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往往就是家长的“投射物”,孩子的一言一行、性格特质、兴趣指向、意志特征等直接投射了家长的状貌,所以才有“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个问题家长”的说法。换言之,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当孩子乘着想像的翅膀越飞越远时,我们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兴趣的大门,带他们去领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与奥秘呢?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几年,孩子的成长一天相当于一年,他们就像海绵,给予多少就会吸收多少。当我们自身的蕴藏很贫瘠,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孩子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远超于我们的想像,他知道怎样才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出来。
你想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首先你自己就要努力变成什么样子
“其实孩子往往就是家长的“投射物”,孩子的一言一行、性格特质、兴趣指向、意志特征等直接投射了家长的状貌,所以才有“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个问题家长”的说法。换言之,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当孩子乘着想像的翅膀越飞越远时,我们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兴趣的大门,带他们去领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与奥秘呢?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几年,孩子的成长一天相当于一年,他们就像海绵,给予多少就会吸收多少。当我们自身的蕴藏很贫瘠,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孩子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远超于我们的想像,他知道怎样才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出来。
作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首先我们就要先拥有很高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上的完备,还有传达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有观念上的自觉。拿骐骐来说,他现在不到四岁,大字不识几个,算术也不是太好,英语懂得也不多,但是他们班的许多孩子已是非常“厉害”,三字经,九九表,艺术表演,说话处事,连我这个大人有时也觉得自愧不如,但我们并不在意,因为比起背诗、认字、算算术,我更关注的是他是否能够适应集体生活,是否能对各科知识培养起一个最初的兴趣,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各种事物求知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骐骐是一个很爱提问的孩子,谁也不知道他那精灵古怪的小脑瓜里随时会蹦出来些什么奇思怪想,而我的原则就是认真对待他的每一个问题,尽量客观地回答并随时准备同他一起去查书、查资料。我有时非常感谢孩子,因为是他给了我再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知道自己拥有的知识是多么地浅显,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提问,恐怕很多问题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深究。因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书籍,去学一些东西,去想一些问题,才有了诸多感想和文字。在与孩子不断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使我在知识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忽略了的缺点和不足。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带孩子绝不仅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还需要我们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尽相同的,记得我曾经为骐骐的睡觉问题大伤脑筋,妄图找出一个通用法宝,可后来发现在睡觉上他缺少普遍性。包括在以后的成长中,他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特质,只能根据他的喜好、性格特点等因势利导。
所以说只要我们肯用心,通过父母间的交流、通过与孩子的玩耍,通过报刊杂志等,父母的智慧便会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滋生出来,很多东西懂得了叫知识,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因为孩子是在父母的影响下长大的。父母的性格特征、为人处事的风格极有可能复制在孩子身上,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不光是孩子,所有的成年人也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说话的风格,我的表达风格,我做事的习惯,甚至是自己的脾气,都是在模仿谁。
我们为什么讲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因为对孩子来讲,她的成长环境主要在原生家庭当中。而他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也是自己的父母居多。
孩子在早年随着认知的增长,好奇心的增长,他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我们更多的把孩子的教育赌在公立学校,赌在文文化课上。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性格培养,以及他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潜意识的印象。
一个脾气暴躁,经常大吼大叫的父母,他的孩子就一定不会好好沟通。
一个经常动手打孩子的父母,孩子也一定会学会通过动手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自信阳光,健谈的父母。孩子也一定是外向开朗和活泼的。
一个自闭内向带着心理创伤体验的父母。他的创伤也一定会投射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带来满满的负能量。
中国有句古话。谁家的孩子像谁家。他指的不光是生理遗传方面的东西。脾气秉性甚至是善良与否,都完完全全的模仿着父母。
父母下班回家,双双抱着手机不肯放下。
那么孩子也一定贪图享受不爱学习。
我们不往原生家庭以及潜意识方面延伸。
那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所有目前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说的话做的事。他们的性格脾气秉性都是在模仿着谁。换句话说,他们都从何处学习而来?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更是父母的复印件。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所有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事情,直接左右他们将来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做事。
学校的老师会引导教育灌输一些思想给孩子。
但真正影响孩子最大的还是在家庭。
在家庭当中父母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你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模仿,而且能模仿到极致。
俗话说,言传身教是最真实的教育。这句话,足以说明孩子的言行举止就是在折射着父母的光辉。
父母行的正,做的端,孩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里都能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相反,家长无意中的小错,日积月累,可能就会形成困扰孩子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所以,我们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因为孩子有强大的模仿能力。
尤其是3-6岁性格培养关键时期,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父母相处,他们强大的模仿能力,可以说会把父母的言行举止一一的复制,在生活中的某个场景里,呈现出来。
一个朋友家就非常的典型。
朋友性格比较强势,一点儿不满意就喜欢发脾气的那种。和朋友聊天,她也都是各种吐槽他老公不顾家,不知道照顾孩子,不体贴她的辛苦等等。后来有几次去她家做客,我发现,她6岁的女儿对爸爸的态度也是很不尊敬。颐指气使的样子,可以说几乎是翻版的朋友。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街头一角,环卫大爷辛苦的打扫路面,而一个小孩子却毫无顾忌,挑衅一般的撕纸。
大爷有点儿看不下去了,就说”别扔了,我打扫着呢。“
但孩子非常任性的怼上去:“我就是想扔。”
而孩子的妈妈当时就在旁边,不仅没有劝阻,反而给孩子撑腰:“他扔你扫不就行了,你不就是干这个的嘛!你不就是一个扫垃圾的!”
所以你看,当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孩子就会是什么样的人。父母三观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养成。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生而为人之后,性格行为差异那么大呢?
托乐斯态说过:全部教育,说着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父母喜欢玩手机,孩子基本上不会爱上看书。
父母会主动阅读,孩子百分之九十会有阅读的习惯。
董卿说过,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当你看到孩子有某些习惯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线不是责备他、怎么改变他,而是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行为。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改变,有时候你都不需要刻意的多次强调让孩子去改正,只需要身体力行的影响就够了。
有句话说的好: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先要活成那个样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是你无法估量的,好的、坏的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就像镜子一样,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父母是什么样的。
孩子从出生开始,甚至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接触最多的一般就是父母了。所以说从一开始每个孩子的起跑线就已经不同了。所有的孩子出生以后都好像一张干净的白纸,他的性格、行为、习惯等都是后天在大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而最初的那几年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他们最开始的一些形成基本上受父母所影响。
就以我家孩子的情况来说吧,我家孩子2岁多一点,正是性格、行为、习惯各方面形成的时候。我自己不是那种温和的性格,一直在改自己的暴脾气。有些时候气的也会凶孩子。那天孩子学我,是怎么凶他的。我就觉得平时的行为真的对他有很大影响,该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了。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参与最多的都是父母,所以不难理解‘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所以作为父母更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