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创作真的有大兵说的那么难吗?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确实需要反复打磨,添添减减。李宗盛的一首《山丘》包含了自己十年的阅历和人生感悟,所以才引起了共鸣。相声小品以娱乐大众为主,比歌曲舞蹈之类的更贴近百姓生活,但也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创造出一个好作品。

至于说把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拿来当素材进行创作应该会很容易,我更觉得那是一个段子,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作品。诸如《文武双全》《口吐莲花》一直延续至今,被人们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其经久不衰,而不是反应了社会的什么什么问题,教导大家如何如何。

我相信一个作品的质量和它的创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但不是绝对的。现如今社会太浮躁,节奏太快,已经鲜有相声从业人员能好好创作了。

最后,说说老郭,如今的相声行业的头牌。就算怹从此不再创作新的作品,怹的成就也是他人所不及的。


一个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时事,阅历,当时环境所造就的,并且富有含义,富有讽刺意义,包袱作品中有发人深省的东西。

作者站在什么角度去表现,不同的人表现一个作品怎么有变化,这在演员,也在作品。

创作一个能逗笑大家的作品相对容易,创造一个有意义,流传深远的作品很难很难。

郭德纲给人最深的作品是当年我字系列,你字系列,后边的作品确实有一些不尽人意,希望演员尽职尽责,作为公众人物,从俗到雅的转变,做到雅俗共赏。


再提郭德纲的一句经典:相声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而郭德纲非常重视相声界的传统文化。

对于有文化的人来说,创作相声不难。对于没文化的人来说,创作相声就很难。三年憋不出一个段子也很正常。比如郭德纲主持的节目收视率相对就高,为什么?因为郭德纲说话具有幽默感,出口就是段子,很多人就喜欢听。这就是把相声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境界。

相声传统文化就是先人对于语言艺术的经验以及规律性的总结,熟练掌握了核心规律就可以在不同的时代环境游刃有余的加以应用。这叫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基础扎实了,就可以在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甚至突破。最终成就相声领域的大家。


以我从事相声表演8年的经验来讲,相声创作真的很难!

难点在于:

1、创作相声之前你得会说相声。就像,你感觉打快板很简单一样,看着的确不复杂,但是你会,想打好,也是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练习的,你记住,所有世上能吃饭的工作,都得需要相关的能力!

2、你得了解相声包袱的处理结构。什么时候用隐喻的方式,什么时候用反转的方式,什么时候用对比的方式等等…包袱的处理结构就相当于创作的灵感库,没有灵感何谈创作!

3、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博学的学识是相声创作的内容素材库。打个简单的比喻,从小学一年我们就开始写作文(我的老师),你想一下,你当时你写的是什么,如果现在让你再写一篇同样的作文(我的老师),你的对老师的理解和老师社会的价值,以及相当于小学生现在你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和敬畏,肯定是不一样的。说明一点,不是老师变了,而是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不断地综合提升,知识的储备也决定了你创作内容深度和他的社会价值!

4、物质都是忙出来,只有艺术是闲出来的。经常忙于生计的相声演员,根本没有时间创作,有时间创作的最终都成了大家,人呐,在你选择的同时就意味着你在失去,你选择了静心创作,可能眼前少挣了些许银两,但是,成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没有时间创作的相声演员,他只是找了一份相声的工作而已!

5、创作出来的成品,要及时在舞台上锤炼,提取精华,去除糟粕。一个经典的相声段子,必须一场一场的压场,通过一遍一遍的演出,你会发现,整个节目哪里包袱好,哪里的需要再调整,哪里的观众没有反应,需要去掉,经过十场以上的压场,慢慢这个节目就规整了,有时候,还得根据包袱的实效性及时更换包袱,这些台上的实战和观众的检验相当重要!


原始地址:/tuijian/4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