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日漫吧?
不知道题主说的哪一部,看了这么久日漫其实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显得女性卑微的地方,也从来没有感受到日漫里女性地位有多低,反而男生的地位比女性角色要低。
最典型的日漫里的《哆啦A梦》大雄父亲不是一个妻管严吗?
日本家庭里主妇都是管钱的吧?
丈夫想干什么都是用的老婆发的零花钱,而在外面作为妻子自然要给自己男人面子,要不然外人怎么看你这一家人,日本人可是非常在意外人的眼光的。
虽然日本是一个父系社会,但男性的尊严从来跟他的地位与收入有关。
基本上任何国家,只有你男的有钱有地位,腰杆才能撑得起来。
说白了就是旧时代的那种对待女性咯?
都新时代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个思想你不会是猴子的救兵吧
你啊题主不说你直男癌症我都对不起我自己
顶起来
我是龙哥讲说怎么能这么想么女性那么好你还讨厌她?
不是她谁给你生娃,谁给你天天做饭,谁给你打扮
而且还免费就连保姆都没这么便宜的,你只要好好工作,别的都不愁
你跟我说你还讨厌,真是不可理喻
最后祝所有女性能幸福收获快乐
所以厌女症的确有,但咱们不能有以下资料来源于部分专家学者作品网络
问题提的很现实,恕我直言,动漫里基本没涉及厌女症的现象,不知是哪一部作品让题主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想把“动漫中女性显的很卑微”称之为厌女症的话,希望不要误导大家。这样的情况并非厌女而是一种大男子主义的倾向
“大男子主义”和厌女症区别:
前者可表现为
丈夫歧视妻子能力及地位,认为一切自己说了算,不允许妻子干预。
不算事情如何,自己永远是对的。
不做家务不照看孩子自己坐享其成
两者夫妇的地位差别很大,不平等而后者厌女症:也称厌女主义或女性贬抑,在医学上定义为一种对女性的仇恨或者强烈偏见。与性别歧视或男性贬抑相比,女性贬抑通常是指男性针对女性的贬抑,但女性也可能有贬抑女性的观念。
由此不难看出动漫中女性的状况更是一种轻微的大男子主义情结
回到正题,接下来对厌女症阐述自己观点: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至近代骨子里就有着这样的厌女症思想,文学作品中也展露端倪
当代作家贾平凹在他的小说《怀念狼》中表达了对现代生活中男性阳刚之气削减的焦虑、悲哀。
小说的开头这样道:清晨对着镜子梳理,一张苍白松弛的脸,下巴上稀稀的几根胡须,照照,我就讨厌自己!遗传研究所的报告中讲,在城市里生活了三代以上的男人,将不再长出胡须。看着坐在床上已经是三个小时一声不吭玩着积木的儿子,想象着他将来便是个向来被我讥笑的那种奶油小生,心里顿时生出些许悲哀!
作者不满自己的男性形象,更不满儿子的乖巧形象,一个奶油小生,面白体弱,不是身强体壮的样子,心腹满是悲哀之气,认为这是种耻辱和悲哀。
再比方说,现在看到一个女子各种体力活都做的手到擒来,丝毫不逊色于男子。这是人们会想:这真是个女汉子!传来的是赞扬的目光。反过来一个男生手伸出就是个兰花指,再留一个长发,看到的人一般会想:这个人真娘们,娘炮种种的。军训中一句流传很久的台词:“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么?大姑娘”。教官们是没有恶意的,但这样的话一遍遍的给女性身上贴上了各种的标签,无疑是歧视性的。这就是厌女症
男为阳刚,女为阴柔,此话有理,却偏在两者转化时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这其实就显露出一种厌女症思想。
这种厌女症思想更多源于一种人们对于男女两性的刻板印象。往往把男人当成力量孔武,理性坚毅的形象,女性当作感性动情,温柔敏感的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慢慢衍生出厌女的思想。
试想每个男的都是那样的孔武有力身躯庞大吗,每个女性都是温柔感性吗?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两种性别只产生了两种人格。
那么这样的厌女症思想怎么去改变呢?
女性自身要站起来,要反抗这样的客观上的,主观思想上的不平等现象,树立起敢于批判精神。同时男性也应改变固有思想,去除标签的想法,让男女真正的慢慢达到相对平等的平衡,反之则是对于男性的一次解放。
站起来!为女性发声!!
以上观点为作者所有,如有不足望大家指出,若对您有用多多支持。
那么您怎么看待动漫或生活中的厌女症思想呢
说白了就是旧时代的那种对待女性咯?
都新时代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个思想你不会是猴子的救兵吧
你啊题主不说你直男癌症我都对不起我自己
顶起来
我是龙哥讲说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是典型的女性权力捍卫者,她本人因为独特的个性和对问题审慎怀疑的态度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国宝级”知识分子,也是众多中年女性的旗手和偶像。
《女性与权力》这本书中,收录了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关于性别议题的两次演讲。在演讲稿中,玛丽·比尔德深刻探讨了文化表象之后女性的权益问题。
比尔德认为,我们对女性的偏见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影。传统文化的影响一部分来自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另外一部分来自于现在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1、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这方面我们很容易找到例子,比如文化中对男性声音的描述总是“低沉浑厚、富有磁性”,而女性的声音大多是“尖嗓门”、“唠叨”、“磨叽”。对外貌的形容更明显,“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一个随着年龄衰老的男性面孔通常是成熟睿智的象征,而女人就只能是个黄脸婆“、“过期货””了。
红颜祸水,在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暴君或者朝代的衰落都会有一个女人背黑锅。暴君商纣王残暴无道,最终招致商朝的灭亡,但是人们却将大部分责任都推脱在妲己身上。那些颇具才能的女性政治家,比如孝庄、窦太后等只能在后宫低调行事。对“干涉朝政”这一行为谨小慎微,否则就会背负上大逆不道、谋位篡权的骂名,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我们所敬畏的神明形象也大都是男性化的特征。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也是一副男性化的面貌,只是在后来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根据需要被改变了形象。
2、现在文化对于人们认知的影响
即便我们的文明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理想。
即便很多文章鼓励女性追求财务、思想独立,鼓励女性从家庭杂务中解放出来,拥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判断一个女性人生成功的标准却只有一个:是否能够牢牢抓住一个优质男人的心!
例如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虽然女王拥有一个太平、富庶的国家,但是女王对唐僧承诺:如果他能留下来和她成亲,他就成为女儿国的国王,而她则甘愿做他背后的小女人。作为观众,我们丝毫没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反而为女王的痴情所感动。
《傲骨贤妻》中的艾丽西亚即便身为职场精英,人们对她最好的印象依然是她对家庭的忠诚,对丈夫的不离不弃,因此被发现分居时出轨,立马成为众矢之的。
玛丽·比尔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检查我们受到的影响: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领导人或者教授的样子,如果你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一个男人的形象,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化对内心观念的影响,“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强大的女人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文化没有提供任何范本。”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当然无法辨别出自己是否属于“厌女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