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了关系好办事,这句话一点没错,为好了人,处好了世,等于自己成功了一半,而情感、关系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培养出来,没有交往,对个人的发展和生活都不利,现在讲究全民社交,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社交资源!
社交——对于外向的人来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尤其是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是个千年难题或是一场心理灾难!为什么怕社交?为什么社交中不自信?为什么在对手面前不知所措?
想解开这三个问题,首先要从人的性格说起,性格分为内向、外向和中性,内向人的思维是内向型思维,他把关注的中心过多的放在了自己身上,比如:他在想,面对这次社交,我穿这身衣服合不合适?我这样说好不好?会不会让他不高兴?等等。而对对方的信息一知半解,这种不了解不透明就间接促成了对方是个巨大力量的存在,在巨大力量的威胁下,你不知道怎么出牌,紧张,不知所措……
如何才能改善这种尴尬局面呢?性格可以内向,但思维一定要外向,把关注的中心转移到对手身上,全方位的去分析对方:他从外地来,一定是坐飞机来的,步行没那么快,这个城市没听说他有亲戚朋友,那他到了会住酒店里,他大老远来和我交往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人真搞笑,袜子都穿倒了,走起路来是个罗圈腿……了解他了,他就不再神秘,他的那个巨大的神秘力量被打破了,现在的形势是由被动转化为了主动,并且理所当然的掌控了局面!希望能帮到你,对此话题感兴趣的网友,或有更好的主意请多多发言参与!
人际交往中没有自信,经常不知所措怎么办?一是多学习,让自己知识丰富,眼界开阔。还有就是,关注自我感受,就是内观,是忐忑不安,还是羞涩难挨?
或许你是过于看重对方了,把自己看的过于渺小了!也或许是怕自己不会说,不知怎么说,怕别人瞧不起等等,是自尊心太强的缘故,其实,每个人与人相处,都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应当学习做角色而不是自我。
一般交往中,是将自我放到一边,而用你的角色去与对方交流。如果你没有话题,那就听别人说话吧!因为更多喜欢表达的人,是需要听众的,你做一个好听众也是很受欢迎的!你也可以从他们说的话题里寻找自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
慢慢地,你就会很坦然面对一些人了,也能很快进入你想要进的团体中,进行正常交流,自信心也就逐步提升了!
不知所措源于没有经验。没有自信表现为做什么都说我不敢,我不行。
你的问题应该是社交缺乏经验而不知所措。没有人是天生的社交达人,社交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既然是技能,那么就有精进的方法。
我总结三点社交提升办法:高手学习,不断练习,摆正心态。
第一:和社交高手交流,学习社交方法,言谈举止。人家开场说什么,什么样的语态神态,交流用哪些的话题?如何激发别人说自己想听的内容?如何转移话题?当说到让自己不开心的内容如何恰当的反击或提醒?如何结束交流?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不说社交高手,一般的社交那都没有问题了。
第二,不断练习,多去和人聊天交流,坐公交坐飞机,随便哪里都可以聊。可以设置搭讪技巧:让别人帮个小忙,问个路,请人递个东西。接着就可以聊的开心了。生活中,多和朋友同事交流,经常一起吃个饭,聊天自然而然的。多经历就能总结经验了。
第三:摆正心态,记住无论任何聊天,都要保证自己开心才是成功的聊天。你没有任何义务取悦别人,去找话题。就算聊天中途想不起话题了,也不需要你尴尬,自然而然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聊天是个过程,有开始有结束很正常。当你不知所措时,换个话题,或者说句“该走了”“我去那边看看”自然而然结束话题就可以了。
希望对你有用。
你要明白的一点是,如果长期在这样的不自信的状态下,可能你在表达时会越来越的倾向表达出不是自己真实感受,真实想法东西。
不自信和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如果小时候自己的情感没有得到很好地呼应的话,是容易导致不自信的。
其实,很多人在婴幼儿时对妈妈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你饿了,然后妈妈说“来,宝宝,妈妈给你去做好吃的”;你不高兴了,“来,妈妈哄一哄你?”
如果妈妈很好地呼应了你的情感,我们就会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果妈妈没有,而是你要观察妈妈是不是高兴?是不是情绪稳定?如果她稳定高兴,那我就稍稍地表达一下自己。
如果她不稳定,我饿了也得假装忍着。我不高兴了,也要假装特别开心,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不会伤心。
当你第一次自己想要用勺子吃东西时,一拿起勺子,结果洒了一身。
妈妈看不下去了,“你怎么这么笨呢?唉呀,别弄了,我又得给你洗衣服,我喂你吧。”
妈妈这样说,让你觉得尝试新东西时犯错是不能接受的,会给妈妈惹麻烦。
你第一次系鞋带没系好,妈妈说,“马上要迟到了,怎么这么磨叽啊?我帮你穿。
你的尝试被打断一次又一次之后,自我效能就会出现问题,“我如果一旦去触碰一个我并不熟悉的新的事物,那么我就会惹麻烦。”
所以,不自信的人会固步自封,不敢尝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能完成已经熟悉的事情,还包括对自己没有从事过的事情的一种预估,这种对于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叫做自我效能。
你的尝试被打断一次又一次之后,自我效能就会出现问题,“我如果一旦去触碰一个我并不熟悉的新的事物,那么我就会惹麻烦。”
恩里克特说,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生存的我们就会形成一个虚假自体,真实的自己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真实的那一部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小,委屈和愤怒会占据我们的心,这种情感会伴随影响我们一生,长大后的个体就是极为不自信的。
现在呢,给你一些小建议:
允许自己真实表达
你的感受如果不允许被真实表达出来的话,就会转向对内攻击,慢慢的,你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真实感。
人最宝贵的就是真实感,因为真实感会让你感觉自己是特别有力量的。所以能真实表达的人才会自信。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被这个世界特别好的接受,那不妨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去重建你自己真实的存在。
(2)一定要和父母“分离”
安全感建构的过程中,分离是我们一生非常重要,贯穿我们全部人生的主要命题。
是否很好的分离代表着你能不能够去建立真正的自信。
我们要和父母、原生家庭逐渐开始精神上的分离,慢慢融入到这个社会,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状态,再达到完整的分离。
所谓的“我没办法,只能让父母、妻子丈夫好朋友来去帮助我”...这是一种自我合理化的过程。
每一个人都是以残缺的不完美的状态在这个世界当中存在的。所以,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于那个不完美的爸妈,那么请问你在哪里?你的力量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把所有问题都归结给他们,意味着你放弃了你自己的力量;如果你放弃了你自己的力量,自信又在哪里?
(3)要区分否定和投射
你得看清楚一个真相,不认同你的到底是别人还是你自己?
每个人都会出错,你要允许你不是神。
当别人给予一些建议,先判断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有成长空间,这种否定是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意见?
如果他说的对,但表达方式当你不舒服,这时你又要看自己有没有完成分离。你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否可以面对自己有不足的?
投射就是我们以为的,假想的别人对自己进行了否定,其实是自己内心对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先期的,对自己的否定设定。而这个设定,会在别人评价的时候,以你的感受来呈现出来。
这时你一定要学会区分否定和投射。
很多的否定可能未必是否定,而是内在对于自己不接纳不满意的一个投射。
如果一个评价导致你不自信,不是因为他人的评价消极,而是因为你内在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所以你会觉得处处是歧视,哪里都是嘲笑。
修炼,磨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