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犹豫啥呢,多少人求之不得。
肯定是好机会
做什么都不是关键,最要紧做的开心
当然愿意进了,求之不得,现在学历年龄都有限制。很难得机会抓住机会,都45碎了,再熬15年就功成身退
别犹豫赶紧的
有机会一定去[呲牙]
去,混退休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国企,抗压性强,不会无故被裁。退休后有保障。老实本分干好工作就行。
但是,有雄心壮志的会不适应,国企不适合这种人,施展不开拳脚。
体制内就应该只招四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应该到企业中,市场经济中,科技领域中拼搏。否则就是浪费
按照我个人的想法是愿意的。45岁应该寻求稳定了,因为快到了折腾不起的年纪,稳稳定定在国企挺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个人感觉40岁前可以跳,40岁后就以稳定为主吧。
题主在原集团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各方面也都很熟悉,这一方面说明该集团公司目前发展还算稳定,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话,题主应该可以干到退休;另一方面也说明题主在集团公司工作比较顺心、也比较顺利,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也形成了一个属于题主的舒适圈。
至于有机会进入的国企,题主也说了,因为组织架构的原因开展工作出成绩有难度。这么说吧,题主有能力,但在制度机制和组织架构面前,你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工作难出成绩,平台和盘子更大也就没有了意义。
另外,题主说国企关系复杂,也就说明,进入该国企,题主需要另外拿出一部分的精力来协调人际关系,来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从舒适圈里跳出来,面对一切都未知的环境,我想,如果题主年轻10岁到15岁,还是能去努力适应的,但题主45岁了,有些事情,可能会力不从心了。
我们说,为什么鼓励年轻人去拼,是因为年轻人精力旺盛,并且年纪还小,还有试错的机会,但当我们年纪大了,已经过了巅峰的时期,该努力,但不代表要如年轻人般去打拼,不计后果。
年纪大了,求胜不如求稳。
必须快速进,然后就是跪也跪到退休,一切就稳了!
没关系,没能力,45岁尽量别去国企,你没关系的话出力干活都跑不了你,好事轮不到你,出了问题这个年纪被教育脸上还挂不住,赶上个要成绩的部门领导,人家求上进升职,下面就累死了,如果你是董事长或者副总,总经理的人,那你可以去国企。
肯定是B。权当A是体制外,B是体制内。关于A和B各自特点和优、劣势以及45岁进B的利与弊,你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更深刻的分析文章有的是,我不再赘述。我只想告诉你的是,不退休,你就无法知道B的好处,即使你不当领导(当然,能当领导更好),退休后的养老金也比绝大部份A退休职工高一大截。原因就是B舍得为职工多缴社保,即在职时缴纳社保基数比较高(目前我国社保基数分为三档,60%、100%、300%,A多数选择60%,较少选择100%;B多数选择300%,较少选择100%)。退休后你会发现,其养老金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甚至可能成倍。就为这一点,我强烈建议选择B。
1-进国企,因为你之前的公司是私企
2-国企稳定,45已经到了考虑下半辈子事情的年龄了,应该为下半身做规划
3-国企退休金高,而私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倒闭了
4-正如你说的,盘子更大,机会更大,值得一试,且没有后顾之忧,也不会辞退你
5-换成我就果断去国企了
果断进国企,人到中年还有这个机会很难得,国企的稳定是私企比不了的,这个年纪在私企说不定哪天就被裁掉,上有老下有小的折腾不起。
再就业除非自己干,想找自己满意点工作太难。强烈建议国企,不要听私企老板给你画的饼,只要是画的,就填不饱肚子。
这个问题问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著名生涯咨询师吴沙曾说过:决策的困难在于选择没有对错标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标准,就是要回归自己的内心。这就像天平的两端,重要的是“我们看重的是什么”。
那么,不同的人内心看重的不一样,选择也就自然不一样。
因此,我们在做出个人决策前,可以学习如何自我探索,在自我身上寻找答案,而不仅仅是问身边的人去得到一个结果。
职业选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也是为自己负责任的过程。职业选择以你对生活经历的思考和感受为基础,而你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你自身的知识和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有很多方法,这里介绍一款小工具:生涯决策平衡单。
首先,先在决策平衡单上写下目前可能的选项,把个人目前比较在乎的因素列在相应的考虑因素栏中。
它主要包括四大模块:
①个人物质方面的得失。比如收入、工作环境的安全、休闲时间、升迁机会、生活变化等。
②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比如家庭地位、家庭经济、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等。
③个人精神方面的得失。比如生活方式的改变、成就感、自我实现的程度、兴趣的满足、挑战性、社会声望的提高等。
④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比如父母支持、伴侣支持等。
其次,根据自己的重要程度,在“加权”一列按1~5打分,重要程度越高分值越高。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目标选择,则对这些选择都进行得分评值,对照具体指标,填写每一项的具体分数(-10至+10)填入“有利/不利”列,将打分乘以加权得出加权得分。
最后,可以根据各选项加权得分总计,参考进行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决策平衡单其实更多的是在评估你自己的决策状态。使用它的目的不仅在于得出最后的排序结果,理清自己内心看重的是什么。整个填写的过程同样很重要,这个列举“考虑因素和打分”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所以,仔细思索和反复推敲的过程,可能比单纯得出一个结果更重要,更能够帮你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不能去。
1、国企的本质是时间成本去换稳步上升岗位,就是熬。你已经没有机会
2、其实在现在商业社会,每个还有激情的人都理论上有机会在市场上。
如果是躺平想法就当没有说。
45岁有机会进国企,愿意还是不愿意,仅凭这句话不好做决定。
我觉得要从多方面分析考虑。
首先,要考虑国企的岗位性质。国企的岗位性质应该有三种:第一种是有编制的岗位,以前叫全民所有制员工;第二种是合同制岗位,有点类似以前的集体所有制员工;第三种是劳务派遣制岗位。管理岗位一般不会是劳务派遣制岗位。
如果是第一种,有编制的岗位,只要有机会,大部分人会选择进国企,特别是45岁的中年人。当然,如果是精英人才(例如打工皇帝唐骏、微信之父张小龙)另当别论。
如果是第二种岗位,合同制岗位,其性质跟原工作单位差不多,如果不是收入高很多,不建议去。特别是管理岗位,在国企可能更难做出成绩。如果是想轻松一点,混到退休,可以考虑去国企。虽然合同制员工也是打工者,但工作压力可能比民企还是要低一点。
另外,也与个人的实际情况有关,是普通管理岗位还是高级管理岗位,是行政管理还是生产管理。这些因素都是要考虑的。
总之,记住一点,条件差不多,别动;条件好很多,可以动。
以我多年在国企的所见所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能力很强,我不建议去国企。虽然国企的平台可能更大,但是在而且工资真不如你想像的那么高。更要命的是国企中那些条条框框,会严重影响你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国企做出点成绩来真的不容易。要是说你进去的时候就是疯子,在国企工作几年后能把你的脾气磨没有了,到时候出来的就是呆子。45岁在国企折腾不了多长时间,你就得靠边站给别人让路了。
如果45岁想到国企混到退休的话。我也不建议你去国企,现在的国企也是讲效益的并不像以前那样好混,你可以没有成绩,但是一定要有活。让领导知道离开你还真就不方便才行,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否则一旦有裁员的话就先让你走。
45岁能力平平的人到国企最合适,即不会犯大错,又威胁不到领导的地位。按部就班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别太冒头了,也别落后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