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大精深,老祖宗几千年的遗传,学把脉网上书店均可,但可能只学个皮毛,中医基础是阴阳五行,不懂阴阳即使会把脉,也断不了什么疾病怎么引起的,有条件结合实验和有师傅带,要不到最后你都分不清你自己把脉断的正不正确。
一个中医一片天,一个人说一段言,内行外行全都有,还得自己选明段。
到网上找视频看了解找书看找有经验的大夫学临床学自已边学边总结
把脉不用学,寸关尺这么一搭,谁都会,可是把出来的是什么,差异太大了。
中域医考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先看书,推荐你看《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这是中医类教科书,它比较规范、系统。
看三方面内容:诊脉的操作——诊脉的部位和方法;正常脉象(八个要素、生理变异、妇人脉和小儿脉);常见脉象也就是病脉,要记住它的描述和主证。
看过书后就要实际去摸脉。先可以摸“道具”。比如弦脉的脉象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你可以摸一摸吉他的琴弦。然后就可以摸自己和你周围人的脉。像刚睡醒、吃饱饭、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小儿、老人、得病了,各种情况的脉都去摸。
摸过脉,有了直观感受,再看书,如此反复。
这个要实践。有确诊的病人,去摸他的脉,感觉脉跳动的象,形成一种感知。摸到同样的脉象,即判断出是这种病。
从实践开始
先要自己练习,有些基本功,练习时自习给自己把脉,将右手反关搭在左手脉口上,或左手搭右手交替摸到自己的三部脉,细心体会其中变化,指尖用力轻中重用力不同反复揣摩,每天有空闲坐下来就待习,三四个月后会有心得,可细心记彔,有心得后就可看书,如濒湖脉学,从调停自气,呼吸定息,一呼一息,四至为则,掌握沉浮迟数后会一路顺风,多从病人身上练习,体会每一个人的脉象的不同,参照病象,仅复练习,还可修练一种开天门的导引气功,同修会相得益障。修脉的大忌是早看书,会着相,弄不好只会落得胸中了了,指下难明,要精进就难了,中医本身就是经验积累而成的,入门时的基本功应少受理论书本的影响,多用心思,细心体悟,要学好也不难
当然是从自己开始了!脉象是人体脉动的基础,亦是指心跳在人体各方位走向的跳动,通过幼脉和静脉的轻微跳动就可知道人体各方位的大体情况!
第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熟记各种脉象,了于心!然后就可从自已开始去慢慢的了解。然后到别人,特别是正常人,再到各种病人…
从把脉开始啊:)
跟着老师实践,看理论书看上几年还不一定能入手
要学中医把脉首先要读《黄帝内经》,先学习好中医的基础理论,培养自己的中医观念,以及《黄帝内经》里的脉诊理论,这样就容易理解脉学里的医理病理知识,然后再看《脉经》等专门将脉学的书籍,这样学中医把脉就会容易些
把脉这东西,必须得有人带,得有经验的老中医带你,也就是跟师,以现在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中医,就算是本科,博士只是学习了书本的东西,也是不行的,没有好的中医老师带,脉象根本学不来,07年左右遇到过一个老中医,人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脉象那叫一个牛,你往那一坐,什么话都不用说,光凭脉象就知道你有什么病,你身体哪里不好,现在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中医大夫又能有几个人?
把脉其实几乎等于装神弄鬼。这种凭感觉诊断的事情,是非常不靠谱的。
现在医学技术已经如此发达,诊断的仪器如此先进,为何还学把脉这种早就应该进博物馆的东西。
迂腐的抱着几千年前落后的医疗手段,跟刻舟求剑有什么区别?
醒醒吧!中医粉们。
辨材识药开始
伸出手杆,挽起袖子,搭上指头,开始!
对于您这个问题,我有以下观点,中医脉理属于诊断学来说复杂一环,学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根据个人先天直觉、悟性、和教学人的讲解和实践能力,中医脉理一般初学者多学习《规正濒湖奇经二十七脉》因为此脉诀顺口易记,作为初学者容易记住口诀这是不二之选。把脉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指下三关这不用赘述,先看其脉是沉是浮,再看是迟是数,再分洪、缓、虚、实,脉多有兼像,再审其微、甚、兼、独,所以需要口诀熟练于胸这是基本要素。具备基本条件了再就需要不断实践来充实自己,实践中应该尽自己所学,替患者诊断之前最好不用问望闻诊,根据自己了解诊断,再通过问望闻诊来检验自己,这样有利于提升把脉技术,除了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医脉理诊断是不可能速成的,所以除了持之以恒的学习实践没有捷径
师傅带,把脉要诀背熟,最重要乃实践长经验
中医把脉入门学中医把脉要看什么书入门,懂得朋友说下,以及自学的知识或者经验
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
说真的,你有这个闲心不如学学英语,找起资料来远比学中医来得好用。
当然如果这是你的爱好那当我没说。
按现代分科来讲大概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名家医案、针灸学、按摩推拿等等。。。
古籍比较著名的有: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小儿药证直决、普济本事方、脾胃论、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外科正宗、景岳全书、丹溪心法、医宗金鉴、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叶天士秘方大全、傅青主女科、温热经纬、药性赋、汤头歌诀、衷中参西医学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
找老,只要人家愿意教你(我也问过,人家让我先把常用的几百种中材背下来,什么性用处全都要背,《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也要有了解先不说背下来,然后再考验你是不是真的想当。)。要么你可以自己看书,像什么《黄帝内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养生学的一些概念)和《金匮要略》(里面是一些辩证和方法)还有什么《濒湖脉学》(李时珍写的诊脉书),或者有关方面的书籍,反正大多数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自学。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和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建议先了解的基本概念和体系。(顺便提醒一句,如果你真的想当,没几十年的学习和摸索是不可能出师的,是需要坚持的)
先学理论,浮沉迟数弦细洪大等,学会了每一种脉的所主病症,对应切脉(寸、关、尺)所属脏腑,听师傅从实践中讲解、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