济发达地区…5:就业需求难易工薪水准,毕业生选择一个城市读大学四年,相当一部分会留在所读大学城市。
国家1956年也重点建设了2所有名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工大,当时一穷二白主要依托苏联教育支持。加上后期建设的哈军工。那个时候因为国家的重视程度和前苏联学求嫁接,这几所大学如雷贯耳,比肩清北。后来有些大学拆分,但是国家高膽远嘱,将重点建设中国人民人文学科,哈工大配入航天工业部(当时唯一一所航天重点大学),这也是中国航天工业作为唯一自主技术引以为傲的资本(当然现在华为也值得骄傲这是后话。)
经济开放后,计划内经济已退守。市场经济逐渐成熟。所以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工资成为第一追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哈工大,2019深圳录取分数超越本部甚至是直逼华五的原因。因为本部虽然毕业生有不少进入航天系,但是相当部分还需要社会就业!而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对哈工大这类航天技术民用化的人才也求贤若渴。随着认识深入,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低蕴,可以看到的是,哈工大(深圳)这个录取分数会越来越高!2019四川已达682(理科)。希望这个分析对学子有所邦助。
什么时候也没把高校录取分线定为综合实力。在国内大多数的综合实力排名,都是按学校的大小,学科的多少,专业的齐全等来排名次的,多所大学都是靠合并提高名次的,最典型的山川吉的吉林大学,连一个A+学科都没有,竟排进全国前十名。而有两个含金量很高的A+学科的电子科大,只因没合并大学,学校规模小,学科少,还偏工科,因此大学排名都排到35名左右(软科排名比较真实,排27名)。但录取分数是不会看这些排名的,主要是看教育部对学校定位(985、双一流等)及学科评估排名,学校的地域,学科实力,专业冷热,升研率,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等等多种因素。今年在28个省、市、自治区录取分排名中,大学综合实力第十名的吉大,只排四十多名,而大学综合实力的第三十五名,在录取分却排到26名(985中排名二十),录取分数高低,是考生对大学好差的投票,也是最公正的大学排名。
大学录取分数线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大学的教研实力、知名度、所在城市的知名度经济实力、甚至大学的名校名都是影响大学录取分数因素线之一,所以单纯的认定录取分数线高低决定大学的实力是一个伪命题,只能说录取分数线高低可以体现一所高校的实力之一,分数线是一个因素。
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我们更喜欢按照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评判事物。这就是人们把高校分数线定位高校综合实力的原因。
高校的综合实力怎么判定?人们眼里只有分数线的四大原因是什么?听缪老师来聊聊吧。
一、高校综合实力怎么判定?
高校的综合实力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吗?并没有!即便是世界各大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他们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也是各不相同。我来举两个例子:
①QS排行榜
学术领域同行评价占40%,师生比占20%,论文引用数占20%,雇主声誉占10%,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师资比例各占5%。
②USNEWS排行榜
全球研究声誉占12.5%,地区性研究声誉占12.5%,高频被引用文献数量占12.5%(在引用最多文献前10%),发表论文占10%,标准化引用影响占10%,高频被引用文献百分比占10%(在引用最多文献前10%),国际合作占10%,总被引用次数占7.5%。。。
太琐碎的,缪老师也就不说了,咱们不说在高校圈里摸爬滚打的人,就说普通的老百姓,有多少人知道上面这些专用名次的具体含义?即便是高校圈里的教师和学生,有多少能关注到非自己研究领域的这些数据?
二、为什么人们眼里只有分数线?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①高考的全民关注度在教育领域首屈一指;②高考主要看分数录取;③数字很直观,能够给人以确定性;④数字是一种社交利器。
在教育领域,全国人民基本都关心的只有高考,在一般人眼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些阶段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且不说这种想法对不对,他的确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这是事实。
所以说,高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话题,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社会话题的关注,是要远远超过教育话题的。
高考前,要估分,高考后,要等分,出分后,报志愿,被录取,靠分数。批次线是个具体的分数,录取线是个具体的分数。你看,“分”贯穿了整个高考过程,尤其在高考志愿的录取中,除去特殊种类的招生,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裸分录取,分数自然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点。
而即便是特殊种类招生,大家在符合招生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排名来决定最终录取结果,排名也同样可以换算为具体的分数。
很多特殊种类的专业招生,还会要求具体的单科分数,像部分数学专业要求数学最低分,部分外语、外贸专业,要求英语最低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和专业,同样要求英语最低分等等。
“同志们,咱们下个月工资要上涨很多啊。”
“同志们,咱么下个月工资每人上调20%。”
你觉得上面的两句话,哪一句让你更有安全感呢?是后面一句,对不对?分数本身是一个数字,他能够给我们安全感。
我们可以拿分数去应付家人的询问(孩子考了XX分);我们可以拿分数去问招办的老师(老师我孩子文/理科XX分,能不能报你们学校);我们可以拿分数去做对比(你家孩子XX分,我家孩子XX分)。看,这就是分数作为社交利器的体现了。
绝大多数人,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总想要一个简单的答案。比起用自己不熟悉的指标来评判哪一家大学的综合实力强,我们更喜欢用分数这种直观并且有具体指向性的标准来评判。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总是少数,不是吗?我是缪登峰,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的“大学活地图”,期待你的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