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就赶上守孝,然后守孝期间到处活动,走关系,后来进补升官,一路做到道台,高官厚禄风光无限
发疯了,高兴的疯,说到底是突如其来的社会地位让他心态变了
读书课本就学过这篇课文:其实、不可取。
范进是励志模范!!!
儒林外史抨击的是世态炎凉,揭示的是沽名钓誉之徒,叙述的是社会客观现象,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但绝不是嘲笑刻苦努力学习实现阶级超越的范进们,相反,应该是鼓励大家学习范进们绝不轻易放弃的奋斗精神!
范进中举之后,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没中举之前,老婆骂他:嫁给你这个现世宝,真倒了八辈子霉,嫁过来十几年,还没吃过你家几两油,没嫁之前至少还顿顿喝的上排骨汤。
老丈人胡屠夫骂他:尖嘴猴腮的样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看就是一辈子永远吃不上三个菜的苦命人。
家人的看不起,邻居街坊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看他的笑话。
在这种痛苦的精神折磨下,范进依然没有放弃考举的梦想,说他是意志坚定也好,说他是麻木了也罢。
从20岁时的童生开始考,一直到了54岁才中了个相公,也就是秀才,之后又参加广东乡试得了第七名,终于中了举人,成了老爷。
中举后,当地士绅有送金银财宝的,有送房子土地等等的,地方官给他安排了府邸,还有佣人,在范府摆起了三天三夜的酒席。
范进的老母,一下子发达了,兴奋过度,没几天就去世了,真是没福气啊!
而范进的官途可谓是平步青云,中举人后又考上了进士,之后又考上了御史,官职做到了正四品,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省厅长了。
范进的一生其实算是比较励志的,但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也害人不浅。
范进中举,上学时以为是讽刺范进中举后疯了,现在再看才知道讽刺的不是范进而是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对比,讽刺的是世态炎凉!讽刺的是人性。
另外,如果你知道中举与否的巨大差距,你中你也疯。
范进明明非常会考试,却考了30年就是考不上,换成谁都得疯!没考上就疯了。
举人,有一个非常大数目的免税田,此为经济利益。
举人,已经是官了,秀才只能算官员预备役,举人是正式的。秀才只是见到官员可以不跪,而举人已经与县令平等论交。这是社会地位上的利益。
举人有了考取进士的资格,而且范进中举后,很快就考上了进士。这是潜力或者说社会地位天花板已经打开。这是他人对你期望上的利益。
可以说,中举就是龙门。当然比进士的龙门小点,但是,意义更重大!也就是说进士与举人的差别小于举人与秀才的差别。
任何一个人,奋斗30年终于取得彻底改变人生命运的成果,都会疯掉!此乃人之常情!吴敬梓也是过来人,自然能够理解。
总结:范进中举讽刺的不是范进,而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初学范进中举以为就是个笑话。再读就感慨万千。第三遍已读,方知世事。才弄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道理。年少读懂范进中举。青年读书加倍努力。一直到老年才能生活得无忧无虑。
范进的结局无疑是美好的,理想的!辛亏有周进这个伯乐,大家想过没,范进中举54岁了,放在当今也是快退的年龄了,如果中不了举,是不是蹉跎了一辈子,由于追求功名,一辈子啥也没干成,穷困潦倒了一生。所以我不想评论啥?现在高考也是顶多应届一次,往届一次,两次不行就该干啥干吧!
以前考公务员没年龄限制吗
范进中举的故事,永远是穷人厉志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他不是穷人嘲笑的对象,而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偶像。我们没有嘲笑范进的资格,只有向他学习的需求。
一个54岁参加院试验,最终中举的老大爷,你可以嘲笑范进中举之后的疯狂表现,但我也不得不补充一句,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拼搏一辈子都达到不了范进的高度。
因为很多人都不明白范进中举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说最简单的两点范进实现了完美的阶层跨越散尽,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实现了完美的阶层跨越。
第1点,范进成绩出来之前的窘迫生存现状。
我们很难相信范进参加这次考试是偷偷地拿着家里老丈人的钱,然后去参加考试的。
为什么呢?因为范剑这个人已经穷困潦倒到了极致,要钱没钱,要吃不能吃,要喝不能喝,以至于大冬天的自己随便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团成了一个球,只因为这样能够防寒保暖。
因为范进偷偷地把家里的钱拿走了去考试,以至于家里面就没有钱了,没钱怎么办呢?那就不能买吃的,不能生火做饭。
所以等范进再回到自己老家的时候,自己的妻子自己家中的老人已经饿了好几天了,饿得都快不行了。
通过一些形象化的描述,其实就不难发现范进这个时候的日子过得是非常苦的,苦到什么程度呢,苦到头了。
但是因为范进参加此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一来,穿得破破烂烂的一点都不像读书人,二来人家都是年轻的后生,就这个老头一把胡子一把眼泪的,怎么看怎么怪异。
反而引起了此次评卷的人的注意,等到范进交上卷子之后,这一场的主考官拿着范进的卷子来回看了好几次,最终决定这个卷子写的其实还算不错的,应该给个成绩。
给的什么成绩呢?阴差阳错之间,也就有了咱们后期课本上学到的范进中举。
第2点,范进中举之后的家庭地位变化。
范进在没有中举之前,范进的老丈人也就是那个屠夫,其实是瞧不起范进的,不能说对他又打又骂,但最起码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一次,也没有说过什么好话。
总而言之在这个老丈人心目当中自己这个倒霉女婿,那就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
所以这个时候范进的家庭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自己的老丈人瞧不起自己,而且老丈人家里面比自己家更有权势。
可是没有想到当范进中举之后,最开始先疯狂的不是范进,因为这个时候范进已经得了失心疯了,最疯狂的是谁呢?就是范进的老丈人。
范进的老丈人开始走街串巷,闲着没事的时候就跟别人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下自己的宝贝女婿,范进他老人家中举了。
而且这个老丈人之前对待范进那简直就是尖酸刻薄,丝毫不留任何情面,但是在得知自己的女婿中举之后,逢人就说自己的女婿多么好,多么乖,多么巧多么棒,甚至达到了舔狗的境界,不准确的说舔狗都不如范进的老丈人。
第3点,范进中举之后社会地位的变化。
在范进中举之前,家里面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地没地,每天吃的那是极其寒颤,偶尔能吃个馒头那就谢天谢地了。
但是当范进中举之后,周边的邻居自发地把自己的家里的鸡捉住,把家里刚买的猪肉拿出来,就是为了孝敬范进他老人家。
所以从这个程度来说,先不用去管范进中举之后日子过得多么奢侈,最起码范进中举之后能吃得饱了,而且吃的都是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在范进中举之后,当地有权有势的人也想和范进搞好关系,就比如当地有名的豪绅,在得知范进中举之后直接送了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宅子。
大家可能不理解三进三出的大宅子是什么,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粗暴地讲一下三进三出,不是指这个大宅子有三个屋子,而是指要想进入这个大宅子,一共有三道门槛。
你想象一下,就类似于一个超级豪华的四合院,而且要比四合院的占地面积保不齐还要大一些。
就连自己的老丈人也凑了好多好多的钱,给自己给的数量是四五千钱。
这个钱他可不是金条银条,就可以类似等于古代的铜币,但即便如此一些普通人辛苦一个月可能就能捞得下四五百个铜板,而范进中举之后就能拿到好几千的铜板,甚至当地的乡绅还给范进送去了50两白银。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的案例咱们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范进中举之后所受到的各种规格的待遇,福利远超过现在的部分考生突然考上了北大清华。
因为就算你考上北大清华,当地给你的补贴也无非就是10万到50万左右而已,可如果你如同范进一样成为范进中举的那个主人公的话,你就会发现人生直接走上了巅峰,整个区域内的人都会以你为中心。
第4点,范进中举之后,家庭人员的情感变化。
在范进中举之后得了失心疯,而当时治疗失心疯,就是趁着他不注意给他两个大嘴巴子。
最开始要求的是范进的老丈人做这件事情,但是这老丈人听到之后摆着手就往后跑,开什么玩笑?这简直就是自己的祖宗。
这也足以见得范进的老丈人,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接触或者接受范进了,在老丈人的心目当中,天大地大,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过范进本事大。
范进中举之后,范进的母亲也因为受到了刺激,一时之间有点想不开了,或者因为外面的惊喜实在太大控制不住自己了,竟然喜极而泣,最终死掉了。
当然范进母亲去世,也给范进的仕途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毕竟母亲去世之后需要守孝三年。
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范进这个时候已经成为国家体制的一份子了,且获得了当地有名望的世家大族的认可。
第5点,范进中举之后的社会地位变化。
在范进中举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中间耽搁了一段时间,比如范进的母亲去世之后,范进需要守孝三年,在三年之后范进又成为了进士。
古代的官员选拔是非常复杂的,一言两语也解释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就行,那就是这个成绩是在全国能够排得上号的。
在同一批次当中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有影响力就体现在官职体系当中,范进成为了朝廷当中的正式官员,而且有过三次官职的升迁变化。
首先是从一个普通的路人甲直接变成了督察院御史,然后又变成了山东学道最后又变成了通政使。
最开始这两个岗位就不多讲了,反正都是和当时的学术学位和地方的组织考试有着密切联系。
先来说一下第3个官职,第3个官职也就是通政使,这个官职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京城的官员。
虽然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京城的官员他们享受到的福利不多,油水不大,但是权力极高,这也是京城官员往往会比地方官员压他们一头的主要原因。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大家都懂,而这个官职的主要作用是掌管普通百姓或普通臣子的申诉,或者官员等级关系的官职。
而这个官职在明清时期基本以正三品或者从二品或者正二品来结束,换句话来说,范进是从最开始落魄默默无闻的人,最终变成了正二品或正三品官职等阶的人,这是何等的殊荣。
第6点,人人笑范进,人人却不如范进。
实话实说,在我最开始接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时候伴随着老师的解读,因为那个时候读范进中举读的还是文言文,我是哈哈大笑笑得最欢的那一个人。
我始终觉得这一个人究竟是得了多么大的失心疯,才会因为一次考试拿了个成绩就生生成了这个样子。
甚至那个时候我还非常瞧不起范进,原因更简单了,因为我们读的那个课文当中,关于范进最后的变化并没有明确的思维认知,也并不太懂散尽的人生究竟是多么的跌宕起伏。
我们只是把范进等同于我们当时在小学中学时的身份地位,想当然地认为考试考了个前几名而已。
但实际情况是范进不单单是考试考了前几名,而是通过自己的自身努力改变了自己,自己家庭,甚至自己家庭之外的周边人的社会地位。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读书,通过这次考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拥有了更多远超普通人的起点。
另外再说一句比较跑题的话,图书能改变人的命运,知识决定人生这种所谓的鸡汤话,我是从始至终相信的。
尤其是在读完,范进中举,且明白范进中举之后的身份地位变化之后,我越发的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读书,为什么要读好书,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上好学?
所以在接下来如果你还有机会或者目前仍在读书,且有幸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起努力吧。
其实周进中举的过程也很有戏剧性。
全国范围,除去恩科,每三年才能诞生300名进士。这玩意比现在的国考难多了。也就是说,有科举的那些王朝,终其一朝,诞生的进士不超过3W。远远不能满足官员的需要。所以,虽然大家都想当进士官,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中低品阶的官员里,举人官才是主流。也就是说。中举之后,范进就是实打实的老爷了。和秀才这样的大路货已经有本质的区别了。从经济上,举人几乎是全家免税的(虽然从法律角度还不是但是那年头法律算个毛),这就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财富,也为自己的后代子侄继续读书当官打下基础。有了所谓耕读传家的保障。在政治上,举人在基层官僚面前几乎等同于同僚关系。没有那个人愿意得罪一个随时可能成为自己同事的举人。古代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伊。说的就是基层官员的权力之大,行权之随意。能够摆脱这个致命威胁,和这伙人“平等”相处,是人身财产保障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处于法制社会下的现代人是很难感受到那种朝不保夕的恐怖的。所谓穿越者利用知识和头脑和达官贵人斗智斗勇赢得第一桶金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只会被当街砍死,尸体喂狗。所以,范进中举之后,是其本人和整个家族的一次根本性的蜕变,是其阶级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被压迫,被统治阶层进入了压迫者,统治者的一方。你说,搁谁谁不疯一阵?
范进中举之后疯了,但如果你了解范进中举之后的开挂人生,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疯了的,范进达到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对范进中举后的情形是这样记录的: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连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范进“中举”后的开挂人生:范进中举时已经年届50多,事业却进入了快车道,“丁忧”三年后考中进士,然后一路官运亨通,官至负责一省的整治文风、考选人才、讲学等工作的“山东学道”,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
但在清朝时,“山东学道”,可不止“教育厅长”这么简单,“提督学政”这个职务本身没有品级,任职门槛却极高,必须从当时的“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讲”中选拔,不但权力大“前途”钱途”也大。清朝时,“提督学政”执掌本省科场选拔大权。因此,清王朝也高度重视各省学政的廉洁工作,其俸银每年达五六千两,相当于清代总督俸银的二十多倍。
同样是草根逆袭,现在的朱之文快被喷死,范进中举后被喷没有?
范进中举后的结果必然是衣食无忧,大富大贵。因为举人的身份可以合理规避当时的农业税,很多地主豪绅会主动赠送田地给范举人,按收成,给他一定比例的提成。这是惯例!
范进54岁中举之后,首先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范进的生活可以用穷苦潦倒来形容!像挨饿,还有小说中形容他腊月寒天还穿着单衣都是常有的事!
为何范进会如此穷苦潦倒!用一句话来形容范进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范进参加科考的三十多年里,范进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读书,即便他母亲挣来的钱也用于他读书,所以,家里没有额外的收入,这是其一。其二,范进因为屡试不中,受尽街坊四邻的白眼,尤其他的老丈人胡屠户对范进那真是整天挖苦带讽刺,连范进考试的钱,胡屠户都不愿意借,还骂范进是穷鬼!所以,在四邻眼里,范进是神经病,好吃懒做,因此,没有人愿意帮他和接近他!
但随着范进中举一切都变了,胡屠户一改往日的挖苦讽刺变得阿谀奉承起来!县里的张绅士也开始和范进称兄道弟,街坊四邻更是想的法的来巴结范进,有送房产的,有送店铺的,还有送丫鬟的,一时间,范进一下从一个穷苦潦倒的穷鬼变成了富人!
可是这个变化让范进的母亲一时受不了,不久就撒手人寰!本来范进在中了举人之后他还要进京参加会试,但根据朝廷规定,母亲去世,儿子都要守孝三年,所以,直到三年之后,范进才参加了会试并中了进士!
自此,范进正式进入仕途,他先后在六部之一当主事,不久考入监察院成为御史,后来范进又被钦点为山东学道!成为正三品主考官!
喜欢的朋友记得评论转发加关注!
原文中没有写中举之后,范进是否继续参加考试,是否又中了进士。但是在官差来到范进家里报喜时,文章写得很是详细:
平常范进家里很是贫困,已经穷到要把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卖了去买米,范进中举后,左右邻里把家里的好东西能拿得全拿出来,好酒好肉全都无条件拿给范进母亲取招待官差。
平常不把范进当人看的岳父,听说女婿中举了,立马把他当成了贵人,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众人催促岳父给范进一巴掌让他清醒,平日里恨不得把范进当狗一样对待的岳父,这次打了范进后,却觉得是得罪了天上的星宿,竟给自己的手上贴了付膏药。回去的路上一个劲儿地给范进整理衣襟。
如果不是中举,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见面的本地乡绅,居然主动登门,先是送钱,又是送房子。范进一家搬去新房子后,乡绅又给范进大摆宴席三天三夜。
我不觉得作者主要是讽刺科举,而是讽刺的世道人心。在贫困的环境下,人们并不是抱团取暖,而是互相践踏,当有人忽然间发迹,众人都是争相攀附,完全忘了过去是如何对待人家的。攀附人家时,全然不在乎尊严和道德。
如同全红婵在国家队刻苦训练多年无人识,拿到奥运金牌的那一刻,就有邻里主动上门给全红婵家里送礼,给土院子免费打上水泥,不曾见过面的亲戚全都上门贺喜,争相开直播。
中举,了不得,不纳税。很多有田的人会来投靠,挂名就可以免税了。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钱了。百万藩王,中举的这些都不纳税。
范进中举之后简直是爽呆了,一下子从矮矬穷变成了高富帅,真是喜极而疯。
各位可千万别看不起范进啊,范进中举之后的人生可是开了挂的。范进一家子原来是住在茅草屋,全家都快饿死了,最终还要卖掉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母鸡,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等到范进中举的消息传开后,原来能看着范进家连饿三天的邻居全成了热心肠,有送鸡蛋的,有送米的,甚至还有送鸡的,就连原来动辄对范进打骂的胡屠夫也对范进上了心,范进也从“丢脸的家伙”变成了“才学高、相貌好的贤婿”。
原来范进家住的是茅草屋啊,放到现在就是贫民窟,可等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就跑过来送银子、送宅子,这宅子还是三进三出的,妥妥地从贫民窟搬到了豪华别墅。之后还不断有人来给范进送田产、店铺,甚至还有人投身为仆,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范进从穷得差点饿死变成了有豪宅、田地、奴仆的大富豪,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在于范进中了举人。
范进的开挂人生到此并没有结束,之后虽然经历了母亲去世、丁忧三年的打击,但是范进还是在之后一举考中了进士!要知道整个清朝268年的时间里也只出了26847个进士,平均一年也才100来个啊,这代表着范进已经走到了全国99.99%的人前面了。范进在考上进士之后就被授予御史,后来接连做到了山东学道,之后又被调到京城做了四品通政。
所以千万别看不起范进,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真的还不如范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