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一年级的孩子不应该多写课外练习题的,但还是需要看实质,不要走形式。
一年级的孩子特别需要多多练习,练习量最好不要定得太低,这是为了给孩子建设心理底线的考量需要。相反,定的太少太容易,那就是教育孩子走马观花,不必认真对待。
其次是练习的量必须大而注重过程质量,这是为了给孩子建设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细节处理的习惯需要。写练习必须强调内容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是为了强化计算熟悉程度还是为了熟悉特定题目的解题方式,每次的练习的内容须少而强度大,每次必须以时间和正确率来衡量孩子完成的质量,完成后必须和孩子一起总结得失。
最关键一点,练习的内容不要只停留在书写上,更不要盲目交给孩子自己的天性上完成,家长开始要适当引导,慢慢放手。学习一定不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我们可以引导他慢慢接受这个观念,大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孩子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大家都可以互相学习彼此的态度。练习内容上,可以提前准备好多种花样的练习内容。比如说我不会让孩子练习计算的时候,只通过写的方式,我主要用读的方式完成计算练习,大概每五分钟就可以做200题以上,后期可以达到1000题,这个过程不计对错只练习口诀,核心考核指标就是快。再完成一张正反面共500题左右的练习,要求20分钟内完成算合格,一般后期都可以轻松达到7到8分钟就完成,正确率基本可以达到只错一两题。
我个人认为,练习的多少还是和家长的心理预期分不开,与科学不科学其实没有多大关系。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差太大,当我们不想孩子太累的时候,就会自动过滤一些信息而只留下可以让孩子轻松度过的所谓科学教育方法,反之亦然,我们想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一批学生的时候,就会自动排除一些不上进的信息,所有焦点只关注在如何使孩子提升方面。每个人的眼界不同,对孩子好的方向也不同,虽然没有哪一种更合理的标准,但却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基础。学习好的人不是天生就有的,学习不好的人也不是老天注定的,一切都是人为预谋而成的。
一年级的孩子不要写课外练习册?
一年级的孩子学的知识相对来说很少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孩子应该写练习册,也一定要写练习册。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校教学以及考试内容是非常简单的,遍地都是100分,这样让孩子很容易的认为已经学得很好了。
尤其是现在给孩子减负老师留的作业不多,孩子也没有那么过多的练习。
我是给我们家孩子买了很多的课外练习,包括奥数等阅读了,这种课外资料都让孩子来做。
一方面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让孩子知道他所学的那些个会的不是很多,只是学习的刚接触,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
如果老师建议或布置的课外练习是要做的。或报的有培训班留的练习题也要做。
除此之外慎重,能不做的不做。
语文书本知识外重在多阅读,背古诗,诗积累好词等不用多做课外练习。
数学作业外可适当加口算练习题(50道左右),别的也不需要。
英语也是重在阅读。
不建议低年级小学生写太多的作业,写多了可能让他以后厌烦学习,但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小学生不要太看重考试的分数,课余时间要重视劳动与艺术的培养。
您好,一年级的孩子不赞成多写课外练习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一年级的孩子,其实是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孩子刚从完全释放天性的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小学跟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学习模式,孩子一下子还没办法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首先,他们的身体发育还是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点,六七岁左右,他们的手部发育还不允许他们写过多的练习和过多的练字,这样对孩子的手部关节发育并不好。
其次,孩子这个阶段还没完全进入小学状态,幼儿园连笔都不用碰,一下子进入小学作业那么多,很容易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抵触的心理。
再次,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并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练习来加强学习才能够学会。我的儿子也是一年级,他们学校很多作业都是书空,周一到周四的语文作业基本都是书空和朗读背诵,周五有一张紧扣课文内容的试卷,我也不会额外给他加作业,整体孩子的成绩都很好。
一年级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
一年级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孩子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配合学校的配套练习,是不需要再加课外练习的。
一年级的语文,拼音和识字是学习重点,语文试卷一般分三个版块,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看图写话。孩子把语文课本知识掌握住了,熟悉一下题型,考试时就会胸有成竹,如鱼得水,得个好成绩不成问题。
一年级的数学,也是简单的加减运算,这要求孩子需要能理解还有基本是进位退位加减,可以多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真实案例帮助理解,而非拼命刷题。
并且,每个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要正确评估一下孩子哪方面比较弱再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引导孩子做题,如果孩子某方面比较弱,比较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之类的不懂,可以针对性的选择练习给孩子做,不能盲目刷题,要明确孩子的学习准备和练习题是否匹配,再做练习题巩固。
一年级学习习惯比刷题更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角色,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同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比如晨读习惯,阅读习惯,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扎实的拼音基础,这些远比刷题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在引导一年级孩子学习的时候更要往这些方面侧重,刷题多做练习并不提倡。
我是虫虫,一年级小学生家长一枚,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愿与您一起交流学习,做不焦虑的家长。
肯定不行哦!
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少写字。
学生字,多书空。
握笔松,落笔轻。
注意力,来集中。
三个一,要养成。
以前蒙童学毛笔,上面的问题基本不存在。
现在的孩子写硬笔,当长时间握笔用力时对食指关节伤害巨大,造成很多孩子食指关节变形。
三个一姿势不对时:握笔姿势不对,笔尖会挡住书写处,孩子就得斜身歪脑才看得见;坐姿不对时,会造成脊柱弯曲;
所以建议:一年级的孩子作业时,须专人看护,及时提醒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用笔习惯,同时加强孩子专注作业的习惯。作业不易多,时间不宜长。至于说的独立完成作业习惯那是伴随孩子的成长后面的要求!
一年级就要多做课外练习?没必要!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纪也就六七岁,学的课程和知识也就那么多,课堂上学了基本就能掌握消化,还有什么必要再去增加太多的课外练习?甚至根本就不应该有课外作业!
如果是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初三学生,他们要参加高考中考,没有适当的课外强化训练,不将课本知识适当拓广加深一些,有可能难以通过高、中考。但是,小学一年级孩子,又没有什么重要的文化考试,我认为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了弄懂了就行,拓广加深也没多大意义。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培养良好习惯和浓厚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爱好为主,而不是以学大量的知识为主。如果在这时候强迫孩子写大量的课外练习册,很容易使他们疲劳,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写课外练习占用了他们本该用于其它诸如游戏、兴趣活动之类的时间,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非常不利,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早熟,失去作为一年级小孩的宝贵的童真。
之所以现在有些学校和老师也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布置较多的课外练习,恐怕就是为了在期末的统考中有个好成绩,在本校或本乡镇同年级的排名中取得一个好的名次,然后因教学成绩好而名利双收。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小学一年级可以统考,但不需要太计较孩子得分的高低,更不应该排名次。小学低年级老师的评价,不要把他们带课的成绩作为重要依据。
一年级的孩子建议不要写太多练习册。
知识学习以会为目的,很多练习册的题大同小异,反复去做没什么意义,而且孩子可能因为练习册过多而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样就事得其反了。
一二年级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习时自动自觉,不需要家长陪同,可独立完成作业。之后是培养作业后自行检查的习惯。
同时也要多阅读。并努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不管几年级,爱阅读的孩子,读书多的孩子,学习都错不了的。
一年级的孩子不要写太多的练习册,完成学校里老师要求的练习册就可以了。低年级的孩子重点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要让他爱上学习,而不是被作业压垮。
不建议一年级孩子写过多的课外练习,写得多了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应当适可而止。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3、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4、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5、鼓励表扬。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6、设法提高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成绩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该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绩。
7、目标倾斜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在努力工作或学习时,“痛苦”作业的前方应同时安排有快乐的报酬。
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会感觉特别痛苦。这就是“目标倾斜法”。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两种“目标倾斜法”,使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1、“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法”。先了解孩子想要看的电视节目,收看前的一段时间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接受,而且比平时多学,效果也好。
2、“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法”。孩子正在看喜欢的画本或电视节目,如果打断他,孩子会不高兴甚至反感和反抗,即使学习也心不在焉或者赌气翻书、胡乱作业,学习效果不会好。与其如此,家长不如把时间调整一下,等孩子把画书或电视看完,再嘱咐他们去学习。家长必须明白,时间是为提高效率而定,必要时可做调整。
我觉得没必要,买一套同步练习册和一套试卷就可以了,平时上课认真听讲,老师也会适当的布置作业,如果课外练习册多了反而做不完,也影响孩子学习的质量。
让孩子认真听完空中课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语文老师基本上都是让写一类字和二类字,组词和笔顺,抄抄古诗之类的,除了这些还要做同步练习册和试卷,下册的知识点要比上册更多些,再多做些课外资料,个人觉得做的多反而觉得质量不能保证,孩子本身就贪玩,贪玩就在玩中学呗。
比如,我女儿的组词不好,我们一起玩游戏,就用不会的字抢答组词,看谁说得多,多者胜利。看她不会的时候,多去引导她,让她自己去想,这样记得印象深刻。
有时,我就问她,你想怎样复习或者学习,她会告诉我哪里掌握的不好,或者哪些题做起来比较吃力等等,我一般都会先讲给他听,然后再就去找些类似的专项练习做一做,我觉得还是针对孩子的弱项进行练习更适合孩子,不一定要多写课外练习。
你好,我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喜欢思考与孩子有关的一切问题,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车马辚辚】的独家观点:一年级,多么幼小、稚嫩的孩子,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真的如一张白纸,家长在落笔做教育前,一定要慎之又慎,每一笔都将雕刻出一些模样。一年级的孩子为什么要写,并且非要多写课外练习册呢?是什么让家长有如此的思考呢?
如果是父母想让孩子多写些题,但又不知此行是否正确,而提出的问题,这是父母的焦虑使然。如果是老师建议让孩子多写些题,家长因此产生了疑问,这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负责和深度思考。
一个是父母焦虑的问题,一个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问题。一个小小举动,背后却反映着深层的教育问题。
我在这里重点说一下父母的焦虑问题。
孩子从出生到三岁上幼儿园前的岁月里,都是呆在家里,由家庭独自承担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不是公开地被比较,此时,父母大都比较从容,甚至是自负,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相当聪明的,满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优点。
上了幼儿园,被隐藏在家的孩子汇合在一起。因为三年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各自都有了自己成长的基础,有的厚些,有的薄些,他们表现出优、良、中、差,不同的层次,而这些就成为了有心父母焦虑的开始。但因为此时衡量孩子的标准还多样化、生活化,父母的焦虑还处在隐隐的焦虑阶段,并不鲜明。
上了小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原来三年的个人成长基础,现在变为六年,孩子们优良中差的发展,差距再次拉大。衡量孩子的标准逐渐简化,成绩的优劣,成了老师与家长衡量孩子永恒不变的关注焦点。
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家长们各显神通,各想各的高招和应对之策。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保证孩子更长远的优势发展,落后的教育理念可使孩子的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是最终的发展停滞。现在所做的一切,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都将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因,不同的因会产生不同的果。
我想是否让孩子多写课外练习册的思考,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催生的。
那么,如何改变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所产生的焦虑呢?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自己的焦虑做些什么。实实在在的做事,看得见,也抓得到。这些实在的行为足以安慰一颗焦虑的心。
做些什么呢?
一、明确自己教育孩子的目标,不被外界因素的干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发展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也有阶段性的目标。对孩子的教育来说也应如此,明确孩子教育的长远目标和近期阶段性目标后,你就会在孩子的教育上,重点明确,不受干扰,不再盲目。小学阶段有比做题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错过小学,习惯的培养基本就走入终结。好的习惯是优秀孩子的标配,是后续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孩子没有好习惯,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
二、学习≠做题,题海无边,回头是岸。
不可否认,适当地做题可以帮助孩子对某一知识的透彻地认知。但是想要透彻地学习知识,可不是多做题这一种方法。多做题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其实是一种事倍功半、舍本逐末的低效学习方法。知识难点的解决,应从根上学习,比如从书中的定义、典型例题入手,不借助衍生物练习册,从根上来理解学习,同样可以掌握知识,而且是事半功倍的高效掌握。
不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就传授想要学习好,就得多做题的理念。一种理念一旦在人脑中植根,想要清除,就没那么容易了。这种错误的理念,会对有些孩子整个的学习生涯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也是在小学阶段,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而这种方法绝不是做题。
三、未来社会是多元的,与其多写题,不如学点其他。
对孩子来说,成长发展的时间也是宝贵的,他们有比写题更重要的事情。学校的教育能够帮助家庭培养大众型人才,但是未来社会需要特长型人才,而特长型人才只可能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一对一地专门培养。
多写题是要花费时间的,时间就那么多,在写题上花费了时间,势必会减少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果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只是会做题,那么在未来社会,他因为没有特长,而缺乏竞争优势的。所以,在小学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不如让孩子发展一下兴趣爱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多做题上。
如果你认同孩子的一年级有比做题更重要的事,那么对于老师多写练习册的要求,相信家长会有一个不纠结的选择了。
结语:
不管是父母焦虑,还是老师要求,在孩子幼年的学习上,父母应该扶助孩子,平稳向青少年的学习过渡,帮助他们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习惯,这才是真正抓住了学习的本质,才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学习需要。
-END-
【车马辚辚】:和孩子一路成长,一路歌。我是车马辚辚,一线老师,关注育儿和教育,愿以我所知来为您答疑解惑。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