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发展历史是什么样子的?

自从人类开始进入种植时代以前,类人猿和猴类就发现很多果子会自动发酵成甘甜的饮料,这便是酒的起源。但是这种猴儿酒之类的佳品很难遇到,大规模的酒发酵还得到人类开始大规模进入种植时代,有了富余的粮食和水果才得以实现。葡萄酒的故乡是欧洲,而米酒的故乡却很少人知道是五千多年文化的中国。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东亚大陆流域的先民就已开始进行酿酒和制作相关的酒器。比如仰韶文化遗址中就陶制酒器,包括五个小杯,四个大杯和一件葫芦瓶。遗址位于陕西眉县马家镇杨家村,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出土最早的酒陶器。另外在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更多的此类酒器,距离今天已有六千多年历史,可以说这种酒器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出土时期排名靠前。它们出土说明了早期中国已经有了大批量生产酒的能力和制陶工艺的长足发展。由氏族公社时期升级到奴隶制时代到了夏、商、周三代,据考证当时已经出现了白酒。主要的证明是白酒的酵母菌曲大曲和酿甜酒的根霉菌曲小曲的发现。

在甲骨文中会发现一个酒的字鬯,它的含义是加香茅草或郁金香草酿制的香酒。可以说酱香型白酒已经出现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河北藁城商代前中期遗址出土了酿酒作坊遗址和酵母。而在河南信阳罗山蟒张乡商代墓中,罕见的出土一件密封的青铜卣。令人惊奇的是卣内尚保存着香酒,经对卣古酒色谱测试结果显示100毫升酒内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酯。古酒虽经3000多年水解、醇解、氨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仍保留着浓郁型香酒的色泽。

周代对于酿酒工艺已经做了总结,对于酿酒的食材、泉水、酒器的陶器质量、火候都有记载。在《礼记月令》已经强调了高粱和稻米数量配比问题,对于酿酒的酒曲要保存干燥和注意有效保存时间,以免过期;同时浸米和蒸米要使用专门的清洁陶器,使用的泉水要保证清澈。

当时的王朝的宫廷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酿酒官:大酋。主要的职责除了酿酒工艺的传承还有品控。夏商周三代已经把酒分为了三类:清酒是久酿滤去酒糟的米酒;醴酒是短期酿成的连糟酒;香酒是用香茅草或郁金香草加在米酒中浸泡的酒。

《国语周语》记着周宣王宴请百官喝香酒的记载。屈原的作品中《九歌东皇太一》有一句奠桂酒兮椒浆,在东周时代已经出现了桂花酒。战国时代中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各类药酒。河北省满城刘胜夫妇墓出土30多个高达70厘米的大陶罐,罐上朱书各类酒名和数量,出土时罐内仍留有酒的痕迹,估计当时所装的酒共达10000多斤。这个生产规模可以说已经遥遥领先于当时其它古文明了。

中国可谓是酒文化大国,从古至今传世的比较著名的中国酿酒专著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造神曲并酒》,宋代苏轼《酒经酿酒法》和朱翼中《北山酒经》,李保《续北山酒经》,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的《论宋酒坊》,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酒》,高濂《遵生八笺》中的《酿造类》,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酒母》。

现在中国还保理很多酿酒基地,很多都是几百年以上的酒窖。泸州古酒窖明代万历年间一直持续到现在是知名的古窖名酒基地。中国米酒浓香、清香、酱香、豉香、肉香、米香等多种香型,而各种香型的米酒已经延伸出很多的知名品牌。


中国白酒算得上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几千年来的传承,赋予的文化底蕴深厚。

白酒本身的发展史没什么好说的,从果酒到米酒、再到元明时代蒸馏白酒。不过,这里支云荟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白酒历史上的几大酒局,各个寓意非凡、精彩绝伦。

NO1、杀机四伏的酒局——鸿门宴

项羽在巨鹿打败章邯、并在新安坑杀20万秦军主力之后,进军汉中。但此时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大有消灭汉军的架势。

刘邦听从樊哙的劝告,回师霸上,并将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奉项羽为关中王。此时,项羽谋士范增已觉察到刘邦必成大器,力劝项羽杀之,于是设下鸿门之宴。

鸿门宴当日,刘邦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项羽杀意已去,不理会从范增的眼色。但范增一心除掉刘邦,于是又命项庄舞剑、直指沛公。后来项伯和樊哙的相继出场给刘邦解了围,终于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NO2、最霸气的酒局——煮酒论英雄

曹操在白门楼杀吕布之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恰在此时,汉献帝衣带诏书给董承,命令除掉曹操。刘备素有声望,又是献帝皇叔。因此董承暗地里联合了刘备等大臣密谋,但刘备迟迟没有动作,整天心惊胆战在家倒腾蔬菜。

虽然刘备有贤名,但此时手中无权无兵,曹操有意拉拢,但刘备担心衣带诏的事情泄密,内心晃晃。正好此时曹操请刘备小亭一会,于是就发生了煮酒论英雄的精彩一幕。

NO3、最坑人的酒局——群英会

曹操扫灭袁绍之后,以雷霆之势迫使荆州刘琮归降,并以七十万大军压境,欲与孙权“会猎江东”,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

周瑜打了胜仗,但仍然谨慎从事,夜间亲自暗窥曹营,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

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这便有了群英会酒局。

在群英会上,周瑜定下了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

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的联络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

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NO4、最鼓舞人心的酒局——东晋新亭会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迁,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

NO5、最有效率的酒局——宋太祖晚朝宴

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总结朱温灭唐之后五十余年间八姓十二君的教训,认为藩镇武将权力过重是国家不能长久的关键。于是便有了宋太祖晚朝宴。

太祖晚朝宴被称为史上最有效率的酒局,宋太祖不费吹灰之力将兵权收归在自己手里,但同时这场酒局也是宋朝军事积若的开始,后来历代宋朝皇帝为维护统治,都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对辽、金、西夏、元蒙的战争屡战屡败。

限于篇幅和文字水平,大家要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可以搜索史书原文,也可以在支云荟(fj-zyh)公众号上浏览视频片段。

以上

这里是支云荟,一个酱香酒文化平台!

想了解更多关于酱香酒信息,可以关注我的官方号!


白酒又名烧酒、白干,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我国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

唐朝。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

元朝。元代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明朝。1998年8月,在成都市锦江畔以外发现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遗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连续生产白酒长达800年的酒坊实证。中国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坂口谨一郎曾说中国创造酒曲,利用霉菌酿酒,并推广到东亚,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清朝。白酒是清朝发扬光大,逐渐替代杜康的朝代,绝大多数的蒸馏酒名牌都创始于清朝。

新中国成立后。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高梁酒等名称。由于酿酒原料多种多样,酿造方法也各有特色,酒的香气特征各有千秋,故白酒分类方法有很多。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将蒸馏酒分为白酒和其它蒸馏酒。

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白酒历史?中国的酒类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据汉《说文解字》记载,早在中国夏朝时,杜康便始作秫酒。因此人们将杜康视为制酒业的祖师爷。但中国白酒的历史起源却传说颇多,不仅仅只有“杜康造酒”这么一个。据大量古籍记载,洪荒时代的猿猴才是造酒的真正鼻祖。它们将吃不完的果实置于山洞中,让它们自然发酵,进而生成醇香的酒浆。可西汉的刘向又出来更正,搬出舜的女儿仪狄,把她献上美酒却得到大禹疏远的事用来佐证仪狄真正造酒第一人的事实。林林总总的传说有很多,但都说明了中国的白酒文化的起始之早,流传之久。春秋时代,算是中国白酒文化开始盛行的一个时期。那时的人们不只是饮酒人数盛多,对于酿酒技术,也有了很大的一步创新。他们在自然酿造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铁制工具,研究出了曲粟酿酒的方法,使粮食发酵化酒的时间缩短,但同时也保证酒的醇香与质量。这项酿酒技术也足可以与中国四大发明并肩了。再往后看,宋朝时期,应该是中国酒类历史上为最鼎盛的一个时期了。那时酒家遍地,酒业盛行,极具丰富酒类文化特色。而且国家的经济发达,使得人们有空闲有精力去好酒,品酒。现如今,中国的白酒种类可是愈加繁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二锅头等品牌相继破竹而出。市场上白酒的种类也变得良莠不齐,原来的白酒变成了现在的黄酒、白酒及葡萄酒。而且酒类很具有地域特征,越往北,酒精度数越大,酒越辛辣;越往南,酒精度数越小,酒越醇美。除此之外,人们也发明出了酒的各种新喝法,例如冰镇、酒酿丸子等等等。


白酒历史源远流长的,似乎和人类文明并存的。什么是白酒?

白酒是指以粮谷为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成的蒸馏酒。古代并没有白酒这一说法,白酒在古代被称为烧酒、米酒、烧刀子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了酒的名称,无论以前是叫高粱酒,还是叫烧酒,今后统一叫“白酒”。现在衍生很多香型的,收到很多人关注喜爱。我比较喜欢洋河绵柔型的,健康绵柔度更好一些。


其实跨度比较大。

中国白酒是时间的穿越者,从夏禹时期穿越到21世纪的今天,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身影随处可见,这个神奇的存在,他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事儿我们从头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而这个只是我国酒的雏形,由于技术的缺乏,这种酒只是发酵酒,度数很低。到了宋代之后技术革新,才有了蒸馏酒的存在。一直延续到如今哦!


受不了其他回答混淆白酒、黄酒、米酒,所以亲自下场。

白酒,也称烧酒,出现于元朝,只有短短四五百年的历史。起初只是一小部分人爱喝,到清代中期才逐渐传开,等到白酒获得酒类王国至尊地位,是建国后的事情了。

黄酒,也称米酒,诞生于商周时期,有3000多年历史,在黄酒面前,白酒就是一个弟弟。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啤酒、葡萄酒、黄酒)之一,是中国独创。

中国人自商周以来,就一直以喝黄酒为主流。刘邦项羽在鸿门宴上喝的是黄酒,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喝的是黄酒,李白杜甫“痛饮狂歌空度日”时喝的也是黄酒。

今天市面上,白酒品牌在做广告时标榜自己是唐代宫廷酒,这其实是营销噱头,白酒直到元朝才出现,而且古代宫廷偏爱黄酒,根本不喝白酒,只有底层劳动者才和白酒。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

白酒在诞生过程中深受外国影响,并非中国人独创,更谈不上什么“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一、白酒是来自阿拉伯的先进科技

虽然阿拉伯帝国尊奉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法中有禁止饮酒的规定,但民间私下饮酒之风盛行,屡禁不止。公元8世纪是阿拉伯文明的鼎盛时期,穆斯林博学者阿布·穆萨·贾比尔·伊本·哈扬探索出最先进的制酒技术——蒸馏。

阿布·穆萨·贾比尔·伊本·哈扬

此前,无论是用大米五谷酿酒的东方,还是用葡萄酿酒的西方,采用的都是发酵工艺,酿出的酒酒精度低,中国黄酒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

经常可以在武侠小说或电影中看到大侠走入客栈,吆上一句“小二,来一壶上好的女儿红”,青衫仗剑,斜倚栏干,槛外是山外青山,大江东去,一仰脖,壶中酒倾泻而下,谁言胸中无江山。女儿红正是黄酒的一种。现代人以为大侠们酒量了得,实际上黄酒根本不醉人。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剧照

阿拉伯的蒸馏技术创造出了30度、40度乃至50度以上的高烈度酒。从某种意义上说,白酒确实是高科技产品,不是酱香型科技,而是蒸馏提纯科技。与传统的黄酒不同,白酒多了关键的蒸馏程序,所以口感比黄酒更强烈。

公元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孛儿只斤·旭烈兀发动西征,灭阿拉伯帝国,带走了蒸馏酒技术,从此东亚人品尝到新的酒味。

孛儿只斤·旭烈兀

二、黄酒称雄

汉人并不爱高烈度酒,只有彪悍的游牧民族蒙古人才受得了高度酒精,他们从阿拉伯获得蒸馏技术,将其与中原的粮食发酵相结合,生产出中国特色的白酒。中国白酒、法国白兰地、俄罗斯伏特加、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四大蒸馏酒。

元朝皇帝几乎没有不爱酒的,对酒的热爱刻在了孛儿只斤家族的DNA里。忽必烈早年饮酒节制,晚年开始酗酒,毫无节制放飞自我。元武宗嗜好饮酒,最终因酒精中毒英年而逝,享年31岁。后续列位皇帝在酒场前仆后继,元仁宗享年35岁,泰定帝享年35岁,文宗享年28岁。末代皇帝元顺帝倒是滴酒不沾,也因此活到了51岁。

但对白酒的热爱局限于蒙古贵族,黄酒仍然是汉人士大夫阶层的心爱之物。冬日饮黄酒,加入切细的姜丝、枸杞子;夏日饮黄酒,放入几颗话梅。温润润的黄酒符合士大夫的品味,只有游牧民族和底层体力劳动者才喝得惯激烈的白酒。

到了明朝,上流社会品酒,争论哪个地方的黄酒最正宗,根本没人把白酒放在眼里。一些学者还宣称白酒有毒。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屈大均认为,白酒是元人遗毒,白酒很热,里面火气太大。

而只有底层劳动者才喝白酒,饮白酒的风气与底层体力劳动者嗜辣、重油、重盐的吃饭口味几乎是同时产生。

到了晚清,京官应酬都饮黄酒,南方绍兴一带的花雕、太雕、女儿红,称雄国内外。咸丰十年,恭亲王奕䜣与俄国公使会面,赠送的礼物就有“绍酒四坛”。

到了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设宴招待宾客,用的依旧是上等黄酒。有点钱的北京市民消费高档黄酒,普通人家喝档次稍低的黄酒品牌,比如山东黄酒、良乡黄酒,实穷的家庭才去喝白酒。

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喜欢喝酒,但他刚开始工作,收入不高,只喝得起白酒。鲁迅得知后,每个月赞助他十块大洋,让他去喝好一点的酒。鲁迅说,绍兴老法喝黄酒须得“咪咪嘬嘬”,讲究细品慢饮。

三、白酒逆袭

白酒成功逆袭上位是在1949年后,主要原因是粮食紧张。黄酒的酿造原料大米、黍米、粟,优先用作主粮。白酒的酿造原料高粱杂粮,是不适合直接食用的谷物,所以可以对白酒网开一面,继续生产白酒。

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批酿黄酒的老作坊倒闭,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蓬勃发展。

到今天,白酒不再是穷人的酒。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黄酒,反倒成了一个很小众的品类,大体上也就东南一带有黄酒的消费氛围。从上市公司报表中可以看出来,类似像茅台、五粮液之类的白酒品牌已经跨入千亿的门槛,但是黄酒品牌中,古越龙山、会稽山一直徘徊在20亿以下。

黄酒文化失去往昔的光辉,随着士大夫文化一同没落了。


白酒本身的发展史没什么好说的,从果酒到米酒、再到元明时代蒸馏白酒。不过,这里支云荟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白酒历史上的几大酒局,各个寓意非凡、精彩绝伦。

NO1、杀机四伏的酒局——鸿门宴

项羽在巨鹿打败章邯、并在新安坑杀20万秦军主力之后,进军汉中。但此时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大有消灭汉军的架势。

刘邦听从樊哙的劝告,回师霸上,并将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奉项羽为关中王。此时,项羽谋士范增已觉察到刘邦必成大器,力劝项羽杀之,于是设下鸿门之宴。

鸿门宴当日,刘邦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项羽杀意已去,不理会从范增的眼色。但范增一心除掉刘邦,于是又命项庄舞剑、直指沛公。后来项伯和樊哙的相继出场给刘邦解了围,终于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NO2、最霸气的酒局——煮酒论英雄

曹操在白门楼杀吕布之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恰在此时,汉献帝衣带诏书给董承,命令除掉曹操。刘备素有声望,又是献帝皇叔。因此董承暗地里联合了刘备等大臣密谋,但刘备迟迟没有动作,整天心惊胆战在家倒腾蔬菜。

虽然刘备有贤名,但此时手中无权无兵,曹操有意拉拢,但刘备担心衣带诏的事情泄密,内心晃晃。正好此时曹操请刘备小亭一会,于是就发生了煮酒论英雄的精彩一幕。

NO3、最坑人的酒局——群英会

曹操扫灭袁绍之后,以雷霆之势迫使荆州刘琮归降,并以七十万大军压境,欲与孙权“会猎江东”,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

周瑜打了胜仗,但仍然谨慎从事,夜间亲自暗窥曹营,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

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这便有了群英会酒局。


国的白酒文化渊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而关于白酒的起源则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几天酒姐详细的查询了各种历史资料,给大家整理了一篇“中国白酒简史”的文章,让大家读懂中国的白酒。

一、什么是白酒?

白酒是指以粮谷为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成的蒸馏酒。古代并没有白酒这一说法,白酒在古代被称为烧酒、米酒、烧刀子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了酒的名称,无论以前是叫高粱酒,还是叫烧酒,今后统一叫“白酒”。这个在《中国酒概述》中可以查到。

二、白酒简史

①夏商时期

传说在夏商时期,仪狄做酒醪,杜康做秫酒。说直白点就是仪狄为黄酒创始人,杜康为高粱酒创始人。这两人都是酿酒的集大成者,对后世酿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②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酒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酒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我查看了一些考古学家的资料,资料显示在东汉时期就有人用青铜蒸馏了。但当时并没有用来酿酒,而是用来熬药。

这个时期对酒描述最出名的应该是曹操的诗句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③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酒发展的鼎盛时期,除了各种史书记载了酿酒方法、酿酒事件等等。也出现了大量与酒相关的诗歌,典故等等。在《后唐书》书中就提到了剑南春成为了宫廷御酒。

诗句一: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句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句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④元明时期

这个时期的酿酒工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各个地区也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酿酒方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写到:烧酒非古法、自元时始创,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通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知道这一时期蒸馏技术正式用于酿酒,酒的度数、口感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算是白酒一次非常重要的变革。

三、自元明以后的几百年

自元明以后,高粱酒成为了主流酒。因为高粱是非口粮,一年四季都可以酿制,并且酿制出来的酒容易保存,度数也高,喝起来感觉更好。

而黄酒则是上层阶级才能喝得起的,因为黄酒的价格很贵,比高粱酒贵数倍。正所谓“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

到了清末的时候,内战不断、西方入侵。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更不可能拿米去酿酒了,所以当时的贵族也喝不上黄酒。而高粱酿的高粱酒则越来越受老百姓喜爱,逐渐的一些上层阶级也开始喝高粱酒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政府把首都迁到了南京,这个时候喝黄酒是不可能了,西南地区的酒成为了当时权贵的选择。

红军长征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了贵州、四川一代,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一代的酒也成为了当时红军的主要饮品,这也是茅台成为国酒的原因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了,白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后面关于白酒的发展大家就都知道了。

四、白酒小知识

①外国酒和中国酒对比

中国的酒和外国的金酒、朗姆酒、龙舌兰、伏特加、威士忌等酒相比,中国白酒的独特之处在于“酒曲”。

酒曲有着非常丰富的微生物,它能为酿酒所用的粮谷注入发酵动力,能将粮谷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再转化为酒。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在蒸馒头时需要加入酵母,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能好吃。蒸馒头加入酵母,相当于酿酒加入曲粉。

简单做了一个酿酒的转化过程:

酿酒就是把粮食转化为单分子糖,然后发酵成酒,而促使它们产生变化的糖化酶、酒化酶就是酒曲了。

②酒曲分类

酒曲因为原料的不同,又分为大曲、小曲、麸曲、麦曲等等,下面简单的给大家讲一下这些曲。

大曲:以大麦、小麦、豌豆等为原料,主要用于酿制纯粮固态白酒。

小曲:以大米为主要原料,主要用于酿制小曲白酒或者米酒。

麦曲:以小麦为主要原料,主要用于酿制黄酒。

麸曲:以麸皮为主要原料,主要用于酿造液态法白酒。

③为什么高粱会成为主要酿酒原料?

现在的白酒几乎都是用高粱酿制的,为什么会选择用高粱酿酒?每个朝代都会出一些禁酒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粮食,因为酿酒很耗粮食。但是高粱不是老百姓主要的口粮,所以政府不太会管高粱的事情。

元明时期,黄河泛滥成灾,修筑堤坝需要用到大量的秸秆。朝廷将高粱移植到黄河用来防沙,并且用高粱的茎杆扎排架填充石灰加固河堤。

结果高粱不仅起到了防沙的作用,还生长得很好。于是北方人便将高粱熬粥、制成馒头面条以及各种美食。

到了元明时期,引进来蒸馏酿酒的技术,可以酿出度数更高、香气更足、口感更好的酒。并且酿酒的人发现用高粱来酿酒,酿出来的酒在各方面都非常好。后来才知道高粱淀粉含量高,所以用高粱酿出来的酒好。

五、四大、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十七大

①四大

在1952年的时候全国第一次评酒会召开,这个时候评出了全国四大名酒,分别是: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没有五粮液,因为这个时候还没五粮液。

②老八大

在1963年的时候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在这届评酒会上评出了八大名酒,分别是:茅台、古井贡、董酒、汾酒、五粮液、西凤酒、泸州老窖、全兴大曲。后来评出了新八大名酒,所以这次评出的八大名酒被称为“老八大”。

③新八大

在1979年的时候召开了全国第三届评酒会,在这届评酒会上评出了新八大名酒,分别是:茅台、古井贡、董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洋河大曲。在这届评酒会上西凤酒、全兴大曲被剑南春、洋河大曲取代了,其它的没变动。

④十三大

在1984年的时候召开了全国第四届评酒会,在这届评酒会上评出了十三种名酒,分别是: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

⑤十七大

在1989年的时候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这届评酒会上评出了十七种名酒,分别是: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这届评酒会也是最后一次全国性的品酒会,后来再也没有了,名酒的评品也停留在了这十七种名酒。

总结: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中国白酒的简史,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问我。


在中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先人们用稻谷和果实发酵制成的果酒,先秦的米酒,魏晋的杜康,明清时期有名的黄酒花雕杜康等都是低度酒,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高度蒸馏白酒才逐渐兴起普及,中国酒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酒精度数不断提升的过程,流淌千年,醇香渐厚。

中华大地辽阔丰饶,各地区水质气候微生物环境等自然条件迥异,酿造技艺也各有特点,国家在对不同种类的名酒研究中,找出其在色香味及触感中的不同特点,在1979年全国白酒评酒会上明确了中国白酒划分为五种香型,之后逐渐形成了白酒香型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具备国家标准的白酒香型有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和老白干香型,另外还有董香型、小曲香型两种只有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香型。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网站www.hanghangcha.com)


中国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形状和甲古文、金文的酒字十分相似的陶罐。这一点就说明了早在距今6000多年以前,中国的酒就已经产生了。但是,究竟是谁发明了酒,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也很难断定。我们的先民在创造了酒的同时,也留给我们一段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

一、上天造酒之说

古人以为人与星体密不可分,人的各种行为均由上天相应的星体所主宰。所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就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这句话的意思是轩辕星座的酒旗三星,就被认为是司酒之星,凡世间的酒,也因为有了它们才得以产生。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二、猿猴“造酒”说

早在明朝时期,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老林中,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是由于猿猴以山林中野生的水果为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这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这种“酒”的产生,年代久远不可考,也许它给人类以启迪从而酿成现在意义上的酒。猿猴造酒,与其说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还不如归之于猿猴特有的灵性。

三、黄帝造酒说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是华夏民族智慧的化身,古时许多美丽的传说都可追溯到他。至于酒的起源,因黄帝发明“酒泉”之法,并曾有“汤液酒醪”之论,所以后人也曾尊他为酒的创始人。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四、杜康造酒说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书中记载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做法,杜康就是酿酒始祖。

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一千古名句使杜康造酒之说风靡海内外。人们在谈及酒的起源时,便把他作为酒的始祖,而尊之为酒仙。据古书载,杜康可能是夏代的第六世君王少康,曾以高粱做酒,空桑秽饭”、“加曲发酵”只不过是后来附加的动人传说而已。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清乾隆十内年重修的《白水题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描述。


原始地址:/qinggan/1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