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莫过于是生活在正常的正确的客观世界环境里,是个好前提。
所谓三观是意识范畴,意识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而已,你说,是什么决定三观?
父母以身作则最直接
说实话,对待这个问题,我不是太认同。虽然树立正确的三观也很重要。
本人出自于农民家庭,从小到大由于姊妹很多,一直处于散养状态。然而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姊妹几个现在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还不错。
所以在我眼里的所谓个人三观,有自己个人见解与对社会认知的一方面,也有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一方面。作为家长也不能对孩子说教太多,以免适得其反,反而影响了孩子对三观的认知。
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读书!我爱读书是遗传我爸爸。他喜欢历史、科技、中国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家里很多,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教我什么,可以说我认识这个世界全靠自己默默地读书和思考。如果家里父母都爱读书,没事就翻,这样很容易就能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相反的,如果两口子每天只知道看综艺刷微博,只逼孩子去读书,孩子是很难服从的。所以大家一起来读书吧,总有你感兴趣的领域,从兴趣入手,一本本接下去,书的魅力自然显现。
这个跟孩子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三观形成在属于比较“晚”的青少年期。
这件事本来是父母言传身教来主导,但亲子关系却起着很大作用。
亲子关系好的,父母能发挥作用。
亲子关系差的,孩子就会向外自己寻找三观榜样。
至于什么是“好”的三观,是见仁见智的事。
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不至于脱离家长影响,引导的关键。
〔成云心学〕创始人~初心√
我觉得孩子的三观不在于刻意的去培养,而是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的自然养成!!!
今天看到朋友圈有这样一段话:“我要放下所有,陪伴我的孩子成长,不能让孩子缺少爱。”那么问题来了:第一、不与社会、不与人接触的母亲,怎么给孩子人生观?第二、没见过世界的母亲,怎么给孩子世界观?第三、不持续挣钱的母亲怎么给孩子价值观?第四、不注重身材和皮肤的母亲,怎么能给孩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并且这条朋友圈有很多人点赞和评论,言外之意这可能是所有家长的共鸣。我们首先抛开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单从我们家庭来看,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1.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家长的处事行为与处事方法,是孩子效仿的现实教材。所以,当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想要孩子喜欢读书,我们就不能去玩手机,也需要每天也要坚持读书,想要孩子每天有计划的做事,我们就不能整天无所事事,也要学习如何让我们的家变得井井有条,所谓生活要充满仪式感,平时要学会勤俭节约,让孩子明白物质的来之不易。
2.让孩子明白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钱衡量的。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钱衡量的。比如,家长如果周末也去工作的话,就会挣更多的钱,但爸爸妈妈为了关心你,让你玩得开心,就不再去挣钱,那么,爸爸与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就比金钱更重要。有心的爸爸,还可以告诉孩子,有的时候为了一些更珍贵的东西就要放弃金钱,比如,你是爸爸的好宝贝,给多少钱,爸爸都不换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天真地给所有的东西都标价,慢慢地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及时管束孩子的不当行为。
合理地限制孩子的不当行为,可以加强孩子的纪律观念。及时管束孩子的过分行为,可以修正孩子的人生观。比如,当孩子想要他不太需要的物品时,就不必马上买给他。可以给他讲明道理,如果孩子不服从,就要做适当的惩罚。但管束时,一定要拿出作家长的权威,否则很难达到目的。但也不要惩罚得太多,更不能从身体和心理上虐待孩子。因为你管束孩子的目的,只是要告诉他正确行为的标准,让他明白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只要孩子接受了,就行了,就不必再惩罚了。
4.告诉孩子,品行比金钱重要。
孩子天天都在认识周围的世界,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也学会了攀比,比如,你家的车子是什么牌子,我家的车子是什么牌子;你的书包是多少钱的,我的书包是多少钱的。在这些过程中,孩子往往会逐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可能会产生爱慕虚荣的心理。所以,当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教导。可以告诉孩子,有些东西与金钱毫无关系,比如人的品行,还有人的健康与快乐。让孩子明白衡量一个人有很多标准,比如,情趣、修养、学识、脾气、特长等,特别是情操高尚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评价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之人。这样,孩子所接触到的价值观就是多元化的,那么,物质就不会成为他唯一的衡量标准了。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家长要先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这时家长要主动将基本的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方式,都一一教给孩子。但是,教孩子时不可以让他去做他不愿意的事,因为强迫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只有鼓励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并且,身教胜于言传,也不可以当孩子的面做一套,背着孩子去做另一套,这样一旦事情败露,就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所以,家长一定要做个好榜样,这样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人要说对的话,做对的事。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在家中最好的成长典范,想要孩子学好做好,首先自己就要先做到。
2、不宠爱、不疏忽。大部分家长从小就过于宠爱、溺爱孩子,而导致给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教育,或者依赖性强。而另一大部分家长(多数是二胎)则是太过于偏向宠爱某一个而疏忽另外一个孩子,这更加是不好的行为。这往往会导致两个孩子从小三观就会各有偏差。
3、孩子需要夸赞,但不必太刻意。在孩子表现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夸夸奖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事情的对错。但是夸赞是一种辅助工具,太刻意了,孩子也会觉得可能你是在敷衍他,所以适当的夸赞即可。
4、培养孩子自立能力与主见能力。让孩子独自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和其他人分享过程的快乐与困惑。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找到自己日后的奋斗目标。
父母做好榜样
感谢邀请。其实我也不懂孩子的教育,自己只养大了一个孩子,还是在颠趴滚打、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养大的。不过,现在返回头去看,觉得给孩子树立三观,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最重要的是家长。通常吃瓜群众都会说,有啥样的家长有啥样的孩子。虽然这话不代表全体,但是却也可以代表大部分。因此,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家长的言行举止就要慎重,尤其在孩子面前。你处理敏感问题的方式或者态度,你觉得不以为然,但是孩子悄悄学到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吧。
1.提供心理营养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需要精神上的营养——父母的爱与信任。父母应多对孩子表达关心和爱,用言语、动作、神态等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满足孩子渴望爱的心理需求,而这一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2.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分配一定任务,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通过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先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此后,如果孩子确有困难,父母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不是替代。
父母还应正确认识孩子,正确评价孩子,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是什么,缺点、不足又是哪些。让孩子做到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
3.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可使人充实,心情愉快,精神有所寄托,还能陶冶情操,有益心理健康发展。兴趣爱好是人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一个人具有丰富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适应环境,发挥生命活力和身心潜能,而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儿童自发的兴趣和由此进行的各种活动,既是学习的桥梁,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兴趣爱好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极大愉悦,使孩子精神饱满,感情充实,心情愉快。
父母应鼓励、尊重,并引导、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借助这些爱好,提高孩子的生活热情,稳定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4.鼓励孩子参与团体生活
与他人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需要,和衣、食、住、行一样不可缺少、无法避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命所需的宝贵滋补剂。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同时,与人顺利交往,并得到他人和团体的认可、接纳,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能否与他人很好地交往,能否在团体中处理好各种关系,能否得到团体认同,关系其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如果孩子缺少交往,得不到同伴、师长的认可和接受,便会产生孤僻、自卑、甚至怨恨等不良情绪。孤影自怜,郁郁寡欢本身就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阴云。而良好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不但可以减少孩子的不良情绪,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集体生活能给人以温暖,给人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孩子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父母应鼓励、支持孩子结伙进行各种游戏,支持孩子参与学校团体生活,关心孩子在团体中的地位,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5.父母必须摈弃不当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最早也最深远。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建立民主宽容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谦虚、真诚、自立、乐观、自信等良好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6.父母自身心理建设
父母自身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利于孩子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相反,父母心理健康不佳往往是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父母应加强自身心理建设,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从现在起,我们对孩子关注的焦点,应从关注生活起居、学习成绩等方面,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想培养孩子的三观,那么就以身作则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与孩子日夜相处的人,爸爸妈妈的性格和行为会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和三观的建立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我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其他的人,我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没错,“身教”虽然是无声的教育,但却是最有力度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