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我认为身教大于言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孩子去做什么事情,首先父母必须要给孩子做个良好示范,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是勇敢承认错误的人,那父母做错事情了,也是需要勇于承认错误
首先我个人觉得应该要以身作则,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做好自我要求!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张白纸,你把孩子画成了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一切行为认知都是从模仿我们大人开始的。
虽然,我还不是一名母亲,但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深感母亲角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而也时常拷问自己,将来等我有了孩子,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我孩子的成长,引领他们逐渐步入正轨呢?
我想,首先,可能我要学会让自己心大一点吧,那样心态才能好,心态好了,或许我就不需要那么焦虑了。因为一旦我焦虑了,它就可能直接作用于我的孩子,我会容易变得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来对待我的孩子。现在社会的节奏本身就在加快,加之还有一些人在贩卖焦虑,如果我再自己给自己施压,就很容易把我的孩子变成实现我个人期望的附属品,比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考上名校,找到有社会地位的工作,而不是成为他自己。我认为这样不好,我要尽可能放下我自己的执念,对自己和孩子都淡然一些,坦然一些,努力与激励,但不奢求和强求,树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尽可能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帮助和支持他更多地了解他自己,爱他自己,实现他自己,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他。
第二,我想我要爱我自己。就像综艺节目《新生日记》里李艾对他尚未出生的儿子“灯泡”说的那样:“灯泡,感谢你做我的孩子,让我有幸成为你的妈妈。”我们母亲在今生能与孩子成为血亲,是一种修来的缘分。爱他们是我们母亲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养育他们并不是为了有朝一日等我们老了让他们来养我们。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分离。他们是独立的他们,我们母亲也是独立的我们。不给他们添麻烦,不打扰他们的成长,不要互相捆绑,我们要学着好好爱自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做,约三五好友聊聊天,喝喝茶,旅旅行。再者,有幸的话,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帮助到更多可以帮助到的人。
第三,我要做好我自己。我想无论是爱自己,还是做自己,都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尤其在孩子年少时,我们就是孩子生命里的“重要他人”,对孩子的思想价值观以及行事方式等发挥着最为重要的榜样作用。试想,如果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你自己若无其事地玩手机,看电视,他们会是什么感受?嫉妒和怨恨。在他人年龄尚小时,在他们的认知里,会认为“为什么你们可以看电视、玩手机,而我却不可以?”,头脑里会出现一种不公平的影子,产生愤怒和抵抗的情绪。相反,如果家长也是在认真工作,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正向示范作用,孩子更加容易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心甘情愿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看,这就是榜样的作用!所以,在要求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时,请自己先做好。
最后,我要成为孩子的朋友,给予他最为充分的爱与自由。注意:是无条件的爱,但也是有原则的爱,绝非一味满足的骄纵。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有我这样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来倾诉,以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引导他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成为一个勇敢、阳光、豁达、开阔和有激情的人!
成为妈妈后感触最深的就是幸福与成长相伴,如何教育孩子成了妈妈一生需要思考的必修课,以个人经验为例有以下几点建议:
1、学做镜子,父母做好表率,每个孩子启初都是白莲(出淤泥而不染),后期他们的行为都与父母相关,父母要多些耐心,尽量用孩子年龄可以理解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2、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孩子尽量自己带,隔代教育一般都会存在差异,因为老人比较溺爱孩子。
3、多多陪伴,陪伴其实很简单,平时饭后散步或者阅读,与孩子一起做做游戏,休息时带孩子出去玩玩逛逛等,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便于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对不良的行为即使引导和教育。
4、少些物质攀比,多些精神鼓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征,无论我们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怎样的不完美,作为家长我们都要学会接受,学会引导孩子,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让孩子相信自己,这样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积极的心态。
以上是个人养育孩子的建议供参考!
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一个需要用一生来思考的问题。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我仅仅就几个阶段做略微分析。
1: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要培养孩子各方面全面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吃苦耐劳的品质,会为他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中阶段。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家长要适当引导。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关注其心理发展。学习上既引导他全面发展,也要注重对其兴趣的培养。生活中告诉他如何处理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逆反心理。
3:高中阶段。学习的难度加大,要注重对其学习方法的引导,克服畏难情绪。生活上多关心,多交流。面对问题,共同探讨,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尊重孩子的志愿,考上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