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恋家证明你们家非常温馨,才会有这种恋家的情怀吧!所以当你读高中时离开了家,当然舍不得了,但是请你记住,做人,总有一天会离开家,走入社会,为什么我们不早点容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呢!送这些非常恋家的人一句话,是我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我。恋家其实给一个人的经历有点点关系吧!我很感谢我的经历,更感谢我有这适应能力,那怕我变成了残疾人,一无所有了,亲人和朋友们,也远离我这穷人吧!但我不在意,这也是在考验我的适应能力吧!但我庆幸自己有这个适应能力,那怕我这残疾人独自一人为生活而打拼,也重新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和残友吧!所以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很重要,把心态调整好。
恋家是因为没有形成新的方向和新的安放精神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有不完善甚至失败的地方。
一个崭新的生命,经过了启蒙教育,掌握了高中的知识,开始选择高考方向,或者做学问或者做艺术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之天高任鸟飞,在今后的生活中遇见自己的心仪男生,一起组成家庭,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人生的轨迹也是希翼。
恋家不可怕,但是如果恋家到不愿意读书不愿意离开家求学,就一定是存在问题。这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或者是学业不甚理想,与同学老师相处的不好,或者是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有问题,恋家成了逃避现实的一个方法。当然有时候恋家的女孩子也是暂时的行为,随着时间推移,上大学交友,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恋家成为心理需求而不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了,人生轨迹就趋于正常了。
所以治愈恋家心理疾病的方法就是帮助她打开五彩缤纷的社会之窗,给她台阶让她飞翔。
我觉得恋家和离不开亲人,没有多大关系,至少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以前也很恋家,但是现在在外面学习和工作,就算再想家,我也能处理好那些不必要的情绪。
我觉得你这样完全就是自己不够独立,谁说你离开家庭之后,家人就会发生意外的,你怎么不想想,你要是一直在家里,永远都长不大,父母得有多累,一个家庭要是有一个巨婴,我想这对父母这辈子也是够累的了,不只是身体累,更多的是心累。
记得08年上初中那会,我第一次离开家,在初中住校读书,第一个周五放假时,班主任说,你们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住校,估计回去都要哭鼻子,我还想我才不哭鼻子呢,结果远远地看到爸妈时,眼泪却依旧没有出息地留下来了,但那也是我唯一一次因为这种事情流泪。
这些年一直都是住校,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就算生病了,只有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也没有再难过地哭过,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必须要长大,如果你长不大,父母将来老了,又能依靠谁。
感谢邀请,我的女儿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呢。
我和女儿也如同你和妈妈,关系非常好,不像母女反而像朋友。另外,我做饭很好吃,她也喜欢吃我做的饭,比在食堂吃好吃多了。家里也没有给她什么压力,所以女儿在家自由自在,虽然有时候会偶尔拌嘴,也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我们依然相亲相爱。
我女儿也很你一样,有点缺乏安全感,这是因为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的照顾不是很周到,她就像个怯生生的小白兔。现在长大了,还是很温柔的,不是能踢能打的那种性格。每次她离开家回学校,都无比留恋,偎在我怀里舍不得半天。早一点时间,上初二的时候是最黏糊我的,在我怀里还要说想我。而且特别不喜欢她从学校回来的周末我出差,很无辜的给我商量不要出去学习。那时候我也蛮纠结的。
后来,段丽晓老师告诉我,这只是一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她自然就好了,这个阶段里我就尽可能陪伴她就行。
于是,我就不出差,陪着她,让她的黏糊恋家尽情发挥。其实想想也挺可爱的,毕竟这比那些不爱回家的孩子好多了,有的孩子到了初三高中阶段,跟父母相处的跟仇人一样,还不如舍不得家的孩子呢。
后来,过了这两年,就好啦。孩子也不黏人了,我也能忙点别的了。
所以你不用担心,也不用觉得自己不好,这都是个阶段,不妨把这些让你妈妈看看,你没事,这只是个阶段而已。
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好吗?
天蓝姐:国家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情感专家,育儿专家。写有《陪孩子长大——绘画让你更懂孩子》公众号”天蓝姐“,号”心师天蓝姐姐聊家庭教育“,关注我,帮助你。
根据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心里年龄小,性格内向,胆小,独立应对能力差,缺乏自信。
这些问题,必须逐步改变,否则,融入到社会中,后步步维艰,无法独立生活,难以应对社会的各种复杂的变化。_
到那时,生活会感到非常痛苦。那么,怎样改变呢?
1、培养胆量,改变性格。可以利用学校的早读,阅读语文外语时,高声朗读或领读,长期训练,可以增强语感,还可锻炼胆量,从而逐步改变性格。
2.积极回答问题,培养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为了启发同学思维,会不断地向同学提问。老师提问的时候,要积极思考,主动回答,不要怕错,即使错了,也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达。长期坚持,语言表达增强了,胆量也大了。
3.积极文体活动,增强自已自信。学校每年举行的运动会与文艺表演,要主动参加,认真准备,对你取到的成绩,会获得学校和班上的鼓励与奖励,可以获得成功感,从而可以达到增强自信的目的。
4.组织户外郊游,培养沟通能力。利用空闲,可邀约几位同学在郊外公园去漫步或景点赏花,或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在游玩的过程中,同学间可多交流,多摆谈,可以克服交流障碍,培养自已的沟通能力。
5.积极参加聚会,培养处世能力。凡是家中过节或平时亲戚朋友聚攴,要多参加,不要躲避,因这样给你提供了与小社会接触的机会,因这个小社会组成结构复杂,你可与长辈,哥姐,弟妹,侄儿,侄女等等,各种层次的人交流,这样可以培养自已的社会适应能力。
同学,你只要注意加强这些训练,积极立动参与,人的性格将会得到改变,恋母的感觉会逐渐消失。
谢邀。
与其说恋家,不如说还没长大。
与其离不开亲人,不如是杞人忧天。
看了你的描述后,我就浅谈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小小感受:
转移注意力,努力学习,丰富自己
我记得我也是高中开始离开家的,年纪也应该和你差不多。后来去了山东上学,离家更远。记得当时是坐大巴都要坐好多个小时,加上晕车,一路颠簸呕吐就不赘述。除了节假日放长假,根本不能回家。与其说恋家,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恐惧,没有在家时的安全感罢了。想家的时候,就一个人躲被窝偷偷哭。哭完第二天,像没发生过一样,好好学习。
我也是第一次离开家,到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看到同学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远的有新疆,黑龙江,河南,徐州湖北,等等。我们都是第一次离家,为什么人家都可以好好的离家,为什么你不行?我们都一样,我们不特别。所以与其自艾自怨的想家,不如振作起来去做些有意义的。去学习吧,学习使你内心不空虚;去交友吧,交友让你生活不孤单。
自己的生活若是变得丰富多彩,就不会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了。因为你想家根本没用的,大多数真的只是想想而已。如果常回家看看做不到,那就常打打电话
不知道你离家近还是远,近的话可以每周或每月回家看看。太远了不方便的话,常打打电话解解相思之苦也是可以的。记得上学最开心的事就是自习后去电话亭给亲人打电话,诉说自己的所闻所见,身边有哪些改变,其实我们都比想象中坚强。打完之后,心情会变得很美妙。即使下雨天,心也是晴朗的。
担心你不在家人身边,他们会出意外,还真是想多了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世上任何一件事情,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我们都无力改变。改变不了怎么办,我们只能让自己接受。父母最大的心愿是,子女在外能够好好的,学习好,身体好,吃嘛嘛香,才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
试着打开自己心结,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你会发现拥有更多的朋友和阳光。
希望能帮到你。我是玛嗒嗒,如果你也喜欢的话记得关注我哦,我们一起努力!
谢邀。
先跟你讲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跟我的母亲关系也是特别好,如同姐妹,无话不说。
我离开家的时候,才12岁,那会儿因为种种原因,我在小学还未毕业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了外面读书。年龄太小,我也是女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突然要去一个我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
因为害怕,因为对妈妈和奶奶的思念,我几乎每天都在哭,因为我不明白,我还这么小,怎么就被一个人放在外面了呢。甚至有几次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哭起来。这是外界因素所改变不了的心理。虽然因为成绩还不错,老师对我挺好,同学们与我之间关系也挺不错。但是,这解救不了我内心的孤独,也改变不了我的害怕与思念。
那一年,我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不经意间就成熟了许多。因为事实证明,不管我怎么哭怎么闹,也不管我有多恐惧多害怕多想家,我还是要一个人独自去面对,还是要独自在这个城市里生活。
生活在继续,我们谁也改变不了。
后来,我初中毕业,未满十五岁的年龄,我就再次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城市,到了成都,一个更大的城市,也是个更陌生的城市。初次来到这里,我连怎么坐公交车都不会。可是,我已经不会像12岁时那样恐惧和害怕了,甚至连孤独感都少了许多。
在学校里,遇到一群年龄相仿的同学,寝室里女生在刚开学的那会儿总会哭,一个个都在诉说着彼此内心的孤独和想家,甚至有女生闹着不读书了,要回自己家的小县城。
那会儿,我几乎是我们班里最淡定的女生了。因为,大家内心的孤独感我早就承受过了。
慢慢的,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后,大家也逐步熟悉了一个全然陌生又令人不安的环境,慢慢的有个要好的朋友,于是,似乎最初的孤独感和不安感就一点点的消散了。
再后来,长大参加工作后,我去过很多地方,不管是出差还是旅游,去北京去上海去杭州去广西去少数民族地区,我都不会再害怕,再畏惧一个人。
不管是读书的时候,还是后来四处奔波的时候,我最想念的人依然是我的妈妈,但是我知道,不管我身在哪里,我都爱着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是在想着我。
我们隔一天就会通一次电话,有时候通话时间可以长达两个小时;我在外面工作也好,去出差旅游也好,每个月回家一次都会给妈妈带吃的和用的;每个月回家的时候,妈妈就不会去打牌,陪我在家里聊聊天逛逛街。
而当我的妈妈跟她的同事或朋友聊起我的时候,她说,“我的女儿,让我最欣慰的地方就是,她特别的勇敢,特别的坚强,甚至比很多男孩子还要坚强勇敢。”
可是这份勇敢和坚强,却是小时候用了无数滴寂寞的眼泪换来的。这份勇敢和坚强是,是在数之不尽的孤独和恐惧中磨砺过来的。
谁又是天生的勇敢坚强者呢。尤其是女孩子,如果条件允许,谁又不想一直做温室里的花朵,一直守在心爱的爸爸妈妈的身边呢。
可是,我们需要长大,需要成长,需要面对生活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孤独也好,害怕也好,困顿也好,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承受的,是它们让我们更加坚强,也更加强大。
给你讲述我的故事,并不是想要告诉你,我有多勇敢,实质上我也曾是个胆小如鼠的姑娘。
所以啊,别害怕踏出第一步,你都已经是个高中生了。离开了家,陌生的环境让你害怕,但是你会慢慢熟悉那个地方,也会慢慢结识新的朋友,当你对一个地方熟悉之后,当你在一个地方有了朋友之后,孤独感自然会慢慢减少。
我们都是很爱妈妈的女孩子,但是啊,我们总要长大,总要成长,不然当我们的妈妈渐渐老去之后,我们拿什么去给妈妈养老?拿什么去保护我们的妈妈?
离开家之后,常常跟妈妈打电话,聊聊微信,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假期时,也回家看看,别让妈妈太担心你。
祝你一切安好。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们的号“花影故事”吧。
号里有很多情感类、励志类、两性类的美文哦~
爱你,么么哒。
恋家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朋友在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也都恋家。我本人也恋家。我儿子女儿也恋家。人家说,中国人都有恋家倾向!只不过恋家归恋家,书要读、事要做、工作要参加,一样都不能耽误!人都是有理智的,要分得清轻与重!好像一个玩具我爱不释手,但我双手捧着会影响吃饭、写字、做所有的事情。我有了这玩具就不要生活了,只因我爱它就不能放下吗?不管能不能都要放下。人不能因为爱一样东西就永远的守护着它,不再离开,不再发展,不再成长而原地踏步吧?!
人的感受是五味杂陈的,爱、恨、愁、悲、喜、思念、向往......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情绪可以适当发泄和表达,但不能任其发展要靠自我调节!我的儿子、女儿都恋家。其实恋家就是恋人!因为工作关系我的两个小孩跟着我辗转于东南西北,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从未分开过。初中阶段他们读住学成绩就下降,读通学成绩就好。没办法就一半住学一半通学交替进行!
女儿初中毕业,成绩优异保送师范,十四岁的小女孩背起行囊离开了家,现在是名出色的工作人员。儿子没上幼儿园5岁不到直接上的小学一年级,十三岁进高中不肯住学就买了部单车让他跑学。十六岁上大学再没办法跑学了,也离开了家,现在工作也蛮可以的。事实证明,随着年龄的长大,小孩子都得离家。家太狭小不便于施展拳脚干大事业。家太温馨,让人失去斗志。家太缠绵,让人无法长大。过去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现在说:好儿女志在远方!
家是幸福的港湾。千万不要把家变成束缚自己的牢笼。恋家并不等于守家,不要让自己变成家宝妈宝,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要勇敢的离开父母营造的小家,去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大家)。为什么说:“人不出外身不贵”?人人窝在家里社会如何发展?人人窝在家里,人类如何进步?不要让家控制自己的成长。不要让家影响自己的前程!亲爱的小伙伴们,努力奋斗吧,随着年龄的长大该离家时就离家!施展自己的抱负吧,听从祖国的召唤,该离时就离家!坚定自己的意志吧,树立信心,四海为家!
一个女孩,爱家庭的温馨,喜欢父母温暧的怀抱。这是正常的情理之中,说明你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你在父母的爱的环境下长大,从一个不谙人情的小女孩,变成了多情善感的少女。在敏感内心里有一丝恐惧,怕失去他们的爱,离不开
亲人的情。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不安。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只不过你的心情更如强烈些。你还没有完全长大成人,尽量不要过多地有这方面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已,我要长大了,将来有自已的事业,早晚得离开家庭去更远的地方上大学,去工作。多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活,把家里的事情能自已办了就不让父母管。养成自立自强的好习惯,慢慢地,你会变得坚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