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和孩子讨论爱国吗?

天生的,不需要学习


肯定会的。

孩子的三观是在成长中逐步行成的,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很重要。我想,前一段时间那个轰动网络的许大小姐应该就是没有人教育的结果吧。

一直都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要有机会结合”,不能光说不做。从小就要给孩子灌输基本的做人原则,“有国家才有家”、“尊老爱幼”、“懂得感恩”等等。这样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

一个不爱自己祖国的人是会遭人唾弃的,被人看不起的,是会遗臭万年的!许可馨当初如果父母从小就跟她讨论爱国,培养她爱国情怀,绝对不至于变成今天这样的。所以,作为家长多和孩子讨论一下爱国是绝对必要的。


观点:为什么不跟孩子讨论爱国呢?有害吗?

我不仅会跟孩子讨论爱国的问题。我还要引导他们去从心理上接受爱国这一受用一生的真理!

我为什么说爱国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真理呢?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经教育我们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当时我们都认为这是一句空话。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上科学家,余杭院。树立远大理想有什么用呢?但是结合大学毕业工作数十年以后的经历。我渐渐地认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不一定都能实现。但是理想的价值也恰恰在于引领方向鼓舞干劲儿。有了鼓舞和方向,才能使人奋进。这就是远大理想带给我们的所有价值。而那些自私的看似现实的理想却不具备这两种价值。

从小处来说,具备爱国的品质并树立为国而学习的志向,是引导孩子走上正途、努力奋进的良药;

从大处来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没有个人事业发展的稳定环境。所以爱国就是爱自己。


会。

不过我会从伍子胥开始讨论。

伍子胥自古被人认为是忠孝两全的“先贤”,孔子曾多次表示对其的欣赏。然而伍子胥最出名的事,就是为报仇攻打母国,甚至鞭尸其母国的君主。

这样的人,放到今天应该算汉奸吧?为什么古人认为他忠孝两全呢?

这就不得不谈谈古人对忠君爱国的看法了。

孔子在其修筑的春秋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国君主曹伯想亲自去迎敌。曹国大夫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曹伯说:不行。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

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汉代学者何休注引孔子的言论解释道:“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看起来古人眼里的忠君似乎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呢?

这种思想还真不是古代的正统思想。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孔子在《孝经》里说,“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哪怕是自己老子,做的不对也不能听从,何况是君主?


会的。

尽管现在还没结婚,还没有孩子,但是以后我会从他或她小时候就潜移默化的熏陶给孩子一些爱国的理念和思想,给他讲一些民族英雄抗击外来侵略的故事,介绍一下历史名人。

爱国是要从娃娃抓起的。爱国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其爱国情怀极为重要。少年儿童由于其可塑性强这一典型特征,决定了少儿阶段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黄金阶段。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可以更好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强基固本。


一定会的,没有国哪有家呢。一定会告诉孩子爱国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国家,哪个国家都有自身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完美而去抱怨。

相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做好了,我们的国家自然就好了。比如每个人都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排乱放,环境污染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每个人都遵纪守法的话,那我们的社会治安就会好的不得了。

所以,很多问题不能向外指责,而是向内做到。做到了,也就解决了。


原始地址:/yanjie/24057.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