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教宝宝“社交”?

言传身教很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宝宝的行为,也会规范宝宝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




社交对于宝宝来说,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就抓起,这个年龄段应该是2岁左右,2岁的宝宝在心智上还没有发展出分享和交流的意愿,他们大多都会独来独往,除了争抢玩具之外,大多不会主动与其他同伴有所接触。但这并不妨碍爸爸妈妈教导宝宝与人交往时正确的相处方式,家长应该多给宝宝创造跟同伴相处的机会,并引导宝宝正确与人交往。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平时的言谈举止是宝宝的模仿对象。如果想引导宝宝做出某种举动和表现。首先爸爸妈妈自己一定要做好。待人接物时要有礼貌,谈吐举止要大方得体,宝宝自然也会习得父母身上的这些优点。秩序很重要1-2岁是宝宝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期,宝宝开始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待宝宝到了2-3岁时,便进入秩序意识敏感期,这时教导宝宝懂得生活中的秩序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妈妈告诉宝宝玩具要轮流玩,回家后要换鞋、换衣服、洗手,睡觉前要跟爷爷奶奶说晚安等等。理解别人“共情”能力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只有能够理解和体会别人情感的人,也才能够被别人理解和包容,这种能力要从宝宝小时就开始注意培养,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知道尊重、理解和关心同伴。当宝宝推倒了同伴时,妈妈应该引导宝宝将同伴扶起来,告诉他“小朋友会疼”,让宝宝学习体会和理解他人。




感谢邀请首先说到社交宝宝的世界单纯很多无非也就是可以愉快的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懂得怎么和小朋友交流,分享!

遇到长辈多次教着打招呼,慢慢的就会形成宝宝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另外多和小朋友玩耍,在玩耍过程中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引导宝宝,告诉宝宝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当然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不要过多的干预,宝宝有自己的想法,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会慢慢积累经验,懂得怎么来往

所以对于父母如何教宝宝社交我觉得引导是最重要的




这个时候,父母亲要做点什么呢?怎样让自己的宝宝有亲和力,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呢?

第一、给予关注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关注。多花些时间跟宝宝面对面地交流,尤其是在最初几个月里。他会喜欢被你关注,跟你做鬼脸。他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流,喜欢被宠爱和关注。

第二、多多体验和认识他人

宝宝有几个阶段和怕生,小时候不让别人抱,大一点只喜欢和爸妈在一起,见了人总是躲在大人身后。这都是一种认生的表现。如果你的宝宝表现得很怕生,不必感到烦心或尴尬。这种始于宝宝7个月左右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表现。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强迫他,给予他安慰。熟悉他人总要个过程,所以不要太强求。

第三、给予孩子安全感

宝宝离开父母或者监护人会感到害怕,这是正常的。他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去面对陌生,陌生大环境和陌生的人。他还小,不能独立处理问题也很正常,他们需要安全感。

到了一个陌生环境,你可以不断在房间里走进走出,最终你的宝宝会认识到即使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你很快还是会回来的。“这就是一种安全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丢下了他,这样他会非常畏惧和害怕。

第四、帮助宝宝交上新朋友

对两三岁的宝宝来说,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是种天性,不过,给宝宝树立个好的与人交往的榜样从来不会太早。让宝宝听见你说“请”和“谢谢”,做错事说对不起。学会懂礼貌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当别人做得好时赞美别人。让他看见你跟别人分享零食和报纸。为你的宝宝报名参加群体游戏或各种亲子班,使他有机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快,宝宝就能学会如何认识和结交朋友了。这也是个提升宝宝社交能力的好办法。

三岁之后就可以教宝宝开始识字啦,我闺女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认字的,用了很多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猫小帅学汉字】挺不错的,我闺女用了1年多了,特别喜欢,现在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棒棒哒。




懂礼貌:讲文明懂礼貌的宝宝是大家都喜欢的好宝宝,宝宝从小学会礼貌待人会更容易活的别人的好感,更容易被人接纳。妈妈要教给宝宝所有年龄阶段人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让宝宝见到别人要问好,如“阿姨好”、“奶奶早上好”等,告别时要跟挥手说“再见”,接受别人东西要说“谢谢”,要微笑看着别人眼睛。这些行为无疑让所有人为小宝宝点赞。

爱交朋友:家长在宝宝小时候,就要教育宝宝要跟好朋友一起玩耍,有好东西要与朋友一起分享,要让宝宝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告诉宝宝好朋友间不能吵架,要有好相处。慢慢的宝宝就会体会有好朋友的快乐,交际能力自然就会提升。

分清人物特征:人物特征尤其是性别的认识,妈妈要在宝宝婴儿期就教导宝宝,让宝宝认识男孩、女孩是两种不同的性别,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宝宝,如妈妈时女孩,宝宝是男孩。宝宝理解了以后,就能区分小朋友中的哥哥、姐姐,长辈中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了。

开阔空间:给宝宝创造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宝宝多一些机会与外界接触,让宝宝多长见识,带宝宝“走亲戚”“串门‘,增加宝宝的人际圈子;多带宝宝去户外走走,认识大自然,认识花草树木、鸟语花香。

辨别是非:生活中父母要告诉宝宝哪些是鼓励她大胆去做的,哪些是宝宝不应该做的。宝宝做的好的时候,父母不要吝啬表演,宝宝做错事,要及时纠正不能置之不理。

展示自己:父母要锻炼宝宝展示自己,如在朋友面前鼓励宝宝唱歌、跳舞、背诗歌等,让宝宝敢于展示自己的有点,变得自信。也因为向别人展示自己有强烈的荣誉感而乐于与人交流。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学汉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感谢邀请

孩子呢,其实很简单,孩子的世界就是

孩子和孩子玩

大人理解不了孩子的世界

父母能做的就是做一些可以提高孩子情商的事情

然后让孩子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就行




好多人觉得宝宝还小,可能听不懂父母所说的话。其实不然。

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胎教这么一回事。

好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都会选择给肚子里的宝宝听一些钢琴协奏曲,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有些准妈妈,还会选择一些有声读物。除了妈妈们希望孩子出生后可以有艺术天赋,大部分都希望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成长、希望宝宝的智力能有所提升。

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每次在里面翻来覆去调皮的时候,妈妈们都会选择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有的妈妈也会轻轻抚摸肚子对宝宝说话。每当听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声音,宝宝们就不会那么好动,而是安安静静的在肚子里面。这是因为人类的听觉系统,远远高于其它器官。特别是在发育期的婴儿,更是对声音很敏感。

个人建议:

1,准妈妈期间,可以选择播放一些轻缓的音乐作为胎教。比如钢琴乐,古典音乐,一些健康的有声读物。不管是希望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艺术天赋我,亦或是舒缓怀孕期的疼痛,都是很有效果的。

2,已产子的妈妈。这个时候,宝宝的大脑一直处于发育中。宝宝除了喝奶睡觉,也是有自己的情绪的。初为人母人父,选择一些已经出版的育婴教程。理论的东西,肯定是对教育孩子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父母初次带宝宝的紧张和不适。

3,周岁左右的宝宝。这个时期的宝宝是最娇弱的。宝宝喜欢在妈妈或者爸爸的身上趴着睡觉,是因为宝宝习惯了某种味道。在宝宝睡觉的期间,可以适当的跟宝宝说说话,当然是需要说一些开心的话或者鼓励的话。

4,四岁以下的宝宝。宝宝在这个时期一般都是狗都嫌的年纪。除了可爱,也有诸多烦恼困扰着父母。宝宝不睡觉,宝宝爱哭闹,宝宝不吃饭,这些都是每个父母遇到的问题。此期间,可以带宝宝上一些亲子课程。然后,父母也可以告诉宝宝一些道理。对于对错之事,父母要有严格的标准。适当的责罚(当然不是让你虐待孩子),可以选择轻轻打小手板儿以示惩罚并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做对了事,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的话语。宝宝都是聪明的,很快就能学会。有时间,也可以多和宝宝在家里互动。玩一下小游戏,给孩子讲讲故事,教孩子识字,这些都会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成长环境。

5,初入学的宝宝。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儿,可能在上学期间会哭闹。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学会“狠心”一点。一定要亲子接孩子上下学,然后可以跟宝宝交流下学校里面的有趣的事情。增加孩子对学校对上学这件事的好感。当然,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此期间切不可玩手机。作为父母的都是一心二用,那孩子肯定是有样学样。所以父母一定要言传身教。

6,10岁以后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逆反心理差不多呈现出来了。如果在小时候就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然后父母会随时告知孩子一些正确的道理,其实沟通起来很容易的。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也要学会尊重。多陪陪孩子,多聊聊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肯定会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其实,不管怎么说,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作为父母的,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多陪伴多沟通。对于正确的价值观,父母一定要在小的时候就学会告知。不管孩子以后成才与否,最重要的是在不违法乱纪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孩子可以生活得很开心。即使是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您好,我是的一名育儿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注册心理咨询师。社会交往没有明确的准则,这对于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就更为困难,一个行为在A情景是正确的,可能在B情景中就是错误的。拥抱本身没有对错,拥抱家人就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未经允许拥抱陌生人则显得没礼貌。

那么,我们如何教育孩子,何时何地做什么样的事情呢?

孩子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

1、识别社会角色

在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孩子逐渐意识到“性别°。男孩好动,喜欢玩汽车等活动,女孩好静,喜欢玩洋娃娃;男孩去男厕所,女孩去女厕所,这些是社会对于男孩和女孩的一些常规认定,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所以,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所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教育有些毛病一旦养成,想改正就难了,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2、懂得识别

做人不一定要查颜观色,但一定要有正常人的判断能力!当孩子做出一些错误行为时,通常家长会用皱眉、瞪眼等表情,以示提醒及制止,所以,孩子要懂得看别人的面部表情,通过识别他人的肢体动作、表情情绪、眼神眼色,而有所理解,什么事能不能做。

3、接受意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一些别人的建议,如果孩子只能听夸奖,而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时,将来会很难与人共处。

现在很多孩子抗挫能力差,就是这个问题,不能接受失败,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输得起的孩子才能赢得未来!

我发布了很多提升孩子社交语言的文章,关注我的账号:8爪妈妈,可搜索相关内容。

4、社会参照的能力

当所有人都在排队,即便没人告诉你要排队,那么只要参考大家的行为,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社会参照能力,所以,孩子要学会对一些社会行为做出判断,当然,也并非所有社会行为都要模仿,一些不当行为,比如骂人打架等,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就要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从而孩子帮助孩子做出辨别。

5、规则的理解

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的规定,就要坚持,不能因为哭闹而妥协。因为,即使孩子间的游戏时,也会制定游戏规则,孩子若没有这样的规则遵守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6、内化动力

有了以上外在能力,还需要内在动机。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从内在的动力,要做一个好孩子,那么,他们的好行为就会变成自动的,外在的说教与奖惩就会省很多力了。

社会交往问题解决方法

1、榜样的作用

当孩子具备模仿能力,那么模仿学习就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需要家长的示范和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学习更多。当孩子不能融入小朋友的游戏时,家长可以示范,如:我带着小汽车了,我们能换着玩吗?或说,我有小汽车,我们一起玩吧,而不能只是推着孩子,你去找他们玩!

2、认知的作用

社交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简单的静态社交开始,学会生活自理、超市购物、乘坐公交等基本能力,再逐渐推进人与人的动态社交,因此认知理解的提升对于社会交往能力有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减少代劳,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时,也可鼓励孩子做些家务或力所能及的事。

3、语言的解说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将语言解说融入到每一次经验中,无论看到车辆车,还是乘车的过程,或者正在吵架的场景,家长都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哪些是对的,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会直接促进社交的理解能力。

4、坚持就是胜利

记住每天的点滴进步,相信坚持就是胜利,不但是孩子的胜利,更是正在阅读的你的胜利。

孩子的独立,才能换取你更多的自由!




原始地址:/wenti/6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