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高创作能力及审美?

严格地讲,要提高创作能力及审美是没有速成法的,没有“终南捷径”。因为要提高创作能力及审美需要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和多积累,而这些都需要长久地积淀,不可能短时间内见效。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快速的提高方法,我想最好走“模仿”一途,即精选一些经典作品,花一定的时间去认真研读,然后模仿其创作方法,或者先试着去写同类型的一些作品。在模仿的过程中,自己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试着创作真正属于自己、能够体现自己特色和风格的作品。这就如同我们练习书法一样,在开始阶段,我们总是要先临摹书法大家的作品,临摹到一定程度,我们方能写出体现自己性情和风格的书法作品。在提高创作上采用“模仿”一途相对见效快。在快速提高自己的审美上,也可以先从多研读、欣赏经典的文学、绘画、音乐等作品入手,认真品味、感悟其中所运用的高超艺术手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绝妙审美效果。通过一定时间的这方面的训练,也能较快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我不是什么大家,我只能按照我的方法说上一说:

第一:少不了阅读量;散文,诗歌,小说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我推荐,刚刚开始阅读的小伙伴去看世界巨著,这个一百度就能找到,在这我就推荐几本:《百年孤独》《黄金时代》《无人生还》,冒死推荐,不好看你来打我。嘿嘿嘿!

第二:书上看不懂的东西必须马上查,比如:“饕餮”这个词,你不会时千万不要放过。

第三:记录下好的句子,试着模仿着写一写类似的句子。

第四:每天都试着写一写,无论什么都可以写一写。

最后送上一句话:“不可无书,也不可尽信书”

以上个人拙见,谢谢支持。

喜欢请关注。


谢邀!

对于如何快速提高创作能力以及审美,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来讲一下创作能力,创作能力不明思议是自己对文学的一种“功夫”持有度。创作能力能力强的,掌握的就深一些;反之,弱一些。

我们现在所讲的创作能力是文学上的创作能力,即文采。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笔者总结了这几点。

(1)深度阅读、深度思考

每天我们都说自己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篇文章。自己告诉自己,今天自己给精神世界“充电”了,但实质上的东西,我们真的学到了吗?每天只是盲目的去看书,攀比谁读的页数多,谁记得什么内容在第几页,会背多少书中内容……显然,书本上的实质东西我们没有学到,只是看到表面一层。

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深度思考,去深究书中优质的内容,更深入的去挖掘书中隐藏的价值,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至此,你的创作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你的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从而写的文章就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2)学习写作技巧

如果你关注一个每天都会更新文章的作者,你会羡慕他每天都能写出这多东西,输出极其的高。你会认为他的文采好,创作能力高。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他能每天创作出这么多“文字”,一方面来源于他的输入,每天看的多,学到的多。另一方面则是要归根于他学习了写作相关知识,掌握了写作技巧(比如,固定的一些格式,开篇写一个好的引入,然后举些例子,再加些“金句”,最后在写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一篇文章就顺利的完成了。),因此他才能每天输出那么多东西。

如此看来,按照这个方法来,自己的写作水平、文学创作能力不想提升都难。对于审美观,我个人认为,当自己有了足够能力之后,足够优秀之后,你的眼光和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向前看、向上升的。此时你的审美观就会和以前大不相同,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作者:易先生,文艺青年一枚,专注成长励志、成长生活等领域,偶尔会写点写作技巧,喜欢读书写作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不知道你说的创作能力是指什么创作,那我就说说文章创作吧!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想要提高文章的创作能力,博览群书是必不可少的!博闻强记,足以通古今,当你看的书多了,知道的东西也多,增长见识,提升境界!看到好词好句要记下来,记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自己的,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看书一定要选好书来看,看一些没有营养的书是没有什么好的效果的,网上的那些言情小说,其本上是没有什么营养的,除了让人心虐,羡慕里边的富二代,主角光环这种人外,基本上学不到什么。想要真正的提高自己,我推荐看一些文学经典名著,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它总能反应真正的人性,而不像一些肤浅的、风靡一时的那些小说,当你那经典的名著和网上那些小说一比,你就知道了,什么是好书,什么是有营养的书,好书总能激发我们对生活、对生人的思考,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迷茫时,它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用心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看到美好的事物,先不急着用相机拍下,而是用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灵魂去体验,去感受一下,遇事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都做好了我相信可以很快提高你的创作能力,写出好文章!加油!


感谢邀请!

首先,你要知道每一张平面设计,都会隐藏一种叫“栅格”的东西,你可以理解为“设计的框架”,就像这样:

这些是海报排版设计的框架范例

栅格就是帮助设计师,在平面海报或网页设计排版的时候,直接把图片和文字套用到框架里,然后就能出现底下这样的输出效果:

美吗?还不错。

所以,当你看到感觉很舒服的设计,是因为栅格的框架撑起了图文比例的整体和谐感,这就是美的开端。

手机界面也有排版框架

当你被迫需要对一个版面设计表达意见的时候,你只要蛋蛋的说:

这排版的设计比例,看起来蛮舒服的。

那你就是半个审美行家了,是不是很简单。

但素,如果去除排版框架,一位女神忽然跑来问你一张海报好不好看的时候,你该怎么评价?

比如这张:

你只要蛋蛋的说:

我觉得,这个设计的构图蛮好。

女神就会拜倒在你的专业评价(气质来得太突然了有没有)。

但问题是,这个结论怎么来的?为了防止女神继续追问的时候被识破,还是要赶紧说一下答案。

是这样的,一幅好的图片作品里,还会隐藏复杂的“构图线”:

你不必记住这些线条,只要想象闪电侠或是X战警的徽章,然后比划一下,就会让女神产生电光石火。

像这样

回到正题,构图线的用意是支撑起整个画面架构,让设计、拍照、绘画等创作给视觉带来引导效果。交叉点越多越有看头。

请你试试看《马背上的Godiva夫人》(LadyGodivabyJohncollier)这幅画:

Godiva夫人在画面置中的地方,你的眼睛离不开夫人弓背低头的姿势,是因为没穿衣服吗?当然是,也不是。

主要是因为:

右上远方屋顶的斜角+腿和手倾斜的角度+白马抬起的脚,“正好”=从右上到左下斜过去的视觉动线,最后视觉焦点会停留在Godiva夫人的身体上。

没看明白文字描述,那我再随意拉个线条,没有很精确,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前后图片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小心机了

视线会被一幅画所隐藏的动线给吸引,从右到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然后聚焦在交叉点上,这就是构图线的作用。

一幅好的作品会让视觉充满生命力,你能发现它,就是审美的开端。

你我相遇在这道题目里就是个缘份,所以再附送一张《维纳斯的诞生》:

请测试一下自己的眼力

是不是能看到隐藏的构图线?到这里你的审美基础就打造起来了。别怀疑自己。

如果你真的真的努力了还是找不到,嗯...

这幅画其实很“皮”。怎解呢?答案是:

天使们飘在空中的各个位置,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构图线,怕你没注意到维纳斯,所以让她脚上踩着高光白色贝壳,又让在水上的天使们的姿势和眼神看着她。

所以你在审美过程中,视觉会被巧妙的安排移动,这样整幅画就鲜活起来了。

现在你知道视觉感受是“活的”,但接下来,你其实就可以把构图线忘了。因为每位大师,都会把视觉搞活,重点是“看懂”画里面隐藏的审美乐趣。

所以,接下来再来继续升级审美力:

一幅作品为什么要看那么久?因为看得越久,审美力也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

因为你会发现图片里还有其他元素,用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画作来开启你的感知:

是不是感觉“起风了”?

整体画作除了视觉动线,还有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笔触效果。

笔触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像这样动静结合起来的:

有结构有动线,还包含动静两种笔触

云是柔和的动着,海是澎湃的动着,那石头呢?当然是静止不动的。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没定论,不同大师有不同手法,乐趣也就在这。所以当你产生好奇,就算已经开启审美意识了。

因为你会仔细去端详大师怎么画出来的,你边看,就会沉浸其中,这就叫审美乐趣。

笔触会随着心境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人,然后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创作表达,就像这样:

这些都是莫奈的作品,同一座花园,随着心情、季节、身体情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笔触,用来传递心境。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有机会和女神一起去看莫奈的展览,比如这个:

睡莲

你可以对着画作淡淡的说:

我觉得,很安静、安逸。和你在一起,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这样就表示,你已经会审美了。追到白富美、高富帅也已经不是问题了。这样是不是很快乐。

接下来的差别,就是当你看到不同的作品,是不是能从笔触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境,是提高你遇到不同类型的白富美高富帅必备神器……

比如,遇到梵高的画作,从笔触和配色中就能感觉到炙热的浪漫。

梵高的油画笔触很重,色彩很浓烈

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笔触,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水彩渲染,你可以前后对比,和莫奈的油彩涂抹方式不同。

水彩自带一种水润感,就像幽静的江南水乡。

ChrisOldham

你能发现构图线吗?右上角云朵的尾巴显得如此飘逸,是很妙的。让画面仿佛既动态又静止。

试试看从水彩的笔触中感受到什么?是不是和莫奈的睡莲带给你安静、安逸的感觉有所不同?为什么一样是水彩,这张积雪的感觉更厚了?

SergeiKurbatov

如果在水彩的基础上,再加点不同程度的线条,又会是什么感受:

小森裕三YuzoKomori

是不是有一种清爽的秋又夹杂着一些干燥的树叶?这就是笔触给你的感受。

那么,如果去掉线条,加重水彩的施展,就会进入写意的境界。比如:

EliciaEdijanto来自印度尼西亚

利用水彩晕染的效果制造尘土飞扬、奔放的感觉。

只要你愿意去感受笔触带来的意境,这就是审美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见解和别人不一样是正常的,你该担心的只是中文造诣形容的好不好。

然鹅,不管你怎么形容美,都会有人向你diss.毕竟人在江湖中,总会遇到几个混蛋。

所以,我还要再教你终极版技能,也就是无论如何形容美,都不会被diss的审美大招。

你只要对着画面蛋蛋的说:

嗯,这幅画,美的很有层次。

(是不是有一股大神高冷风的即视感)

所以,层次是什么?只要把审美这种乐趣,升级到形而上的描述,这就对了。

因为美是一种心境,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欣赏能力和描述方式。

而一幅好的作品中,光影的表现带来心境的影响最为明显。

又搞不懂意思了对吧,没事。用黑白摄影大师何藩来举例:

越远的地方,显得越朦胧。

如果别人说那只是一层雾,而你却想到一百年后的香港,眼前的小船到底要驶向何方,那么这幅作品是不是就很有意思了?

试试看接下来这张:

以及这张:

有没有让你觉得一群人“正走向希望”的感觉。

这就是黑白照片的魅力,会让你清晰的发现光影。利用光影,能呈现出多种层次的心境。简单来说,审美就是解读一幅画所要传递的情感。

再用理工的方式来说明原理:

光让远方的色彩蒙上一层雾而产生渐变,也可以让近景主体变得立体清晰。

什么意思?

回到彩色世界,比如这样:

后面更暗,不是因为黑人的皮肤黑

墙壁由暗到亮产生景深层次,主角顶光突显的立体感,强光照着主角的画面是在暗示你:高司令忽然发现什么了……(女主出现)

再换个角度看看:

后面更暗淡,不是因为黑人穿着黑西装

高司令和石头姐勾勒出的边光,和背景爵士乐队的光源是不同的。为的是产生距离与层次,让人物显得更加立体,也暗示他俩正在你侬我侬。

再拉远看看:

《爱乐之城》大量采用光影交错的电影

天空渐变的色彩,以及远方模糊的城市渐变,让明亮的主角显得更加立体,成为视觉焦点。这就是一幅具有层次美感的画面。

这个画面是他俩的高光时刻,我特爱这部电影,拍的非常用心,而且很有感触。

一幅作品考量的越多,审美的乐趣也就越多,无论是一部电影,或是一出舞台剧的灯光布置:

王传君《抄写员巴特比》舞台剧

这是用灯光和道具来表现主角情绪的舞台剧。除了大量的独白,还带给你其他观赏的乐趣———利用光影,产生心境层次的变化。

当你理解了层次,再回头看看大师的画作,会发现后面的书柜、地球仪、窗户外的阳光透进来照到主角面前,是如何的在炫技。

维美尔

不同材质的光源反射、产生的阴影效果都不一样,简直神了!这就是技巧型掌握光影层次的变化。

当柔弱的光源散布在裸女身上,呈现出身材曲线、圆润的臀、各部位肌肉的肌理,是如何的在炫技。

维拉斯凯兹

再来一位炫技型素描大师安德斯·伦纳德·佐恩,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迷人曲线和光影,非常强。

素描

佐恩厉害的不仅是素描,受印象派启发后开始研究光线与颜色的关系。

所以在后来的水彩和油画作品里,都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身线、光影手法。

水彩

油画

你会静下来思考、欣赏,摒弃了外界喧嚣的吵闹,尝试去解读构图线、笔触、炫技、意境、层次。

旁人看到你“入定的状态”就会觉得:

你审美功力不一般。

这就是为什么审美可以为你提升高级感气质。哪怕你只是好奇有几种层次,定定心的解读几分钟还是看不太懂,也会让人觉得你很有气质。真的!

同样的,到了现代的照骗时代,我再找两张照片,让你感受一下什么是有层次和没层次:

我脸盲,不知道这是谁,但照片没层次

小孩审美只会说好不好看,颜值即是正义。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发现一位尤物,杜鹃好美

而大人审美,除了颜值,还能感受到更多的内涵,以及光影打造出来的高级感(请注意那个“感”字)那就是层次。

人也一样。

当我们说一个人很好看,通常是说一个人很耐看,而非惊艳型或是可爱型的定义。一个人耐看,就是有种协调的舒适感,你不知道怎么去定义,但还会多看几眼。

你这就是在审美了。

能看到这里你的审美能力已经提高不少,从排版、绘画、电影、照相、人像的入门全都告诉你了,也足够碾压大部分网红了。


如何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关键在抓主题

一、主题

主题是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评价。主题也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它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主题又是作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见解。这种理解心心广度,往往与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

二、主题在文章中作用

1、主题是核心、灵魂、统帅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把有关的内容都聚合到一起,并用相应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出来,使其合成一篇完整有机的文章;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在文章中起着主导作用,否则文章失去认识价值;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王夫之《姜斋诗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惧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文章没事主题,如同军队没有统帅,就失去主导力量。

2、主题统摄文章其他要素

主题决定材料取舍。生活中存在大量材料往往是分散的。古人强调"言授予意"就是说语言一旦有了明晰而深刻的思想、隽永而优美的感情,哪怕语言质朴无华,也会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思想的光芒;主题决定审美价值,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是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有益的知识、健康的情感,是否具有时代穿透力。

三、确定主题要求

1、主题要明确

文章主题不能含糊,要有明确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审美值。作者要在文章中要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实证的科学立场和艺术的审美色彩。但有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某种模糊性、含蓄性,它们与主题明确性的要求并不矛盾,因为他能给读者留下巨大的解读空间,其明确的主题含义,可以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来完成。

2、主题要贴切

贴切,主要指主题要同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主题应从材料中生发、抽象、提炼出来,而不是从外面硬贴上去。主题所表现的材料内涵和本质,应该贴切、自然,真正反映出客观事物内在规律和寓意。

孪天芳的《打碗碗花》写小时候外婆牵她从水渠卜经过。她挣脱外婆的手,奔跳着去摘那些粉中透红、像浅浅小碗的花。可外婆急忙扯住她连声不迭说:“那是打碗碗花——谁折它,它就叫谁打破碗碗。”还有一次,几个女孩七手八脚往作者头上插花。外婆见了大惊失色:“天爷爷呀,你不想要头发了,咋敢把这秃子花戴——头……”之后她曾紧张地一一试验,都安然无恙。因此作者自信地说:“打碗花——不打碗,秃子花——不秃头!”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把丑恶的名字加在美丽、可爱的花朵上?她长大以后.有——次看一本书,母亲瞥见书名惊恐万状地说:“你怎么还读这样的书?’’之后报纸上用赫然刺目的大字批判此书。可忘不了那些书,它们是那样地吸引、打动着作者。因此作者写道:“我欣喜若狂地看到,那些被不公正地诬为打碗花、秃子花,而实际是带露珠的、很美丽的花朵,都得以在祖国的土地上,重新开放、自由开放。生活似乎在提示:真正的美,具有不衰的生命。而不管你曾经把它称作什么。”

3、主题要深刻

深刻,是指主题的深度。主题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叙述上,应该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同时,深刻的主题也不可能是抽象的推论或凭空拔高的产物,而须寄寓在个性鲜明的具体材料之中。深刻的主题和生动具体的形象两者的巧妙结合,文章才能既生动又深刻。

   如张晓风的哲理性散文《高处何所右一——赠毕业同学》,就是过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很久以前,一位老酋长病危。他找来村里三个最优秀的年轻人,要求他们去攀登高山,然后回来报告见闻。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履光鲜”,“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酋长说,那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I山顶,而是山麓。一周后,第二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酋长说,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一个月过去了,第三个年轻人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我终于到达山

顶。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高处一无所有。”酋长说:“你到的是真山顶。天意要立你做酋长,祝福你。”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写酋长传位,实际上却蕴涵着深刻的主题内涵。三个年轻人的爬山经历,形象地暗示出治学道路上的三种境界,让毕业同学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学术道路上所处的位置和阶段。“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是山脚下的情景。这是做学问的最初阶段。同学开始接触的是各门课程的教科书及其相关资料,为了学好某一门专业,需要视野开阔的浏览。“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这是山腰所见的情景。这是做学问的第二阶段。治学者开始熟悉某个学科的学术泰斗及其著作,审视了这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学术丰碑。“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高处一无所有”,这才是山顶景色。这是做学问的高级阶段。在这时,治学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攀登,已经没有现成的道路,而且前景艰险,…‘无所有,没有对话,没有知音,孤身一人披荆斩棘,有的只是伤痕累累和孤单的长途,以及自身的渺小感。

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紧扣主题,进行材料集中,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章水平。

(德州巿万岁宝)


原始地址:/zixun/4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