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厌恶的人怎么办?

这是人的心态问题,没有必要厌恶他人。遇上对方存有你无法适应的特点,你对此人保持距离即可,他若纠缠不休,你可以提示,劝勉,也可以沉默远离。如此多次表示后,人家感到索然无味,不再理你。


丢东西很正常,可能他太忙了。或者是一下子没来的急放好。毕竟…谁没有丢过东西,你没有?他没有?你们在线的都没有?丢东西,只要不大,怎么能让东西破坏人与人的友谊。人心就这样丧失了。我们。原谅她一次,如果一次都不可原谅。那你们以前弄的错,岂不……


极度厌恶一个人,就离他远远的,不去看他的眼睛,不去听他讲的话,漠视他的一切言行举止,他自然对你造不成什么伤害。如果靠近他,或许会被他中伤,不要给他机会伤害你。


厌恶跟喜欢虽然是对反义词,但是他们从情绪上又极为相似,你厌恶某人心理会起伏,甚至还有心跳加快的现象。同你喜欢一个人心理表现一样。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所以不必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会这样,大部分人也都会。因为我们都有情绪。

但之所以恨一个人让人心里面发生情绪变化,那是因为这是消极的。这点和看到喜欢一个人就发生本质不同了。你越是恨一个人,你就越是要找各种证据去证明他确实可恨,就如同你爱一个人要不断去说服自己这个人值得你爱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消极,后者积极。恨一个人导致了你产生了恶性循环。佛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是时候放下,如果恶执念太深会让自己越陷越深,佛讲贪嗔痴,痴就是执念。我不是劝你像佛一样大彻大悟,而是借此引出一个心理学概念,后情感合理化会让你看到的恨越来越不真实,而你体验到的心理情绪会让你更加难受。

我们常说眼不见心不烦,你可以远离你的恨。我们也常讲视野影响感受,感受影响行动。但其实行动可以倒过来影响你的感受,只要远离你的恨源。放宽心胸不去想久而久之你又觉得当初的恨有多么必要呢?

如果你恨的人是你的一位亲人,那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原生家庭的关系会影响一个人很深远。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象自己如果只有三天生命,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恨当中,不如写下你要做的几件有意义的事情,其中包含你要对谁说声感谢,去告慰谁的伤痛,去弥补还能弥补的错。哪里还有时间恨呢?愿你满世界充满爱!


如果是老公怎么办?现在我就是这种情况,极度的厌恶他。恨不得他马上消失,可是因为我意外怀孕却不得不妥协。可我恨他,一点也不想看见他了。而且是时间越久越恨。我们已经分居两个月了。平常能不见我尽量不见他,因为不见他我的心情才能好一点。


1.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他做了让人厌恶的事情,比如随地吐痰,酒醉,踩了你的脚。好了,用平静的语气,说出自己的感受,提醒对方后离开,不放在心上,不再议论。2.如果是同事,工作中有不同的冲突,当面解释,即使各持所见,事后也不要在意。选择忘记。3.如果是父母,这件事,难!不见,道德上说不过去,见,又充满厌恶感!彼此的放下是比较难的。如果加上也厌恶兄弟姐妹,就更难了。毕竟之间有血缘关系。再难,也是要见面的,而且都是一些小事,比如饮食,聊天,谈事,对方都是压倒一切的势态口气,就觉得不被包容,用好话软话来对应,自己的心很不爽,硬对硬,更厌恶,吵来吵去,吵不过就摔东西,或者哭泣,没意思。最亲的人,如果厌恶,只能远离。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远离他,眼不见心不烦,如果避免不了跟他接触,那自己要有个平静的心态,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厌恶是一种反感的情绪,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厌恶的人或事物,这是很正常的,爱恨情仇是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能够感觉到自己真实存在的唯一凭证,如果失去了七情六欲,人类的灵魂也就不复存在。

人类为什么会有厌恶这种情绪,并且对很多事情反感呢?首先厌恶这种情绪跟其他情绪一样,都是能对人们起到帮助的,如果大家能够稍微观察一下的话,大致可以发现自己厌恶的大多数人同样也厌恶,比如说一个身患绝症皮肤溃烂的人,很少有人会不感到厌恶,因为他们可能会将病源传染给身边的人,而对他感到厌恶并且离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关于厌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人厌恶的人往往是比自己更强的,他们身上拥有你所没有的一个闪光点,正因为你知道自己比不过对方,所以才会对那个人产生厌恶,因为对方比你更强,于是拥有比你更多的自然资源,你觉得很不爽,从而产生厌恶。

另外,这跟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也有关系,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简单一点说就是弱肉强食,只有强大才能在地球上活下去并且繁衍自己的后代,而当有人比自己强大,并且无法通过努力赶上的时候,自己就可能厌恶他,从而使自己忽略对方强大的事实,虽然你在现实上无法比对方更强大,但在你的想象中,会营造出比对方更强大的幻想从而帮助自己活下去,而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去学习所厌恶人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使自己真正比对方强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号。《赵小明心理团队》与《心伙伴》~被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厌恶包括讨厌、恶心、难受、拒绝、不满等。抽象的地说,生活中凡是和真、善、美相对立的东西,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厌恶情绪。但实际上并不如此泾渭分明,有时厌恶情绪与真善美的标准似乎无关,它不过是由于某种挫折感引起的,比如升学、应聘、晋级受阻受挫。挫折感通常是当个体的愿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发生的,它导致人的心理失调。长期处于对某一对象的厌恶感中的人,可能会把这种厌恶感“泛化”到更多的对象身上,从而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社会适应功能,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例如,有这样一件事情:小静先生在朋友李先生的心目中是个品质高尚的人,但有一次李先生突然发现小静乘车时不买票,而李先生对逃票行为十分厌恶,这时他对小静的感情就有了挫折感,从而对他的整个认识也改变了,非常讨厌小静。那么,如何调整因此而产生的厌恶感呢?有专家提出“认识平衡理论”的三角模型,很适合处理这些问题:由于你对朋友原先是肯定的,朋友的逃票行为你不认可,因而“你”、“朋友”和“逃票行为”三者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关系中,有两个正号(对朋友的认同、朋友对逃票行为的肯定),一个负号(你对逃票的否定),三个符号相乘为(负)乘(正)乘(正),结果为负,这时,三角形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你会产生焦虑。如果你因此而改变对朋友的看法,变为否定,即出现“两负一正”的关系,三个符号相乘为正,三角关系处于平衡状态。

从“三个符号相乘为正就可以维持平衡”的角度说,你(李先生)实际上可以有三种解决办法,而不是只有疏远朋友一个办法:﹝1﹞你改变对朋友的态度,对他产生厌恶感,并因此疏远他。这是李先生准备采用的办法;﹝2﹞你改变对逃票行为的看法,从朋友品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角度理解他行为的原因,达成谅解,接纳他偶尔所犯的错误,三角关系也能恢复平衡;﹝3﹞明确要求你的朋友不再逃票,让他放弃这种行为,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措施。类似情况太多,只要你不断调整自己用来对比的参照体系,看到更多的解决途径,才能减少由于挫折感而引起的厌恶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原始地址:/resou/1075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