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的哪些话,表示ta没有安全感?

宝宝不自信、固执、顽皮……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适时肯定宝宝的能力,增进亲子感情,让宝宝相信自己。安全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第一个要讲的课题,更是避不开的一个题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孩子的早期发展(0-6岁)分为了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和学龄初期。其中第一个阶段“婴儿期”,孩子的心理成长主题就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安全感是个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时的有力与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好的安全感,有助于提升孩子对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信、自尊的基础。

说通俗一点,安全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起着关键作用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确定感和可控感。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是一个在任何环境里都感到自在的孩子。他们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够明白地告诉自己:我确定我能做好,同时确定事情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现在的人们聊天,会比较频繁地提到一个说法,即“我特别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会觉得自己是被拒绝的,容易焦虑,连同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

前不久,中科院高文斌研究员在业内的科学早教高峰论坛上有过一个更加好懂的表达:什么是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靠谱,就是安全感,表现出来就是自在。强势的人,有强迫症的人,自卑的人都不自在。他们不停在耗费能量,以试图证明什么,或逃避什么,以弥补早期缺失的安全感。

所以,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仅在以后走上社会的时候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会影响到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而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则在0-6岁。所以,3岁看大7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

所以麻麻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她感到身心快乐才对!


儿童在三四岁之前,与母亲的依恋最为强烈,这种依恋感来自于强烈的安全需要,所以,适度依恋是宝宝发展正常的表现。宝宝的依恋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他会成长为一个有自信心、独立性的人。父母不可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以任何粗暴、武断的方式来对待宝宝,使宝宝失去安全感。

就我自身和身边朋友的经验来谈谈宝宝说哪些话会表示ta没有安全感。

1、妈妈,你是喜欢我还是喜欢弟弟。

2、妈妈,你还爱我吗。

3、妈妈,你别上班了好不好?

4、爸爸,妈妈呢?

5、妈妈,咱俩一起......

6、宝宝睡觉的时候要求必须让妈妈搂着睡。

7、下楼梯的时候说需要爸妈来扶着。

8、妈妈,我害怕。

9、听到声音的时候,会问那是什么声音?

10、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不主动问候,尤其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


妈妈,你喜欢我吗?

这是二宝快出生后,大宝问我的话,后来二宝出生后,大宝也问过我,我就告诉他,你是妈妈的大宝贝,妹妹是妈妈的小宝贝,你们都是妈妈的宝贝,妈妈爱你,也爱妹妹,你们两个我都爱的。有的时候大宝吃醋,我就会抱着他,亲亲他,然后问他是不是认为妈妈不喜欢他了,大宝说是,我就按照当时的情况去给大宝分析情况,告诉他妈妈为什么会这么做。你们夫妻要是打算要二胎的话,一定要征求大宝的意见,然后多陪陪孩子,让孩子觉得有安全感,觉得你们是爱他的就好了。

妈妈,我怕。

这个也是孩子经常会说话,怕黑,怕一个人,我每次都是告诉孩子,妈妈在这里,抱抱他,告诉他不是一个人,妈妈在,晚上的话,孩子说怕黑,那我们现在灯开着的,家里人也都在,不怕的,孩子还会自己给自己鼓劲,他是勇敢的孩子。


孩子说哪些话代表他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1.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去上学)。

孩子说自己不想去上学或者幼儿园,是因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小伙伴还没有产生感情,产生依赖感,这常常出现于孩子刚入学,刚转学,长假归来刚返校的时期。孩子还在入园适应的过渡期。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要提前做功课。首先,减少或者避免孩子转学的几率,让孩子有个安稳安定的学习环境。

其次,家长要在孩子入学前,带着孩子提前看看校园环境,给孩子讲讲上学的好处,让孩子对上学有个心理准备,产生一个好印象。对于成人来讲,换工作,或者调岗位都是有个适应过程的,在之前也会有忐忑,希望被新同事接纳,能更快的适应,更何况孩子呢?孩子的压力有的时候是家长无法想象的。

同时,要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幼儿园或者学校要求的事情,升学前几个月,就开始做准备。这些事情包括,例如,调整作息符合学校的作息时间,保证不迟到;能独立自主的做自己的事情,例如吃饭穿衣的训练,例如自己能收拾自己的书包,整理书桌,打扫卫生,遵守课堂纪律等等。

另外,教给孩子一些社交礼仪,例如保持干净整洁的外表,使用礼貌用语,尊老爱幼,排队做事不哄抢,见到熟人打招呼等等。这会使孩子更招人喜欢。

如此这般,孩子就更容易的融入学校环境,在学校里更自信。

2.妈妈,我最乖最听话。

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家长总是很欣慰。但是,家长欣慰的同时,要注意孩子是否为了讨好家长,过于懂事了。过于懂事的孩子,常常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害怕一旦自己做出出格的事情,家长就不喜欢他们了,不理他们了。懂事的孩子,有被家长抛弃的恐惧感。如果看到此篇的家长,自己的小孩是这样的,就要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了,或者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了。以成人的标准来对待孩子,孩子会很累,家长也容易欲速不达,因为孩子就是孩子,比不过成人。这样教育下的孩子,虽然本身很优秀,却容易不自信,心事重,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缺乏安全感。

虽然同龄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存在差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但是家长需要设立一个孩子“跳一跳,能够到”的标准,而不是孩子永远达不到的一个标准。过于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虽然可以避免孩子骄傲,也让孩子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自卑感。这也不合适。

3.妈妈,你爱我吗?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的情感更加丰富,开始考虑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发展高级情感,例如爱,嫉妒,羞愧等等。有段时间,他会时不时的问家长“妈妈(爸爸)你爱我吗?”他在确认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希望获得肯定答复。

这时候,家长要不怕肉麻的说“很爱很爱”,还可以配合,搂抱亲吻,搭肩的动作。还有就是孩子犯错的时候,如果他自己知道对错,常常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这时候,家长在规矩孩子以后,不要忘记安抚他,让他知道,即使犯了错误,家长还是爱他的--错误的是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每天晚上睡覺我女兒總是要我抱住她才能睡,不抱她,她就不肯睡,我問她為什麼非要媽媽抱著你睡,她説:因為我很喜歡媽媽抱著我睡覺,不喜歡媽媽老是睡覺玩手機,聽了女兒的話,我心裡真的好心酸,感覺自己老是玩手機而忽略她的感受之余她那麼小的要求我都做不到,就因為這樣她感覺媽媽不夠愛她和關心她,所以在她心裡缺乏安全感


最近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家有二宝了,大宝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动不动地会说你最喜欢的是妹妹吧?基本这时候斩钉截铁的告诉她最喜欢的是你,必须是你,她会继续说你去最喜欢妹妹吧,没事的。。这句话是假的,一定要强调她最重要,抱着妹妹,她也想让抱,故意闹脾气,我知道你一定是不喜欢我了,全家都不太喜欢我了,或者会说,妈妈你不是说你饿了吗,你吃饭吧,我玩要你喂着吃。。这是不让抱着妹妹的一种方式腾出手来管她,我喜欢妹妹可喜欢了,老,这些我不能玩的玩具都给她,恩这个时候不能说都给妹妹,应该说你分给妹妹一个就行了,她小呢玩不了再给你买新的。。恩,她会觉得心里好受一点儿,没有人抢她的东西,小孩子很聪明的,好多心里还掩藏着,不让你看出来。。斗智斗勇啊


孩子说的哪些话代表她没有安全感?唉,我们家大宝就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妈妈,你今晚陪我睡吗?”“妈妈,你送我去幼儿园吗?;妈妈,你今天放学来接我吗?”……类似于这样的让我给确定答案的,因为有了小宝后我主要的精力都在照顾小宝上,阿婆和爸爸照顾大宝多点。还有就是“妈妈,我等你喂完奶,你再陪我玩吧;等你哄妹妹睡着了再给我讲故事吧。”……这类很乖很懂事的话,每次听着我都心里酸酸的。还有一类就是直接表达她情感的“妈妈你不爱我了,你不喜欢我了,妈妈你不要我了……”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是孩子适应与融入社会,充满信心地生活与学习的前提条件。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家庭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而原始安全,绝对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宝宝的安全来自妈妈,妈妈的安全感很大程度来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全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带给宝宝安全的爱。


1.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

这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离开父母,孩子有分离焦虑。这时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来理解Ta的感受,也建议老师在学校多给予鼓励和关注,回家后父母要花时间多做有质量的陪伴。

2.父母抱其他宝宝的时候,孩子哭着说:妈妈,你抱我!

这是幼儿期孩子常见的情况,孩子担心父母的爱被其他孩子夺走,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当孩子出现类似情绪,父母应该立即给予孩子安抚,及时补偿一个爱的拥抱,告诉她父母对Ta的爱不会改变。

3.上班的时候,孩子抱着妈妈:妈妈,你别走!

这时候孩子可能担心父母出去就不会回来。建议父母抽空带孩子去工作单位,让孩子见识父母工作的场所以及工作内容,让Ta明白父母是去工作,而且会准时下班回来。

在婴幼儿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出现了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父母一定要耐心的去引导和陪伴,共情他当下的感受,多拥抱和爱抚,用爱去抚平Ta内心的不安。


妈妈不要走,早点来接我好不好,你帮帮说,我怕,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人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来,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否则就会挣扎在恐惧当中,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寻求安全感,很难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人的安全感从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开始建立,年龄越小时,安全感的状态越重要,对人一生的影响也越大。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身边的父母,父母对待他的态度以及父母自身的安全感状态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会表现在他的行动和语言上,比如他很黏妈妈,妈妈上班会大哭,一回家就不要爷爷奶奶,全程黏住妈妈。会很害怕失去妈妈,会说一些话,比如:“要妈妈”“妈妈不要走”“妈妈喜欢我还是弟弟?”“妈妈不喜欢我了吗?”“我害怕,妈妈陪着我”等等。

一般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直和妈妈在一起的孩子,在分离的时候会有分离焦虑,会害怕失去。还有就是父母不够关心爱护孩子,家里氛围不好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受到,也会没有安全感。再有就是家庭的变化,比如填了二宝,或者家庭有其他的变故时,有落差也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缺失。


孩子没有安全感就经常会说,我害怕一个人在家,关了灯我害怕,我怕见陌生人,且胆小怕事,,声音一大就吓得哆嗦。为什么会这样了,主要来自父母,父母没有安全感,或担忧这,担忧那,孩子也就不断的增加了不安全感,父母是启蒙老师,也是心灵的领路人,父母的心灵健康了,孩子才会快乐,家里经常吵吵闹闹,在孩子面前争执,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小,没有是非分辨力,所以父母有分歧了,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争执,家庭管教严厉及要求完美的家长,这样对孩子的教育都没有好处


孩子会对父母有依恋。在父母亲一方总是缺席的时候,孩子心理多多少少没有什么安全感,会喜欢粘着一方,依赖父亲或母亲,害怕父母稍有离开,孩子心理就特别害怕。

孩子经常会说:“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经常给哥哥姐姐买东西,却很少给我。”

孩子会说:“人家爸爸妈妈都有来接他们孩子,为什么独独我没有,爸爸妈妈真的很忙很忙吗?”

孩子会说:“我要跟着妈妈,我不要结婚不要嫁人,妈妈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孩子会说:“爸爸明天来,还是后天来呢?为什么他总骗我?”

以上孩子说的这些话表明,他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小孩容易伤感、孤僻。所以请重视孩子说的话,想想他们需求是什么,难道父母连仅仅的陪伴都做不到吗?


安全感是育儿关键词中的热门概念。像您说的这种情况,可能反映的情况就是孩子对于二胎有一定的恐惧与不理解,不一定要上升到安全感的高度与层次,您有这样的担忧是好的,但是不用过于紧张,您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帮助孩子改变对于二胎的看法,而不是孩子给宝宝贴上安全感不好的标签,然后“处处留心”以“证实”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做法对于孩子的未来教养益处不大。

首先,消除孩子对于二胎的恐惧。对于二胎,孩子本身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不理解,甚至可能孩子对于二胎的态度是积极的,许多大宝都认为妈妈又生一个宝宝,自己可以和小弟弟或者妹妹一起玩,但是由于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朋友的影响,孩子对于二胎的理解转向了“阴暗”的一面,大人们无心地在孩子面前说起二胎的事,或者是有人逗孩子说类似于妈妈生个小弟弟不要你了的话,都会被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哪怕即便是问孩子“你想要一个小弟弟吗”这种话,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体验可能是身边熟悉的人都对弟弟表现了过多的关注,而弟弟现在还没出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生,这种未知的恐惧就很可怕了。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跟孩子解释清楚:爸爸妈妈不准备再生一个小宝宝,如果生一定会提前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不喜欢那我们也不要,爸爸妈妈都很爱你,即便有了宝宝也爱你,如果生的话你会有一个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玩,不一定是小弟弟,还有可能是小妹妹。要让孩子放心,这个“弟弟”不会有一天突然出现,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她是可以控制的,有了这种掌控感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应对日常听到的关于二胎的消息,不会产生更深的误解。

其次,我们说安全感反映的是亲子之间的依恋,好的安全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以后培养独立、自信的性格打下基础,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的氛围等都有可能影响安全观的培养,所以家长应给孩子提供安定的环境,保证一定的秩序感,如果生活环境中出现大的变化一定提前给孩子做好缓冲,多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没有担忧,快乐成长。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号。


是否有安全感不应该从一两句话来断章取义。

1,小孩子都是戏精,他可能会表表演不安全感。

2,父母对孩子是否有安全感要有自己的判断,怎么判断呢?嗯平时陪孩子是否时间比较多?对孩子的语言是否较为肯定。孩子的自信心是否强大。

3,孩子有没有安全感,父母是第一判断人。不要误听别人的想法。


原始地址:/zixun/45300.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