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歌唱家之间的声乐理论差别那么大?

性相近,习相远罢了!


十根手指还不一样长呢,不奇怪。


其实我感觉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声乐理论差别大!而是他们对声乐的见解不同而已,每一位的教学方法和比喻不同而已!其实他们每一位的思想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引导自己的学生,来感染那些喜欢他们的朋友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只是他们所生长的环境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和每一位的文化底蕴不同!所以会有很多的不同的见解,很多的各抒己见!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秀歌者。


一师一世界!


每个人的自身乐器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发声状态、或最终的歌唱理论和观点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都是利用了自身的乐器解释了音乐、达到了艺术的境界、传播了美好的声音!美是相通的!这个歌唱家的理论可能对你合适、但不一定对其他人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每个人总结出来的理论就有差别。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


声乐艺术理论和技术理论是建立在感觉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每个人的发声演唱技巧或感觉感受差异是非常大的,加之每个人对声乐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以及角度不同等种种复杂的因素。所以,理论总结都是感性的种种说法,不能称其为理论,从技术理论层面上来说是正常现象。但从艺术理论体系来说,是不正常的。造成这个现象至少有两个原因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而没有做到。第一个是理论的滞后性。第二个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声乐艺术理论体系,只有单纯的技术理论。有一个现象和事实可以证明,当流行唱法传入我国的时候,不认识听不懂,艺术理念、风格体系、技术特点全然不知,曾经排斥很长时间,用五花八门的技术方法来改造”流行唱法,什么民通、美通等,所谓的学院派,改选的面目全非。到目前为止,还是从技术的层面来探索流行唱法,怎么能抓住流行唱法的艺术本质。所以,风格不对,味道不纯。只有上升到从艺术的层面,对声乐艺术进行深入系统地总结,才能建立完整的声乐艺术理论体系,来指导技术、技巧的构建和鉴赏,以及演唱、评价和欣赏。


有幸回答这个复杂而又耐人寻味的声乐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实就是一句话:方法各异、因人而异、殊途同归——条条道路通罗马!

最近看了维克多·亚历山大·菲尔兹编著(李维渤译)的《训练歌声》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看看对有这些疑问的朋友是不是有所启发:

各自声乐理论不同的原因1.本学科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和声学等等,歌唱的主观本质是难以进行准确的自我分析,嗓音的个性,歌唱声音和讲话声音之间存在相似之处2.本科没有科学的体系,缺乏可靠的书目,声乐训练的书籍理论基本上都是零碎而不系统的,权威们对很多基本的论点都有不同的见解!3.歌唱家们缺乏做教师的能力,优秀的教师缺乏成为歌唱家的能力!

就歌唱的几个重点方面来说这本书没有自己的观点,就是把基本上当时有名气的教师或者理论梳理对比,让读者自己判断。

呼吸

为了不使大家厌烦,现总结如下:

1.经验主义者——教学理论主要是从反复试验的观察中得出来的;

2.科学派——能够客观的分析嗓音,并为所有歌唱者建立明确的发声标准;

3.自然派——训练头脑,训练耳朵,让嗓音器官听其自然。

总之声乐的学习和训练方兴未艾,势必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学长学习声乐前前后后有十几年,遇到的老师有7,8个,其中有好几个是歌唱家。在我遇到自己的第一位歌唱家老师之前,我天真的认为:这位老师能改变我一切,我即将破茧成蝶。但是结果,我自己的声乐水平当时并没有质的提高,因为这位老师给我的理念和大学老师完全不一样,我一时半会没法适应,但是用笔记下了老师讲的理论。后来,陆陆续续跟着其他老师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每个老师其实要求的声乐要点都差不多,但是对声音的审美的确不一样,解决学生的问题的手段也不一样,有的一节课就能改变,有的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不能单纯用理论来判断老师好不好。我的经历告诉我,学习声乐理论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找你一个适合你的,能具体解决你问题的老师。


原始地址:/resou/4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