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人如何和父母沟通?

学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向父母倾诉,与他们分享分担讨论解釋…不出三月但人有效果。然后推而广之到同学同事朋友……




性格内向的人如果可以感受到身边人的爱意,在沟通时双方打开各自的内心勇敢的有话就说,即使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旧当做朋友一样又说就说有问题就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但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性格内向是家庭造成的。

其实我很想说,不是不愿沟通而是沟通无效。从小在父母灌输的观点下成长,父母怎么样都是为你好,你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你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做。而孩子的话自然而然在父母眼里得不到重视,在父母的认知里,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父母永远是对的。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话说不说在父母眼里都没有意义,便没有说的必要了。

而父母往往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长期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只会越来越深。回过头来当你想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都不和自己说心里话时,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父母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只有父母和孩子互相理解才能经营好家庭关系。反之,父母和孩子之间将永远有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个时候父母才意识到我真的错了吗?真的已经太迟了。

不要让交流成为你们之间的绊脚石,从今天起试着理解孩子吧,试着听听孩子的心声,试着去承认自己的错误放下那所谓属于父母的包袱。

更多育儿资讯请关注趣口才




这个问题是一个苦恼的问题,我一直想不出来有什么其他好的办法。




感谢官方邀请

内向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杰罗姆·卡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测试了462名婴儿,测试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让婴儿坐在椅子上面,然后找一些不断新奇的事物来试探他们的反应,或是动物的叫声,或是酒精的气味,也包括找一些玩具给他们看。

其中一部分婴儿显得很放松,甚至产生好奇心想去接触这些事物,而另一部分婴儿则畏畏缩缩,特别抗拒,甚至大哭起来。

卡根在实验中这样说道:

“令我们惊讶和满意的是,我们能够在小孩四个月大的时候透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行为,预测出这两种气质,他将来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在四个月时表现出手脚蜷缩、极度不安甚至大哭的小朋友之后可能会变得十分安静,通常一到两岁时就会倾向于腼腆和内向,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这是与生俱来的神经化学特质使得小孩子有那样的表现。”

由此可见,其实内向或外向,是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虽然后天的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到这些性格,但是正如苏珊·凯恩所说:

“后来努力可以带我们走得更远,却无法超越基因所划定的框架。”

在同等的努力下,拥有天赋的人肯定比没有天赋的人更容易成功。

内向的孩子天生就输了?

外向的人也许会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内向的人才会创造世界。——罗永浩

美国曾经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全社会精英的研究。他们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而且,他们在创作,艺术,科研等领域有着外向者无法比拟的天赋。

如果有人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原地开心的手舞足蹈,或者说着一些中二的话。

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有点不正常呢?

然而这个人就是日本动画界的传奇——宫崎骏

这个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人,是《千与千寻》《龙猫》等等无数佳作的创作者。

现实生活中的宫崎骏,也是一个极度内向的人,在面对采访时,他会紧张的像个小孩子,连最擅长的画画都不太敢,特别怕自己出丑。

据不完全统计,成功者中内向者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外向性格,比尔盖茨、爱因斯坦、沃伦巴菲特、牛顿等等。从历史包括现在来看,各个方面最顶级的成功者都是内向害羞的,因为内向的人善于思考。

《爱因斯坦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内心沉静,绝不墨守成规,思考不受外界影响,想象力的驱策使他能够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是个怪人,一个可敬的叛逆者”。

内向的优势

内向的孩子更专注

很多人都亲眼目睹苹果从树上掉落,然而性格内向,观察力十足的牛顿却被一个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内向的人习惯对一件事物进行深度思考,做事情也更专注,这也能让他们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

内向的孩子容易有幸福感

《生活大爆炸》中提到过:「那些你独自一个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者练习大提琴,会让你变得更加有趣。等到有一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许多家长认为,内向的孩子容易自卑,压抑。其实恰恰相反,一部好看的电影,一本有趣的书,甚至是任何一件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小事,都能令他们倍感幸福。

他们并不排斥独处,反而他们喜欢独处时的这一丝宁静。




性格内向本身没有问题,有外向就会有内向。但是如果是过度内向到影响生活的话,那可能需要改变一下了。其实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与父母有很大关系,我们从父母身上或许能找到出口:

在有一些家庭中,父亲方或者母亲方或是双方都是很强势的人,他们将家中的一切都操控在自己的手中,孩子也要按着他们所制定的方向来走。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很少有自己的话语权,只能按着父母的想法去做,没有自我意识。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话少内向。

也有这样的家庭,那就是父母双方两个人或是因为性格不合,或是因为一切其他生活琐事而经常吵架不断。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对于外界环境格外敏感,他们也害怕接触其他人。因为他们在经常争吵的环境中,变得小心翼翼,变得胆小内向。

还有一些家庭因为比较贫困,所以父母经常会念叨家中没有钱,经常让孩子要节省。你觉得这样是在教育孩子,不要乱花钱,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的性格,变得内向。

如果是以上三种原因的其中一种,或许你的性格就是长期被压抑导致的不会表达。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们由于情感往往不能通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先从身边亲近的朋友开始,讨论不同的话题,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足够熟练再去试着跟父母沟通。

如果父母只是单纯地性格也比较内向,我们只需要知道彼此相爱就够了,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你好朋友谢谢您邀请!

以我个人多年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来说,性格内向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性格内向型的人是由于遗传或者先天发育所导致;还有一类性格内向型的人是生活、工作、环境或者疾病所导致。

你问到与自己父母亲的沟通问题,我建议你先去倾听父母说话或者唠叨,然后,开始与父母交流一下父母亲说的事或者唠叨的家长里短或者鸡毛蒜皮的事的看法,在逐步开始与父母进行沟通为好。

祝你和家人健康快乐!




感谢官方邀请

内向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对462名婴儿进行了一项实验,让他们单独的接触一些有新鲜感的东西,比如新的玩具或者是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之后他发现,有的婴儿表现的非常平静,而有的婴儿却显得激动不安。

之后的十几年,他一直做追踪研究,发现小时候那些不安的孩子们,在成年后的性格会十分安静。

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一个人在婴儿时期表现的气质就内向、腼腆,那么在成年之后,他们的性格依然会如此。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认为:人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的人可以从独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内向不是病,逼他们外向才是病

罗永浩曾经在一段演讲里描述过这么一段话,他说虽然现在他能在台上侃侃而谈了很长时间,但其实生活中的他非常内向。甚至只要是超过5个人一起吃饭的饭局,都让他觉得不自在,必须要通过一整天的狠狠读书才能缓过来。

所以当他选择当老师的时候,身边很多朋友似乎都难以置信,纷纷质疑他连平时一句话都不愿意说的人,能在台上当一个老师吗?然而他却做到了。因为罗永浩说,他的性格决定了不会接受旁人的左右,没有任何人规定内向的人就无法当老师。

对于自己的性格,罗永浩有自知之明,他不喜欢参加太多的社交活动,但是他也从来没有觉得内向是一种缺陷。他选择适应和接纳自己的性格,享受着感谢着内向给他带来的一切。

既然独处让人感觉更舒适,那就没必要强迫自己去刻意迎合外界而放弃独处。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当一个内向的人试图变得外向时,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内心的安宁,也失去了命运的眷顾。

不要因为自己内心而太过当心,父母要接纳内心的孩子,他们是宝呢~




性格内向的人,不太善于表达,往往有事心里憋着,性格偏安静,不善争取,被动。需要父母配合,父母要多关心子女。如果是父母也不主动,那只有自己寻求改变性格了,多接触社会,多帮助别人,积累满足感,自己也会越来越自信。




性格内向的人和父母最常有的沟通模式,就是父母说,孩子听,也就是自己心里有想法不知道怎样表达或是不敢表达,往往容易出现父母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总是拿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所以无效沟通是最常见的,要能够让沟通好起来,不是一味要求自己内向还得立马变得外向,能说会道,而是可以除了听之外,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在没有和父母面对面时(面对面可能会有压力,不好意思去说),通过短信或是直接写成信件留给父母。




性格内向其实没有关系啊,重要的是,你想和父母进行什么样的沟通呢?是不是你们之前都不怎么沟通啊?

我之前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从小和爸妈也不怎么沟通,有距离感比较客气,互相尊重那种。小时候觉得是父母不打我不骂我,挺好的,可是长大了,看到别人家庭都其乐融融的,我也很想这样。

可是从来都不会沟通啊,也不会表达啊,一下子怎么开始呢?我的咨询师教我,要想和父母建立联系,可以先从试着表达情感感受开始,可以先不直接沟通事情,因为沟通事情始终比较生硬。可是适当的跟父母表达说,想他们了,或者需要他们的帮助,可能是需要妈妈的一份菜谱。告诉他们,你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开心。

当然,可能当面说会不好意思,没关系,挑一个有点意义的日子写封信吧。我就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给我爸妈写了好长一封感谢信,我妈当时什么都没说,但是下次微信找我,破天荒的说“宝贝,我想你了”。




内向并不是缺点,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指出:人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的人可以从独自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如果是18岁之前的未成年,很多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多数因为:

1)父母亲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孩子遇到的困难

2)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无法在一个平台上,父母总认为孩子是孩子不懂事

3)孩子在很多领域的好奇心,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4)不信任和曾经的暴力关系存在

成年以后的很多行为和心理有原生家庭关系的影响和滞后影响。

如果仅仅是和父母沟通感觉障碍,那一定是未成年之前的各种影响。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试着把父母当做平常人开始沟通。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也不明确,因为内向产生的原因很多,而这个原因决定了沟通方式。

我们的生活氛围更多是羞于表达亲人之间的情感的,越是亲,关爱越是含蓄的、默默的。这就为内向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父母亲的情感表达往往是默默的,有一天突然直接表达了,那也是憋了很久了,没办法了。

但在骨子里,每个人都希望被明确的、直接的表达关心,虽然父母亲语言上给予否定,那是因为他们也害羞,也内向。

所以,如果你跟父母亲关系非常好,那就爽快沟通,把握好忌讳就行。如果你跟父母亲关心一般,而且还有微词,那就默默的祝福吧,多来往,少过多表达,互相默契就好。




原始地址:/tuijian/6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