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于引导,引导对了不用管教,不用强制执行,不服从管教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和孩子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欣赏,孩子能说出的心理话也不见得没有道理,多失败几次也是一种收获!
初中生的叛逆,家庭因素和自身学习能力占比很重,强制性的学习只会让他们反感,排斥,用情感教育吧,先找他们不想学习的内因外因,找个合适的机会放下老师的身份,像朋友一样跟他们交流,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诱导,鼓励,尊重慢慢他们就会改变了。当然不排除很皮的初中生,就是那种左耳进右耳出,态度极为恶劣的。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老师教育的方式自然要因人而异,灵活变通。
针对初中生不想学习不服从管教的现象,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思想,二是兴趣,三是朋友。原因如下。
一,思想通,万事通。在教学中,不但教书,而且育人,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买东西算账等实例体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等等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实际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提高了。自然不想学习的想法就不复存在了。
三,亲其师,信其道。平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切入口,表扬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愿意选择自己作知心朋友。当我们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时,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就接受了。与此同时,不服从管教的现象就会随之消失了。
初中生,全称初级中学学生!这个阶段的娃娃年龄段12-15岁,这是一个让父母最头疼的一个阶段,因为在娃娃们的意识中他们已经长大了,觉得自己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可是结果却是他们很多事情缺处理的不好,所以当他们做对事情时,他们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上最牛的人,这是他觉得自己身上全是优点!但是当他们做得不好时,他们又极度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正是由于这样的情绪在影响着他们,所以他们就出现了所谓的青春期,所以出现厌学情况只是其中的一种行为而已!那么作为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跟学校教师好好沟通,找到娃娃出现厌学的本质原因,往往厌学的原因与学习本身没有关系!可能是她跟同学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她在班级教室里坐着就很难受,根本没法静心学习;也有可能是因为看老师说了她,她不能理解老师抵触某一个老师;也可能是因为她最近一直很努力结果还是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让她失望了……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家长一定先要跟老师打听清楚,不要着急上头就直接责怪孩子,这样只会火上浇油!接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当年自己面对这些问题心里面是多么难过,自己多希望有家长来帮助自己,所以我们家长的角色应该定位在孩子的助手而不是对手!如果你想通过说服或者暴击征服孩子,那么结果就是你赢了,孩子输了,以后你就跟孩子划分了界限,你想再走进孩子的内心就很难了!所以家长们,我们不要试图去纠正问题本生,而应该想一想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体会到你永远跟他是一边的,而不是责备他!
这种现象在乡村学校尤为突出,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一些学生没有自制力,也不听別人劝说,家里也管不了,慢慢发展变成学困生。对于不想学习也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注意:
1.不要歧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老师要平等对待。记得我教的有届学生中有名叫史遗的学生,天生兔唇,口齿不清,只有爸爸一个亲人,家里穷,很自卑,刚接上这个班级时,同学们经常欺负他,我就教育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明确制止别人对他起哄。史遗别的科目都不认真学,但我教的课每节课都主动找我背写,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能主动和我打招呼。所以,教师作为塑造心灵的工程师,对不成熟的孩子真能产生质的改变。不歧视学生关键是不能让他产生敌视心理,要让学生认为你是为了他好才去关注他的。
2.多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情绪,有时学生可能这几天比较烦躁,属于一点就着火的状态,就不要执意去激化矛盾,以至于使自己下不了台。
3.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如字写的漂亮,口齿清晰,同学关系容恰等,同时还要给他展示的机会。
4.在和其他同学对话中产生有趣的情景感染他,要在对话中让学生感到你的大度宽容,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一次上课时发现两名学生口角,我让一名常捣乱的学生站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那个同学骂他,我想让他尴尬一下,就问他,怎么骂你的?这学生有点小聪明,说:他说你是个狗。把皮球踢给我,其他学生也听出来,看我的反应,我便微微一笑说,他骂你的,怎会骂我?你怎么话都反不清?课堂上我们谁都不能说脏话是不是?下不为例。其他同学绷着的弦一下松开。下课后那个学生追上我道歉说:我不是有意的,我说:我知道,我们俩又没过不去的事儿,你怎会舍的。这件事儿一下拉近我和学生们的距离。
5、既然学生喜欢你,抓学习也就容易多了。课堂学习开始要提出比较小的教学目标,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对于学困生要再拆分目标,让他也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样做的目的是先让他愿意学,再逐渐提高。
所以,对于不想学,不服管的初中生,要有耐心,更要有爱心,还要有方法,先树立他们的信心,打开他们的心门,才可能让他们变成学习的主人。
一般通常的做法和理解,1:孩子处在逆反期,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做思想工作,分析形势,让他好好学。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在1994年,当时我教学的单位是石油矿区,初中可以考中专或技校,毕业分配,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上课就睡觉,作业从来就不做,学习成绩极差,老师和家长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没有一点效果。最后孩子父亲就给孩子最后通碟,如果考不上学,就回老家和他叔叔一块种地,结果,孩子如愿和叔叔回老家种地,在94年,条件很差的。孩子和叔叔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起初几天孩子新鲜,还很高兴,过来一段时间,就受不了了,就央求爸爸回来,爸爸不同意,经过几次后,爸爸才让他说明以后怎么办,才让他回来。最后的结果,孩子复读一年,学习非常刻苦,其他孩子问他,学习这么苦,你怎么这么喜欢学习,他说学习这还叫苦,怎么苦,也比不上种地苦。当然,经过一年的努力,孩子终于考上理想学校,也有了好的工作,到现在我们也有联系。
孩子这阶段是叛逆期,很多家长还用小时候的教育手法,可能本身有些教育方法又不合理,孩子会更强烈的叛逆。这阶段孩子人生的关键期,建议家长宁可少赚钱,也要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和他成为真正的朋友,看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打心里上对他认同,慢慢引导孩子到学习的轨道来。我是在县城从事职业教育的,这阶段的孩子我见多了,尤其我们这类农业县城,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在外面辛苦赚钱,放弃了孩子教育,这些孩子有的聪明顽劣不爱学习,有的孩子甚至走向歧途。以我们中国人的家庭习惯来讲,孩子是我们家庭的未来,即使赚很多钱,未来没了,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应该是如今家长,老师乃至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我谈几点认知,以供你参考:
不想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孩子没有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不服管教的原因与上面的原因是一样的。不想学习是本质,不服管教是表现。
我们举个周围很常见的例子:孩子学习不行,但玩手机游戏很在行,大人不明白的各种游戏装备,技能,皮肤等他能信手拈来。这个孩子是不是学习的表现?不学习能不能知道这些?然后家长常说,游戏不能当饭吃,搞这个有什么用?但是问题是孩子明白吗?如果孩子不明白,你的说教就不会有用,表现出来就是叛逆不服管教。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还是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孩子意识到为什么要学习了吗?解决了这个问题,自然不存在不服管教的问题,至少你说的有道理的,他一定会听进去的。
在此可以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不仅仅是语文数学,也包括孩子的动手能力,业余爱好。家长关注孩子的文化课,那么平时赞赏与肯定过孩子的除学校课程之外的学习与表现吗?做到这一点,是获得孩子信任感的前提。
2、必要时,还要掌握一些孩子的业余爱好,以便于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在有信任感的前提下,与孩子坐下来先倾听,再沟通。不要期望一次搞定,时间与频率都要掌握好,结合沟通后的变化再做调整。
3、以上两点做到后,可以结合家中情况,谈谈家长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脑打算还有家庭的发展与规划。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我也是家中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它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慢慢放手一些事让他做,及时有效地肯定他的成绩,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真的可以为家庭做事。那怕扫个地,没有人扫,垃圾就在那儿,怎么扫既快又好,不仅仅是要扫也是要思考的。如安排给孩子做的事,他能干得比以前好了,那恭喜你,说明孩子已经在主动学习了。经常干某样事的人一般不用思考,如果他干这个事比以前更出色,说明思考了,说明主动在学习改进了。
思考了,学习了,干得更好了,家长肯定自己了。这种良性循环下去。还愁孩子不想学习吗,想学习了,你的说教就不用天天挂在心里与嘴上了。
有的家长可能问,这样的话,得要多少时间,孩子还有机会上高中,上大学吗?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能够给你引导成这样的事事都思考学习的品格,不管他在哪里在任何时侯都是一颗最明亮的星星。
谢邀。不想学习,要做思想工作。说服教育,不是硬性管理。
初中生正处于第三叛逆期(12到18)和青春期,来硬的不行,要给予他们尊重,信任。慢慢疏导,而不是硬性压服。
可以多和他们在一起交流,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初中生可塑性很强,真心实意对他们好,他们能够感受到。
把自己放到和他们平等的位置,平视着他们说话,他们会听进去的。
初中生不想学习不服从管教,这是普遍现象,不足为奇,老师若是不善于治理着急也没用。
要知道,初中生是正处于个性生长期,有思想、有自尊、争强好胜,而且易于发泄不满和判逆。他们对成人的管教既服从又不完全听命,就算完全听命也难免会产生心理的不服和不快甚至与管教者驱体对抗都有可能。
不过,他们还只是个孩子,作为成人,我们对此事不应坐视不管,否则就会更加糟糕。我认为此时应该走近这位学生,认真的去了解他、关心他,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原因。工作要有耐心,工作要细致。要真心实意地和他交朋友,跟他沟通,用行动感化之。
当然,也可以找同事一起商量看看这事该怎么办、通过网络咨询一下专家也未尝不可。总之这事得管,但不要太于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