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常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问心无愧!
高考在即,这个问题问得好。如何让孩子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首先,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高考成绩公式:高考成绩=基础x能力x状态。
先说基础。这是高考备考第一阶段的学习和复习重点,在最后阶段只需要根据综合训练做些必要的查缺补漏就可以了,再也不必做过多的专题训练,千万不要因此造成喧宾夺主的不倾倾向,以免影响整体备考效果。
再说能力。一般情况下在目前阶段综合应试能力已基本形成,关键是要做出高考六科的统筹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高考最后阶段的高效冲刺,实现高考总分的最大化。
那么,让高考成绩脱颖而出的关键是什么呢?
其实,在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状态调整了。备考状态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只有做到三种状态高度平衡,高考成绩才能脱颖而出。
良好的生理状态是考试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你能确保考前和考试过程中生理状态良好,就具备了高考成绩脱颖而出的基础了。因此,养精蓄锐是高考的第一法则,所以考前切忌学习和训练过度疲劳。
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高考必不可少的取胜法宝,当考生考前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冷静面对考前的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和顾虑,轻装上阵,压力指数处于一个中间值,保持适度焦虑水平,这就是备考的理想心理状态。
若生理和心理状态都进入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最后就靠学习状态调整了。学习状态主要是指综合训练的节奏安排。如果能够参照高考节奏安排每两天一轮的综合热身训练,训练之余再做些知识梳理和简单的查缺补漏,理顺20来天的备考频率,胜利一定属于你!
当生理、心理和学习状态处于三态合一的平衡状态,高考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在我们的眼前。
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听到过周围有这样的案例,某个高三考生本来是只能考三本的水平,可在考场上超常发挥,结果竟考上了二本。还有的考生平常考试的时候,也就是普通一本的水平,结果考试成绩竟比平常多了五十多分,上了名校。
坦率的说,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一些黑马,这些孩子可能平时学习没有那么好,但是他们确实是在最后的考试当中取得了一个好成就,也就是超常发挥了。很多家长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孩子在考场上究竟该如何超水平发挥呢?
考场上超水平发挥,是每一个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为了做到正常发挥或者是超水平发挥,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任何一个做到了超水平发挥的同学都有一个十分积极良好的心态才能够在考试当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实力。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激发考生自身潜能,影响考试的心理究竟有哪些?
一、影响孩子考试心理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影响孩子考试心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想赢怕输的心理。很多考生都存在着前几次考试失败了,就意味着高考也会失败的错误的认知。其实无论是模拟考试、月考还是随堂测验,其目的都是检验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漏洞,好让我们及时地修补。如果孩子在模拟考试当中存在着一心求胜想赢怕输的心理,那么就如同我们不允许机器试运行出错一样,就会过度关注考试的结果,从而忽视考试本来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考试当中发现问题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由于存在过度关注结果的心态,则会把问题看作不正常,把发现问题当做失败,进而产生挫折感,从而变得灰心丧气,并因为害怕失败和挫折感而产生更多的焦虑情绪。
家长其实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在与别的家长交流的时候,从来不愿意说孩子的短处,当然这是人之常情。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没有必要过多在意,究竟这次考试超过了别人多少。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让孩子同自己比。
还有的孩子会过度攀比,适度的比较可以让人客观的看待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并且为自身存在的优势而感到欢喜,也为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努力。但是过分的与别人攀比是非常有害的,会让人在弱者面前盲目自大,在强者面前自卑焦虑。在有些家庭里,不但孩子过度攀比,家长也过度攀比,当家长能听到别人家的孩子考得非常好的时候,内心就会不满,孩子就会自卑,这对于孩子考试是十分不利的,
自我怀疑的焦虑情绪也是影响孩子考试心态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的负性预期以及对这种预期的担忧。很多孩子总是担忧自己能否在考试时间内做完试卷,考试成绩是否理想,甚至能否保住年级排名等等,有这些自我怀疑的心理表现。同时,因为自我怀疑,所以变得不自信,又因为不自信而加剧了焦虑的程度,形成了心理层面的恶性循环。
我们都知道考试的时候,越平静放松就越能够正常发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所以考试的时候,保持平稳的心态应该说是超水平发挥的前提。家长和孩子必须纠正内心存在的不良认知,正确地看待考试的意义,将专注力聚焦在试题的内容上,避免无关的信息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的稳定。
二、让孩子超水平发挥的对策究竟有哪些?
想让孩子超水平发挥有哪些好的对策吗?家长和孩子可以怎么做呢?第一点,是大家都知道的,功夫下在平时,所谓的超水平发挥并不是发生了奇迹,而是指大脑在考试的时候,将平时所学的知识非常好地串联了起来形成了网络,这个网络当中的知识点越多形成的网络越密实,信息传递得就越快,孩子的反应就越迅速,联想就越充分,思维就越高效。所以无论一个考生如何超常发挥,其实都不是凭空而降的奇迹,而是原本就储存在他的大脑中的深层记忆被开发利用而已。所以孩子将知识点记得越牢固,越有可能编织成知识网络,也就越能在考试当中发挥作用。
其实大脑的记忆最深刻的内容一般与情感、情境理解有关,比如历史大事年表,经过影视作品演绎的内容往往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因为影视片段当中的故事情节会激发人的视觉,听觉、情绪等多重感受共同工作,并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解读。这些都会让大脑形成深刻而牢固的记忆。现在非常流行的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帮助大脑强化记忆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开发大脑潜能的记忆方法,在最后冲刺的这个阶段当中,如果有一些知识点,孩子真的觉得记忆起来比较难,不妨这些一些成熟的记忆方法来加深记忆。而且高效且能够用来编织知识网络的记忆方法一定是基于理解之上的,只有理解得足够深刻才能够融会贯通,这才能让孩子在考场上超水平发挥知识储备。
结束语
当孩子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之后,还可以通过一项法宝来激发自身潜能,那就是良性的自我暗示,就是挖掘过往的成功体验,并将其转化为超水平发挥的心理资源。家长可以让孩子为为自己设计一句暗示语,或者是一个暗示动作,比如一边握拳一边说yes,与此同时,大脑当中想象自己成功的场景去充分体验自信和成就感。如此重复几遍,就能通过一种良性的暗示给自己植入一个心锚,在紧张或者不自信的时候,就可以调用。
想让孩子超水平发挥,家长和孩子就要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好好减压,为考试的超水平发挥做好准备工作。通过调整认知,家长和孩子可以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把专注力投入到考题本身。同时,孩子其实还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临场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考试到中途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冥想两分钟等等。
1.扎实的学习是基础。
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并不仅仅是高考期间的行为,也并不仅仅是高三一年决定的,他需要从高一到高三三年中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扎扎实实的学习。
高楼大厦不是一天完成的,需要从打地基,需要从一层二层建起。
学习也是如此。
高考的优异成绩,是厚积而发的过程。
如果你平时成绩一直优异,那么也不要心慌,高考保持一颗平常心,也能发挥出平时的水平。
如果平时学的一塌糊涂,高考的时候也不要奢望当黑马。
2.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关键。
每年高考,都有平时成绩优异的学霸遭遇滑铁卢。
我的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成绩优异,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在高三模拟考试的时候还是年级第一,结果最后高考的时候却年级100多名。
这个孩子就是在最后的时候,被总是第一压得喘不过气来,连续几天失眠。他说上了考场大脑一片空白,手哆嗦着都写不出字来。
他不甘心,复读了一年。
在面临高考前,又出现了与去年相似的情况。他及时的求助家长,跟心理咨询师进行了封闭练习。最后高考的时候,如愿以偿的考出了平时优异的成绩。
所以最后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的。
3.细致的准备,做至少两次全真模拟。
正所谓有备无患。
高考前要进行细致的准备,例如有的考生高考的时候就穿自己平时常穿的衣服,而不是穿新衣服。因为像平常一样,是最好的应试状态。
凡是重点高中,都会至少进行两次全真模拟考试。
在全真模拟的时候,考生就仿佛在真的进行高考。从准备到入场,到答卷,到离场,都跟真的高考一模一样。
可能在第一次的时候,紧张的都有些发懵,到第二次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在这种情况下再进入高考的时候,那正好是既不完全放松,也不过分的紧张,恰到好处。
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进行高考,孩子更容易超常发挥。
我是禾页老师,欢迎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