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北京孩子上清北的概率比其他省都要高很多,对四川而言,是十倍以上的概率。
北京考生5万多,清北在北京录取总数至少500以上,录取比例为1%;
四川考生50万人,清北在四川录取总数少于400,录取比例不到千分之一。
如果以裸分为例的话,更惨。
四川高考文科裸分进不了前三十五名,基本不要考虑清北。
很多人为这一现象辩护,说什么北京孩子素质高,说什么北京孩子遗传基因好,这些都不足以说明这一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但是北京户口,上海户口和天津户口很值钱可能跟这个多少有些关系吧!
不然你以为呢?江苏为什么教育大省?为什么别的地方的父母拼了命的把孩子偷偷弄进江苏学校?人家直辖市能比?江苏每年去北大跟清华哪次不是录的状元跟特别好提前录取的?北京你只要是北京户口,绝对能上。说这么多
你看高考卷自己心里没数?
我叉开个话题
清朝建都北京,现在首都还是北京
自打懂事深深了解了女真人德行后
了解了华夏历史后
我对这个城市是国服的事情耿耿于怀
官本位气息太浓,纨绔腔太足
历史遗留清朝糟粕太重,令人生厌
哪怕定都南京,甚至武汉
都比这里好
肯定容易些。北京考生少,北大清华在北京招生多。但是也没有网友想象的那么容易。北京考北大清华也得全市前500名,也不是什么400分就能上北大清华的。其次北京教育资源也集中,甚至比别的地方更集中。好的高中一般集中在海淀区,其他区的即使考第一可能也上不了清华北大,比如延庆,大兴,房山等地一个区基本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
北京每年考生大概是几万人,四川广东江苏河南山东都是几十万人,差不多是北京的十倍十几倍。招生人数来说,北京2017年年招生553,其他省份,大概100-400。
按照概率来说,北京考生只要占据前百分之一就可以考上,其他很多省份基本上要前千分之一,甚至前万分之三。
我不这么认为,我甚至问过北大等大学的老师,难道他们的孩子都能考上北京的大学吗?回答是肯定的很多考不上。这就明白为什么很多京籍生报考外地大学,这谣言首先从山东刮起的,考400分的女生还牛哄哄说自己这分能上清华。什么教育大省如何的难全国谁都没法比,想必都看过也略知一二,吹得再响毕竟是少数人所为,很快牛皮吹破其实不怎么样,网上说得太充分了轮为三流都不为过,2018年北京高考数学题网上公布,有人说出来作个滿分看看“,说容易的为何不来作?
从招生比例来看确实容易太多。
但你忽略了,他们的上一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拿到户口的。
投胎没投好,不要抱怨;面对不公平,只能比别人更努力。努力考上好学校,在北京找个好工作,努力拿户口。
不然你的孩子也会抱怨你不努力,让他成不了北京人。
这个答案是真的。北京的孩子考清华北大真的比外地人容易,这不可否认。但是像网上所说的那种,北京人四百多分也能上清华北大那就是乱扯淡了。他以为清华北大真的跟他一直没脑子吗?
说他容易是因为每年的招生指标分在北京比其他省市要多,而且北京考生的人数又不多,竞争没那么激烈,所以北京考生上清华北大就相对于简单一点。其实这种地方生源保护政策在很多个省份都有,这不值得大惊小怪。本省的高校会对本省的考生相对的倾斜,但是由于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所以大家的反应就比较激烈而已。
再一个就是试题的原因,北京高考试题真的比别的省份要简单,我是广西的考生,当年我们所使用的是全国二卷。当时我做全国二卷的数学高考真题,从来没有超过八十分,但是做北京的真题卷,我都能拿到九十,甚至一百多分。试题是真的很简单,比全国二卷的都要简单。
(图片来自网络)
别的省份的考生真的需要努力呀,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的人家就住在罗马。你努力的终点可能就是别人的起点,要是还不努力,怎么跟别人竞争。
北京的考生大概5万多人,河南的考生基本上80多万,最高的时候达到100万考生,考生的基数是不一样的。考虑到北京,清华在北京招生人数又比其他地方多,自主招生人数又多,再加上特长生等各种因素综合,北京的大学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当然要高了。当然这个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是现在表现的更突出,大家更关注而已。
不少人为了孩子考大学容易些,拼命往北京上海挤,其实多数也是看重了这里优质的教育资源。事实上仅仅从分数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毕竟北京是单独出题的,题的难度等都是不一样的。从网上公布的数据可以知道北京的清华,北大录取率达到1%左右,要想考上也是百里挑一。
当然,相比河南这样的千里挑一,北京考取清华北大显然更容易些。有人说北京的学生综合素质更好些,所以才录取率高,其实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综合素质高,是因为这里集中了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说其他地区孩子不努力。孩子出生大多数差不多,只是后期因为教育环境等差异导致了最后的差异。总体上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适当集中是发挥过作用的,今后要做的就是兼顾公平的问题了。
这问题我来扯两句,咱不说啥北京,就来想象一幅场景,人物是古代的皇帝和宰相。
宰相:皇上啊,我准备在京城建立一座书院,您有什么吩咐吗?
皇帝:这个主意好!我儿子虽然有最优秀的老师,还有你儿子等几个大臣的孩子,一起陪着读书,但人少学的没劲!那么几个人关在屋子里读书,怎么锻炼领导才能呢?
宰:是的是的!建一座高级书院,把全天下优秀的学生都招进来,陪着太子一起上学,那样好!
皇:怎么把天下的优秀学生选进来呢?
宰:好办!进这座书院的学生,当然不能是一般学生!比如二王爷三王爷家的孩子,当然免试入学,这个绝对!比如我家不孝儿子,咳咳……那也不能参加考试,否则他肯定考不进去。
皇:应当的,你儿子当然不用考,还有王大臣李大臣等等,统统不用考了。
宰:皇上,还有我们家亲戚,也想把孩子送进书院,赔太子读书的……
皇:这是好事啊,这种小事你做主就行了。
宰:我是这么想的,住在皇城根的,算咱们街坊邻居,当然要有点优待,考试时候意思意思,稍微出彩一点的,都能招进来。
皇:这个是对的。
宰:外地学生,那就要严格控制了,必须是每个地方最好的学生,差一点的都不能进来!毕竟书院就那么大,名额就那么一点。
皇:对的。但你要考虑,比如说,你不能让张县令家孩子,和农夫家孩子,一起考试吧?
宰:当然不能!张县令那样的,还有其他要求进步的人家孩子,不能和普通学生一起考。我让人另外出份卷子,录取标准握在我们手里,只要不是傻子的,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让不让进来。
皇:好办法!但如果进来的傻子太多,这座书院的名声不就臭了吗?
宰:这个好解决,靠舆论啊。我们把各地最好的学生招进来,叫作状元,高调表扬。这样别人就想了,这座书院一定很好啊,你看,每个地方的状元都进了这个书院,这个书院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进。书院里的学生,每个都是状元!
皇:哈哈真好玩!但有人怀疑怎么办?
宰:皇上,只要我们把规矩定的足够复杂,而且不把规矩公布出去……总之搞得神秘一点,让普通人根本猜不透,那些普通人哪怕怀疑,他们能怎么样?各地最好的学生,都会挤破头也要进书院的!
皇:好!对那些真正考进来的,有本事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发钱,以后让他们当官。
宰:太对了!这就是打广告,有了这些好学生当典型,书院的名气,肯定越来越大!
皇:大善!准奏了!
每年高考季,网上总有人吐槽:“北京考生400分可上北大、清华,放到外地,充其量是个三本!”甚至戏言:“北清是北京人的大学。”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可否认,一般高校在所在地的招生计划均较多,如北大、清华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复旦、上交在上海的招生人数等等。但考察北大、清华历年在京的录取分数线,均在660分以上,超出一本控制线100多分,也并不比多数省份低(当然,各省份考题可能有难易差异,作为首都、教育强市,相信北京的试题不会比其它省份简单。)所以,即使京籍考生,要考取北大、清华依然难度不小。
那么,何来“400分上北大、清华”之说?相信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果然,上网一搜,还真的惊掉了下巴:国际生400分就可以,包括华侨,而非京籍普通考生!难怪精英阶层竟相移民——只要绿卡到手,摇身一变,就能以华侨的身份低分跻身中国名校。
我1985年读大学时,至少有40%的同学来自农村,我们班共21人,其中北京3人,其它省份或者1人,或者没有。后来,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与各种加分政策的实施,农家子弟愈来愈难以考取名校。当然,来自大都市的学生不但书读得好,而且多才多艺,综合素质高,非我等土包子可以企及的。
2013年4月,我受邀回母校演讲,了解到母校的农村生源已不足10%,而且还在逐年下降。在与校长的座谈中,提及教育不公问题,如各种加分、校长推荐制、领军计划等,是在人为制造新的不公,把本来国内不多的最公平制度弄成了四不像。对此,校长唯有苦笑,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