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很正常,别觉得你是家长,他就得如何如何,不可能了,孩子长大了。
你得换个方式和他交流。理解,关心,偶尔高压一下
最重要:别唠叨,别唠叨,别唠叨。
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通过沟通解决的,只是沟通的方式要变化。13岁左右是刚刚逆反的年纪,很多东西孩子听了十几年了,比如:房间打扫干净,多穿点,注意安全等等,那就不要和他说一直讲了好多年的口头话!看看孩子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哪里有共同点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循序渐进的交流,夹杂进去自己需要灌输的理念,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让孩子学会理解你,哪样就更容易听话!
家长期望孩子说了就听,其实是希望孩子服从自己。
听话应该有两个含义:你听我的,我听你的。
往往彼此倾听得出的结果执行力更好。
“我以前凶吧,态度不好,他不听我理解,可是现在我好好说了,他还是不听。”这是家长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是什么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说,那么一定能到达我的目的:“让你好好听我的话。”
家长的目的就是要:你听我的。
这个想法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间如果这么要求对方:你要听我的,显然会有矛盾,那么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迟早会出现矛盾,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矛盾会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比如在睡觉和吃饭这件事上,大人的期望是,我一叫,你就得赶紧行动,说吃饭了,你就要赶紧把玩具放下,去洗手;说睡觉了,你就得收拾好玩具,赶紧上床躺下;
那么孩子的想法呢?我还没玩够呢,等我玩够了再说啊
所以家长的期望和现实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来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2)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一而再而三地尝试
比如说,商场里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贵,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对商品的价格和材质没有概念,他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他也没有办法以预判形式是什么样。他没有我们大人的社会概念,比如说碰坏了要赔,赔还要不少钱,而且这个钱赔出去没有回报,是冤枉钱,这些孩子统统没有概念;即使家长跟他说:“不要碰哦,坏了妈妈要陪的”这样的话,他也只是听,对他来说,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商品呈现出来的漂亮的样子或者功能在实际地吸引他,让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没法听大人的“离得远远的”
给大人的感受就是,这孩子越说越做,不听话
(3)这是孩子一个个性化过程,对说“不”的产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时候孩子说“不”或者反抗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激烈反应,让孩子体会到“不”这个词真的很有力量,那么大的孩子很享受这样的力量感。
比如说今天是规定的穿校服上学的日子,孩子说“我不想穿校服”。家长就着急了,“今天是规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么?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长就哒哒哒,一顿讲道理,目的是要说服孩子,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觉到我只要说“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鸡飞狗跳,这个很有意思,所以他会常常来刺探一下大人
给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真不听话
(4)孩子对“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
比如说,过马路,大人认为过马路就是快步走,谨慎前行,注意前后左右的行人啊,拐弯的车辆啊,总而言之要小心地尽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听到大人说过马路不要跑,他拉着你的手,一蹦一跳,因为红灯变绿了,大家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让人兴奋啊,我是其中一个很让人开心啊,刚才停着等,现在齐步走,这个很让人激动啊,所以他的动作完全表现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没法理解那些个危险和紧张。
那么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真是越是危险,他就越做危险动作,真是不会听话的熊孩子
(5)大人不倾听孩子
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孩子说:“妈妈,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觉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头、玩具或者水桶顶上头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创意,通常家长们没有感受到危险,或者正在忙着的时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烦“唉呀,正忙着呢,没看到吗”于是这样的反应也给孩子做了个榜样,他也学到了,下一次,他也会这样对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饭啦,睡觉啦
这个时候家长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示范,他只感受到当下孩子的行为:怎么叫都不听,真是不听话哦。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审视自己的行为
每次孩子来找我们的时候,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你有没有在认真地听孩子说话,你有没有敷衍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做“不听话”的榜样?
这个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当孩子叫你们或者跟你们说什么事的时候,你的回应方式是什么,记录下来
然后从现在开始,可以很认真地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里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关掉,然后蹲下来,看看孩子是什么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可以跟孩子说:“我听到你叫我啦,我现在正在炒菜,吃完饭我们一起玩,好吗?”或者你们可以约个时间,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起交流的,让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个时间去,这个固定时间称之为特殊时光。
(2)给孩子权力和选择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条纱裙子上学,可是天很冷;可以让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门口试一试,让她自己决定要不要穿;可以这么说:“今天天气比较冷,妈妈打算要穿绒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纱裙子的话,可能会冷,也可能不会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楼下走一走,再来决定穿不穿,好吗?”
当然也可以根据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给孩子有限的选择:“你打算在裙子里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呢,这个由你决定”——当然我们说这个有限选择给出的选项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刚才那个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给出来做为选项,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为选项来提供。
(3)倾听,进入孩子的内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个电饭煲,可以抱着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去看一看你是怎样把米和水放进去的,是怎样按键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让他按正确的键。让他体会参与的快乐
等饭好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开一下锅盖,在安全的距离体会一下那个热度,孩子体验过了之后不会轻易去碰热气腾腾的东西。
或者是孩子睡觉前怎么也舍不得玩具,还想玩,可以跟他说:“嗯,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为止,现在是睡觉时间,是你自己收玩具还是妈妈和你一起收?”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让他觉得被关注到。
(4)运用幽默
比如说洗了澡,不及时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围起来,孩子通常很喜欢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他会很享受光鲁鲁在被子里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还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拿着他的衣服说:“啧,这件衣服是谁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时间
通常我们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让孩子受打扰,就是在他看书,玩玩具的时候不让他在那个场景中被打断。如果刚好到吃饭时间了,怎么办呢?提前一点知会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要让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你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过来?”
也可以说:“还有五分钟就要吃饭啦,你可以准备一下吗?需不需要小闹钟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么按个小闹钟,孩子可以听到闹铃响之后按计划行事。
没办法。最坏的办法就是送少林寺学习几年应该会好,因为我们这里有个十二,三岁的送少林寺段练了二年现在很有礼貌,成绩也不错。
很难给出什么有价值的经验,我的小孩是在初一升初二有些叛逆,我回来陪了一整个过程,不知小孩将来到底能干什么很担心,上了初三一切就都变好了,我也理解小孩一部分。其他我见过很多类似情况,没作过追踪也不知怎样。因而我给的方法就是多陪伴,理解吧!
13岁的孩子差不多到青春叛逆期了,这个时候,做家长的不能只靠说服教育,更不能打骂,可能越打越倔,越骂越叛逆!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如果孩子愿意和你沟通,你就敞开心扉和他好好聊聊,注意:最好不要只聊学习!沟通的多了,孩子就会有所改变。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你就只能冷处理了,假装不在意,暗地里却多和他的同学、老师甚至他喜欢的人交流,让他们帮助自己的孩子度过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确实让家长很费心,不过,这是他们长大的一个必经过程,意味着他们渴望脱离父母,独自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
谢谢邀请,这是清春逆反心理表现,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主要原因父母还把孩子当小孩看,建议,孩子参与家庭事物,比如家庭经济开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平常照顾,家务活安排最后开家庭会议时让孩子发言建议等等。商量着办,一但孩子责任心上来了就没问题了,关键父母心态最重要,想想我们都是从这年龄过来的。
不听话是人的天性,任何人都想做自己。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很听话,那么长大这个孩子肯定没有什么远大的前程。孩子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13岁的孩子更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被认可,需要被欣赏。如果孩子13岁不喜欢听父母的话,那么父母要想想为什么您的孩子不喜欢听您的话,是不是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心与心的距离是不是太过遥远。可以跟我私信,针对个人的情况再做详细的分析。
强烈建议等多读书,现在,马上,快点看乐嘉的性格色彩,和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对待孩子,别总是让他唯命是从,只要他好好的就OK
13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逆反期,俗称青春期
孩子一到这个阶段再历害的父母也不好使
因为他们纯粹会因为反对你而反对你
不管你说什么
他一定会因为反对而反对
再强的爹妈也一定会被这个时期的孩子弄得精疲力竭
但是这一是时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又至关重要
青春期的心理成长
将收定他以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比如他对自己外貌的认知
就决定他以后是否自信
自信这个东西太重要了
人生中很多坎其实是信心让我们得以迈过的
记得刘德华《雷洛》吗
这部电影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如果我自信的话,也许办不到,但我要是不自信的话,我就根本办不到。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能够接纳自己
那么他以后就难再培养自信,他的心也就不可能变得强大
所以,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
我们做父母的要多多忍耐
不是他不懂感恩
不是他不爱你
这是他的成长必经之路
他的逆反让他跟你对着干
就如女人的生理期
有时候就是莫名发火和中伤别人
我们自己也不想的,对吗。
【孩子的叛逆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而父母还认为他只是个孩子。】
大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叛逆的表象,他(她)们认为大人们根本不懂、不了解自己,这时期的父母多处中年,父母们也会因为疲于生活及工作的压力觉得孩子不够懂事,不够体贴。很多时候孩子更愿意与“外人”沟通,这是父母所不能理解的,其实反思一下自己也不难解释,就是态度问题。以朋友的角色接近孩子,并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就对了
1、像朋友一样尊重他的隐私及思想。
2、像对待朋友一样客气。譬如习惯说“可以吗?”“谢谢”
3、像对待朋友一样温和,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
4、像对待朋友一样当他是个成年人,这点很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孩子的叛逆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而父母还认为他只是个孩子。
科学家将孩子的3-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将7-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形成。
题主说孩子13岁,那按照科学说法想让孩子改变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孩子的行为问题不单单是我们看到的那样,这背后是整个家庭环境的影响。
《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中,案例里的女儿就是如此,她夜不归宿,叛逆,想自杀等一系列问题,在家庭治疗中,女儿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据,那就是父母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孩子有这些问题。
在家庭治疗中,随着父母的改变,女儿的一系列行为也都渐渐的改变了,她不在夜不归宿,不再要自杀,而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当我们看到孩子有问题时很自然的希望有个方法,能让孩子改变,很少去反省孩子的行为是得来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原因呢?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