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学会竖勾的写法这两天又不会了,闹心!
有人说可不安规矩来写字,有人说可先练行书,等,但我还是坚信了从欧,颜,柳,赵四人中选择了颜体开始了临摹书法的征程,在写的过程中一开始,有一短时间感觉枯燥无味,偶尔没有了信心,通过坚持,研习逐渐有了信心,有了兴趣,有了体会,有了成就感,有了收获。
写好字并不难,只要持之一恒人人皆可。但要达到书法层面上,绝非易事。取决于天赋悟性,取决于能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突破自我,进而自成一体。再更高层还须提高自身修养、博览群书、琴棋画修身养性,提高眼界与境界,那样才会有好的书法作品。
很多大师的笔法都是错的百思不得其解
学习书法都是从临帖开始,选帖可“依性情,择善本,守一帖”,亦可转益多师,无论何体,无论师谁,但最终须以自家面目立世,至于成就高下,全看个人禀赋及用功,表现形式上以草法为上,内涵隶味,碑气更佳。
恩师点拨
是教训还是经验?是挫折还是成功?这一切都应为无所谓!震动而巽进,静而无为必得之自信与虚心统一下境界提高。
感謝老師邀請。
學習書法其實大都是我們對書法的熱愛和喜歡,有的人喜歡楷書,有的人喜歡行草,還有的人喜歡甲骨、大篆;更各有不同的是你喜歡法帖,我喜歡簡牘、碑版、摩崖石刻等等、等等。
但在我們具體的學習書法當中,都有自己的“辛酸苦辣”,一開始學習王羲之、顏真卿,後來學習蘇黃米蔡,學著學著又對張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張遷碑、李思訓碑等感興趣,後來現在又回到了紙本法帖。
回首自己走過的學習之路感到最能打動自己、觸動自己的就是一定要博學,要多方面的涉獵,同時書法不是單一的藝術,需要文史、哲學、美學、詩詞等作支撐的……儘管我不是書法大家……
墨水倒了一地!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教学相长!
使我不间断地走下去。
在小视频里看到别人写字自己也想学,几十年不提笔,提起笔来半天没写出来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见到认识就是忘字,但有了爱好就不会停笔,一天天坚持下来现在好多了,又回到了一次课堂的感觉……
触动最大的是,很多时候,书法可能是天生的,再练也没用。
谢谢邀请,在练习书法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当看到问题以后呢?在下思量了许久,在这个问题中在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触动一词是指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突然产生的与以往不同的感受。提问者用了“触动最大的事情”,事情一词呢,是针对人所定义的。而这个事情应该指的是行为产生的结果,可想提问者已经或有感触,而这类感触并非多数人理解的层面,从而在找寻共与不共。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在下也看了其他同道中人的回答,均都是各有千秋,妙在不同。
自古历代大家对书法艺术有时候各种不同的论述,意在笔先,道法自然等等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在这里,在下想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境界来阐述个人关于书法艺术的几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一境界,字意上大致表达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需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看清这个世界,进而指导前行的方向。咱可看做是少年至青年时期。对于书法练习而言是技术的层面,前面有同道已言明,不多阐述。
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后面境界提升的可能。在为什么学书法之前是要想清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立志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再言书法之技艺,这是当代在学书法前也少有人能做到的前提。很多朋友看到这可能会觉得两者关系何在,有这个必要么,只是练个字而已。如果提问者仅仅只能理解到这个层面依在下看也不会有次提问了。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在明确目标后的动力是积极且主动的,书法如果没有志向的带动,只会停留在好看,熟练,像某体,某帖的路径。
但如果有着高远志向的引领,便会越写越发觉自己的不足(临近境界突破期会觉得发现自己不会写字了,甚至看字的时候不像字,更像是某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符号,这个时候情绪是阻碍前进的最大障碍,此时更应该坚持书写,找寻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内在联系与成型的规律),用心者一般能在三到五年或者更多(这个阶段与天赋无关,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时间内开始由外求转为内求,这便是立志与书法提升的内在关系,能开始渐渐回归人的本位,开始通过书法这个媒介深入到书法中蕴含着的博大的古圣先贤的智慧~道。
第三境界是“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那我们追逐到了什么呢?那就是道,是古圣先贤所言的智慧。不可思议,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那什么是道:“道是这个宇宙万物衍伸的根本规律(德就是遵道而行)。”~这句话出自纪录片《问道楼观》对道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一观。
“中国传统文化(古圣先贤的智慧)是没有人的主观干预在里面,他是自由的。按其运转的规律运行。而当我们合于了这种规律之后,我们就能够超出个人的主观判断。”这便是传统文化里带有的智慧属性。~这一段文字出自中国当代国学教育新的时代引领者苏兴老师的视频讲座,苏老师于北京创建了汇贤雅国学馆。
由于书法本身便是我们华夏民族文明通过汉字这种文化载体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这便是在研习书法到一定层次后必然能领悟的境界。那很多朋友会问什么是智慧:
智慧是内心清明(是一种能超脱个体对事物本身的理解,超脱小我的境界)的觉察,能不局限于事物本身,能有一种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看到事情的本质。能真正指导我们的人生。
这里稍微谈下志向,古圣先贤为什么能称之为古圣先贤,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前辈都曾立下大志,譬如宋代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大志便是合于道的,不可思议,只看自身能否理解,有些东西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讲的都是废话,就如同在下所言对于明白者多少能产生些共鸣,不明者便是废话。
以上三种境界都是借用王国维的词来表述的,而在下还有一个境界,想要向大家稍作论述
那就是空。
空相对于第三境界的得,便是一个悖论。
对于这点大乘佛教《金刚经》中的二时教法,中的二谛:世俗谛、胜义谛,到人法皆空两个层次,有相关论述。关于金刚经这里不过多产开论述。
那很多朋友,就会觉得很奇怪。写个字居然能够写到空上面去。既然都空了,还写什么字儿啊?是吧。在下慎重的思量过后,还是不展开谈论。并非是吊大家胃口,而真是因为此等境界非触及者能明白,而且就算明白若无智慧的言语,随意言语只会误人子弟。还请多包涵。
那关于在空以后还有没更深的境界,在下未能触及还望见谅。
好了,说了一堆貌似毫无意义的话,那关于问题的答案在下其实在前面的论述中都有提到。
最后啰嗦一句:唯有志存高远方能成就书法之真谛所在。
以上,一家之言,仅供诸位书友参考,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多批评指正。
根据我学习书法的体会:一要有浓厚的兴趣;二要选好适合自己的字帖;三要持之以恒的去写;四要有一定的悟性;五要写帖与读帖相结合,即写一段时间后把笔放下去读帖,也可以去参观书法展览,对照字帖看别人怎么写,然后提起笔再写,必然进步。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遇到触动最大的事是,写着写着还退步了,还不如开始写的几张了。这时候就要象我前面讲的,停下来去读帖,去琢磨,待认识有一定提高后再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进步。
前不久我去见了一位退休律师,今68岁。我向他求教书法经验,他说他从小就喜爱写写画画,坚持至今,从不间断。从十多年前开始无论写大字还是写小字从不坐着写。听了他的经历我感慨的是一般人难以坚持下来。
因为爱好书法,更缘于对书香的眷恋,经常在旧书摊上淘书,不时会有幸买到年代比我本人年龄还大得多的旧书,几乎每次都会不由得感慨“真贵”。虽然书的定价只有几毛几块或者十几块,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购买力和社会平均工资而言确实是挺贵的,难怪常说“藏书之家,其家必富”,至少以前是富足的。古人为借书奔走几十里也就不足为奇了,借而钞之,因此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古人求知若渴,我辈生于斯世而不能力学,敢不汗颜!
高中时突然喜书画靠父母支助笔墨纸张书,参加工作后停过一段时间,后因书纸墨太贵自我反思了一下,精神建筑还是要靠物质基础来支撑,遂经商做生意,十多年后生意小成又重拾画笔,笔墨纸张在眼里己不是个事,一二百一刀的纸当成毛边纸用。
我喜欢书法是从骨子里的,喜欢写写画画,从来没有跟随老师正规学习,就是纯属爱好。从十六七岁就开始执笔,为大家庭,为朋友家的红白喜事写写对联,执掌账簿,那时觉得很是高兴的一件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也有所变化,觉悟也更高了,感觉人到中年不能再这样无所事事,应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给重拾起来,衬着自己还有点功底,决心好好的练习下去,我知道不可能成为书法家,但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我认真过,把书法当成我人生的一个兴趣伴侣,我已知足,为了我的勇气加油,希望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些。
找到好的老师,学到正确的技法,走上正确的道路!
说个人感受:我出生农村,小时候读书有大字课,就那种大字本,一面可以写20个字,属于作业的一种,完成了老师也批改,就是在他认为写得好的字打一个红圈。别看红圈,对我们有很大的鼓励,每次大字本发下来,同学之间比获得红圈多少,获得多的会特别自豪。
但乡村没有专业书法老师,我们基本也就自己随意发挥,后来是楷书没学好,倒先练习行草了,而且练习的多了,还挺沾沾自喜的。到后来,左邻右舍觉得我毛笔字写的好看,过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人家写对联,一般人家找你写对联,会给一包烟,我不抽烟,但父亲是大烟枪,这些烟父亲很乐意收下。
后来到城市就业,也遇到一些专业的书法老师和练习书法的人,才知道自己的“书法”,其实就是江湖体,啥也不是。后来专心开始练习楷书,花了不少时间,再转回来写行草,发觉味道就变了。
但人还是得有自知之明,因为花的时间也不多,对书法的练习仅是兴致使然,不算勤奋,所以终不成艺。只是有感悟,很多东西都有入门的基础,基础不打好,凭着小聪明,糊弄外行可以,但真到内行,就露怯,所以成就大的艺业,循序渐进是必须的,偷不得一点懒,更不能跳跃着前行。当然这不包括那些丑书炒作大师。算是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