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冲击?

对于医学来说,临床经验、逻辑思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能力不是靠储存多少海量的医学数据、病历档案就能够提高的,而是需要直觉、情感、思考、分析等积累起来;但这些人工智能并不具备,所以其很难替代医生的智慧。

健康产业在线·2017/01/1720:35评论(0)收藏(2)7.9W字体:宋

医疗产业

最近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Alpha-Go连续挑落50多名世界围棋高手,这也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人工智能领域。而对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业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会颠覆整个医学体系,拯救更多的患者;而也有人认为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会逐渐淘汰医生这一职业,那么人工智能对于医疗界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

编选┃健康产业在线

在国外,早在2014年,IBM的“沃森医生”已经在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上岗,运行之后被誉为“未来最好的癌症专家”和“医神”。据测算,沃森的诊断准确率达到73%。

在国内医疗信息化和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市场空间在不断增长。国内也出现类似的医学人工智能公司,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整合区域的医疗数据,替代医生繁重的重复工作部分,辅助医生进行医疗诊断、缓解医疗产能不足、解放优质医疗资源。

人工智能助力医疗影像

现今是大数据的时代,近年来随着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不同终端设备催生出的数据量愈加庞大,据相关机构预测,在2020年大数据量将上涨至44ZB。而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大部分数据毫无价值,妨碍了人们对真正有价值信息的获取。而人工智能便应运而生,意在帮助人们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助力企业快速从复杂的海量数据中获得洞察,并做出更为精准的规划决策。

对于疾病环境越来越恶劣、个体病例越来越多的现在,医疗数据的庞杂也就成了困扰医生治疗患者的难题。如何从庞大的数据库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针对特定性病人的治疗信息,正常来说,可能花费几年时间可以从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患者等不了这么久。而人工智能与医学领域的结合,就可以为医生节省大量的筛选时间,辅助医生进行医疗诊断、缓解医疗产能不足、解放优质医疗资源。

据了解,国外已经有科学家和医生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来从海量数据,比如电子健康记录、影像诊断、处方、基因组分析、保险记录甚至是可穿戴设备所产生的数据中来提取有用信息,来为特定的一类人群而不是特定疾病来制定合理的卫生保健计划。

对于医生而言,大脑的记忆容量和时间是有限的,难以记住并理解日新月异的医学研究论文和上万种疾病。但人工智能不同,它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不间断从大量医学书籍、电子病历等完善自己。然后通过认知分析技术,凭借从各种渠道搜集的海量数据,迅速给出“意见”,指导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并且不会因为人的各情绪导致缺诊或误诊,同时患者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医疗服务,而医疗机构也可节省成本。

人力有时尽,而人工智能在医学上可以起到更好的推进作用。对于医生来说,通过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断,减少筛选对比病例的时间,为患者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更快速的完成健康检查,获得更为精准的诊断建议,节省大量的时间、金钱成本;对于医疗来讲,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准备效率,同进系统性降低医疗成本。

人工智能代替不了医生

虽然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人工智能终究不能代替医生。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整合海量的信息,从之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是作为医生诊断的辅助。而到真正的治疗阶段,则更多需要医生对患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而患者也更需要医生亲切的关怀,是有血有肉的交流方式,而不是机器冷冰冰的问答。

据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还是取决于当前的医学研究水平,也就是说,人类医学水平有多高,人工智能的有效性就会有多高。而未来,机器也是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建议,而采取哪种方式治疗还需要医生来决断。

此外,人工智能并不等同于智慧,其缺乏人类的情感。对于医学来说,临床经验、逻辑思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能力不是靠储存多少海量的医学数据、病历档案就能够提高的,而是需要直觉、情感、思考、分析等积累起来;但这些人工智能并不具备,所以其很难替代医生的智慧。

况且,就人工智能的技术而言,实现诊断,乃至治疗这一阶段,其精确性还不够。简单而言,人工智能就是一组参数不确定的函数,参数的确定需要海量的数据来完成。数据越多,参数的范围也就会越小,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精确性也就越高。但目前来说,要达到精确性极高的程度,需要的数据量将是一个难以估算的程度。

另一方面,业内有不少人士对人工智能的保密性持怀疑态度。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遭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保障患者的隐私,也是困扰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问题。

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医学难题也在不断增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超级细菌、基因变异导致越来越多的罕见病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将辅助医生诊断,为更多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解除患者的痛苦。


谷歌最近通过新的机器学习方法试图更加深入的了解病人的情况,比如病人需要住多久的院,病人去世的概率有多少等,会为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节省不少时间。

不过,也有担忧,科技公司不断升入这个行业,比如谷歌这样,那么也意味着对用户的数据也掌握的更多,像Google和其他技术巨头这样的公司将具有独特的、几乎垄断的能力,能够利用人们产生的所有数据。所以国外也有相关人员认为政府应该防止数据成为几家公司独有的,防止让谷歌在这个行业形成像在广告行业的统治。

实际上,谷歌在病人信息方面正在谨慎行事,尤其是在公众对数据收集的审查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去年,英国监管机构对另一个AlphabetAI实验室的DeepMind进行了打击测试,该应用程序对公共医疗记录进行分析,但并未告知患者他们的信息将以这种方式使用。虽然通过最新的研究,谷歌及其医院合作伙伴坚持认为他们的数据是匿名的,安全的,并经患者许可使用。但是还是有人认为如果谷歌扩大到小型医院和医疗保健网络,那么可能会在维护数据严谨性方面遇到困难。

不过,抛开相关数据隐私等问题,业内普遍还是认可人工智能、相关算法会让这个行业有能力在更低成本的条件下拯救更多的生命。也能更好地帮助医生监测病人的情况。医疗算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硅谷或者美国科技的前沿信息,可以关注微信号“硅发布”。


自2015年以来,人工智能成为热门风口,AI技术的革新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在医疗领域的推进更是引发国内外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成熟大企业开始带头深耕。

目前来讲,中国在医疗行业的人工智能介入还是相当成功的。

2018年5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余新光、陈凌教授团队完成了一台将混合现实,也就是MR技术,多模态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前定位的脑膜瘤切除术。据文献和网络检索,这项技术应该是国际首例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于术前将患者的MRI、CT等二维影像资料进行了高清重建,构建了患者个体化的全息三维多模态解剖影像,混合叠加到患者头部及现实手术环境,实现了数字化的匹配,并同时应用德国博医来(Brainlab)导航系统进行了同步对照,验证结果显示,混合现实多模态导航系统与德国博医来的导航系统匹配达到100%。

以我们现在的发展路径,后面机器人肯定会参与到(医疗手术)过程中。我们现在的机器人,还是主从式的机器人,不会自主地去做一些动作,它最终还是需要人来控制它。然后通过混合现实的技术,把结构上的关系,让医生认识得更清楚,让机器人操作的时候更准确,最后肯定混合现实技术,也要用于机器人上,其实也还是人在操作。我们可以通过混合现实的结合,来操作机器人,告诉它该怎么做,给它一个路径指引,让机器人来做这个手术,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操作。


随着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黄金时期的到来,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30年时,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医疗与健康市场已经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呼唤跨领域的合作升级和产业圈的加速扩张。近日,全球知名孵化平台PlugandPlay中国正式进军医疗与健康领域,宣告将医疗与健康垂直领域的创新业务引入中国,进一步扩大其创新生态的布局。

PlugandPlay中国医疗健康创新生态启动仪式

“PlugandPlay在硅谷深耕多年,对医疗健康技术的理解十分深刻,所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这样一种桥梁,在我们看来正是合适的时间。”PlugandPlay中国总裁、管理合伙人徐洁平在PlugandPlay中国2018-中美医疗大健康峰会上表示。

从初创到成长为“独角兽”需要8到9年

PlugandPlay成立20年投资了一万家企业,孵化大量独角兽。“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PlugandPlay,我们可能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一家囊括了整个创新创业生态资源的投资和加速平台。”徐洁平介绍称。

投资界了解到,PlugandPlay总部位于硅谷,是全球顶级科技创新加速器和投资机构,曾孵化投资了Google、PayPal、Dropbox等明星巨头。如今,PlugandPlay已经与超过30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并与上万家创新企业搭建起了一个遍布全球的创新生态网络。2015年,PlugandPlay来到中国,致力于建立科技投资、创业加速、大企业创新咨询、城市创新合作、高校国际创新等方面立体化生态系统。

对于PlugandPlay的最大优势,徐洁平表示:“我们目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全球总共覆盖了15个垂直领域,并在我们过去20年投资的一万家企业中做了深度连接。如果要给早期投资产生独角兽最多的风投机构排名,PlugandPlay一定是名列前茅的。”

孵化一家医疗健康独角兽企业有多难呢?徐洁平向记者介绍道,一家医疗健康类的创业公司,从初创到成长为“独角兽”,平均需要8至9年,一些特殊的领域,如制药,甚至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么长的周期中,创业公司需要大量的资源。PlugandPlay希望搭建一个长效的全球链接平台,使早期企业获得市场,使成熟公司获得人才、资本、政府资源等,打通“AtoZ”的资源链条。

PlugandPlay中国总裁、管理合伙人徐洁平致辞

在徐洁平看来,今天的医药创业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医药RND研发,它会涉及到零售、传播、物流和应用等多个领域。

复星健康控股副总裁兼战略部总经理许喆在峰会主题演讲中也表示,医药行业需要持续寻找合作伙伴,因为医疗生态系统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如果自己去做的话,单枪匹马从一端走到终点会非常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中小规模的公司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合作来完成一个项目。

智能医疗成海内外医疗领域创业风口

在PlugandPlay中国2018-中美医疗大健康峰会上,PlugandPlay带领十多家美国顶尖医疗企业以及24家海内外优秀的创新项目,与中国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就当前医疗创新热点、科技应用、医疗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与跨境投资机会等进行深入交流。

路演现场,投资界记者注意到,这些路演创业项目中,智能医疗项目占了绝大多数。KaliCare是一家来自美国加州的公司,它提供了一种实时药物管理技术,旨在改善医生和患者的护理协调。该公司的远程传感器技术可与医生、护理人员、药剂师、CRO、大学研究人员和医院合作,实时监测患者的药物,帮助他们的家人、朋友和社区加强处方药日常管理。

Kalicare创始人NavidAfsarifard在路演中介绍称,他们已经从病人那里收集了百万级的用药数据,并且可以把这些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来判断病人的用药依存度,寻找到他们是否有风险。“这个可以让我们清楚知道病人们用药是否符合医嘱,从而利用机器学习系统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干预。”

Kiddo则是来自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儿童健康科技服务公司,他们的主要产品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同时检测孩子的心跳,体温,活动量等重要数据;妞诺科技是来自中国杭州的一家健康医疗领域脑电穿戴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高精准度的脑电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

面对形式各异的国内外的智慧医疗创新项目,约印资本的熊水柔表示,智慧医疗项目的核心是要看其技术红利在哪里,这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许喆则强调,技术的突破不一定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在医疗行业尤其如此。“医疗创新往往要面对非常困难或复杂生态系统,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如果技术突破没有办法跟这些利益相关方保持一致的话,那就没有办法获得商业成功。”他表示。

在绿叶集团医疗创新中心总监唐德凯看来,在智能医疗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创业公司,都只是刚刚起步,所做的仅仅是提升效率较低成本,在就医的流程和支付环节进行了适当优化。


原始地址:/jingpin/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