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恨”的种类可以有很多种。
由于父母的溺爱,而导致孩子一事无成或者做下错事的恨;
教育方法不得当(肢体暴力、冷暴力等),对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
父母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有一天突然终止或者无法满足时。
接下来,我将具体分析这三种情况。
1.没有原则的纵容和溺爱。
先讲述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个小孩子,有一次他趁同学不注意,偷了同学的一块写字板,回家高兴地交给了妈妈,还把怎么得到它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妈妈。没想到,妈妈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表扬他。于是这个小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经常偷东西,从同学的一块橡皮到老师的钱包;从学校偷到了邻居的家里。长大后,在一次抢劫中,他被警察抓捕。后来,在他被押上刑场的时候,他请求跟妈妈贴耳说几句话。当妈妈低下头时,没想到他一口咬下母亲的耳朵:“如果当初我偷了写字板给你时,你打了我一顿,而不是纵容我,我就不会落到这种地步了!”
我之前有一个同学家里条件不错,父母从来不管他的学习,再加上他本身也不是很爱学习,所以把很多时间荒废掉了。现在的他,没有考上大学,同学聚餐的时候,他遗憾而坦诚地告诉我们:“我多希望我爸妈当时管一管我啊。”
2.教育方式错误。
许多父母把“打是亲,骂是爱”这一天奉为自古流传下来的教育金律。其实暴力也远不只有肢体暴力一种,还有言语暴力和冷暴力(其表现形式多为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暴力行为,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会造成多大的伤害。一个盛怒下不经意的耳光,可能会成为孩子半生的阴影,可能会使他形成自卑的性格,造成社交障碍和情感缺失,甚至患上抑郁症等严重的负面影响。
3.突然终止或无法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
在孩子小时候,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这种没有节制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拜金、虚荣、不懂得珍惜的性格特点,就更不要说体谅父母了。等到他/她长大了,他所需要的东西就不再是一些小数额的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这时候父母无法承担或者不愿给予,自然容易造成矛盾深化。
所以说,教育一直都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看到许多前车之鉴,不再重蹈覆辙。
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关注哦~干货不定期分享
孩子的叛逆期这是正常的,结婚后还恨那么答案只有他的父母知道了?他们到底在孩子面前做什么了还是溺爱导致的?
爱之深,责之切,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一向都不太尊重孩子的决定,一味的给孩子安排,当孩子难以接受,反而不好,如果当你的个人决定,影响孩子一身,一辈子的前程,事业,当然怨恨.都说将心比心.其实父母最应该做的是,不要让孩子走上不正当的路就好.
其中有很少一部分人群是因为父母冷血(抛弃,遗弃虐待子女等等)
有很少一部分人群是因为子女冷血(只向父母索取,不愿意付出,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父母对自己过分提供物质支持做不到就怨恨父母
大多数的普通人,出现这种问题,还在于沟通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不愉快
有些是因为父母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因为自己是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想法,把成年人的想法强加与孩子身上,日久天长,孩子压抑感爆发,想到父母,先想到父母如何对自己不好,自然容易产生怨恨。
有些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导致对孩子太过严厉,使孩子容易产生怨恨情绪。
还有些是父母经历过比较困难的历史时期,而孩子们是在比较好点的社会环境下长大,父母在孩童时期得到的关爱比较少,等自己做父母时惯性的对孩子的关爱比较少或者拙于表达,而让渴望得到关心的孩子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导致产生怨恨,许多生于四五十年代的父母,如今很多都在生活中容易与子女产生分歧和争吵。
另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比较高,而父母是属于那种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无暇关心孩子或是孩子认为自己本应过的比目前更好,但父母能力限制,达不到他们的心理标准,所以会怨恨父母。
最后,是那些父母或子女有精神或认知障碍的。
恨父,母是因为父,母穷啊,别人的孩子有车开,有楼住,有女人,自己生在穷人家吃苦受累,到头什么也没有,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有句老话,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将来恨父母那多半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错误,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太多人接触,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以至于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慢慢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孩子慢慢走向正轨,同时多于孩子交流
父子仇,孩子恨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因为自己像极了父母,遗传了父母的优缺点,想超越却超越不了,所以特别的讨厌父母
因为对小孩关心太少,沟通也少,孩子长大后逆反心理严重,再去严格要求,就会使孩子憎恨父母
给孩子的关爱不够,或者关爱太多,造成孩子不懂感恩
孩子恨你,因为你没有教会他爱你。你或许足够爱他,但你只是盲目的付出,从没有关心他能不能接受。其实,孩子需要的爱,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在适当的场合给予他合适的爱,让他能够感受到爱,并且学会去爱。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
虽然不知道你为何恨父母,所以没资格给你意见,但我曾经和父母关系也不好,我和爸爸吵架,跟妈妈斗嘴甚至更严重,总觉得父母偏心妹妹。
但随着年龄增大,我回头看,发觉妹妹的情商非常高,很替父母着想,我吧比较小心眼,记仇,而且讲话伤人,我倔强,父母的心也是肉长的,我总去顶罪刺激她们,她们当然难过。
所以我现在慢慢学着婉转,多谅解父母一点真的好很多,我只是说下我,不知道对你是否能有用,多看正能量的书让自己走出来,这世界父母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给她们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长大后,跟父母之间有了代沟,他们对你的态度却是一成不变的,而你可以说一直都在改变,矛盾一爆发,就会越想越多,越想越烦,感觉自己再也不想看见他们,你自己随心就好,先尝试沟通一下,沟通不了就忽略有些话,忽略不了就离远点,不要忘本分就好,不要有恨之类的,恨什么的有点累。
那么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孩子长大以后,本来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反而恨父母,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教育孩子非常少,让孩子学坏了,等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什么知识也没学到,在社会上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办法就业,就开始恨自己父母。
昨天看电视剧的时候,刷到一个片段。父母看着眼前戴着耳钉、头发五颜六色的儿子说道:在你小时候我就看出来你长大不是个正经人,看你现在的穿着打扮,妥妥的社会青年。儿子自顾自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无动于衷。小小的一个片段,就扎痛我的心。
因为在我时候,我的父母也说过类似的话,那个时候我特别调皮,不爱去上课。父母就说:你看你就不是读书的料,长大之后只能种地。关于父母,他们都特别喜欢根据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去判定孩子长大后的人生。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贴上标签,试图定义他以后的人生。
体现在孩子身上的“标签”
但是这种标签也往往是有用的,比如说一个孩子笨,不聪明,那渐渐的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行为举止,都透露着笨。其实,不是孩子笨,而是在父母的潜意识里就早早的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在这个潜意识的影响下,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笨展开的。因为一旦观念先入为主,就会形成固定化的思维。
就像有的父母觉得自家孩子哪里不好不好的,慢慢的就会发现,孩子这里确实不好。其实,一旦父母形成这样的想法,就会无意识的促使孩子向这个角色转变。就算孩子不是如此,父母的大脑也会自动带入。为啥娃最终会变化父母讨厌的样子?心理学家:源于父母随意贴标签。
标签式效应
标签式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如果被贴上标签时,那么他就会做出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贴标签之后引起的,所以也被大家称为“标签式效应”。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个体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1972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汉恩进行了著名的“假病人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教授招募了8个人假扮病人,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有儿科医生、心理学家、研究生、精神病学家、画家、家庭主妇。这几个假病人都告诉精神科的医生说自己有严重的幻听,但除了这个症状,其余一切良好。
结果,他们中间有7个人被诊断为狂躁抑郁症。在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他们都不再假扮,连
幻听的
情况也没有了。但是,里面的医生和护士都不相信他们,认为他们只是病情加剧了而已。之后,假病人要求出院,但此时医生也不相信,还说他们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总结:一旦医生人员诊断这个人有精神病的行为,就会把这个人的一切行为都看作反常。就像一个孩子被父母贴上笨蛋、坏孩子的标签,那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在他们看到都是差劲的。因为一旦被贴上标签,人们的思想就很难改变。
孩子被贴上“负面标签”,会带来什么危害
01、遇到问题就逃避,变成“鸵鸟性人格”
鸵鸟在遇到天敌的时候,不是想着怎么去逃脱,而是把头埋在土里,去逃避。其实鸵鸟的速度很快,如果全力逃的话,未必会被天敌捉到,但是它没想逃,而是躲起来。觉得只要自己看不到对方,就是安全的。殊不知,只是掩耳盗铃,自己的身子都裸露在外面。
如果孩子被长期贴上负面标签,他会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是无用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是想着去逃避,而不是正面面对。曾看到一个新闻,武汉某女大学生流浪12年。因为当时找工作不顺利,再加上身份证丢了,无颜面对父母,所以就捡垃圾为生,一过就是12年。她的父母为了找她,卖了家里的车和房子,找了数十个城市。
遇到问题就逃避,而不是想着解决。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贸然的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02、出现自卑情绪,胆小敏感
一旦孩子在心底认同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就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卑。不要给孩子贴上聪明或者笨蛋的标签。说孩子聪明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天生就聪明,从而不去努力,就像仲永一样,长大后泯然众人。到最后,优势也会变为孩子的劣势,难免不会产生自卑情绪。
如果给一个孩子贴上笨的标签,那他的行为在别人看来都是蠢的,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敏感、自卑,就会从心底否定自己。
孩子已经被贴上“负面标签”,父母应该怎么做?
01、从心底认同孩子,用语言赞美孩子
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如果之前已经给孩子贴上标签,那现在就要努力的从心里去除标签。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想着孩子美好的一面,多鼓励和赞美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从心底认同孩子,因为就算说的再好,有时候行为举止也会暴露真实想法。所以一定要从心里去除对孩子的标签,真心的认同孩子,用语言赞美孩子。
02、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
孩子是一边试错一边成长,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了解孩子犯错的深层次原因,了解孩子为什么犯错。在了解清楚后,教育孩子。千万不可在没有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就责骂孩子,要不然会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也会造成父母对孩子的误会。
03、教会孩子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
适当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但是过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会非常心累,而且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会因为自己的改变而改变。
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哪吒》,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人们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别想搬动。既然搬不动,那就索性不去在意。就像李靖对哪吒说的一样:别去在意别人的想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不给自家孩子贴“负面标签”。再者,就是不让孩子过多的在意别人的想法,只要做自己喜欢的自己,那便是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