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付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那就和孩子做朋友!有些事对朋友无话不谈,对家长可不一样




弄清楚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沟通。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大人跟他们做决定,要清楚孩子的想法。




本文根据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xueersiwangxiao)整理,作者爱豆一号。

叛逆并不是一个坏事,但是如果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出了问题,引导的方向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一起来看看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多做的

1.责骂vs批评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责骂过孩子,教育上,批评是必须的,孩子的认知程度不高,肯定会做错事情,那错了就改批评,但是应该就事论事,不应该把批评拓展开,变成责骂,变成人生的攻击。

我小时候经常见到家长责骂小孩儿,你怎么又把东西弄坏了?你怎么这么笨啊,你是不是要气死我啊,你脑袋里一天装的都是什么?就不会懂事点?

这样的孩子肯定会很叛逆的跟家长对着干,注意一下言语的使用。

还有批评的时候要注意场合,一定不要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孩子,还有特别重要的场合,就是家里吃饭的时候,一定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也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谈论学习,会导致吃饭吃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2.暴力vs尊重

打孩子的现象是一个全球现象,大概有80%的家长都打过孩子,但是打孩子是一个长期的影响,如果长期的因为犯错就打孩子,会让孩子认为犯错就犯错呗,挨一顿打就过去了,

打孩子还会有一种很大可能就是,孩子长期打孩子之后,孩子会变得很懦弱,尤其是暴打,长期受到这种暴力的影响,孩子的心理会出现绝对的服从,说什么都是对的,会让孩子变的很懦弱,自卑。

第二个影响是会变的很孤独,孩子会对自我产生怀疑,无法和家长和老师交流,变的孤僻

第三个就是会让孩子产生撒谎的行为,我们都说做人要真诚要诚实,但是如果孩子经常挨打,如果撒谎就会免收一顿皮肉之苦,撒谎其实是不经意间产生的行为结果。

第四,会让孩子变的很暴力,让孩子产生一种谁强谁就有话语权的想法,会让孩子在外面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家长不要使用暴力,会对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打几下就管用了,但美国一项时间跨度长达50年、设计16万儿童的研究显示,打孩子只会让孩子更不听话,还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研究人员试图研究挨家长打对孩子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在成长过程中长期挨打会提升孩子的攻击性、导致心理问题和认知困难。

研究人员在《家庭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打孩子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不利结果,孩子越是挨打多,长大后越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和心理问题,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也更容易“如法炮制”。这是体罚孩子会“代代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很多家长会说,我们不就是挨打过来的吗?不听话打一下就行了,但是现在社会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社会的信息发达,如果你不给孩子一个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他是不会认同你的。

3.一言堂vs自主权

很多家长觉得在孩子面前要掌控话语权,尤其是在工作岗位上比较优秀的人,容易习惯的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孩子的认知程度成长以后,会反感家长的一言堂,比如你必须你一定要怎么怎么做,孩子听了之后会觉得得不到你的支持,那会把孩子退到外面的朋友圈里面去,如果孩子的交友环境不好,那么就会变坏。

我有个朋友,家里就是这种情况,妈妈就是一言堂,暑假如何安排学习如何安排完全都是妈妈的安排,不听话就责骂,虽不挨打,但是对孩子的情绪造成积累,最后在大学的时候爆发出来了,原因是妈妈把他喜欢的专业从经济改成了信息学,长期不喜欢,在大学的时候爆发抑郁症,不得不休学。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言堂会造成孩子的自主意识非常差,没有自助意识,随大流,没有自己的想法。

4.过严要求vs认可+鼓励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非常严厉,比如我一个同学,初中的时候经常考试第一,但是考了第一,他妈妈要求十分严格,考了第一还是不满意,说他还是有很多地方错了!其实老师很多时候都不敢保证自己考试全对,我们应该更多的给孩子的容错空间。那这个了妈妈就不一样,一直很严格,考什么样都不满意,这个同学在长期得不到认可之后,慢慢的就不想学习了,成绩也慢慢下降。

其实很多孩子有很多别的天赋,比如画画、演讲、唱歌、跳舞等等,还有比如乐于助人等等优秀的品质,虽然在学习上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们不要因为学习的问题吧孩子的所有优点全盘否定,而是要主动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用认可加期待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

5.唠叨vs支持

很多家长在教育的时候总爱重复的强调,多次重复之后就变成了唠叨,反反复复的说完全就没有效果了,大家可以去搜搜唠叨婆之歌听听什么感觉。相信你知道了被唠叨之后是什么感觉,你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感受就明白了。

6.给钱vs陪伴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不方便等原有把孩子扔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带,也有很多直接给钱,用钱来解决陪伴问题。

初中有个同学,家里比较有钱,父母非常忙,这个同学由爷爷奶奶带,大家知道隔代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网络信息爆炸发展的时代,以前的教育方式完全不适用,他爷爷奶奶呢又宠他,认为多给钱就是爱他,导致他在初中就开始在外面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到后来,考上了一个专科大学,前段时间碰到他,完全就是一个社会混混的角色了。

尤其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心理上对父母的陪伴和认可十分渴求的,一定不要用金钱来抵陪伴。

以上六点,家长尽量吧天平的砝码往右移。

家长和孩子在青春期的关系应该是:尊重+陪伴+耐心+认可+鼓励+反思的。

反思问题,置顶目标和计划

找到与孩子之间现阶段的问题

父母统一思想

持续并可操作

举个非常不错的例子,有一个学生,他父母的教育非常开明,他们家一起制定了一个积分计划,墙上贴了一个特别大的积分表,聊孩子想要什么愿望,家长呢就一起评估这个愿望,给这个愿望一个分值,他家呢有很多的加分项,比如帮助家长完成家务、按时完成作业、在学校得到老师表扬等等很多的加分项,也有很多的减分项: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超时玩游戏等等,如果积分达到了,全家就帮你实现这个愿望。那这个孩子什么表现呢?这个孩子在学校成绩十分优秀,不止学习好,还在平时乐于助人,十分开朗十分正能量。

家长在给孩子以大方向上的指导的同时,其实亲子关系其实是一个互相成长的过程,我们不止要教给孩子知识,我们也要跟孩子虚心求教,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传递的社会,现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是很多的,孩子是非常愿意帮助父母解决问题的,因为帮助父母解决问题,孩子心理特别有成就感,十分促进家庭的和谐关系。

三个环境

社会环境

校园环境

家庭环境

大城市的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好,如果家周围有很多的娱乐设施等等,那其实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大家也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以我们要给孩子选择一个社会环境。

校园环境其实就是学校的整体的教学质量,让孩子选择一个平均水平以上或者很好的学校也很重要,说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早恋!有很多家长听到的第一想法就是不准早恋,但是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如何处理的?优秀的处理方式不是直接禁止,而是引导,曾经我的高中就禁止早恋,隔壁班的班主任十分严厉,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的早恋变成地下关系,不让老师和家长知道,还十分影响学习。

我们的班主任就十分开明,不反对,但是会和他们一起聊,对男生说:你是男生,那就应该主动承担责任,要为你们的未来负责,一定要想好如何努力一起考进一个好的大学,定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所以我们不要一锤定音,而是要引导,把这种青春期正常的想法和行为引导到好的方面。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更多应该是发挥一个榜样的作用,不要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而是要自己亲身行动,比如你要求孩子多看书,那不如自己拿起书多看,要求孩子少玩手机,那不如自己吃饭的时候不看手机,平时下班之后少看手机等,行为的影响较之于语言的影响要更加有效。

希望各位家长也能够和孩子们做一个是家人也是朋友的关系,和我们老师的亦师亦友的关系类似,让孩子更加喜欢和你聊,才能解决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赞赏孩子是家长常用的教育手段,赞赏能激励人奋发上进,可以让自卑的孩子找回自信,抬起头来做人,也可以让成功的孩子斗志昂扬地迎接新的挑战。然而赞赏也有它的适用范围,要掌握分寸和时机,过度的赞赏会让孩子盲目自大,居高临下,不仅达不到预想的目的,反而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青春期判逆这词乃是近代出现的,在古代都是棍棒下出孝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加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说不得骂不得,不过这也是不可避免得。如今如果孩子出现判逆行为,还是本着平等对话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朋友一样去沟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现在不是打孩子的年代。




青春期叛逆是这个阶段孩子出现的正常情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鲜明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决定将来受教育质量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转向引导和沟通切忌一味的使用家庭暴力进行压制和强迫




能怎么办?干气干急,无能为力,忍无可忍,最后的妥协是,忍住不搭理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您好,青春期是一个孩子逐渐拥有自己的意识,快速成长的一个过程,很多家长觉得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相处,其实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很容易造成两者剑拔弩张的场面。以下是我对您的建议:

1、您尽量避免用“听话”来要求孩子哦。孩子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意识,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很多时候,家长会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来要求孩子“听话”,这样很容易激怒孩子,造成双方关系的僵化。家长满是委屈,“我都是为你好,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孩子却是“你能不能不要管我”。其实家长的大可以这样看待问题:我是以一个建议的身份来建议孩子做什么样的选择,但具体的选择还是孩子自己来决定的,我相信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孩子了,即使结果有偏差,我也会帮助我的孩子渡过难关,始终与他站在一起。这样想就会避免很多控制与被控制的情绪。

2、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商议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规则。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真实写照,如果孩子脾气暴躁,行为出格,那一定是成长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自然会以粗暴的态度来对待他讨厌的这些,以求得所谓的“胜利”。家长与孩子情感的连接,一定是温暖的,孩子可以从亲子关系中汲取到爱的力量。家长与孩子商议出一套规则,比如,遇到了哪些事情,一定要听从爸爸妈妈的建议,因为爸爸妈妈不想要你犯原则性的错误,哪些事情爸爸妈妈即使不赞同你的做法,也会支持你的决定,并会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在这个规则之内,双方和睦相处,如果有哪一方越过了规则,对方可以制定一个惩罚的规则,比如一次一个红牌,积攒了3个红牌可以兑换XX惩罚等等,这样一方面制订了亲子相处的规则,另一方面也为亲子关系增加了乐趣。

家长一定不要把青春期的孩子看作是洪水猛兽,如临大敌,和睦相处,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的所属物,一步步看着、陪着孩子长大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孩子一定为成长为他自己渴望的样子。祝家庭幸福,君行天下,翰墨传香。




没有什么是打一顿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是俩顿




青春期就是用来叛逆的,我支持。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直在探索我是谁的过程。父母这时候如果看不懂,还用老办法去控制,那就真的很麻烦。从小到大,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看来越叛逆的孩子似乎越优秀。父母要有准备,孩子青春期少啰嗦少管控,尽可能试着用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千万不要随意评判,随意否定,随意打骂。我在青春期的时候就是谈恋爱,和父母不说话,一开口就要争论,抵抗情绪特别大。越让我干嘛我就偏不干,不撞南墙不回头。我表弟更是要和父母对打,觉得他们太恐怖,不可理喻。事实证明,每个时代都不同,用上一代的老办法来处理新一代的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配置早就更新了。好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擅长什么,可以干什么,往往更能适应社会,适应变化。父母真的不用担心和焦虑,叛逆不是贬义词。




首先,孩子青春期叛逆是普遍现象,不要过分的担忧,适当重视。

孩子青春期,最让家长担心的有如下问题:

1.性格改变。从听话的乖孩子变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的内向孩子。或者性格怪异,和父母交流脾气大,和父母对着干。更有甚者,会做出一些非常规行为,逃学、打架、抽烟、喝酒、结交社会不良青年等。

2.早恋。恋爱问题是青春期常见的问题,因为自身身体发育和自我认识的提高,对异性开始有朦胧的好感,可这并不是真正的恋爱,只是处于好感期,在正确的引导下,可以规避。

3.想要自由。许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想要很大的私人空间,不希望收到约束,或者说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做决定,认为自己是对的。

对于上面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

1.性格:如果性格和之前差异不大,父母不需要过分干涉,可以旁敲侧击的说一下孩子性格改变了,让他们知道即可,切不可大声训斥。如果性格变化过大,就要处处留意,和学校老师联系,看一看在学校的情况如何,和他(她)的好同学联系了解孩子近况,尽量弄清楚孩子性格大变的原因,暗中帮助孩子解决。

2.早恋:恋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青春期的不叫爱情,只是朦胧的喜欢,有好感。作为家长可以跟孩子讲解什么是恋爱,什么阶段可以谈恋爱。告诉孩子不可以随便表达自己的情感,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负责。家长也不要把早恋问题提升到道德程度上,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3.自由:此时家长最重要的是对其价值观进行引导,孩子做的决定不能全盘否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个决定的后果是什么,他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说后果不严重,并且对孩子本身思想价值观没有太大影响,可以释当放权,让孩子自己处理,家长可在过程中提供帮助,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不是一个人,父母在默默支持着自己。

希望对题主有帮助,有更好方法,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原始地址:/kepu/6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