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正确对待和孩子的关系,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更加深与孩子们的沟通代沟。经常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一小步一小步的做示范,而不能一下子做所有步骤。你如果做的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而是需要简化任务,分成细小的步骤。例如你可以这么说:“我来画这半个圆,你画另一半”。或者,“我让你看我怎么系这只鞋带,然后请把你学会的做给我看,如果需要帮助就告诉我。”
一张数学试卷,有的孩子一个小时也完成不了,错误一堆。有的家长很失望,你已经解释过好多遍,她怎么还是不懂呢。孩子会想,我好像真的做不到,那就算了吧。表达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她,每完成一道题目,每进步一点点,都要鼓励你的孩子,久而久之,她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许他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强;也许他表达能力弱,但是运动发达。父母要做的就是找长处,找长处,找长处。找出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机会显示在这些方面的技能。鼓励对方的优势,缺点也就不突出了,孩子也更有自信。
如果父母早早地为孩子制定了标准并期待完美,当孩子不能做到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作为父母会感觉失望,作为孩子,也许就索性放弃。这需要父母花费非常大的耐心去帮助孩子,不抛弃不放弃,一点点的去鼓励,慢慢建立自信。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1
我觉得我已经是灰烬了。小于面对着整面墙的书柜,背对着我,喃喃地说。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四年级的男孩说的话。
小于从小在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直到小学之后才回到父母身边。一二年级的时候,小于在托管班里写作业,学习还可以。
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开始下滑,小于的妈妈就辞职回家照顾他,辅导小于写作业。
在这以后,小于的学习一落千丈。
为什么呢?因为小于的妈妈脾气很差,辅导孩子写作业,动不动就发火训斥孩子,有的时候也会动手打小于。小于不是很怕他妈妈,也不愿意听妈妈的话。
但是小于怕他爸爸。他爸长得魁梧高大,话虽不多,揍起小于不遗余力,用小于的话说是真狠,每次小于都只能乖乖告饶。
后来小于妈妈发现了爸爸好用,一旦小于惹她生气,她就告诉爸爸:让你爸收拾你,有你好受的。
小于很讨厌妈妈这样,本来爸爸对小于还不错的,可是因为妈妈天天告状,导致爸爸整天对小于打骂。
每当小于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他就会想如果我不会,我妈就会训我、打我……想到这里就写不下去了,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抵触。
慢慢地,小于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两眼空空,脑袋也空空。
小于成了班里最好一名,坐在教室最后一排。
老师也很厌恶小于,小于就给老师捣乱,和同学打架,搞得所有人都鸡犬不宁。
现在小于已经上四年级了,数学和英语都听不懂了,也学不进去。
于是,小于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已经是灰烬了。
《正面管教》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都有错误的观念和目的。其中,自暴自弃是错误行为的目的之一。
当孩子觉得自己是灰烬、是垃圾的时候,他已经全方位的放弃了自己,且不愿别人来介入帮助。孩子背后的错误观念是:我不可能有所归属,所以我放弃。
在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表现中,自暴自弃是最严重的一种。如果孩子在权力之争中总是失败,总是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力,那么孩子慢慢地就可能朝着自暴自弃的方向发展。
2
为什么孩子会自暴自弃呢?
1.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结根基脆弱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充满了矛盾、冲突,那么教育也失去了原有的疆土。
0-6岁是父母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阶段父母不能在孩子身边给予充分的关爱和照顾,那么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结是非常薄弱的,后期教育孩子时,孩子没那么容易与父母达成合作。
比如小于从小在姥姥、姥爷家长大,直到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缺乏从小建立的坚韧的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后来当妈妈教育小于的时候,小于也不愿意听妈妈的话。
2.父母的教育方式中缺少接纳和尊重
当二年级的小于成绩下滑的时候,虽然小于妈妈辞职回家辅导孩子学习。但是妈妈的立场和态度并没有从接纳孩子的现状出发,反而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用打骂等惩罚的方式来回应孩子,毫不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频频向爸爸告状,让爸爸也加入到打骂孩子的队伍中,父母两个人纷纷站在与孩子敌对的立场上,又如何能让孩子建立归属感呢?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过度控制,会让他们丧失行动的内驱力:我是在为了满足大人的愿望而行的;并且丧失生活的责任心:既然不是由我做主,那么也就不必由我负责。
3.父母没有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正面管教》认为,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决定他们在学校表现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提供机会,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但是,惩罚对于孩子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毫无用处。惩罚只能暂时有效,对于孩子长期的发展没有好处。小于的父母,只会用打骂这种方式来惩罚和警戒孩子,破坏了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时,对于孩子表现好的方面,也没有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肯定,孩子缺少价值认同,慢慢的丧失了自信,变得自卑和无助,直到觉得自己是灰烬了。
3
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做?
1.停止批评,关注孩子的优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小步前进;
2.真心喜欢这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不要怜悯,不要放弃;
3.减少控制,为孩子设置成功的机会,教给孩子技能,示范该怎么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4.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制定改变计划,由他律变成自律,让孩子体验自我价值感。
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第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教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时候我们的缺点如果合理运用起来也会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第三,学会悦纳自己。悦纳自己包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当自己真正地强大起来,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第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让孩子大方地与人交往,使自己开朗起来,多学几门兴趣爱好,有了琴棋书画的技能,交的朋友也会多起来。
[玫瑰]首先相信孩子真的可以做到,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欣赏和信任,学会去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这个孩子就会接收到我们这种欣赏和信任,他们学习上当然就会有明显的进步,就会变得更加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立。其次就是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手关注孩子的缺点。因为当你把关注点放在孩子优点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优点越来越多,缺点会越来越少,这个是真实的,这是第二点。再一次就是第三,我们要多拥抱孩子,多跟孩子建立这种亲密的亲子时光。
[送心][送心]像拥抱,建立亲密的亲子时光,都是跟孩子产生内在连接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我相信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恰恰作为父母如何跟孩子相处也是需要学习的,只要你愿意迈出一小步,改变一点点,你真的会发现孩子他会变化一大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来看我]
让我们先看看自暴自弃的解释。
自暴自弃谓自甘堕落,不求进取。
语出《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以上引自网络】
通俗的说就是自甘堕落,自己瞧不起自己。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以及状态呢?
其实,自暴自弃的孩子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部分父母大概都觉察不到。就是孩子已经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但是还没有付诸于行动。
有些父母教育跟孩子时或者孩子不听话时就会说
“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好,你有人家一半就好啦”“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这就会让孩子迷失自己,感觉自己不行,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如果某一次孩子不听话你教育完他之后发现孩子不再反驳你或者对你态度代打不理甚至有点敷衍的意思那就你就要警惕了。这时,自暴自弃的种子已经在你孩子内心里发芽了。
这时,怎么办呢?
①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多跟孩子玩玩,试着与孩子打成一片。注意:玩就是玩,切记不要在玩的时候不要有教育的口气,更不要提以前孩子犯错的问题。
②多鼓励,多表扬,多顺从。
在孩子做事不成功或者作业不会做做错的时候,一定要改变你的态度,不要再继续以大人的姿态训斥孩子。
你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先鼓励一下孩子,这时不要纠结于孩子做的这件事本身,应该让孩子明白在这种时候父母是在自己身边的。
③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做比较。
就如上文“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好,你有人家一半就好啦”“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相信大多数家长都跟自己说过。类似的话产生的结果就是父母亲自把自暴自弃的种子亲自放进了孩子的心里。
第二个阶段就是上述情况都没有引起你的重视,孩子已经到了把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了的时候了。这时怎么办?
①多规范
在第一个阶段的努力下,多规范孩子的行为。行为改变态度,态度改变心理。
比如说,孩子做不成一件事情自暴自弃了,你需要给孩子一个方向,你可以把这件事情差分成多个小事件。这样每个小事件孩子可以轻松的完成。
②多引导
多跟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成功不是必须的,但是你要把自己该做的都做了,能做的都做了,过程自己努力了,结果成功不成功已经无关紧要了。平常多开导孩子,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努力了,结果怎样父母是不会责怪你的。
家有自暴自弃的孩子,如何面对?
想先确定一点,父母有一方遇到事情会自暴自弃吗?
如果没有,孩子自暴自弃哪里来的?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表现出自暴自弃的样子。
可能在跟孩子沟通中,父母对孩子指责、批评的次数大于或者大大于鼓励、肯定孩子。这样的孩子肯定不会自信。
当孩子遇到事情自暴自弃的时候,家长是怎么引导的?跟着孩子一起自怨自艾,孩子帮助孩子分析这件事情,给孩子希望。如果家长给孩子带来希望,孩子就不茫然,就有目标,就不会自暴自弃。
孩子自暴自弃是表面,我们需要看到后面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否定,还是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平常家长跟孩子的沟通模式是怎样的?家长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每一个孩子都是愿意努力的好孩子,5000千次的肯定会让人自信,父母的肯定和支持会让孩子有能力对抗外来干扰因素。
孩子不玩手机不会这样的。看下文:
大家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孩子的自杀,主因是孩子玩手机网络游戏导致。其它因素几乎是借口。因为,中国有5000万网瘾的孩子,网瘾就是脑残,而且,脑残就是精神病。一个孩子神经不正常才去自杀、才去杀人,所以,恶性事件频频,特别是孩子自杀的多,多,是脑残孩子多。2012年10月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所已经报告,网络游戏可使青少年致脑残。2018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网瘾是精神病,这是人民日报报道的。实际,6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部已经定义网瘾是精神病了,同样,只是国内媒体没有报道而已。我是一个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师,每每看到孩子自杀,说是什么压力,什么挨老批评了,挨家长批评了,我就感觉非常荒唐,荒唐至极!我呼吁,有良心的自媒体工作者,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们是国民,我们要作为。不能等。在网上把这些数据查清楚,然后展开宣传,最后的目标挽救我们剩下的的2.5亿青少年。这是国难当头之际,你也许不样看。我宣传、呼吁:停止网络公司开发游戏软件已经20多年了,虽然位卑言高,但我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宣传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脑残与邪淫危害中国青少年》!
孩子“自暴自弃”总有个“由头”,或某些人的行为、或某些事让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终有一天突破孩子的忍耐极限;或成年人(家长、老师)老是以超出孩子行为能力的限度,提出要求、期待并“强迫”孩子“努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促使孩子逆反心理总爆发。
孩子“自暴自弃”,成年人一般不会从各自身上去寻找原因,而总是家长指责学校(老师);学校(老师)反过来指责家长及家庭环境。
一言蔽之不管成人还是孩子,都不是完人。特别是孩子正在认知这个世界,其基因,智商,后天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因性别、年龄段、生存环境不同而异。
严格要求孩子没错,但一定要有“度”。特别是家长,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你自己小时候的“翻版”。建议:家长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及行为能力,与自己同龄时参照比对,上限百分之二十,下限百分之十。顺其自然。有要求但一定不能强求。
家长和老师要密切交流配合,把孩子“自暴自弃”的行为杜绝这发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