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要在课间打闹?

孩子在学校打架了,爸爸妈妈该怎么教育?

孩子被同学打骂了!孩子打骂同学了!孩子和同学激烈争吵互相毁坏东西了!做爸爸妈妈的,真是很怕接到老师这样的电话,但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幼儿园生活,同学间发生大小矛盾的情况,又确实很难避免。遇到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明智的爸爸妈妈该怎么做,才能既给自家孩子足够的保护,又不至于过分“护犊”?

1、如果有人受伤,第一时间处理伤情,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如果孩子之间动了手,小磕小碰在所难免,严重伤害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受伤的情况、老师要求爸爸妈妈到现场来,大人到了之后的第一要务,是查看伤情,无论受伤的是自家孩子,还是冲突中的对方。

伤情严重的,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伤情看起来不需要去医院的,也要查看是什么程度,确认不会继续发展或者没有潜藏的危险。其他诸如详细了解过程、确认责任乃至可能的赔偿的事,都在处理伤情之后再说。

把这列为第一条,只是为了提醒孩子刚上学、还没有经验的爸妈遇事分清轻重,不要孩子受伤了,不先管孩子,先在那里争论谁对谁错。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只是一般性的小矛盾,严重不到这个程度。

2、如果事情不紧急、不严重,冷静从容地问清情况

如果情况没有严重到需要爸爸妈妈马上赶去学校带自家孩子或是别家孩子去医院的程度,无论是老师打电话来通知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还是孩子汇报和同学发生了什么什么事,爸爸妈妈都无需太过着急,先冷静从容地问清楚情况:

什么缘由?

程度如何?

现在需要家长做什么?

如果是老师电话通知,请爸爸妈妈们一定相信,老师打电话前,是了解清楚情况的,而且老师的表述是可信的。

如果是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汇报,大人反倒需要多询问几句,必要时联络一下老师。这倒并不是不相信自家孩子,而是孩子作为矛盾冲突的一方,可能更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投诉对方的不好。

3、相信老师不会偏袒

一些特别疼爱孩子的爸爸妈妈,遇到自家孩子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容易认为老师偏袒对方:

如果自家孩子是“受害”一方,爸爸妈妈会觉得老师为另一方开脱,批评、“惩罚”力度不足;如果自家孩子是施加了大小伤害的一方,爸爸妈妈又可能觉得老师夸大了对方的受伤害程度,对自己孩子太过严厉。

我们还曾听说过,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有的爸爸妈妈不但和对方家长吵到不可开交、要约出来打上一架,还和老师大吵大闹,非要老师承认偏向、不公平。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老师偏袒一方的情况,几乎不太可能出现,都是自己班里的孩子,没有哪个老师希望这个孩子好、那个孩子不好。老师对孩子都是一样的,爸爸妈妈先入为地对老师有“偏袒”的成见,不但完全无助于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给孩子提供了继续发生矛盾、激化矛盾的理由。

4、告诉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别给孩子不理性的言行“撑腰”

孩子在冲突中打骂了同学、砸了人家的文具、撕了人家的书本,一些爸爸妈妈当着老师的面可能会严厉批评孩子、给别家孩子道歉,回到家马上换一副面孔:“打得好!”“给他个教训”、“儿子,下次还这样啊!”这是糟糕的教养。

明智的爸爸妈妈,应该在冲突解决之后告诉孩子,甭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谁引起、什么原因引起的,自己是不是“占理”的一方,打人、骂人、毁人东西,都不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讲道理,讲不通道理的,请老师出面评判;自己不做挑衅性的言语和动作;远离喜欢挑衅的孩子等等。

如果爸爸妈妈摆出这种“撑腰”的姿态,孩子得到鼓励,会继续用这些不理性的方式对付同学。而不会理性解决问题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不善于用理性方式解决问题的成人。

5、别轻易把自家孩子定位为“受欺负”

孩子在和同学的冲突中被打、被骂、被毁了东西,一些爸爸妈妈会觉得自家孩子受了欺负。

其实幼儿园孩子、中小学孩子之间发生点小冲突,都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一时言语不合,有时是打闹时尺度大了些彼此着了恼,都是特别小的导火索,不太存在谁故意欺负谁的问题。而且可能孩子今天打了一小架,明天就忘到脑后,又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爸爸妈妈告诉孩子他是受了欺负、某某故意欺负他,甚至为了孩子“被欺负”找老师、找学校、找对方家长,会让孩子觉得,和同学发生小矛盾小冲突是大得不得了的事,会对同学间的言语、动作变得特别敏感,反倒更容易发生冲突。

而且,“被欺负”的角色,是弱者的角色,大人告诉孩子他被欺负了,就是告诉孩子他是弱者,他不够强大,孩子可能会变得自信不足,更缺乏解决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的能力,事事依赖大人的“保护”。

6、别用斥责、打骂解决问题

一些爸爸妈妈一遇到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被叫家长的情况,尤其是自家孩子是那个挑起事端的角色时,马上怒气冲冲地斥责孩子:“怎么回事?你又干嘛了?说了多少次都不听,找抽呢吧!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这样真的不好。一是不管用,如果孩子没有明白道理,骂一顿、打一顿,都不会让他不再挑衅同学。二是伤害孩子的自尊,经常因为这样的事被父母打骂,甚至是当着老师、同学、其他家长的面被斥责、打骂的孩子,很可能“破罐破摔”,更难管教。

7、大人不要介入过多,让孩子自己发展与同学相处的能力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个性都不完全相同,有些孩子更平和、文静,有些孩子更冲动、淘气、易激惹。

孩子中小学要上十二年,加上幼儿园和大学,他要学校中生活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要享受正常的学校生活,就需要具备和各种各样的同学和平相处的能力,这也是他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他以后进入社会,和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平相处打基础、做准备。

所以,孩子如何和同学相处,爸爸妈妈不要介入过多,要相信,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有在学校生活中,和同学老师建立适当关系的本能,大人介入过多,一会儿为别人家孩子摔坏自家孩子的文具盒找老师投诉,一会儿为别人家孩子把自家孩子推个跟头找对方家长理论,一会儿为觉得老师对自家孩子不公平找学校投诉,并不是强化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能力,而是干涉自家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进程。

8、别把小矛盾看得太严重,大部分校园小矛盾达不到校园暴力的程度

孩子偶尔和同学发生小矛盾,被打几下或者受个小伤,一些爸爸妈妈会特别忧虑,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暴力了呢?

校园暴力虽然确实不少,但也不必太过紧张,孩子之间的大部分矛盾,都是偶发的,一对一的,不会持续很久,没有特定的针对性,不是多对一,而且冲突程度很低,达不到可称为“暴力”的程度。

但如果孩子和同学的矛盾发生得很频繁,而且烈度越来越高,爸爸妈妈也确实要有所提防,避免孩子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或者受害者。




应该是想问如何保护打闹中不伤害自己和别人吗?

首先孩子打闹的正常的,不要影响到别人就好,注意场合。

其次,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最后,周末和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多运动。




这类孩子的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会遇到,也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也一样,那就说说我的想法吧。

课间打闹这是孩子的天性,我觉得不能跟孩子说你不能闹,不能玩这类的话。我甚至很愿意让我小孩放学后在学校与同学玩些许时间再回家,然后跟我说说趣事。我会这样想是因为觉得这样是孩子的一种放松方式,也是因为我们现在回忆起小时候打闹情景都特别美好,所以不想去限制孩子,想让他尽随着感觉去成长。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会重复说,一直提醒,那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最重要的。我跟我女儿说,在学校玩要注意安全,一定不能拿着铅笔和尺子等在手上与同学打闹,就算自己没拿,也要注意别人有没有拿,看到同学有拿,要叫他们放下,非常危险,这个我是最常提醒的。另外是上下楼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冲或猛跑,或推拉。在操场也要注意,不要撞到人,也要防止被人撞到。

另外,学校的安全教育的作业我跟她说要认真去看去做,因为其实那是最重要的,安全第一嘛,我们家长也很认真与孩子一起对待那个安全教育作业。

还有就是网上有什么关于这个学生打闹的安全事故新闻,我都会先收藏着,然后叫孩子看,叫孩子要注意,要防患。

主要是安全要经常提醒,一些基本纪律老师都会说,所以不用太限制孩子的课间打闹,当然,孩子特别调皮者,老师有说的,家长也要重视,另对。




现在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在课间打闹,实际更多的是担忧孩子在课间打闹的时候出现意外或者校区欺凌,事实上孩子们在校园的正常游戏互动是必须的,同伴之间的相处更是需要孩子们在彼此互动的时候去训练。

孩子们课间打闹的时候孩子们是无目的的、趣味互动,偶发一些突发状况是难免的,这种打闹造成的肢体碰撞、意见分歧等发生的快,孩子们自己调节,复合的也快。

课间打闹不同于校园欺凌,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当孩子们在学校正常发生一些不愉快时,一定要正确的处理,不要着急去评判对错,也不要情绪失控,很多时候孩子们在学校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真正让孩子受伤的不是同学之间的争执,而是家长过分激动的态度对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

我们平时要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欺凌的辨别方式;欺凌一般时有目的、有攻击性的语言或者肢体行为;譬如:殴打、辱骂、戏弄、讽刺、孤立、勒索、抢夺……

教给孩子面对校园欺凌时处理问题的办法:

1、欺凌往往从欺负开始,当孩子与同伴之间发生争执时,感觉到不舒服,要勇敢的跟同伴进行交流,勇于说“不”

2、遇到问题要及时求助于老师、爸妈、警察,当然孩子很多时候拒绝向父母求助是因为家长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有两类家长容易让孩子拒绝求助:1)遇到问题自己先被激怒,不理智的找学校和对方家长理论,致使孩子觉得很尴尬。2)孩子求助的时候明明很受伤,家长从成年人的角度轻描淡写的跟孩子交流了两句,没有真正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强者助人为乐

弱者欺人为乐

智慧保护自己

远离校园欺凌




谢谢!如何教育孩子不在课间打闹,可以:

1、与孩子一同观看与学校安全有关的视频。比如《今日说法》、《网络新闻热点》,这些视频能用活生生的事例,告诉孩子课间打闹是非常危险的事!

2、给孩子讲明课间打闹危险在哪里?能给自己与别的同学带来什么身体上的伤害与经济上的损失!比如课间打闹时,可能会撞在别人身上,撞到头部,可能头部破血流;撞到身体部位的,可能摔得屁滚尿流;撞到学习课代表,可能会损毁教具、作业!

祝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谢邀!这个问题有点遥远,孩子在课间活动,当然是在学校,里应有老师说服教育和批评,家长在这个时间是看不到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是老师的责任,家长只能在老师的提议下,才能了解和管理,也可以说是个外因,也不了解课间的真实情况,还是以老师为主,家长只能起辅导作用,说说而已,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和管理作用,也不是具体的管理者,家长也不是万能,也没有实际意义。




我家孩子还在幼儿阶段,老师全程看护。从这个时期就要告诉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争吵打闹怎么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什么情况是危险的,什么时候要寻求老师的帮助。

小学之后,没有老师一直看着了,和同学打闹要适度,不能伤害到对方,哪些是伤害,桌椅板凳楼梯等等都有可能造成伤害,把这些都说给孩子。

当然,每个孩子天性不同,玩闹有时候也可能会造成无意间的小伤害,家长不要过度指责,每一次都是孩子的成长经历。




谢谢邀请,孩子吵吵闹闹是正常的,是儿童的天性,若发生争吵和不经意的推搡绊倒未造成什么伤害家长无需介入,告诉孩子多注意安全,包括交通,课间活动,体育课和同学玩耍。告诉孩子除了学习用具外不要拿些尖锐的器物,防止伤到自己和别人,若发生较严重的伤害立即送往医院。




我有个宝宝上幼儿园,有一次去公开课,看到小宝宝们安静的坐着听老师讲故事。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做到的,十几个小朋友,能安静得坐10分钟听老师讲!如果我那么大点估计做不到,老师说下课了,画风一转,各种撒丫子的跑了,追逐的嬉闹的,来找家长的,一下子感觉到幼儿园的热闹!我想说的是关于课间打闹,这种不需要家长去教育孩子不要打闹吧!课间时间本就是一个休息放松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接受下一节课的内容!自然我说的打闹不是去打架干嘛,只是同学之间一种表达友情的方式,更或者是增进友情的方式!尽情的放松玩闹,让自己轻松下来!这不就是课间休息的初衷!




家长自己心里要清楚课间休息要注意什么,一旦有契机,可以从以下方面教育孩子:

一、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要尽量在室外,但不要离教室太远,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二、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三、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情况。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操等。

四、在走廊上休息时,不要将上半身探出栏杆外,更不要攀爬栏杆。不要借助栏杆做健身动作,更不要用身体、四肢冲撞栏杆。

五、不要从走廊向楼下扔任何东西。

六、在校园内活动时不得急跑,不得追逐打闹,不得搞恶作剧。要在人较少的地方活动或游戏,且不要危及他人安全。不要做有危险的活动和游戏。

七、第一遍上课铃响后立即停止活动,以正常速度走回教室。

八、游戏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井盖附近打闹,不要用力踩踏井盖,防止井盖塌陷。禁止在水池、湖、河流附近打闹,不要在窗台、栏杆附近打闹,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原始地址:/faxian/67660.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