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开始,第一书“中医基础理论”先读起。
周易,黄帝内经,外经,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辩证,本草纲目,方剂学基础。
然后是伤寒论,中医内,中医妇科,小儿科,脾胃论,温病。
再往后根据个人需要有目的找书学。
那看你是爱好,还是做为以后发展的职业,目的不同学习的深度不样,<<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等书籍可以先看看
药性先识
从认识中草药开始。
先看懂《中医基础理论》
然后好好看《本草纲目》,最好原版
之后背诵《医学三字经》,背诵哦
以下这几本书是必须看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中医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多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你会越来越觉得中医的神奇.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呵呵
先看基础理论,对中医看待人体的整个机理有一个印象,弄懂一些概念,然后读诊断学,晓得一些疾病的表现形式.然后再读中药学和方剂学,这两本可以交杂着看.
最后有了一定基础,可以读内科学.通过病案深化理解方剂的运用.抽空多上上百度,加强与别人的交流.
如果你针对针灸,那人体穴位什么的肯定要有数
祝愿成功!
先练口才
如果你想给人看病,从《中医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脉诀》入手。如果你想给自己保健,从《黄帝内经》入手。
推荐你看医学三字经。
初学者若无良师指点,就好像盲人摸象。诸位老先生一致认同:成为真正的、确有资格的中医,一定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做人,再言学医。
首先必读陈修圆的《医学三字经》,熟记这本书,基础扎实啦,再读《内经》《本草》《伤寒》。
大哥,想学好中医要从娃娃开始背东西,只是上了五年本科出来的都是垃圾中的垃圾!我就是垃圾制造中心造出来的中医垃圾!想学好中医没有个10年死记硬背根本入不了门!
如果扎进去中医浩瀚的理论和书籍,你一辈子都学不完,也可能越学越糊涂。
学中医最重要的不是看多少书,研究多少方子,认清多少种药材,药性,学中医首先要学的是中医思维和中医智慧。
就像一个人的观念不对,方向就错了,你就是换跑车,飞机,也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学中医的思维,懂得中西医的十二大区别,你学中医入门就事半功倍,哪十二大区别?
1.治病和调人的区别:
2.分科和不分科的区别;
3.西药快和调理慢的区别;
4.中药植物和化学西药的区别;
5.中医没指标和西医有指标,临床有数据的区别;
6.中医自检和西医体检的区别;
7.中医宏观和西医微观的区别;
8.个体差异和统一标准化治疗的区别;
9.内因和外因的区别;
10.中西医预防顺序的区别;
11.控制和恢复的区别;
12.排毒反应与指标正常的区别。
把这12大区别搞明白,学中医就入门了。
中医至少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西化的中医,按照西医病名、化验单来看病,药也没有什么汤头,堆彻起来的中药没有君臣佐使的章法,不但治疗常常无效,而且可能加重病情。二是时方中医:这些中医常常是师带徒或是家传中医,开药有汤头,有时也用经方做基础方打底。治疗效果还不错,老病人挺多。但时方中医的问题是,慢性病不能停药,停药后必复发。其次是对大病、重病特别是肿瘤,手段有限,连让病情稳定都非常困难,所以时方中医的观点是让肿瘤病人先手术,同时用中药调理。治疗感冒无法一剂药解决问题三是经方中医:这类中医是真正的中医,他们按照六经辩证来分析患者病情,辩证准,常常患者喝第一碗药,就可以感觉到中药的神奇疗效;治疗哪怕是可怕的肿瘤,如果辩证准,病情一样一下子就被控制。治疗感冒等外感病,一般都是一剂药或两剂药搞定。这类中医已经非常稀缺,如美国倪海厦老师、北京的武国忠医师、陈明老师,南京的黄煌老师等。但我亦看到经方中医在加减处方、变方时,患者病情常会反复。
建议从「诊余絮语」这本开始
以前,我看过一本《中医实习手册》,讲的非常详细,您看能不能买到这本书。
既然是自学的话,建议你先到书店里买教材,先从《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开始,20来块钱,先买回来看看,这就会让你对中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你再根据自己是否有兴趣,再看《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几本书都是正规教材,用白话文编写的,看起来通俗易懂,而且顺序不能颠倒,最最基础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第二条自学之路就是直接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开始。这条路适合于古文基础好,且天资聪颖的朋友。
减轻自学难度的方法: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上有很多中医讲座的视频、录音。那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料,自己看书的同时看听视频进行学习,效果很好!
书籍有中医四大基础和四大经典(可采用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
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条辨》
网上有上述书籍的讲解视频,且都是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讲解。
另外,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学习的好教材
医师考试分面试和笔试,先面试,通过了才可以考笔试,面试分三关,第一关是写一份病历,第二关是临床答辩,随机抽一个病例进行答辩,第三关是实践操作,有培训光碟。现在每年4月份有在网上报名参加考试就行了。
一、医理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虽是西学中所编之教材,但这两本书中有许多中医的基本概念,虽然有不妥之处,但总体说来对于初学者,这两本书能让大家理解中医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虽然不能让大家建立中医思维,但用来理解并掌握中医的基本概念是绰绰有余的。中医诊断学当中的问诊,脉诊,望诊的相关内容则总结得较为精道,后面的辨证部分也有比较精彩的论述,但有的东西还需要去粗存精。这两本书认真学习,两个月即可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2.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四圣心源医理真传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或运气学导论
以上基本书能让大家迅速地建立传统中医思维,但必须按所罗列的顺序学习,因四圣心源一书根基不厚者容易学偏,用药多温燥,先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按该书所讲的读法进行学习,读透需要半年时间,读该书的原理上篇需结合四圣心源的理论部分进行学习,两书学后再读医理真传,此时读医理真传,会备感亲切,也容易读懂,此书需两月。运气学导论一书其精华部分在于其运气推理部分,此部分只要稍加学习便可运用,此书较于黄帝内经之七篇大论虽有不及,但用之于临床则绰绰有余。
这几本书花上9个月时间,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中医思维。
3.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温病条辨湿热论四圣悬枢
此部分前三本为伤寒金匮,后三本为温病,学后便可知伤寒温病本就相通,不必有寒温之争,这几本书用6个月左右时间。
4.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类经素问悬解
学罢以上书籍,再来学习素问,会感觉以前看不懂的经文一贯而通,也可知其所以然,这几本书需要终身学习,反复参看(重点是内经不要看译本,看原文,经典都建议看原文,有不懂的可以先放一放,先往后面读,经典都是语言精炼,很直白的文字)
二、脉理:
1.濒湖脉学
此书的学习在于理解其脉象的描述部分,熟读之后再上手,渐渐可通
2.脉诀启悟
此书理论部分值得好好学习,徐灵胎治学严谨,其脉法脱胎于内经
3.四诊心法诀要
最重要之部分在于其六脉之分部较为可靠
4.圆运动脉法篇
5.四圣心源脉法解
以上几部分简短精要,但用之于临床很多时候能按脉推症,多有准时,但不可以脉炫技,因脉象多变,临证还需四诊合参,以上3月足够
三、本草:
1.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长沙药解与玉楸药解两书需认真学习,这两本书交给大家如何去理解药性,药物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其四气五味,而非其功效,此书花上3月学习,再看其他本草
2.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为陶弘景所著,其记载之功效虽多,但能用医理道法贯通,亦需结合圆运动进行理解,此书需3月
3.历代药性汇解
此部分为历代医家对每味药解释的汇集,一味药各医家的说法皆有不同,但可集思广益,供自行学习
4.随息居饮食谱
四、方剂:
方剂学
方剂学所载之方皆前人用于临床疗效较好之方,其方解有精彩之处,但大部分不可取,必须按圆运动一一理解
5、博览群书篇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李东垣医学全书、张元素医学全书、朱丹溪医学全书、刘完素医全书、叶天士医学全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徐灵胎医学全书、成无己医学全书、陈世铎医学全书、付青主女科.....
此部分是终身学习的部分,圆运动是所有看所有书籍的指南针,比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但运用圆运动的理论来看这些书,会感觉毫无障碍,如读熟书。
本文转自岐真堂中医馆零基础学习中医培训
愿中医学能够在年轻人学习的新层次中,实实在在能改变中国人民的医疗高费用。
首先可以看看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做一个鸟瞰的了解!继续深入的话,《黄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是学好中医的必研究书籍。
中医院校而言,一般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然后中医诊断学,接着中药、方剂。不过就自学而言,我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看中医基础理论的,不然很难理解中医,然后多背,《黄帝内经》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书先不要看,把基础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学长说的看也是白看,因为根本看不懂。师传的一般都是先背书,几大经典著作都背了再上临床跟着学如果是自学,我交你一套我们大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吧,首先你要买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我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第一门课程你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你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你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你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你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你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你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你的医院实习。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我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的分析。
中医的世界观,首先是通天下一气!
相关书籍,建议看文史经(道德,南华太难看)。
其次世界观,是阴阳学说!
相关书籍,建议看易经,或者直接读黄帝内经。或者直接看中医基础理论。
至于五行学说,毛病太多,大多牵强附会,后世医家,借用说理者多,但遣方用药另有思路。
有了世界观,才有方法论!
伤寒论,温病条辨,中医内科学,医宗金鉴。
法由心生!有问题才有方法!面对活生生的人,是解刨观察,还是生活观察,决定了医学的发展方向。
学中医,要用心去体悟生活。明了阴阳是根本,才知经络的三阴与三阳!明了诸法空相,才知藏象与脉象!
祝大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