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父母一般在教育孩子上做哪些事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作用,所以我们要做个有智慧爸爸妈妈,用言传身教给孩子正确的指引。

首先:我们要相信榜样的力量,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是不需要打骂是照样养出优秀的孩子的,比如父母尊老爱幼,言行举止得体大方,他的孩子也一定懂礼数,爸爸在地上随手捡起别人扔的香蕉皮,妈妈热心帮助左邻右舍,那他的孩子也一定是有爱的孩子。

其次:自我成长,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父母一天天的变老,但是作为父母,人老观念不老,心态能和孩子保持一致,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父母,比如,现在的孩子电脑手机高科技的用的越来越好,甚至超越了我们,如果我们原地踏步不学习,不进步,那面临的就是沟壑,代沟。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总是苦恼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越来越不愿和父母说话沟通,问题是他说的我们明白的了吗?懂吗?

最后: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好自己,给孩子最好的榜样,最有力的支持,发自内心的尊重,良好的沟通,共同的学习。




对孩子的教育好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许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么事事都要管,要么什么都不管,要么就有的管有的不管,只管要害的事情。对于以上三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其实都不然,个人认为教育孩子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与我们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比方说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者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不能急着给他们宣判刑法,而是要简明概括的告诉孩子是为什么做错,原因是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认识事情的本质。其次,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能让孩子做起事来效率高很多,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必须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不要以命令的口吻来教育孩子。最后,我们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导师,我们自己做事的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得让自己行正坐端,给孩子竖起一面镜子。




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发展自我,但不盲目一味顺着孩子。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耐心鼓励型的父母往往会收获一个有创造力并且懂事的孩子。孩子往往基于感受做事,所以学习等事往往很让父母费心。这时,聪明的父母不是责备和苛责,往往是引导鼓励。当然在鼓励引导失效的情况下,明智的父母也不会妥协,他们会帮孩子做一些决定,比如报一些兴趣班培训班,当然他们会去考察,找到一种适合孩子的轻松的学习方式。还想说,教育资源在今天的分配仍然严重不平均,有人说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有些偏薄,但也不无道理。现在的孩子很辛苦,小小年纪就奔波于各种兴趣班和培训班,特别是一线城市。这样对孩子有些残酷,但这种方式下的小朋友无疑更有竞争力。让小孩那么辛苦不是家长的本意,无非是为了他们将来能够有选择的能力和资本。




我觉的做好这两点,你的孩子一定思想站的比别人高。

1.少说多做

有一次,我参加表姐的婚宴,一左一右坐着两个妈妈和她们的孩子。席间,左边的妈妈一直在制止孩子的行为:

“儿子,吃这个鱼,别吃骨头,这个很有营养的。”“哎呀,你别动,会被刺到的……”

“你别自己动手拿饮料喝,你拿不住……”

后来,这位妈妈甚至都动手打小男孩,小男孩十分委屈,哇哇大哭,他觉得只要自己动手做的事,在妈妈眼中都是错的。

而右边的妈妈和小女孩从头到尾都很安静地吃着饭,小女孩想吃鱼,可是鱼刺太多了,小女孩明显很急躁,准备摔筷子表示抗议,妈妈立马制止孩子,开始握住孩子的手,教她怎样用筷子把鱼刺挑出来,慢慢挑,仔细挑……

虽然挑刺很复杂,但是小女孩还是一点一点地挑出来,最后笑着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自己挑的,厉害吧!”妈妈也顺势笑眯眯地夸了她几句。

同样是孩子,同样是妈妈,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呢?原因就在于一个多说少做,一个少说多做,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出行为举止不同的孩子。

言传不及身教,嘴巴上说再多“不可以”、“不允许”,都抵不过行动上去教孩子如何做,让孩子看到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好父母,向来不多说,而是手把手教孩子去做到,这对孩子而言,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

2.少说多听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少说话。”而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做不到这一点。

有一天放学后,邻居家的孩子朵朵迟迟没有回家,朵朵妈很担心,急得拉着我一起出门找。终于在半道上,我们找到了十分狼狈的朵朵,朵朵妈不等孩子开口,直接“唠叨”道:“叫你放学直接回家的,你这又去哪里玩了?知不知道妈妈在家很担心的,总是让人不省心,万一遇到什么事怎么办?等你爸回来,我看他怎么教训你!”

多多妈一直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我看孩子

道原来朵朵没出去玩,而是回家路上突然蹿出来两三只野狗,一直对着朵朵乱叫,吓得朵朵不敢走,甚至被逼得往回走。直到有顺路的家长孩子出现,这才帮朵朵解围。

朵朵妈听完后,不禁后怕,要是当时那些野狗发狂可怎么办?她顿时十分后悔没有听孩子解释,对刚刚数落孩子的言行感到很内疚。“以后还是要记得早早回家,趁着人多,会安全很多。”朵朵努力地点点头。

也正是那一次,开心老师看出来朵朵真的听进去了,明白了教育孩子少说多听不会错。你说一千遍孩子可能只听进去十遍,但是如果你先倾听孩子自己想说的话,之后你再教育一遍,往往胜过你之前的千百遍。

做好这两点,胜过一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教会孩子多少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习的能力!

孩子学习总会遇到问题,能正确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尤其重要!

面对问题,我经常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有两点。其一,有问题才能有提高,问题不可怕,它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其二,刚开始做不好,很正常!没有谁天生啥都会,坚持做,反复做,肯定能成功!

关于解决问题,我重点教会了孩子使用搜索引擎。让孩子可以在网络神库中,快速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帮助自己去开拓思路,寻找办法。

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学习!好的习惯,也是爸妈轻松,孩子独立的重要途径。

第一习惯是坚持!画画也好,练跆拳道也罢,阅读也行,选择了就要坚持,唯有坚持才能有收获!简单的事情坚持做,都能做出大学问!一个人一生不需要做太多事情,重点坚持做好一两项,做出水平来就足够了!

第二习惯是总结!好的总结习惯,让学习事半功倍!总结从妈妈的陪伴开始,让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形成习惯。总结从要表扬的、要进步的和要批评的三个方面入手。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的新目标、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第三习惯是分享和带动。教会孩子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小朋友们学习,看似把自己努力的成果轻易贡献了。实际上,能带动大家一起进步,孩子才能不断的蓄电,才会有更高的目标,更新的动力。而且,能带动身边的人学习,孩子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会倍增。

第四习惯是交流表达的习惯。遇到事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生气、不急躁,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认真的听别人讲。日常我也会重点总结点评孩子这方面的表现,督促他不断提高自己。不想说的时候,写写日记、做做留言、写封信、画幅画......都是孩子沟通表达的常用方式。

第五习惯是一二三的情绪转化习惯。我与宝贝约定,无论发生什么,只要对方开始数一二三,我们就要开始转化自己的情绪,进入和好模式。自己生气的时候,也要对自己喊一二三,尽快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个模式对我们很有效,情绪好了,事情就可以有商有量,问题就会快速有效被解决。

好的作业习惯!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基础打牢,方能起高楼大厦!基础打牢了,孩子的学习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努力帮孩子学会如何渔,比看到孩子手里一时有多少鱼更重要!正如大家都说的小学三年级前看父母,小学三年级后靠自己!知道孩子早晚要靠自己,那就提前给孩子自己渔的能力吧!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慧的父母,一般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我个人认为智慧的父母,一定具备下面这个条件。

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

在孩子面前懂礼貌,不乱发脾气,多读书,多学习,勇敢坚强。我之前超载,我的多篇文章中就提前提到过,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温柔,孩子也会温柔。对于多数家庭来说,这是比较通用的一个法则。

当然也有少数家庭父母可能并不优秀。但是父母身上的有着许多优良品质,那么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差。

也有另外一种比较极端的现象,就是父母非常非常的差,品质也不好,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了好的伙伴好的老师,再加上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独到的一些想法,那么孩子成长也不会差。

适当放手,让孩子慢慢努力,尝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有的时候家长们不愿意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也不愿意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袜子洗脚这样的小事情,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做得不好,另一方面觉得孩子太小,舍不得让孩子去做,取而代之都是家长亲力亲为为孩子代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家长们一定要懂得,慢慢地放手,让孩子到快一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学着自己吃饭了,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怕麻烦怕弄脏了衣服,要喂孩子吃,这个时候就是孩子锻炼手协调能力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他自己去吃饭,千万不能抹煞掉孩子对吃饭的这个行为的积极性。

批评孩子表扬孩子都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当众批评孩子这样特别伤孩子的自尊心,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表扬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努力数所付出的辛苦,尽可能少的表扬孩子的外貌。

因为孩子的努力是自己付出的,所以这些事情才会做得更好。但是孩子的外貌是父母给的,是他不需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的,所以赞扬孩子的努力比战友孩子的外貌更重要。更会让孩子有成就感,进而影响孩子对学习对事情的积极态度。

以上几点就是我认为的智慧父母应该做到的事情,当然每个人跟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一样。希望每一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发自真心的爱孩子,不要以爱之名去做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不能大吼大叫对孩子发脾气。




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千人千面没办法一言以蔽之。不肯定有其共性之处!

智慧的父母在教育上肯定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手段,或许是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也许是虎爸虎妈严格要求,亦或者是释放天性……总之既然是智慧型的父母那么他们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肯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许有一定的共性但未必都完全一样,你知道题主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很难对他进行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

不过我认为,即便是有再多的手段方式他总归是有一些规律可循,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那么就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应该首先要做到一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言传身教,我想不论是哪一种智慧型父母,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肯定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实时的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个多么令家长自豪、带给孩子温暖如春的身份。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幼儿一天天长大,从为人父母的喜悦心情,渐渐变成一种教养孩子出现的种种无奈状态。

每一位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都渴望或者自认为是个好爸爸好妈妈,热切希望自己将孩子教养的有出息、有本领,成为孩子中的优秀者。

有只管孩子吃喝拉撒、像保姆一样的父母;有对孩子严格要求、完全按着自己意愿培养孩子的父母;还有只管生孩子,不负责养孩子的父母。

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是一种令孩子们喜爱、尊敬,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真正独立成才的智慧父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父母在教学孩子方面的独特之处。

1、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世界上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热切的美好希望。特别盼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的一切。在中国,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时间、金钱,是全身心的付出和努力,唯恐哪点做的不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智慧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一定更高,但会更全面,愿意让孩子多方面出类拔萃。他们心中特别清楚一点,要让孩子发自内心主动去学习、认真实践、参与各项活动,父母要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和力量。

每年的寒暑假前,一些家长特别渴望孩子掌握快速阅读课程,无奈孩子根本不想学习,令家长非常苦恼,常常问我如何让孩子参加课程。

我是非常反对强迫孩子参加不愿意的课程或者活动,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学习和实践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无法代替。

去年春天,有个妈妈想让女儿参加快速阅读课程,孩子非常排斥。于是妈妈直接给自己报名参加成年人课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妈妈阅读几十本小说,让女儿对她刮目相看。

接着,妈妈在看书时留心哪些书的内容是女儿感兴趣的。她阅读完后,在和女儿相处的时间,自然地讲起书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故事情节的深入浅出……当讲到故事的核心之处,妈妈就突然停下来,女儿迫不及待问妈妈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智慧的妈妈微笑着说,你要想知道后面的精彩内容都在书里,你想不想自己看……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没有时间讲给你听……

过了两天,女儿自豪地告诉妈妈,我已经看完你看的书籍……书中还有很多故事你都没有讲……妈妈紧紧跟着女儿的思维一起分享书中的内容……

妈妈通过讲一半故事、留悬念等方式,让女儿很快爱上阅读书籍,大约一个月后,女儿主动提出要参加快速阅读课程。

2、了解孩子的天性和行为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对双胞胎的视频。视频中的双胞胎是一对几个月大的男孩子,刚刚可以坐起来,调皮的妈妈只给两兄弟一个奶嘴,可爱的双胞胎为争奶嘴抢来夺去,看着真是令人开心。

其中的弟弟很勇猛,属于进攻型的性格,看到哥哥嘴里的奶嘴,双手上去抢,抢到自己嘴里才松手。而哥哥先是护着奶嘴,一直躲着弟弟,无奈还是被弟弟抢去后,只是哇哇大哭,没有主动去抢回来的意愿,自然吃不到奶嘴。

同是双胞胎兄弟表现出来的天性和行为完全不一样。就像猴子最擅长爬树,鸭子更善于游泳。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身为父母,需要认真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天性和行为特征。

智慧的父母,不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时刻做对比。特别提醒父母,总拿其他孩子的优势比自己孩子的短板,直接就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和自信心。试想想,你的领导总说你不如其他同事,或者一味表扬他人指责你的不是,你除了有不满,哪里有信心?

当父母彻底明白自己的宝宝是独一无二,有着自己独有的天性和优势,还有短板不足时,智慧的父母会积极开发孩子优势潜能的发挥,因材施教,找优秀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的价值。

智慧的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弱势,不会强迫孩子做不擅长、非常抵触的事情。有些弱势,对孩子未来是有影响的,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说话,不能强迫孩子说话的同时,要耐心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今天说几句、明天说几句,鼓励多说话,孩子慢慢就会说的越来越多。

3、化解孩子心中的困惑

父母爱孩子,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特别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少吃一口饭,就怕饿晕;少睡一会觉,担心孩子精神不佳;少喝半杯水,紧张孩子消化不良。

太多的父母过于关心孩子的生活和物质方面的保障和享受,往往忽视孩子精神方面,包括心理和情绪的困惑。

智慧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情绪和心理上都是细致入微观察,及时给予孩子引导或者思考,而不是等到孩子内在困惑到达一定程度突然爆发出来,父母无所适从,更没有合适的思维和方法给予孩子帮助,甚至还会责备孩子。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太丰盛,生活在蜜罐里,在家里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父母往往忽视孩子内心的精神需要,有的父母认为小小年级吃饱喝足就很好了,孩子哪里来的情绪?

孩子每天接触同学、老师和家里人,有人的地方都会产生矛盾,孩子之间、亲子之间、师生之间都会有冲突和矛盾。对于孩子,没有社会经验和经历,一旦有问题,有的孩子会用武力解决,有的孩子会据理力争,还有的孩子沉默不语,把一切的问题藏在内心,时间久了,就会有情绪上的爆发和不满的行为表现出来。

智慧的父母,会格外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孩子引导,巧妙的问询孩子出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可以全力以赴帮助他,无论有任何困难,一家人都会团结在一起,共同度过难关,不会让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困难。

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父母,倾心爱孩子,而爱的方式和内涵对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运都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智慧的父母会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做好足够的准备、考虑,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带领孩子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谈文俊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四日




智慧的父母一般在教育孩子上做哪些事情?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捧到孩子手边,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孩子的成长,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因此,能够知道自己有多少“能”的父母是能干的父母,能够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能”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而能够游走于“能”与“不能”之间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实际上,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血缘关系及养育关系以外,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还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其表现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孩子的老师,二是孩子的同学,三是孩子的学生。这三种角色并不是截然分割的,常常是三位一体、并行不悖的。虽然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所偏重。不同的家庭、不同父母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如果自身的能力够强而孩子又很钦佩我们,那就做孩子的老师;如果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孩子的同学;如果不想做孩子的同学,就请做孩子的学生。

一、做孩子的老师(竭尽自己的“能)

在孩子的成长初期,重在做“能的父母”。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做一个“能”的父母,并尽自己所“能”做好孩子的“老师角色”。这既是为人父母的伟大权利,也是高尚的义务。孩子通常是在父母的教导中以及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中来适应生活、获得发展的。

这时候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们做父母的既要教孩子生活的本领,也要教孩子学习的本领,还要教孩子与人打交道的本领,等等。我们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把自己的所“能”教授给自己的孩子,就更容易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成长而言,无论其“得”还是“失”,都需要我们的教导、指导、总结与强化。对此如果我们理解得越深,实践得越扎实,就越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并且,这是智慧家教的开始,也是成为智慧父母的第一步。

二、做孩子的同学(思索自己的“不能”)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当孩子成长到“心理断乳期”,即“青春期”时,重在做“不能”的父母。此时,孩子往往会从过去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变为有自己独立的意向,此时的父母需要想到的则是自己的“不能”。如果这时你还充当无所不能的“老师角色”,把他们当孩子或学生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但如果我们愿意做孩子的同学并和孩子一道学习、一起成长,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同学关系,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

我们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们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毕竟,在做孩子同学的过程中,孩子所暴露出来的是他们较为真实的一面,这有利于我们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他们能够从中明白生活的道理、学习的道理、做事的道理以及做人的道理。不仅如此,我们的“同学角色”还是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发掘其潜质的最好办法。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在做孩子的同学时,才会更加容易地感悟到孩子的优点。对此,如果我们也愿意思考与尝试,那离智慧的父母就越来越近了。

三、做孩子的学生(游刃于自己的“能”与“不能”之间)

在孩子的逐渐成熟期,重在游走于“能”与“不能”之间。当孩子逐渐成熟的时候,父母最好更多地做孩子的学生,适时地做—下孩子的老师,这是帮助孩子持续发展之道。我们对孩子成熟感到高兴的最好方式就是静听孩子的故事。特别是其成功的故事,一定要给孩子做老师的机会并向孩子学习,这样可进一步激励他的成长;而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则需要在倾听孩子的心事中不失时机地去做做孩子的老师。将我们的人生经验以他喜欢的方式说给他听⋯⋯能够在“能”与“不能”之间游刃有余的家庭教育才是智慧的家庭教育,能够在“能”与“不能”之间游刃有余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

实际上。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上述三种角色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它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紧密相关。根据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看法,人类历史发展有三种文化:“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前喻文化”。虽然我们可能没听说过这些专业名词,但很容易了解它们所蕴含的内容。“后喻文化”是指年轻人必须向成年人和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在这种文化里,年长者的经验和知识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具有权威。“并喻文化”是指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上一代人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孩子们身上进发出许多值得上一代人欣赏和学习的东西。“前喻文化”指的是为了顺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紧迫需要,老一代人必须向年轻一代学习,才能保证跟上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这一点,做父母的认识得越早,体悟得越深,实践得越多,就越容易开展智慧的家教,就越容易成为智慧的父母。

【亲爱的朋友,这里期待你的精彩评价......欢迎你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原始地址:/wenhua/6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