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差了,该不该批评?

适当批评,对照试卷分析原因,答的好的地方适当表扬,不吹捧,不棒杀。




应该去引导分析加鼓励




如果你只是发泄或口嗨,你可能会选择批评,如果你想孩子下次考好,【引导教育】永远好过【批评教育】

孩子考得差,应该采用:

原因-结果-措施的应对方法

可悲的是,很多家长采用的是:

结果-原因的应对方法

我们先看两种应对方法差异,引发的蝴蝶效应

我们先来看看,采用结果-原因应对的家长:

这类家长通常太关注结果,喜欢拘泥于结果,孩子考差了,急忙给孩子贴上不认真、不努力的标签。一旦标签形成,后期避免不了地偏见,孩子的情绪感知非常敏感,会觉得委屈和不公。在学习之路上,缺钱父母的陪伴支持,本身会感到孤单,而且这种孤单感会催生孩子持续把学习当成他人(父母)的事。

原因-结果-措施:这类家长就很聪明了,首先分析原因,让孩子了解学习背后的动机和原理,进而孩子自己推导出可能的结果。比如客观描述孩子的学习状态——每天玩游戏,复习功课心不在焉。这样的过程,引发了成绩不好的结果。

这系列行为,引发孩子的【羞耻感】,这是比责骂和命令更有效的反省方法。

有了【羞耻感】,还需要给孩子适当描绘希望,考好了能够拥有的【好处】,这时候就要用到措施了。

指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注明阶段性的反馈评估,及时予以修正。一定要让孩子明确每个阶段的自我状态和学习效果,这个过程中,父母也需要陪伴学习(父母以身作则,但不要一直盯着孩子)。

按照这种方法,循环几次,通常孩子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要这样称呼孩子丫头,孩子长不大的,叫其全名或名字。

成绩好坏没什么,关键孩子自己是不是明白错都出在哪里?哪一些内容或基本功需要继续加强练习。帮助孩子分析试卷,让孩子自己说就可以,然后鼓励孩子说“相信xxx同学今后会好起来的”

成绩好坏不应该只看分数,还可以看名次,班里大考都有名次(规定不许公布名次,不是不排名,不能主动给家长透露名次,家长询问只说自己孩子的名次)。有时候通过名次可以知道孩子究竟提高还是退步了。

考试后批评孩子的做法不好,容易引起孩子考试恐惧,也就是,怕考试,怕考不好,所以今后就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

很多老师总感觉自己的孩子没有考好,总想让学生家长更好的督促学生学习,所以,老师说试题简单,但也未必真的像老师说的这么简单。




我家都不批评,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学习很好,重点大学毕业,现在也只是个北漂小白领罢了,还在为北京积分落户拼搏着,人家李佳琦还没我学历高呢,却特殊人才落户上海了,你说谁成功?培养孩子不是给清华北大培养学生.是培养孩子的挣钱能力,培养他的性格品行,这个社会太难为读书人了[捂脸]




不会,我只会跟他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没有认真听课,那些不懂的知识点如何补上来。我感觉这样远远比批评好百倍。




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家长要明确:孩子考差了,原因是有很多种的,但是如果我们什么也不管,就开始劈头盖脸地一顿乱骂,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好的。所以,家长在采取行动前,一定要知道孩子这次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再考虑是应该批评孩子还是鼓励孩子。

批评和鼓励是两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这两种方式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这两者应该是共同存在的,家长不能一味地批评孩子,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孩子。而应该在批评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在鼓励的时候也要告诫孩子要谦虚谨慎。

我在这里总结一下孩子考试不理想都可能有哪些原因。

第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像类似这种情况,我们要多和老师交流一下,看孩子最近是为什么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是因为学习的内容太难了,孩子跟不上节奏,还是因为游戏或者手机分散了孩子的精力,如果是这些原因,那么家长还是需要找时间和孩子严肃地交流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严肃地和孩子对话,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最近的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然后指出问题,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孩子约定好下一次考试要取得进步。

第二、发挥失常。

如果你的孩子平时成绩都还不错,这是这次考得不理想的话,那么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定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是要积极地和孩子交流,问问孩子最近是因为什么问题导致了发挥失常。如果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外界影响导致了现在的情况,那么完全可以多鼓励孩子,而不要一味地打击孩子的信心。

第三、粗心大意。

这种问题真的是所有孩子的通病,我相信只要是学生就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吧。基本上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数学题计算失误,然后面临着失分严重的情况,但是谁还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这样的情况虽然是很常见的,但是作为家长不能放纵孩子这样的坏习惯。毕竟这样的坏习惯也是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得到改正的。如果孩子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失去了太多的分数的话,那么家长就一定要郑重地告诉孩子,这个坏习惯是必须要改掉的。

在我看来,教育孩子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要学会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当发现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刻薄的话语去伤害孩子,因为这样的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当孩子飘飘然的时候,就需要家长用严厉的话语让孩子的重心重新回到地面,帮助孩子重新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育从来不能是偏激的,家长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讲究分寸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给孩子传递健康的情绪,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希望家长都能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成长!

(注:图源自网络)




小姑娘考试后跟你讨论过语文考试,她那时候可能已经意识到成绩不会太理想,除了害怕挨批评,会不会还有寻求安慰的意思?就像我们小时候,考不好真的很忐忑不安啊。所以就别批评她了吧。

再说回成绩。你可以同她一起分析试卷,看看失分的点在哪里,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你或许可以安慰并鼓励一下她,让她重拾信心,顺便再表露一下你对她的期许,下次多考几分或多进步几名啥的。




临近期末,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至于考差了该不该批评,还是因人而异,因为分数背后的情况不尽相同。分数背后反映了孩子的努力程度,以及背后存在的提升空间。这两点应该是家长更应该关注的。

考差了,是因为孩子自己平时完全没有尽到份内的职责,起码的听课,作业都没有完成,完全没跟着校内老师的进度要求去做。这种情况导致成绩比较差的话,那家长肯定是需要介入表态的,用这个比较差的考试结果,来鞭策提醒孩子,让他自己树立目标,给自己提出基本要求。并且家长在今后孩子的学习中,需要从日常细节去帮助督促孩子,而不是仅仅等到考试结果出来才发表意见。其实等到考试的时候,基本乾坤都定了。

另一种情况,就是说,这些基本任务平时都做到了,但是结果不甚理想。这种情况其实没必要过多纠结结果了,平时表现如何,孩子什么水平家长心中其实是有数的,考试只是把这个日常的学习表现通过这一次考试的分数体现出来了。总得来说,一次考试基于孩子的基本水平会有一个发挥的起伏,在这个起伏内都是正常的,所以对自己的孩子足够了解的话,那么起伏内的结果就是正常的,所以这个没必要批评了。通过这一次考试来查缺补漏,进一步提升水平才是该做的事,而不是纠结于一次两次的结果反复叨念。

没有孩子愿意当落后生,家长往往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只是粗心,不认真等等,其实这些外在的表现体现的都是能力的不足,习惯的不够。而这些的加强和训练,都是在平时的。

所以面对考试结果,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平时的学习过程和状态。当然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只有慢慢修炼了。

我是“莎莎嘉嘉站起来”,两个孩子的妈妈、媒体人,工作之余探索家庭教育研究应试套路。分享干货,传递正能量。本号关注教育、成长,宣扬理性与智慧以及自我强大的基本价值观。欢迎您关注我共同成长!




有人说,孩子没考好,就应该骂一骂好好批评,让他好好反思,记住这次教训;也有人说,孩子没考好,就应该宽容他鼓励他,希望他下次可以考好。我想说,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试没考好到底是因为实力不济还是因为态度问题?实力不济自然应当宽容鼓励,而若是态度问题则应批评教育。两种方法刚柔并济,相辅相成,才能让孩子更加地进步。但当我们并不清楚没考好的原因,对待这一问题的看法因人而异之时,该使用哪种方法就成了一个问题了。而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哪种方法都不算错,大家也都是真父母并不是伪父母,只是哪种方法都别太过。批评过头了会有逆反心理,宽容过分了那就是溺爱,都不利于进步。当然,孩子再怎么样,也别打他侮辱他,毕竟还是你亲生的。




孩子偶尔考差了,如果是态度问题,当然要批评,并要在批评后和孩子一起找原因。从提问作者的描述及与班主任的沟通来看,孩子这次考得的确不理想。孩子说作文有好多想写的却没时间写,可能是这学期网课上的时间长,质量差,孩子一些基础的字词没掌握牢固,从而做题速度慢,作文没办法写完整。因此,家长如果有时间,要给孩子听写字与词语,要让孩子默写书上的古诗词等

如果孩子成绩一贯都很差,态度也没问题,则应以鼓励为主,多和孩子沟通,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孩子因学习态度问题到致成绩一贯都很差,做家长的不仅要批评,偶尔惩戒几下也是必要的。我们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犯错了就要受罚,就要付出代价。

这次新冠疫情,对很多小孩的身心影响是巨大的。做家长的,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身在福州,感觉刚开学就又放假了,而且每天才上四节课。如果福州的孩子成绩考差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师生交流的网课,学生可能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呢?

希望疫情九月能结束,这样孩子们才能过上正常的学习生活。




也许20年前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为什么现在被慎重其事提出来呢?还引起大家广泛争议?

可能有几个原因吧,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还是独生子,可能上面有6个乃至更多的家人疼爱保护着,打不得、骂不得、甚至说不得。

现在教育理念是提供鼓励教育,不管孩子好与坏,都应该用鼓励教育。坦白说,我讨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有些孩子可以用感化教育,有些孩子该处罚还是得处罚。俗语有云,树小不矫弯不成材。

现在的社会环境让孩子更脆弱了,电子产品的普及,给予孩子斑驳的信息,孩子无法分辨,吸收一些不好思想,甚至走极端,让家长老师不敢惹他。另一方面孩子,沉迷于网络、电子产品,对外交流少了,把自己封闭起来,心更加敏感,更脆弱。




原始地址:/yanjie/6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