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7岁的孩子偷东西后,你会怎么做?

我们小时候大人经常在耳边灌输的一句话就是“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如果我的孩子偷了东西我一定会严惩不贷。严惩不贷并不是上来就一顿暴打。我觉得这样做效果不好。我们暂时可以理解为孩子小还不懂事,只是好奇拿了别人的东西。还是7岁的孩子在交谈当中我觉得最好不要用偷这个字,毕竟在幼儿园也听过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现在就把他和小偷划等号这是不合适的。在批评,教育他之前你必须表现的非常愤怒,这个愤怒表现在瞪大双眼,气喘吁吁,以此来告诉他你的愤怒到了什么程度,然后跟他说:“你是个好孩子为什么要拿别人东西。”这时他会找很多理由来缓解你的愤怒。大人可以接着说:“如果你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你现在会高兴吗?你一定会很伤心对不对。同样,你拿走了别人的东西,丢东西的人也会很伤心的。你如果真的需要这件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让他学会换位思考)一般这么说孩子都应该可以理解,并且也会通过你愤怒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知道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这时缓解一下情绪,等自己和孩子都平静后还需要继续巩固。这时的巩固去讲一些从小拿别人东西这个坏习惯不改,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让他在脑海中建立坏人会被警察抓的概念。在讲些案例,可以真实也可以虚构,目的是让他认识到小偷小摸的人会被人人喊打,没有朋友。我个人是比较反对打的,打只是受皮肉之苦,内心深处体会不到这些行为的坏处,只是觉得拿别人东西要挨打,我下次再拿一定不能让爸妈在知道。这样反而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了错,需要大人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人性本善,任何孩子都是善良的,只要用心细致的去帮助和教育他,他一定会为一时犯下的错误真心悔改的。




偷的意思就是在我们不知道情况下拿走了东西或者钱财。如果孩子有这个行为,证明他可能有某种需要,或者害怕某些事情发生,从而选择这种自认为大人不知道的方式去获取自己所要的东西。

第一次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留下终生遗憾。所以需要慎重!!!

首先要确认是否真的孩子拿了,要200%确认的那种,如果万一错怪了,孩子就会留下阴影,自己的父母不相信自己,他可以会一辈子都这么认为。

其次,说拿不说偷,小孩子对偷和拿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他可能认为他的行为只是在大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了而已。我们只能已沟通的方式,告诉他怎么拿才是好的,怎么拿是不好的。下次如果要可以说一声,爸爸妈妈不一定会不同意的。后面再延伸一下,怎么拿就变成了偷,让他清楚界限。偷的后果是什么!

最后,你的孩子有这个情况可能是平时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你可以看看平时是不是过于严厉,对孩子说“不”说太多了。建议看一下《正面管教》这个书,有很好的与小朋友沟通的方法。

另外,需要提醒一下!!如果孩子拿的是钱,是不是在学校或者他的朋友有人经常很宽裕花销或者让他付出什么。毕竟孩子都有攀比心理!现在可能应该给孩子传递一些金钱的概念了。

切记,对孩子,不应该动粗,不能生气和责备!!更不能定位上标签!!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性格特点啊,你要是愿意好好说话,他还是能够听得进去呢不过我觉得不要打骂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也不好




讲道理,要讲明白




7岁还不太懂事,尽量说服教育,毕竟是大人缺失教育造成的,这些孩子一般都缺少爱,如果对他说些暖心的话,或是他也会感激,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会有所帮助。




可以和孩子好好说,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给他传输正确的观念,不要一味的使用暴力。说实话我小时候也这样过。但是我的父母告诉我,想要什么就和他们说,他们会买给我,不可以去窃取别人的东西。如果好好说不管用,那就打吧。




其实,很多小朋友都有“偷”东西的经历,家长们一发现孩子“偷东西”,都会觉得担心、愤怒,生怕孩子品质有问题。

事实上,孩子的“偷”是个假命题。

3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物权概念,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算偷。

5岁以后,孩子偷了东西,可能是由于物质匮乏,而家人满足不了自己;可能是因为孩子缺爱,导致心理匮乏,与道德无关。

孩子“偷”了东西后,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对此不以为然,而有的家长会因此觉得孩子品质有问题,轻则指责辱骂,重则暴力惩罚;其实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正确。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物权观念

父母可以强化孩子的物权意识,引导孩子,那是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必须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行。

另外,父母每次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并且给孩子预留出存放自己物品的小天地,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这些物品的主人。

同时,告诉孩子,如果太喜欢别人的玩具,可以通过交换的方式,交换不得时,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买给孩子。

这样,孩子就渐渐能够明白,别人的东西,自己不能随便拿。

信任孩子,多给予孩子关爱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循循善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多给与孩子信任,宽容和爱。

带着信任慢慢跟孩子谈,找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对症解决。

不给孩子贴标签,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补救

一方面要让孩子知道,犯错了就要承担责任,必须物归原主;

另一方面,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气急或者面子,训斥孩子,甚至给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

有些标签一旦被打上,就是孩子一生的伤疤。

我们在教会孩子承担责任的同时,还要维护好孩子的尊严。

让孩子明白后果

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如果想要,可以和父母沟通,或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这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拿了属于别人的东西,就会被别人视为“偷”。

孩子在明白后果以后,自然会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从而进行改变。

了解孩子“偷”背后的心理动机,做父母的可以淡定一点,可以把这个行为看做是一个信息,看看孩子的心里发育到了哪个阶段,看看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打手,打到他怀疑人生,一次不行,就2次,不问他为什么打,打到他自己说出来,一生管用,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爹就这么做[我想静静]




谢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不是说大话,孩子的教育真的是首要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商家的广告语这么深入人心,紧紧抓住了家长的七寸。

知识的教育重要,做人的教育更重要,蒙牛的创始人在谈到他的用人之道时是这么总结的: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很显然,一个人的德行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7岁偷东西?如果是个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狠狠批评他,并要求他向失窃人道歉,取得谅解后,也还要不断叮咛,作为家长、学校、社会,对这种行为的深恶痛绝,是自绝于同学、老师的严重的不良行为。

如果是惯犯?那就更应该加大惩戒力度了,让他长记性。曾经看到国外一个女生在学校霸凌其他同学,父亲知道后不仅狠狠地批评了她,还罚她负重在雪地里步行8公里去上学,零下2度的雪天,我想这种惩戒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做人方面,现在的年轻父母因为都受过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很少会毫无原则地溺爱,严格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相信题主早有答案,不过是希望我们推你一把坚定你的信心罢了,你会教育出品格很好的孩子的!




1/6

不要闹得人尽皆

偷东西是不对,但还要保住孩子的尊严,不能让别人都知道孩子偷东西了。所以不能声张,关起门在家解决。

2/6

严厉的批评孩子

这是严重的事情,一定要狠狠的批评孩子。不能留情面,要让孩子知道他做错了,而且错的非常很,必须批评教育。

3/6

认真警告孩子

批评教育孩子后,还要认真的警告孩子,警告孩子如果再发生偷窃的事情,就要告诉警察叔叔,把他抓起来关起来,孩子因害怕就会敢再犯了。

4/6

假装“威胁”孩子

孩子也要讲究“面子”的,告诉孩子,要把这个事情告诉老师告诉他的同学,孩子听后会很怕东窗事发,会向你保证不敢再偷了。

5/6

去深究孩子的心理

孩子为什么要去偷东西,这是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是孩子有这种癖好,父母必须了解清楚。

6/6

帮助孩子改过自新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孩子偷窃的,都需要父母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去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掉偷窃的坏毛病。




这个真的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我自己的侄子,七岁时,在我自家开的超市里偷东西吃,甚至偷钱。当时发现苦口婆心的教育一番。现在侄子差不多十五岁了,前几天被发现又偷自己奶奶的钱,真是恨铁不成钢。感觉这个年龄越打越骂只会越反抗。他奶奶发现后把家里的锁默默的换了。希望他以后可以走正道吧。




我会好好跟他解释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下次不能再这样了。




原始地址:/yule/5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