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经部——儒学经典:《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集部:《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国学大成:《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统笺》《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清民实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国学经典
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乐经》
《孝经》《春秋》《诗经》《尔雅》《论语》等。
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左传》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
《清稗类钞》《尚书》《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
《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
子部
子部分为“道家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子部重要书目:《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
《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
《淮南子》《抱朴子》《孟子》《公孙龙子》《艺文类聚》等。
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集部重要书目:《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
首先感谢的再度邀请,前段时间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想不到得到不少朋友的关注,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再和大伙一块探讨探讨。翼飞草根一个,才疏学浅,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翼飞认为,国学者,一国之学问也。若给个通俗点的定义的话,我们把它定义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思想、文化、学术、艺术的统称″,君等意下如何?它包括文学、史学、哲学、农学、兵学、医学等,当然也包括戏剧、武术、风水、玄学等等,它是国粹,是华夏文明浓缩的精华!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国学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我们的文明应该算不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美索不达亚文明,古埃及文明等,比我们华夏文明还要久远。然而,我们是唯一没有断篇的文明,那怕历史上多次被外族欺凌,甚至长期被外来文明统治,还有无数次战争引起的瘟疫和大屠杀,我们最残的时候,也就是汉未三国初期,大概公元220年前后,整个中华民族人口只剩下不足千万人(这段历史比较尴尬,各种统计数据混乱,有说九十万人的,有说两百万人的,也有说两千多万人的,不以而足,段非翼飞之前所给三、四千万人口的数字),但我们存活下来了,我们的文明不但得到了延续,而且同化了外来文明,传承至今。由此而言,我们的文明是高级的,是优秀的,值得我们在世界面前骄傲,更值得我们去传承、学习!
国学书籍都有哪些呢?从先秦的经、典、子-集,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散文等等,汗牛充栋,瀚若星海。说实话,翼飞没读过几本,也就读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如:《唐诗三百首》,《宋词赏析》、《三言二拍》、《聊斋志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也粗略浏览过象《论语》、《道德经》、《史记》之类的国学经典,还真是粗览,记住的不多,也就是大概看过,当然也看过象《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之类的入蒙书籍,也是粗浅的很,一个都不会背,还不如现在的一些小孩。
翼飞认为我们现代人多读读传统国学典籍,一定是好处多多,有道是胸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虽然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不是什么大美人″、大才子″,可是经过学习国学,它会让你的气质由里到外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当看到美景、美食等美好事物的时候,您不会一味的说好漂亮、好好玩、好好吃″之类的话语,咱也可以弱弱的来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什么的,还可以在静谧的秋夜,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亦或在发给小情人的微信里来上一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总比每天都说我想你了,ⅩXXⅩ呀等等,不是更有些情调什么的?
翼飞浅薄,说了一堆不痛不痒的费话,权作拋砖引玉吧,祝友友们在线欢怡,平安吉祥!夜太深,不说晚安了,好梦吧!
温馨提示:前期君邀翼飞回答这个问题,因手头资料有限,认识有误,文中提到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少时期时,给出的数字有误,(现在这个数字也不精确,稍近史实罢了)特此更正,并向君和观看过这篇文字的友友道歉。
祝友友们吉祥如意在线欢怡
.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乐师》里面,“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里面也有,“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ang,二声),术有序,国有学。”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涉及到的人有张之洞,章太炎,胡适,吴宓(mi,四声),邓实,季羡林等人逐渐形成的。
至于国学的书,就要知道国学包含啥内容,以学科分,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伦理学,音韵学,文献学等等。以思想分,分为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当然,儒家是主导的,剩下的算从属吧),以内容分,大概分为考据之学,义理之学,经世之学,辞章之学等。还有以《四库全书》分的,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主要以经为重,子次之!
如果这些都是国学,只能感叹!中国真没有人了啊!国学,是这个国家文化传承的核心技术。诸子百家这种只是边都不算。华夏的国学,向来只有一个:道家的静学。任何一个诸子百家,都是从这个根上发展而来。所以,本末倒置,多么神奇!
什么是国学?顾名思义,“国”,就好比下棋的“国手”,他的水平能够代表国家的水平,是有着国家级别高度的。所以这个“国”讲的是高度,国家级别的高度。什么叫学?这个学不是学问,把《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学”当作学问、学习就错了!“学”代表的是智慧,甚至还有比智慧更高的含义,佛家叫般若。智慧是什么呢?比如我们认为某个人很聪明,但聪明不是智慧。或者说这个人很博学,博学也不是智慧。博学讲的是博闻强记,但一个人再博学也不如电脑。我随便出一道题,可以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得零分,你信吗?比如说你自己一个人在家做一件事,然后你问别人你做的什么事,那科学家知道吗?一定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但你说只有你自己知道对吗?也不对。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三个知道:天知、地知、先知。
如果一个胸中有天地的人,祂知道不知道?祂当然知道。这种人伊斯兰教称之为“先知”。先知有没有?当然有。先知为什么知道?因为先知有智慧。这就是智慧和学问的区别。学问重要吗?重要。智慧呢?更重要!你有了智慧以后就可以像诸葛亮一样,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提前三天就知道西北风转东南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是在钓鱼吗?他知不知道谁要来找他?他当然知道,不然的话拿着直钩钓鱼他不是傻子吗?为什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呢?因为这个事情的发生,从头到尾都是姜太公导演的。姜太公是先知呀,光有学问哪会提前知道有人要来找他呢?学问怎比得了智慧呢?而《论语》里面就充满了智慧!如果以知识和学问的角度来研究和学习《论语》,是不是就走入了一个误区?
一个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别人能不能猜到?可能会猜中一部分,这个叫小聪明。如果完全知道别人想的一切,在修行的术语中,叫“他心通”(五眼六通的其中一种)。那这个“他心通”的智慧我们有没有?人人都可以有,只不过普通人偶尔有一点而已。比如两个人如果是双胞胎、母子、父子、夫妻等关系,是不是往往能猜到对方想什么?非常熟悉了,智慧就来了。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他(她)在想什么。但这只是一个小的智慧,属于熟能生巧。你非常熟悉了,就生发出来了一点智慧,但只是灵光一现。把这个灵光扩大一点,除了家庭之外,周围的人在想什么?乃至所有的人在想什么,中华民族现在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这种智慧,有了这种智慧的人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一样,千变万化,无所不能。如果中国多几个孔子这样的人物,国家想不强大都难啊!
国家级别也意味着是最高级别。因为地球上是以国为单位,所以国家级也就意味着最高级。那么我给国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人类最高级别的智慧称之为国学!什么能代表国学呢?有佛经、《道德经》、《论语》、《圣经》、《古兰经》等,这些都是最高级别的智慧。
国学是个伪定义,现在有很多人打着国学的名义来牟取利益,具体问他什么是国学,却答不出个一二三来。而且似乎什么都能往国学上面靠,更为可笑的是近一二百年才传进来的某宗教都能堂而皇之的冠以国学的名义来愚弄大众。
传统的中华文化,还需看诸子百家的书。这是人类轴心时代的精粹,中华文明的根源就源于此。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是有些人为了利益拿这些糟粕换了个名堂就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还自以为是的解释道斯乃国学,汝不可疑之。
喜爱国学不如说是喜爱中华传统文化,上古四大文明古国为有种花家传承至今,手上没有两把刷子,说出来鬼都不信。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的面对将来,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只有依靠传统文化让生活更加美好的,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好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