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很多父母来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培养孩子的坚持品格来培养自律,但坚持这个词和自律却又很大区别。当我们说“坚持”的时候常常伴随着痛苦,而自律却不会伴随痛苦的感受。究其核心原因,是因为当我们说培养孩子“坚持的品格”的时候,通常的做法都是父母强迫孩子坚持,这是不可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的,因为自律最核心的一个特征就是“主动要求自己”。除了强迫孩子坚持之外,父母通常还会用严厉、指责、惩罚等这种可以引起孩子恐惧心理的方式严格要求孩子做事,父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律、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但恰恰相反,这样做培养出来的是自虐的孩子而不是自律的孩子,因为这会将孩子推向内心持续冲突的深渊。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自律,也识别出了培养孩子自律的错误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养出一个真正自律得孩子呢?
①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如果一个人一直活在低价值感中,那么他必然处于自卑的状态,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自律的,因为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直面苦难和解决问题,一个不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怎么可能主动要求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获得价值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当孩子遇到苦难的时候能够耐心的诱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化解,而不是直接帮助孩子解决,必要的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还要学会示弱。
②延迟满足,先苦后甜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先苦后甜。这个理论因为棉花糖实验而著名,简单说就是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面前的棉花糖,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一个孩子大约三四岁的样子就会形成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提醒我们父母,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说白了,延迟满足地能力就是克服诱惑耐心等待的能力。
③允许孩子为自己负责
如果父母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权力,孩子永远也不会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因为自律,就是要主动承担责任。父母要培养孩子为自己负责的品质,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建立界限,不过度干涉孩子的事情,比如学习本来是孩子的事,但如果父母过度干涉,最终就会让孩子把为自己的学习变成给父母完任务。另外,父母要允许孩子不断体验犯错之后所带来的后果,只有一个人体验到犯错的后果,他才可能真正建立起负责的品质。
④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最后,要养成孩子自律的品质,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只有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他的内心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才不会把自律变成自虐,才会在坚持的道路上拥有稳定的品格,才能够有勇气直面人生苦难和各种问题。
自律,不只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还是一个人心智得以不断成熟的最有效工具。要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父母除了做以上这些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先让自己变变成一个自律的人。
父母约法三章不就解决了吗?比如孩子他爱玩手机孩子放学回来,作业完成了可以让他玩一到两个小时,时间到了手机必须上交,不然不给他玩,因为太晚了明天还要上学别耽误学习,让他早点休息!父母和孩子都要遵守纪律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家长高兴,孩子生活也有了规律!
孩子的自律培养是需要花费耐心和时间培养的。自律,简单的两个字却不容易做到,大人都是如此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培养孩子自律,首先大人一定要拿出时间陪伴孩子。当然这个陪伴并不是指孩子在看书或是写作业,家长就干坐在一旁,这样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不平衡感,所以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首先家长也必须自律,在陪伴孩子看书或是写作业的同时,家长也必须在一旁完成自己的功课,创建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氛围。
其次,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适当的就自己和学习的内容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主要内容应当以孩子的学习内容为主,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复习所学内容的状态。
另外您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的环境必须简单,桌面上除了必要的书籍,文具之外,不要有任何颜色鲜艳或能吸引孩子玩具等物品。
孩子的专注力一般不如成人,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难免会分心,此时家长不宜要求孩子继续学习下去。可以事先和孩子约定作业的时间和内容,设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比如若孩子提前高质量完成了作业,那可以适当奖励孩子多休息一段时间,如若孩子在约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约定的作业,则可适当减短孩子休息或是玩耍的时间,给他以一定的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和孩子建立了规则,那么我们一定要坚持执行,不能半途而废。孩子自律的培养不是三五周就能形成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咨询解决,著有《越有效的教育越轻松》,欢迎关注我
自律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更有自信。
很多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没一点计划性,往往半途而废,而懂得自律的孩子,有持久的耐力去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能管控自己,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让自己不断得到提升和进步,收获信心。
自律让孩子更理智。
自律的孩子,凡事会三思而后行,他们不再头脑发热而冲动,而是能够抵挡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冷静思考。
自律的孩子更自由。
如何让孩子更自律?
1、父母先做好榜样
如果你每天玩手机,却告诉孩子不能碰手机。
你刷剧没完没了,却要求孩子关掉动画片。
你熬夜睡懒觉,却让孩子早睡早起。
你本身就做不到自律,却一味要求孩子自律,孩子又怎么能做到?
2、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
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
父母要给孩子机会,不包办替代,这样只会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让孩子无法独立,更别谈自律了。
3、立规矩,“狠心”不妥协
“对待孩子,有两个原则:一是事先约法三章,二是事后毫不妥协。
否则,你以后说什么,孩子都不会听你的。”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自律,都要先从父母的“他律”开始。
所以,面对孩子“不自律”行为,父母要懂得立规矩,“狠心”不妥协。
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愿孩子们都能在走心父母的教育中,变得更自律,更优秀。
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各类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孩子厌学叛逆,不读书等教育心理问题,欢迎关注我,欢迎进入我的主页阅读更多教育文章。
原创不易,多多点赞,谢谢
言传身教
无论是去游乐场的时候遇到了大雨,还是遇到想吃的冰激凌正好已经卖光,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失望。虽然我们不想让孩子失望,但有时候失望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如何应对失望,那他们将整个童年甚至成年以后都会因此获益,如果你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其实是阻止他们发展这项“应对失望”的重要技能。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对此放任不管,如果你帮助孩子学会现实的支持、依靠他人、善于沟通、保持乐观,你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学会处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棒子底下出孝子大棒子揍就老实了!
我觉得应该从小事情做起比如定点睡觉定点起床给自己一些小目标如果连这些小目标都达不到谈何自律呢
对德国妈妈来说: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规矩大于宠爱,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不自律是作为父母的没有很好的引导,做到言传身教。
对于不自律的孩子,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过多帮孩子做,应该多让孩子自己做。
2、如果孩子有十项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
3、教育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4、告诉孩子:在哪里跌倒了,就要在哪里站起来。
5、不要在孩子心底埋下暴力的种子。
6、教会孩子如何争辩,这是成长的第一步。
7、懂的爱与被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8、让孩子在磕绊中成长,不要使孩子在温室中成长。
9、不用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10、教育孩子: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只有规则和秩序。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比如要节俭,诚实守信,学会尊重别人,懂的感恩等等,从小事细节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其次,作为现代社会的孩子,很少有苦头能吃,父母应该注重孩子体能的训练,比如跑步,游泳,锻炼孩子耐力,吃体能训练了的哭,从而很好的磨炼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昨天有位家长向我咨询了一个问题:孩子应不应该听家长的话.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我立刻回复了那位家长,我说:对不起,我感觉你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不是「孩子应不应该听家长的话」,而是家长要听孩子的话。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很关键,足以影响孩子一生,而家庭教育的关键又是家长教育。如何科学的教育启迪孩子,需要每位家长认真的看书学习,并深入的思考观察。观察什么?观察孩子的言行,观察孩子的情绪,并深入思考孩子言行情绪背后的东西。
家长在教孩子的同时,其实孩子也在教家长如何去教他,这是一对一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不是孩子的老师,恰恰相反孩子是家长的老师。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反馈,根据孩子的反馈,同步调整该如何教育孩子,所以不是「孩子要不要听家长的话」,而是家长要时刻听孩子的话。
比如孩子说不想看书了,家长一定要听孩子的话,不要急于一时而去诱导孩子看书或强制孩子看书。
这时家长要去深思:孩子不想看书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或许是孩子感觉累了,或许是孩子心情不好,或许是孩子感觉看书没意思,等等。
世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三岁老大,七岁看老。孩子有时的不听话、不自律都是从小受大人的影响,从小就埋下了不听话的种子。所以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如何改变自己。所有的认知都需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道理在很多时候并不起太大作用的内部原因。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认知也需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所以家长万万不能急,不要动不动就把“听话”挂在嘴边。
你的强迫只会让孩子的内心反感,有时把孩子逼的阳奉阴违,表面听话,听话后的效果很差,最后只会让你更无奈更无招:孩子听话了怎么还那么差,还那么不让人满意。有些家长总会惊讶的发现,孩子突然有一天长大了懂事了。其实哪里有一天能长大的、能懂事的,只是孩子完成了认知的过程吧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急,一定不要强制孩子听话,一定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十分必要的认知过程,让孩子充分的去体验,通过体验去领悟。 孩子的很多天性,往往被家长客观上的认知局限给抹杀掉了。
比如很多家长总以为教孩子识字、数学、英语等很简单,殊不知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学问,注意事项也非常多。
还有孩子的兴趣,比如音乐、绘画、围棋等,不是家长会一点就能够胜任孩子的启蒙教育。
以上这些都需要家长自己去用心多读一点如何教育孩子方面的专业书籍或文章,否则家长认知的局限导致让孩子听话,孩子听话了,孩子的天性反而被误教育而抹杀。此时如果出现孩子不听话的现象,很可能就是孩子处于本能而释放出来的一个抵制家长误教育的信号。以前有位家长咨询我,老师说她孩子写字不认真,她也顺着老师的说法试图帮助孩子,结果她反复给孩子讲写字要认真的道理,并讲了很多如何写好字的方法,结果孩子非常反感,就是不听她的话,她很苦闷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告诉她,孩子不听话一定有他的原因,不要急着解决问题,先找根源。
接着我又详细询问了她关于孩子写字的具体情况,结果我吃惊的发现,她的孩子写字不是不认真,反而是很认真。于是我给那位家长讲了一个小故事,她马上明白了她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了:首先是孩子不被老师理解,接着家长也跟着一起变相批评他,结果他对写好字没有兴趣了,所以变得不听话。
我讲的那个小故事就是:小时候爱因斯坦不擅长动手,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每位同学动手做一个小凳子,结果,爱因斯坦受到了批评,老师讽刺道“这恐怕是世上最丑陋的小凳子了。”爱因斯坦马上站起来答道“不,老师,这不是世上最丑陋的小凳子。”于是他从桌子底下又拿出他做的另外两个更加丑陋的小凳子。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好孩子,都是上进的孩子,都具有潜在的强大的自制力,孩子身上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天性,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老师,孩子还是人类的老师,是人类的最好老师。
我们家长一定要听孩子的话,也只有听孩子的话,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反过来,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孩子,启迪好孩子。
自律,不论大人孩子,要有目标,要实际的目标,能实现,有意义。几乎孩子的自律都是以学习相关。围绕着目标要订好规划,和孩子一起确立步骤,内容,动态的,可以变动。
孩子成长中的几个点要抓好,小考试,大考试,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中间的渐悟过程,顿悟,要有耐心,孩子自律的过程就是家长耐心,共同成长,自律的过程。
理性,耐心,再耐心,等待孩子学会自律,认识自律,体验自律。
孩子不自律,是有一定原因的,找到了原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七岁了,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