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或者听老人讲过生产队的故事吗?

有些人没经过那个年代,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实际上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觉悟高,做事不乱来,讲规距。


应该是八九岁就参加生产队劳动了吧。那时是一九七零年,最低工分——三分。当然,正在上学,是在假期和星期天去生产队地里上工。这样一边上学一边参加劳动一直到七九年高中毕业,已经十六岁,工分也从三分长到六分——已经算个半老力了。此后出外上学,等四年之后回来,已分田到户,各人顾个人,集体经济不复存在。

但对生产队时的种种种种记忆特别鲜明。因为是集体化,上工时都是一个队几十人在一起干活,所以多数干部社员都是积极干,抢着干,除极个别外,有脸有面觉悟高的人谁不想落个踏实肯干的好名声,谁不想年终评个劳动模范,去乡里县里参加劳模大会,戴个红花发张奖状奖个茶缸毛巾……那是多幺光荣幸福的事情呀。那真是热火朝天的年代呀!当然,这里面也有矛盾和斗争,极个别落后分子和某些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人多家族黑恶势力也会跳出来做丑态表演,但那时干部群众觉悟高,有正气,大家敢于起来和邪恶斗,丑类跟本翻不起波浪。那时真是充满清风正气的年代呀。可以说,那时是中国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的年代,只有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才能取得此治世之丰功伟绩。什么秦汉唐宋成吉思汗,见鬼去吧。和伟人相比,只不过是高山下的一坯微土。在思想教化方面,七亿神州尽舜尧,哪神哪圣哪贤哪仙能和敢和毛主席相提并论?

再说那时生产状态。除农家肥外,有铵水,化肥,粮食产量已大幅提高,如假以时日,化肥农药种子诸因素皆起到应有作用,粮食产量必定再上一个新台阶,生产队集体化将呈现一片前所未有的繁景象。

俗语云,耳听为虛,眼见为实。只有亲历者正直者勇敢者说出的才是历史的真实,才是真真切切的生产队的故事。


我在农村时,遇到这样一件事,觉得很有意思,几个老农聊天,说道;用什么办能使庄稼长的好,众人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时有一老人,人称杠头,说道,;粪大水勤不用问人,你屁眼塞个玉米粒水坑蹲着,看看能打多少粮食;


我是68年底插队到农村劳动,79年才返城回来,在农村生活了十多个年头。因为能吃苦耐劳,又肯虚心请教,所以一般的农活儿,耕耩锄镑都很精通,可以算一个经验丰富的底道农民了,并年年被评为五好社员。如不是为回城照顾父母亲,也许至今还在那里生活呢。

回想农村的那段生活也是非常快乐的,每天晚上,我们家就热闹的很,串门的有比我小的年青姑娘和小伙子,有同龄的伙伴,还有许多年长的男女长辈们,每天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故事,但有一件事儿,大家都讳忌莫深,闭口不谈,那便老支书的往事。我也是从德高望重的老人那里听到的故事。

人民公社成立以后,经过了修水库、筑公路、采矿石、大炼钢铁、吃食堂的激情高涨的时期后,紧接便进入了三年特别困难时期。食堂也由吃饱喝足的三頓饭,变成了每天4两粮的两顿饭。59年秋,这个支书给上面打报告说,天气寒冷,食堂应把晚上这顿饭的粮食分给社员自己做,让大家都睡个热炕头。结果上级批准了,从此社员们晚上都自己做顿饭,可以睡个热乎炕了。这并不是主要的,而是大家都觉得晚上这顿粮食很充足,有的人家都能吃上干粮了。只是过了没多久,这位支书就被公社抓了,罪名就是瞒产私分、偷设黑库。每天在公社就是跪在板凳上交待问题,早晚一碗粥,从早跪到晚,不交待就在板凳上跪着。他总是那句话:我什么也沒干,谁报告的让他带人去查找呗,真发现了怎么处分我都接受。日子一长,先是消息灵通人士去探望,后来社员们自发的去探望,同时自发的在村里掀起查告密者的运动,并发下狠话要弄死他全家!

这里插个小故事:这村早先定成份时,全村中农以上的家庭达到一多半,开始还不在意,但后来发现都成了被打击对象了,于是在村里就沸沸扬扬的闹起来了。后来县长独自一人微服私访,在村子最西头的老长工蔡老儿家住了五天,随后就将原村支书免职,几乎所有家的成份都往下降了一级(大地主除外)。那么接任的就是这位支书了。全村人对他的评价是公正廉洁,敢于抑强撫弱。传言原支书下台后总想东山再起,所以就这次分粮事件去公社告状:瞒产私分、黑库囤粮,晚饭粮明着二两,实际为八两到一斤等等,但是除些以外没找到一点贪污腐败和作风问题。他也沒想到这位支书的骨头如此硬,两个月下来就了就是不承认,自己倒骑虎难下了。加上村民的激愤情绪,他害怕了,又去公社撤了诉状,公社也就顺便放回了支书。

经过两个多月的跪板凳审查,曾经壮壮实实的黑脸大汉,变成皮包骨走路打晃的模样,真令人心酸。回来后他只说了一句话:饿死我行喽,绝不能让村里饿死一个人。此后他就成了德高望重,令全村人敬佩的好支书了。

这位支书对我以后的人生路影响很大。后来回城后进了工厂,上班刚半年多就被评为生产标兵、和质量标兵,一直到干到调出一线前,始终都保持质量第一和标兵的称号。后来担任过兵头将尾的小领导,也是做到了清正廉洁,管理上也是专管刺头,从不欺负老实人。当工段长时.曾创下三个第一:1.人均产量第一。2.平均(整体)质量第一。3.成本合算:工本费与产品的价格之比,每只产品的成本最低。以前以后的历界领导虽然采用过各式各样的管理方法,但终始沒一项能超过那时的指标。我总觉得得益于老支书的故事,在人生关口时给我的教育!

故事讲完了,大家一定会延想到文革中老支书是否能逃过一刧?我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吧。文革时,村里也成立了造反派组织,村领导班子的其他人也多有被批斗的,不过老支书除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条错误,也实在找不到大的汚点。于是一个造反派就说他瞒产私分,刚讲半句话就被他妈追打着骂了半道街,说他造谣,从此再无人提过这件事。究竟有没有瞒产私分这件事,普通社员真的不知道,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人物才清楚。既便老支书这件事儿是真的,相比较原支书来说,广大的民众还是拥护老支书,反对原支书。如果是上级的领导人呢,不知他们会选谁当自己的部下?不知大家对这两个支书有什么看法,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支书呢?请发表评论,帮我提高认识,因为我非常敬重这个老支书!


怎么还用听说?从55年成立互组组一直到82年大集体解体都历历在目。


经历过啊!日间全队人一起干活,晚上记工分,很热闹的!感觉比现在快乐!


回不去的咋天。


我是68年底插队到农村劳动,79年才返城回来,在农村生活了十多个年头。因为能吃苦耐劳,又肯虚心请教,所以一般的农活儿,耕耩锄镑都很精通,可以算一个经验丰富的底道农民了,并年年被评为五好社员。如不是为回城照顾父母亲,也许至今还在那里生活呢。

回想农村的那段生活也是非常快乐的,每天晚上,我们家就热闹的很,串门的有比我小的年青姑娘和小伙子,有同龄的伙伴,还有许多年长的男女长辈们,每天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故事,但有一件事儿,大家都讳忌莫深,闭口不谈,那便老支书的往事。我也是从德高望重的老人那里听到的故事。

人民公社成立以后,经过了修水库、筑公路、采矿石、大炼钢铁、吃食堂的激情高涨的时期后,紧接便进入了三年特别困难时期。食堂也由吃饱喝足的三頓饭,变成了每天4两粮的两顿饭。59年秋,这个支书给上面打报告说,天气寒冷,食堂应把晚上这顿饭的粮食分给社员自己做,让大家都睡个热炕头。结果上级批准了,从此社员们晚上都自己做顿饭,可以睡个热乎炕了。这并不是主要的,而是大家都觉得晚上这顿粮食很充足,有的人家都能吃上干粮了。只是过了没多久,这位支书就被公社抓了,罪名就是瞒产私分、偷设黑库。每天在公社就是跪在板凳上交待问题,早晚一碗粥,从早跪到晚,不交待就在板凳上跪着。他总是那句话:我什么也沒干,谁报告的让他带人去查找呗,真发现了怎么处分我都接受。日子一长,先是消息灵通人士去探望,后来社员们自发的去探望,同时自发的在村里掀起查告密者的运动,并发下狠话要弄死他全家!

这里插个小故事:这村早先定成份时,全村中农以上的家庭达到一多半,开始还不在意,但后来发现都成了被打击对象了,于是在村里就沸沸扬扬的闹起来了。后来县长独自一人微服私访,在村子最西头的老长工蔡老儿家住了五天,随后就将原村支书免职,几乎所有家的成份都往下降了一级(大地主除外)。那么接任的就是这位支书了。全村人对他的评价是公正廉洁,敢于抑强撫弱。传言原支书下台后总想东山再起,所以就这次分粮事件去公社告状:瞒产私分、黑库囤粮,晚饭粮明着二两,实际为八两到一斤等等,但是除些以外没找到一点贪污腐败和作风问题。他也沒想到这位支书的骨头如此硬,两个月下来就了就是不承认,自己倒骑虎难下了。加上村民的激愤情绪,他害怕了,又去公社撤了诉状,公社也就顺便放回了支书。

经过两个多月的跪板凳审查,曾经壮壮实实的黑脸大汉,变成皮包骨走路打晃的模样,真令人心酸。回来后他只说了一句话:饿死我行喽,绝不能让村里饿死一个人。此后他就成了德高望重,令全村人敬佩的好支书了。

这位支书对我以后的人生路影响很大。后来回城后进了工厂,上班刚半年多就被评为生产标兵、和质量标兵,一直到干到调出一线前,始终都保持质量第一和标兵的称号。后来担任过兵头将尾的小领导,也是做到了清正廉洁,管理上也是专管刺头,从不欺负老实人。当工段长时.曾创下三个第一:1.人均产量第一。2.平均(整体)质量第一。3.成本合算:工本费与产品的价格之比,每只产品的成本最低。以前以后的历界领导虽然采用过各式各样的管理方法,但终始沒一项能超过那时的指标。我总觉得得益于老支书的故事,在人生关口时给我的教育!

故事讲完了,大家一定会延想到文革中老支书是否能逃过一刧?我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吧。文革时,村里也成立了造反派组织,村领导班子的其他人也多有被批斗的,不过老支书除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条错误,也实在找不到大的汚点。于是一个造反派就说他瞒产私分,刚讲半句话就被他妈追打着骂了半道街,说他造谣,从此再无人提过这件事。究竟有没有瞒产私分这件事,普通社员真的不知道,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人物才清楚。既便老支书这件事儿是真的,相比较原支书来说,广大的民众还是拥护老支书,反对原支书。如果是上级的领导人呢,不知他们会选谁当自己的部下?不知大家对这两个支书有什么看法,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支书呢?请发表评论,帮我提高认识,因为我非常敬重这个老支书!


生产队

社员干活不认真.不下力.偷懒.耍滑。

女社员以解手为名

去沟渠河道方便

一去就是一小时半小时,生产队长就高声骂,女社员就在沟里对骂[呲牙]


第一次听说,你这是怎么总结的?


县管区,区管公社,生产队分配情况是听公社指示三七或二八开,是凭自己挣的工分和喂猪的计算投资两样为参考分配粮食,具体的播种和收割时间是队长根据季节到了和粮食成熟情况自己安排并没有公社统一规定时间。


作没有报酬的贡献全是农民,这个社会现在还有谁记得上世纪的农民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的无私奉献?


怎么还用听说?从55年成立互组组一直到82年大集体解体都历历在目。


童年在农村生活过,晚饭后每家主事之人就去生产队部记工分、听从第二天安排。


我年近60岁,有过生产队的经历,而且深有体会。


我在农村时,遇到这样一件事,觉得很有意思,几个老农聊天,说道;用什么办能使庄稼长的好,众人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时有一老人,人称杠头,说道,;粪大水勤不用问人,你屁眼塞个玉米粒水坑蹲着,看看能打多少粮食;


老鼠生儿打地洞

一下乡干部被分配到落后的生产队,领导叫他下去抓好阶级斗争,把生产搞上去。他下去后住在一贫农家里,观察了几天,这个生产队只有一家地主一家富农,地主一家两个儿子都没娶上老婆,都像呆勺一样每天出工干农活。富农一家是有儿媳且生有孙女孙子,看不出他们两户有什么破坏性。再看其他社员,观察了上中农,都没有什么破绽。住了近十天,一天早上自己到河边冼衣服,女社员也在冼。看工作干部来了大家让开一个位置给他。干部昨天回城汇报工作刚好配了一个香皂,说是照顾下乡的,今早冼衣服便拿来用。他拿出肥皂盒,把原先冼剩的,薄得像信纸一样的一小块,随手丢在往河水下方三四米处。恰逢该处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也在洗衣服,她独自一个人在冼,没有肥皂盒,只有一个破碗,也没有肥皂,只有几棵山果丸子。反观其他冼衣的女人,都有肥皂,有香皂有土皂,但都要肥皂证才能买到的。那个女孩突然看到一块飞来的薄香皂,定了定神意识到别人不要的,便乘手捡了起来放在破碗里。转身给自己的衣服轻轻擦一下,又把手指在鼻子闻一闻,很香,一种从未有过的愜意神情表露在脸上。工作干部也时不时瞪她几眼,觉得她很可爱,又很可怜。便问其他冼衣的女人:那个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在那里冼衣服?有人回话:她是富农妹,不敢跟我们一块同冼。工作干部一听,脸马上沉了下来。站起来说话了:怪不得拾我的香皂,小小年纪就贪心,就有一种剝削思想。他马上走过去,对着女孩大声说:把那块香皂还给我,想不劳而获,是你父母教你的吗?那女孩莫名其妙一下子被吓哭了,她知道,又有人欺负我了。顺手还给了那块薄香皂,工作干部把它丢入河中让水冲走了。还想发作却听到其他冼衣的女人说:自己都不要了,又不是她来抢的,干吗这样吓唬她。

晚上,他写了一篇报告,诉说这个村阶级斗争有新动向。有人看了,标题是:老鼠生儿打地洞。


我年近60岁,有过生产队的经历,而且深有体会。


文革时期打人暴徒多得是,就有一位,此人名为"老陈关天下",2021年5月12日他在里发文,洋洋得意地说出了自己打本村社员事,打人的原因是这名社员没有及时盖麦堆,截选原文中他打人的场景如下:"我火冒三丈,我以民兵大队长的身份直接打了他,这一顿打的这名败类,爷,爸,的在地上痛的喊叫,打了以后,还装死,我让三个民兵继续绑起来,吊到树上打,我话刚说完,这个人民败类比谁都起来的快,我直接命令三个民兵押到公社夏收指挥部去了,当天十二点开全公社紧急,公捕公判大会,公安兵把这名败类五花大绑,那时公安局说了算,几个人以商量,判了一年,那一年是在一九七O年三夏大忙1时。"难怪"老陈关天下"一心想回到六七十年代的生产队时期!


我记得当时我们村子有个老队长。当了几十的队长,一直任劳任怨。可谓真的是大公无私。曾经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现在还记忆深刻。有一年,国家分倍给村上一个招工名额。按理说,他可以让自己的大儿子去或者老二去。他当时四个儿子。没有女儿。谁也不会说啥。可他偏偏没有这么做。反而让村上所有年轻的小伙们统一抓纸旦儿。最后让村里边的一个懒汉抓上了。人家现在已经拿上退休金,日子过的挺滋润的。现在还有人拿当时那件事调侃他的大儿媳说。本来你是工人的媳妇,可你现在是农民的老婆子[呲牙][呲牙]。他生性更直,一心为公。什么事总为村民着想。不能让村民说自己有私心。事后多少年他这样说。还有一件事,不知他从哪学来的舒筋接骨法。当时我年龄小,对于他从那学来的我一概不知。凡事本村村民不小心,把脚呀,胳膊呀不小心扭伤了,或者撞了的。都会去他那里,脱臼的给接上,肿胀的给柔柔,过几天果真就好了。时间长了,十里八村的乡党,凡是扭伤的,都会慕名而来,他都会给予冶疗。而且从不收报酬。所以,村民们也很尊敬他,服从他。他早年已经去世了。从那以后,他的手艺也失传了。


原始地址:/zixun/2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