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规则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爱与自由”,是如今非常流行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是目前很多亲子教育书籍和言论中推崇备至的教育理念,并受到很多年轻父母的追捧。但我通过跟很多家长的深入交流,发现他们对这些教育理论和理念的理解还是有很多偏差,甚至不由自主地就滑向了天平的另一端,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爱与自由,为了确保爱和自由,孩子完全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任何规矩和约束。

然而,规则意识淡薄、不守规矩的孩子,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强,这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的课堂里面随处可见。如果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引导孩子学会遵守规则,那么当孩子进入学校和步入社会以后,他们就会更愿遵守规矩和规章制度,自律性就会比较强,自控力也会更好。

对孩子适当且合理的规则和约束,并非剥夺孩子的爱与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设定界限,真正保证孩子的爱与自由。心理学上也有研究表明,对孩子适当的限制,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格林斯凯,曾经把养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从孩子2岁到4或5岁处于第三个阶段,即权威阶段:父母开始制定规则并执行,而对孩子的爱是手把手教给他们规则和要求。

当然,父母给孩子建立的规则,首先要适应孩子逐渐提高的能力,尤其要跟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相匹配。在进入小学之前的幼儿阶段,我们给孩子制定规则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1、两岁左右:规则主要集中在孩子安全、他人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比如不碰危险的东西,不打、踢、咬人等。

2、两岁半左右:规则就需要扩展到包括吃饭过程中的行为,禁止行为和拖延活动的要求,以及早期的自我照顾,比如不能在吃饭过程中离开座位、不能玩食物等。

3、三岁左右:更多的要求是关于礼貌行为和适当的自我照顾,比如学会说“谢谢”,整理玩具等。

4、三岁以后:要求孩子进行更多的自我照顾,比如自己穿衣服,能按要求上床睡觉等。




很重要!重要到可以影响到孩子这一生的方方面面!

看看现在的成人世界,遇到那种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公交车脱掉鞋子抠脚丫,商场电梯扶梯上靠左侧站立,排队插队……这种人你觉得你有好感吗?这回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

我们培养孩子希望他有健全的人格,如果连遵守规则都做不到谈何健全人格呢?

现在在父母保护下如果不教导孩子规则意识,将来他迈入社会必将成为让同学、同事唾弃的人!




守规则是人生活的基本道德标准,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会使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在心理、精神甚至体态上有尊严的成人。当规则是规则的时候,儿童会使用规则保护他成长的自由,这才是规则最根本、最高的意义。这个自由包括成长的自由,发展潜力的自由,解决问题的自由,承担责任的自由,以及得到答案的自由。




说到规矩,好像孩子都遵守规矩,一个规矩只要放在那儿不变,孩子就会一直遵循下去。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好爱和规矩、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不要片面主张给孩子“爱和自由”。

3-6岁是小孩子培养自控力的最佳时间,最重要的是要给小孩自主选择权,把被动控制变为主动控制。

不是命令孩子怎么做,而是双方达成一种约定,以制订计划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比如,约定只能看20分钟动画片,吃饭不超过半小时等。

家长平时在培养孩子耐性和转移注意力时,借助计时器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孩子知道大概什么时间段可以做哪些事情;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关注,但并不是立刻满足他,而是要理解他。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奖励起到辅助作用。当孩子完成一项困难任务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兑现当初的承诺,增加他的积极性。不过要注意,如果凡事都有奖励,淡化了完成任务本身的乐趣,孩子以后只会对奖励感兴趣,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体会到自控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孩子自控力较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给孩子建立适当的规矩。

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奶奶对我就有一个要求:每天必须看书半小时以上,即便再晚,也要看着书进入梦乡。老太太活到90多岁,是旧中国的大学生,觉得看书是改变人生,获得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一直养成了这个习惯,并且受益终生。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们都懂这个道理,但很遗憾的是如果没有把这一点有效地传递给孩子,那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没规矩的人。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规矩定得太晚,孩子的坏习惯都已经养成了,到那个时候再想引导和改变孩子的行为,为时已晚。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的行为有原则。




俗话说:入乡随俗,入港随湾。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哪个行业都有一套规则,人们都要遵守规则,既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遵守规则要从娃娃抓起。我来说我家孩子的遵守规则吧。我家从小孩了3周岁起就逐渐培养其遵守规则,在家里从一日三餐在餐桌上的表现开始培养,孩子小时候吃饭都是好动的,吃饭时也喜欢跑来跑去。当家长的自己要先坐在餐桌旁要引导孩子也学习成人坐下来,多给予孩子赞扬,慢慢地也就成了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孩子都喜欢吃糖的,当孩子小时候会讲话时就培养她吃东西都要先告诉父母,每次都给予表扬,孩子都是喜欢大人赞赏的,同时也适当地给予糖果奖励,慢慢地她每次吃东西都会先告诉父母,等父母同意她再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习惯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在培养孩子好习惯时要有耐心,每当孩子遵守一个规则时就给予赞赏,有时还可适当地奖励一下。

现在我的女儿到了商场购物都会自觉地排队,坐车看到别人闯红灯总会说这些人怎么可以这样做,我们会给她讲闯红灯既害人又害己,是不爱惜性命的表现。现在我开车出去她都会告诉我别闯红灯。图片来源于网络




遵守规则,能够避免让熊孩子长成熊大人。

马上过年了,又迎来了走亲戚的高潮。带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能不能在外面展现出良好的教养。小孩子去到别人家里,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乖孩子,安安静静坐在父母身边,偶尔礼貌地接过对方的零食并且道谢,如果有同龄的玩伴,也会一起玩一会或者聊聊天,宾主尽欢;另一种显然就是熊孩子,在别人家比在自己家都放纵,随心所欲,随便翻东西甚至损坏,引发主人各种不满。

熊孩子为什么这么熊呢?就是因为有袒护他们的熊家长啊。熊孩子各种捣蛋时,熊家长们毫无歉意,反而用一种特别宠溺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家孩子活泼可爱、元气满满……你要是站出来表示反对吧,熊家长们就一定会说以下几句话:“等你有孩子就知道了……”“你都多大了怎么跟小孩计较……”“小孩子不懂事,你就不能让着点吗……”

每年过年的时候,这种事会愈演愈烈。因为我们中国人讲人情,总觉得过年过节的,不能因为任何争执,伤了和气。而且大家也会看在亲戚朋友的面子上,不好意思责怪熊孩子。当熊孩子为非作歹的时候,大家就会说,过年过节的,就由着他吧;当熊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抢别人玩具的时候,主人也会逼孩子把玩具送给他,你是住人,人家是客人,怎么这么不懂礼貌……

熊孩子屡屡得逞,于是越来越恶劣。最可怕的是,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大部分的家长都会高度美化自己孩子的行为,觉得自己的孩子即使做了什么,也只是有点调皮而已,根本触及不到教养问题,也不是不懂规矩的表现。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没礼貌,没关系,只是现在年龄还小,长大了自然就有了,根本意识不到礼貌问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积极引导与培养的。

熊孩子长大以后,同样和小时候一样,永远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懂得遵守规则。在职场上,由熊孩子长成的熊大人,随心所欲,不守规矩,不讲规则,认为谁都得像爸妈一样惯着自己,不懂得换位思考,简单说就是情商低,往往会影响到工作中的表达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所以说,遵守规则到底有多重要?重要到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走向。




原始地址:/yule/6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