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孩子高效沟通的技巧呢?

做一个善于交流的家长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创造交流的机会以及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交流和沟通。

那么,真正的交流和沟通还需要哪些方面呢?通过以下几点:

1、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内容,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

2、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3、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的时候,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

4、注意孩子的反应和态度

现在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标,期待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有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诉,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以上分析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对你的孩子有所帮助。所以家长们不要只顾着工作,要多于孩子积极交流,密切沟通。想要了解很多育儿的朋友,记得关注我,谢谢!




和孩子沟通,要用孩子的语言。现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说事情。

给孩子可以解决问题的建议

比如昨晚,带儿子去朋友家里做客。儿子和朋友家的偶尔都想要买东西的游戏,都想拿假的钱币,可是谁也不认输,互相抢儿子赢了拿着钱币高兴的跑了,朋友家姑娘哇哇大哭。这时候朋友出面了,说,你有玩具,他有钱,让他来拿钱买玩具,钱就回来了。

就这样,儿子选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很开心的把钱给了小姑娘,这样俩孩子都开心了,也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些父母觉得等孩子懂事后再跟他“正儿八经”地交流也不迟。是的,两三岁的小朋友不告诉你幼儿园在发生什么好像无关紧要,但养成习惯了,14岁的儿子也不会告诉你他在干什么,而那时,你再来焦虑,就晚了。如果孩子从小愿意跟你说话,那么,有一天真的有“事”了,他也不会觉得告诉你事实有障碍,而在跟孩子经常性的问答之中,你的价值观也不知不觉地灌输给了他。

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和渠道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但做到之后,对你应付逐渐长大的孩子的各种问题,就提供了一个通道。

交流需要兴趣

有时你可能觉得跟孩子说话好难,问他一句,回答半句,或者干脆一个嗯。尝试一下,问问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你感兴趣的东西。讨论孩子熟悉而有愿望去探究的东西和事物,会让孩子觉得谈起来舒服,安全和愉快。你也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跟孩子交流的自信。

问他他喜欢什么样的游戏,问他中午在幼儿园吃了什么,问他最喜欢的歌,或者卡通人物。问他喜欢的书以及白天发生的某件事,比如今天被罚站了是为什么。

周末跟孩子玩电游或一起看一个碟,是我觉得他们跟我最亲近最一视同仁的时刻。我希望玩游戏或看他们喜欢的影片,会让我的孩子们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接受你,聆听你,而我自己可以与时俱进,以后也不至于被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觉得太落伍而不屑与我交流。

交流需要聆听

当你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专心地听;等他说完后,再给他你的反馈或你的故事。鼓励他问你问题:你知道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吗?

要让孩子跟你说话,首先需要你在场。孩子想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可能正忙着上网、打电话或做饭。但仍然,你可以俯下身来,问孩子:你想告诉我什么?给孩子完全的关注。或者,如果实在不能抽身,告诉他:等妈妈三分钟。三分钟之后,真的放下手里的事情,全心全意听孩子。孩子说的,也有价值。你如果真的相信,孩子就也会相信。

希望自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无所不谈。当他最需要倾诉时,能想到找你,而你也能及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不妨试试,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自己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模式。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6、孩子有情绪时,要先帮他消除不良情绪,再解决问题。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回忆当时的情况,此时家长的话不是越多越好,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家长要用90%的时间让孩子说事情的经过,了解他的心理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发泄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坚持对与错,而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动机,不要轻易下结论。

7、是规劝。当孩子发泄完情绪后,他的理智才回归本位,这时给他讲道理,他才听得进去。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老师扔粉笔头这个举动是不对,但你不能恨这个老师,更不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教的课,你想啊,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呢?




1、3-5岁左右宝宝

一个爱的抱抱说句宝宝我爱你你的抱抱会感觉超级超级超级幸福。

然后在对话中慢条斯理讲清道理,然后问句你觉得呢你是怎么想的呀。这句话很有必要。不要觉得宝宝小就不明白,这句话可以让你听见孩子的声音。在生气不理解孩子时,你会发现你听完孩子的话之后他们真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小天使了。

2、小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你要让他觉得你特别厉害,然后再沟通起来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说话他们会认真听的。试着话题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3、初中生

理解理解理解理解,我重复了这么多遍就知道理解有多重要了,人生观形成关键时刻,青春期,不要试图对他的生活指手画脚,多鼓励多表扬,潜移默化的引导。多利用以下句试,嗯你做的很好呀,但是你觉得这样会不会更完美一些呢。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

4、高中生

做朋友就好啦。

以上个人想法建议哦




为什么有些孩子听话,有些孩子不听话?如果我们简单地用听话与否来对孩子的品行优劣下定义,显然有点过于简单。这就像一个公司,一个缺少领导艺术的上司,见下属犯错就是一顿臭训,下属虽然不敢顶嘴,但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将错误的缘由推向其他人,从而导致员工之间出现矛盾,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转效率。

有领导艺术的上级是不会拿下级出气的。即使员工犯了错,作为上司,也会很艺术地与员工谈心,待双方彼此放下心里的戒备后,才开始言归正传,向员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做很容易让员工以积极的心态承认错误,并虚心接受上司的意见。问题解决了,还在员工心里留下好印像,何乐而不为呢?

家庭谈话艺术与公司的上下级谈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亲子关系就像上下级关系一样,处理得好,孩子就很听话,很容易与父母沟通;处理不好,孩子就会抵触,你说东,他偏向西。一旦出现这样的亲子关系,肯定是亲子交流出现了问题。

亲子沟通并非“我说你听”

除了正常的生活交流外,亲子之间并非是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沟通与交流,亲子沟通也远非“我说你听”那么简单。说与听之间有许多奥秘等着父母去学习与体会,如果孩子不愿意接纳父母的“说”,甚至拒绝交流,这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排斥情绪。此时的任何“说”对于孩子来讲都是无效的。即使孩子摄于父母的威严不敢反驳,但沟通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亲子沟通的步骤

许多家长总认为亲子沟通不就是“说”吗?至于“说些什么”,“怎么说”,那只是说话技巧问题。其实亲子沟通并非“说”字当头,其交流的第一步是情绪交流,也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第二步是动作交流,即父母通过肢体语言(抱抱或亲亲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最后才是语言交流,因此,“说”是最后一步。

孩子为什么不听父母“说”?

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是情绪上已经与父母对立。这时候,父母的发脾气、指责、抱怨、甚至漫骂只能强化孩子的对立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父母说得再有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有些家教严的家庭,孩子可能会表面服从,然而沟通的效果非常差。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立情绪

孩子毕竟小,他们的情绪和诉求难以琢磨。在不断变化的诉求当中,有些诉求合理,有些诉求不合理。孩子无法辨别,又不会与父母沟通。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时,对立情绪就会出现。

孩子的哭表达了怎样的诉求?

在婴儿期,由于孩子不会说话,往往以哭声来表达诉求。孩子一哭,父母就要积极查找原因,寻找“哭”的根源。婴儿哭可能是因为饿了,或者是不舒服,否则婴儿是不会哭的。

孩子会说话以后,如果不是极差的情绪,一般是不会哭的。如果孩子经常哭,说明亲子关系已经出现了问题。当孩子无法用正常的语言与家长沟通时,只能以哭的方式来达自己的诉求。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出现哭闹,父母应首先检查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太过严厉?或者规矩太多?或者言而无信?

孩子哭了该怎么办?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哭声很有“免疫力”,认为只要不去理孩子,哭一会就没事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无论是婴儿还是幼儿,孩子哭肯定是有缘由的。即使是一些喜欢任性耍横、无理取闹的孩子,也不能总是采取“冷出理”的办法来解决,沟通是必须的。至于沟通后孩子是否能理解,就看父母的沟通艺术了。

如何化解对立情绪?

要想让孩子信服,首先要化解孩子的对立情绪,然后再讲道理,孩子就会渐渐明白:“父母并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只是自己的诉求不合理而已。”与孩子沟通必须心平气和,必须真诚,拒绝孩子时不能发脾气,更不能编造各种谎言来哄骗孩子。因为谎言迟早会被识破,结果只能给今后的沟通增加难度。

孩子虽小,但也是人。他有人的智慧,有人的判断能力。虽然孩子的判断很简单,但只要父母说得不合理,孩子还是能判断出来的。父母希望被尊重,不被欺骗,孩子同样希望如此。当父母解决了尊重与被尊重的问题时,亲子沟通自然会顺畅许多。只要父母能在坚持原则、坚持底线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还怕亲子交流不顺畅吗?




家长和孩子沟通是很关键的,但怎么能让孩子知道这个道理更重要,那怎么沟通才好呢,说说我的看法吧。

一,家长要先知道需要和孩子沟通什么?

二,家长需要知道问题的严重或后果。

三,沟通可以使用自我替代法,让孩子想一想处于那件事会怎么样?

四,家长还可以通过讲个故事或例子来说明让孩子懂。

五,通过看相关的视频来发现问题。

六,通过老师同学帮我解决。

可以说方法很多,注意沟通的态度,一切都会解决的。




很多家长光顾着为工作忙碌,一不留意就忽略了孩子,孩子每天都是在各种培训班学校里面度过,似乎每天父母孩子最多的交流就是学习,作业做了没,饭吃完了没,洗澡了没。

不知不觉间造成亲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那么,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怎么办呢?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语气

这个非常重要,很多家长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这些负面的词汇就直接冒出来了。

很多家长总是跟孩子这样说话“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孩子会觉得在父母面前,自己没有一点选择的余地,只能是老老实实听父母的指令,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就仅限于此。

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命令,指令,强制性的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

孩子喜欢轻松的聊天的形式,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或者在平时的家庭交流游玩过程中,慢慢的灌输;

还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慢慢懂得一点故事当中的道理;还可以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游戏的时候是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交流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父母有时候讲了很多,但是孩子根本不懂那些大道理,所以这样的交流是无效的,甚至孩子还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就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教育孩子,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注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候父母讲一大堆大道理孩子根本就不懂,父母越说越生气,还会觉得孩子不听话。

比如有的家长喜欢在饭桌上,边吃饭边教育孩子,孩子会觉得一点胃口都没有,不愿意继续听下去,也不愿意继续吃饭了。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出现以上的情况,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的促进亲子关系。

以上回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

2.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

3.教孩子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

4.讲话的出发点要积极——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

5.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威胁——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

6.珍惜每一个机会——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

7.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

8.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一场表演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摆脱武力威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微博],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其实你跟孩子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跟自己交流。正确的亲子交流方式,也是你自己同自己的内在小孩的交流方式。

假设,你童年有一个较为严厉的父亲,他对你总是比较命令式、呵斥式的沟通,让你的内在小孩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紧张、焦虑、有几分战战兢兢,不敢懈怠,那么你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自我要求比较苛刻,对人有几分挑剔,完美主义要求别人和自己的大人。那么此时你和孩子的交流呢?你可能会重视孩子趋向完美,做得比较好的那一面,但是对于孩子没有做到的,做不好的面,显得同样有一些严厉、有一些不接纳。是的,你同你内在小孩的交流方式,影响到你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了。

除非你花一些时间,同自己内在的小孩进行互动,觉知到TA的内心世界。TA也许更愿意按照自己本来的心来生活,而不是总是服从权威、服从命令,TA也许需要大人对他更换位思考一些,多给TA一些空间,一些时间来成长,多付出一些耐性。

有不少人面临亲子交流的问题,很多可能是因为自己童年就面临和父母之间亲子交流的困惑。TA的父母对TA也不是很正确的交流方式,比如无故打骂、呵斥,以己律人等。TA在童年可能受了一些伤,带着伤口来教育自己的孩子,TA很可能变得有些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又制造了新的伤口。TA会发现,孩子并不听他的,叛逆,拖延,反抗等等。

那么,正确的亲子交流方式,要先从觉察开始。从现在开始,你不要试图管教孩子,而只是去观察孩子,贴近TA的需要去看看,TA最想做什么,喜欢什么,TA的生命节律如何,TA最喜欢的对待方式如何?当然孩子会有一些所谓的坏脾气,比如懒惰、赖床、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等,但你都不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继续观察孩子,甚至看到孩子内心的情绪变化是什么,心理需求是什么。

然后下一步,就是去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做出一些回应。比如告诉TA:“哦,你叛逆父母,原来是为了让自己更被我们注意到,希望自己是重要的,是吗?”“你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需要,我们应该看到。”“你想尝试更有趣的作业,而不是完成那些枯燥的作业,这样你会更开心一些,是吗?”

尝试从心灵层面跟孩子进行互动,而不是扼杀TA的天性、TA的心灵需要。也许孩子会回应你TA的真实心理需求,那么下一步,当你成了TA心灵的聆听者,TA情绪上就放松多了,就会减少反抗,跟着你来了。

当孩子做对一些事情时,尝试跟孩子沟通,强化TA的好习惯,而忽视TA做得不好的方面。不断鼓励TA重复那些好习惯,比如收拾房间、认真阅读、努力完成作业、重视个人卫生等。你可以采用小奖励的方法,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不断强化TA做好事情的内部动机,而非外部动机。




孩子与父母一直是并行、交错成长的,这样的关系才是正确的亲子关系。

第一种沟通:有效的聆听比所谓的经验重要;

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最难做到的是“聆听”,最容易犯错误的是“说教”。

“说教”究其根源,源自父母的经验。父母的经验究竟重要不重要?

重要!是因为关键时刻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少遇挫折。

不重要!是因为父母终究是无法阻挡孩子前进的道路,哪怕是荆棘密布,父母也无法替代孩子的脚步。

所以,父母还是不要纠结于经验值重要与否。关键在于,孩子听否。愿意听的时候,经验是无价之宝;不愿意听的时候,经验就是唠叨与无稽之谈。

那么父母不妨放下自己的经验,去认真的“聆听”孩子。听他们的想法,若行之有效,就鼓励他们放手一搏,年少时,努力的过程、探索的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

听他们的想法,若幼稚经不起推敲,也不要急于纠正或者否定。有些路必须亲自走了才知道是否行得通;有些错误也必须自己“埋单”后才会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都不会随便成功!

听他们的想法,若本身就是错误的,不妨和孩子一起进行深度推敲。航行离不开灯塔,父母如果有灯塔的高度,还会发愁孩子这艘小船在汪洋里迷失方向吗?

第二种沟通:中肯的建议比无谓的夸奖重要;

越来越多的父母纠结于“赏识教育”,片面的理解为孩子只能夸,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却忽略了“夸”的前提:要做到言之有物的夸奖而非泛泛的伸出大拇指;持续的夸奖鼓励胜过一时心血来潮的表扬。

很多时候,孩子更需要我们的意见。但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建议。

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做专家。因为专家不是爸爸妈妈。孩子需要有着喜怒哀乐可以一起分享、分担的父母,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的指导、指挥。

一场激烈的争辩赛更能有效引导孩子往父母设定的方向走;而一个有趣的场景游戏更能缓解孩子身心的压力释放愉悦的氛围;甚至父母需要孩子帮助的时候,往往是孩子成长最迅速的时候!

第三种沟通:真诚的交流比一味夸夸其谈重要。

父母在认真的研究孩子,但还要分出精力与时间来面对工作压力、人事关系、生活压力等等。其实孩子也在研究父母,而且年龄越小,就越无时无刻。

孩子是世界上最通透的高等生物,他们纯洁的眼睛完全可以正确判断父母的想法做法。

孩子也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高等生物,他们幼小的心灵完全清楚父母对自己做事的底线与规则,并懂得不断的触碰这些规则,企图可以有所突破。

所以,放弃我们的一些言不由衷,放弃我们的一些夸夸其谈,放弃我们的一些准则规则,摘下我们成人世界的“眼镜”,认真的和孩子交流沟通,用真诚的心,用爱的耐心!

有些交流不见得是语言,更多是肢体与心灵。一起出游,一起淋雨,一起奔跑,一起拥有小秘密,都会让孩子与父母越来越近;感觉孩子累了,就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温暖的怀抱,胜过千百遍的问:你累了吧,你怎么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不能和他一般见识。我们要试着从小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跟他生气,不跟他发火,很小孩子相处要放低自己。

跟孩子相处,要保持一颗童心,去说小孩子懂得话,不要讨论他不懂得事情,他不懂自然也不感兴趣。当你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时,你要试着走进他的世界,找到他喜欢的,才能和他产生共鸣。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把他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当孩子逐渐长大,这点显得尤其重要。孩子进去青春期,叛逆随之而来,我们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并适当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的支持他,在他遇到失败的时候要鼓励他,成功了要立刻表扬他,让他感受到成功和你对他的肯定。




原始地址:/jingpin/5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