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重新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行为,其实要追溯到孩子更小的时候,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不当之处。
例如: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一味强势要求他必须听话,不许反驳,孩子没有话语权。
有时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问缘由就棍棒相加。长此以往,恶劣情绪一直无法抒发出来,到了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就有了总的爆发。
提供一些本人对自己孩子青春期的教育经验提供参考。
1、孩子从小到大,我对孩子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孩子的学习状态,身体状况,情绪变化,我都会仔细观察。
会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波动,会引导他说出自己遇到了什么不开心、不顺心的事情,并帮他分析,主要是让孩子表达发泄,不强迫他认同自己的观点,在孩子能接受的时候再反复讲道理,看他能否接受。
所以多关注和了解孩子是解决青春期叛逆的必要前提。
2、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冷静从容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生理因素导致他们情绪易怒暴躁,与父母一言不合便开怼,言语过激,更有甚者还有暴力倾向。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镜像反应。(大家好好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所以这个时期的父母要改变过去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冷静,只有自己冷静了,孩子的情绪才能稳定下来,才有利于相处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要多倾听,要耐心认真分析孩子倾诉的内在意思,比如孩子会说:“你们总说我不如某某”
其实他是埋怨家长对他的忽视,他认为自己也有闪光点、优点,却得不到认可,很伤自尊。
所有人都需要被认可,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在夸奖别人之后也要找到孩子的优点,表扬一下,有利于与孩子的关系变得融洽。
3、给孩子足够的权利。
我的孩子青春期时也经常会因为学习的事情发脾气。不过不是因为我给他施加了多大的压力,是他自己想要考上重点中学,但心里又没底,经常自己较劲,把战火烧到家长身上。
这时的我一定先保持沉默,让他情绪稳定后与他聊天。告诉他学习上的事,我们信任他的能力,需要报什么样的课外班,买什么样的书籍他全权做主,我们全力支持。
这时的我绝不做唠叨的家长,只会做那个默默支持他的人。这样孩子得到认可,得到信任,他自己也会变得更自信。
4、给孩子发泄的出口。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有暴力倾向,与其让他与别人打架或破坏东西,不如给他找个出口。比如打球、游泳、跑步等运动,可以出汗发泄。
举个取巧的例子。我家孩子是这样发泄的。我曾经给孩子买过一个拳击沙袋,原本是想,让他学习之余锻炼一下身体,没想到竟成了他青春期有暴力倾向时的发泄出口。(真是无心插柳啊)
没有科学根据,但我觉得这个沙袋在孩子青春期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你的孩子,保持平常心,冷静对待,不唠叨,不暴力,多倾听,多信任,多赋予孩子权利,给他找到发泄出口,孩子找到自信一定能够平稳度过叛逆期。
孩子叛逆、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1、可能是与老师和同学们发生了矛盾,然后导致厌学,不去学校。
2、孩子的自身原因了,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课业太过繁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3、有些媒体上传播一些负能量,传播一些负面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出负面的榜样。
面对孩子叛逆、厌学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1、千万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即使家里就一个独生子女。溺爱只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自己最重要,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很难接受别人的包容。
2、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如果已经出现了厌学的情况,说明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需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让孩子多学一些感兴趣的学科,先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再说。
3、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喜欢这件事情。并且父母也需要参与到其中,实践和体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浓厚的亲情。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技巧。
第三步,帮孩子分解学习目标。
第四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也正处于叛逆厌学阶段,欢迎关注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爱上学习。
叛逆,就是在用极端的方式来告诉家长:
孩子希望家长能用实际行动来尊重我,如:“尊重我的做法,对我不要有太多的束缚”
以比较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这个时候切记说教!
对待叛逆之前弄清楚原因,一种原因是认知问题,同一件事情反应不一样,多数是家长不能与时俱进,认为孩子叛逆,是家长主观的看法。第二种原因是家长强势家教管理方式造成孩子的逆反,家长唠叨太多,没有意义,实则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孩子形成与父母对抗的模式,真心没有意义,消耗两代人的精力。归根结底一句话,父母要成长。亲身体验分享。
順著來,及時疏導、適當放寬鬆對孩子的管理!
多沟通了解
您好,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父亲。关于孩子叛逆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供您参考。
首先,叛逆是相对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属于“强势”群体,而孩子属于“弱势”群体。当孩子的一些行为(无论正确与否)和父母的观点不相符时,一般会被父母定义为“叛逆”。
其次,叛逆的本质我们要清楚,是孩子行程独立意识的拐点时期。
一般有三个阶段: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孩子在慢慢接触更多的事物,慢慢感觉自己也可以一个人探索世界,不一定需要父母的帮助,所以会对父母的语言,帮助有一定的叛逆。
这个时期做好正确的引导,尊重孩子合理的行为并加以鼓励,对不好的或不对的行为在表扬其中的好的部分,也要清晰的指出不好的地方,并用孩子能够接受的当时进行建议引导。有需要惩罚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理解,你惩罚他的哪个错误点。
这个时期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喜欢的关键期。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1)他们逐步跨入学校,接触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权威—老师。他们突然发现,除了自己的父母外,老师也很厉害,可能更有权威。在和老师慢慢熟悉的过程中,受老师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会拿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的父母对比,会对父母的一些言行与老师对比,如果两者有出入,他们可能就会反对父母,在和父母沟通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2)并且接触了更多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可能有所不同,他们也会进行学习和对比,慢慢的对不同的事情会有自己的观点(可能是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观点)。当父母的观点和他认知的不同时,他们会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以问题的形式向父母发问。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有引导性的给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建立对比分析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这个时期与孩子和谐的相处,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方法。
3)这个时期的父母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感知能力也比较强,他们会察言观色,去按自己的意思去理解父母的表情行为等。如果有好的沟通方式,还能够在孩子理解偏差时进行沟通引导,如果孩子发现父母不尊重他们的观点,总是反对他们,就有可能为后面的很多问题埋下隐患。
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不厌其烦的去和孩子沟通,去回答孩子的问题,和孩子做成长中的朋友,你不是权威的上司。当然,要在尊重,平等的氛围下去沟通。要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也需要现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换位思考的看待问题。
当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一个水平看待世界相信孩子会信任我们,而不是排斥和叛逆。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这个时期对孩子最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他们一般在初中或者高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在前两个过渡期形成了自己一定的观点。
如果没有处理好前两个“叛逆期”,那么这个叛逆期会更猛烈。他们前两个时期没有自主生存能力,无论父母怎么对他们,他们都要依附父母,但不和谐的对待会他们会积压在心灵深处。到这个时期可能一起爆发。所以这个时期更可怕一些。如果前两个过渡期比较好,那么这个时期的情况会更好,不会有所谓的“叛逆”。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前两个时期,这个一定要格外重视。
和前两个比较,这个时期他们与外界有更大的接触面,也有更多手段和方法获得外界信息和观点。他们也要面对来自外界更多的困扰。当然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也是更多的,如果父母不能提供,他们会向外界求助。
那么这个阶段的父母该怎么办?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要尊重孩子的观点。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要学着从其中发现孩子的亮点,也要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不足。亮点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足根据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记住,仅仅是建议,孩子听不听要给孩子权利)。也要给孩子分析到位不同的方案后果,并告诉孩子无论选择哪个方案(当然,不违法,不伤害他人是前提),父母永远是他们的后盾。
(2)要想办法建立与孩子沟通的简介“桥梁”。
这个需要是孩子认可的,尊重的人。可以是亲戚,可以是老师(学校老师估计比较忙,可以选择现在机构老师),也可以是朋友。这个桥梁是孩子和父母的缓冲带,如果避免不了发生冲突,这个能够很好的帮助缓冲。这个桥梁要正能量,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孩子尊重和信任的人。这个不能忽视,在好的父母可能和父母产生不和谐的时候。所以这个真的很重要。
(3)要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
随着时代的发现,父母的一些观点可能跟不上时代,而孩子所接触的往往是最前沿的观念。父母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的和孩子交流。父母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好的走进孩子内心内心。更好的理解孩子的一些观点和行为。在互换角色,换位思考时也能够更贴近孩子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和孩子达成一致。其次,不停学习的父母也能够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所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做成长型的父母是很有必要的。
这三个“叛逆期”不是孤立的,如果每一个时期过渡都比较好,那么一般不会出现“叛逆”。这三个时期其实就像过敏,如果前面没有处理好,后面的一定要格外用心。不然会越来越麻烦。
以上是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希望能够帮到您。
现在的小孩都是比较叛逆的,特别是在青春期,如果发现他有抽烟的话,建议你也不要直接去说他或者去问他,这样更引起他的不满和伤及他的自尊心。另外我觉得你也要找找自己教育孩子哪里做的不对,是不是有时候管得太多太细。比如,不洗衣服你忍住不要管,到时候他没有衣服穿了自然会洗。你可以不让孩子玩手机,但是要跟他自己的时间,不要总在你的监管之下,可以督促,建议他培养其他兴趣,做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比如打球,旅游,找同学玩什么的。
我建议多听听一些家庭教育这方面的课程,对教育孩子方面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经常听《孩子问题急救指南》课程,这让我教育我儿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我家的上高二了,也喜欢玩手机,有时候也生气,但是比你家强点儿,学习自己心里还比较有数。
孩子叛逆是跟普遍的现象,一般孩子分为三个阶段叛逆期:
第一个是幼儿时期,很多宝妈就表示自己家的小孩子怎么年龄这么小,根本听不进去了大人说的话,在家里各种无理取闹,哭哭闹闹。其实这正是因为孩子在经历第一个叛逆期,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她们想要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自己。
所以家长面对叛逆期的幼儿可以对他们的行为不理不睬,比如当他们哭闹时,不要一直劝说安慰她们,当他们觉得没意思自然就会停止吵闹了。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控制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第二个叛逆期在七岁到十二岁左右之间,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小学,她们因为刚离开轻松惬意的幼儿园生活,进入了每天任务作业繁重的小学生活。而且很多家长给孩子补兴趣班,课外班等等的休息时间,所以很多孩子因为不满,抗拒的心里就会产生叛逆的想法,经常干一些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
所以家长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耐心的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就给她报一个绘画班而不是舞蹈班……给她们适当立下一些规矩,让他们遵守,这样也更有益于孩子们快乐成长!
第三个叛逆期就是孩子12岁到15岁左右,这个年龄也是大家最所熟知的青春期。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的青春期就是一道坎儿,这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经常与父母争吵……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正是身体发育的过渡期,由于荷尔蒙的影响以及心里的变化,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独特的想法,不想让别人干涉自己,情绪波动大,产生了种种叛逆行为。
教育为主,体罚为辅。适当的心理教育比打骂要好。
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是一场漫长的长跑,而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在这重重障碍中,叛逆期也许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而且还不止一次。“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的青春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亲子件的矛盾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1.降温处理法
情绪之所以称之为情绪,就是因为它一般是一时兴起的,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不理智的、欠考虑的。
所以,作为父母,当孩子产生情绪后,你不妨先不理他,这既可以让你自己先冷静下来,也给孩子一个考虑的时间,避免在气头上把本想制止孩子不听话的行为,变为“不信我就管不了你的较量,也不给孩子因“火上加油而继续发作的机会。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惩罚,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这种情绪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当孩子的情绪“温度被降下来以后,你再告诉他,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他冲动,然后让他也学会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以此帮助他提高自我制约能力。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2.从小到大
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由生活中的小事引入话题,让孩子先放松下来,等氛围缓和再谈正事。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当家长的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做好表率,在生活中多寻找情绪的出口
家庭气氛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或者父母脾气暴躁,是培养不出一个自我情绪控制良好的孩子的。
因为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人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从他们身上接纳的是消极的处世策略,久而久之,好发脾气、我行我素等不健康的个性就会在孩子身上显现所以。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并用自己的言行积极地影响孩子,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当你要发脾气之前想想身边的孩子,控制住自己,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也可以为自己找个情绪的出口。
当你的脾气难以克制,已经发出之后,对身边的孩子说声:“对不起,我错了!
6.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理清原因
接下来,父母要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响应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觉。
之后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我说话语气过重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更多家庭教育干货,敬请关注号/公众号:育联网
哄训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