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玩耍或者外出时,家长随时都要跟着。
这个问题行为,我们可以从认知理解中的基本的安全指令和人物分辨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针对训练:
基本的安全指令训练:
1.过来
呼唤孩子,孩子没有反应,继续跟着陌生人走,那么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在妈妈叫她“过来”的时候,回到妈妈的面前来。
具体操作:让孩子和我们面对面,家长试着发指令:“过来。”,这个时候,孩子大概率是站着不动,我们就伸手将他拉过来,让他站在我们面前,然后,奖励强化他,一直练到他在听到指令后,可以自己走过来为止。
初级阶段结束之后,家长们可以拉大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按发指令—完成—奖励这样的回合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在玩东西或者做其他事情,没有看着家长的时候,听到家长发出的“过来”指令,自己走到家长身边。
2.“跟我走”
这个就是指令“走”的意思,我们要让孩子听见家长发了指令“跟我走”后,能回到家长身旁一起走,而不是跟着其他人走,或者没有目的地乱跑乱跳。
具体操作:“跟我走”训练基本步骤和前面“过来”差不多,主要是情景模拟不一样,家长和孩子要处于同一站位,两个人并排站着,发指令后,拉着孩子走路,一开始不用走很远,后面逐渐拉开距离。
3.“停下”
孩子在行走的过程中,家长说“停下”,孩子就能在听到后停下来,这个指令可以和“跟我走”结合在一起训练,组合成连贯的制定动作为佳。
人物分辨训练:
有的自闭症孩子无法辨别陌生人和家人熟悉人的面孔,看见妈妈无兴奋,如同看到陌生人感觉一样的情况很多。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先接受性的对身边的熟悉的家人进行认识。
比如,我们可以用传送物品的方式进行训练,采用“分解式操作教学法”,将孩子对人物的认识分解成小的步骤。
1、让孩子给妈妈传送物品;
我们设置一个送纸巾的任务,让孩子由近到远,把纸巾拿给妈妈,送的过程中,妈妈的位置要是固定的,对孩子给出指令:“把纸巾拿给妈妈。”等孩子达到要求了之后,妈妈可以开始走动,锻炼孩子视觉巡视寻找的能力,当孩子可以找到妈妈的时候,妈妈立即指着自己的脸告诉孩子“给妈妈”,加深孩子对自己的认识。
后期将妈妈这个主体换成爸爸、老师等熟悉的人,增加孩子对于身边人的认识,方便下一步训练的展开。
2、在两个人当中,给指定的人传送物品;(不一定是要认识的人,不太认识的人也可以,主要是培养孩子分辨出谁是熟悉的那个人)
这个阶段的训练也是由近到远的距离练习,其中两个人当中要有一个已经建立基础认识的人,如:妈妈和另一个人坐在一起,对孩子说:“把纸巾拿给妈妈。”,训练还是由近到远的距离,注意指令一定都是给妈妈,当孩子将东西送到妈妈手里时,妈妈立即自己的脸告诉孩子:“纸巾给妈妈。”加深孩子对妈妈的印象。
3、在三个人当中给固定的人传送物品;
这个阶段的练习也是由近到远的方式三个人中找到妈妈,把纸巾给妈妈,这个阶段的练习,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位置,帮助孩子加强认识。
这个过程要多和其他参与者调换位置,直到孩子能真正的在三位参与者找到妈妈,这个时候,不要忘记指着妈妈告诉孩子,此时可以加上表达认知引导孩子叫出妈妈;
4、在多人当中给固定的人传送物品
这个训练就是真正考验孩子的视觉巡视、观察、辨别等能力了,孩子如果能在多人当中找到妈妈了,说明孩子对妈妈的面部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也说明孩子对妈妈这个称呼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
这个时候加上问话练习,比如:孩子把东西递给妈妈的时候,妈妈可以对孩子提问:“你把纸巾给谁了?”引导孩子回答正确答案“妈妈”,深化孩子的理解。
以此类推,让孩子由易到难来分辨周围熟悉的人,注意在训练中,家长要及时夸奖孩子的正确语言和正确动作,保持耐心,恒心。
必须送相关培训机构训练一下,增加理解,学会听指令
多陪陪他,多带他出去旅游旅游
先找到孩子乱跑的原因,然后再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当孩子无聊时候他就喜欢乱跑。还有就是尽力释放孩子天性,但是也要培养他的规则意识。事先告诉他遵守规则补乱跑回得到什么奖励,遵守时间越长,奖励越多,而且一定要及时兑现,这样才会慢慢改善。
谢邀!从专业这角度说的话,给你推荐一次义诊的活动信息,义诊机会挺难得的,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您可以看下内容,报名。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同普通的孩子一样,拥有可爱的面孔、闪亮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然而他们不善言谈、不易被别人理解、常与孤独为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独享”属于自己的一份安静。调查数据表明部分成年后的自闭症患者,智力、感知、思维都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却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因此,自闭症康复问题就成为了“星宝”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星星的孩子”点盏灯,照亮他们回到温暖世界的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将于2018年4月至12月(持续进行)举办以“有爱我们都不孤独”为主题的大型自闭症儿童义诊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多位儿科精神领域的专家,顾泊美、孙黎、杨莉、贾军朴、刘豫鑫、刘春阳、马扬、张晚霞、魏庄等轮班亲临活动现场,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义诊服务。
自闭症康复过程涉及多个学科。本次联合诊疗模式突破了传统自闭症的诊疗流程反复、单一、平台分化局限,实现了为自闭症儿童的全流程诊治:从诊断、测评、行为分析、干预计划延伸至康复医学,汇聚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力量、医学技术与测评资源力量,多学科协作、优势互补。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长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其他发育迟缓的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问题,本次义诊活动将免费为自闭症患者进行临床的诊断、行为分析、专业的测评,首批患儿可免费到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进行专业的行为分析及试课评估。通过检查数据有助于研究分析患儿自闭症的个性化发病机制,为日后系统康复和干预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8日(星期日)09:00-12:00。
活动地点:北京市房山区长阳街道办事处祥云街5号院4号楼(长阳路)。
义诊专家:北京儿童医院知名专家、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
诊疗范围: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ADHD。
专家指出:
在婴幼儿期,“追物不追人”是自闭症儿童最典型的症状。曾经一位6个月就被疑似自闭症的患儿。这位患儿的妈妈是一位医生,她发现自己的宝宝对玩具和其他物体的声音都有积极反馈,唯独对妈妈等亲人的声音没有反应。通过在线问诊平台,这位身在福建妈妈给医生发了一段孩子的视频,经过视频分析和家长的沟通,确诊其有自闭症的症状。
可喜的是,通过有效持续的干预训练,这位已经1岁半的自闭症患儿已经和妈妈有了明显的互动,“不像以前,叫他很多遍,孩子都没有反应,现在孩子已经有了少量主动语言,眼光对视增强了,回应妈妈的频率和对妈妈的依恋都多了。”专家告诉记者,大部分自闭症患儿的语言功能发育都会延迟,很多孤独症患儿两三岁都不会说话。自闭症的发病年纪在3岁之前,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一岁左右便有了蛛丝马迹,两岁左右开始有明显症状。对于孤独症的干预,专家明确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不容忽视。
“正常孩子从3个月开始就显示出对抚养人的关注,18个月的时候便很愿意和熟悉的周围人进行交流互动。而自闭症患儿则一般不会对周围的亲朋好友表现出兴趣,眼神交流偏少,呼叫名字很难有眼光对视及应答,这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几点。”4月7日,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主办的自闭症临床与研究最新进展国际研讨会上,华盛顿大学自闭症中心临床服务主任杰西卡·格林森(JessicaGreenson)教授也对如何区分自闭症孩子给出了建议。
杰西卡·格林森进一步指出,有的自闭症患儿会表现出一些刻板的行为,比如反复地重复某句话,行为上则是类似不停地原地转圈等机械化的行为;更早期的孩子则会在玩玩具时,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拿到一个汽车只会推来推去、开门关门等。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家长的“病耻感”
目前对于自闭症的诊断,没有仪器设备和生化指标,只能通过临床大夫对孩子的行为观察及一些量表的填写来确认。然而,由于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会专门在填写量表时给出错误信息,“这给临床诊断自闭症和干预训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诊断的错误会延误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干预期,也会对干预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这对孩子包括整个家庭是不可逆的。一项有3581份有效调查问卷、涵盖全国30个省份的中国自闭症家庭需求报告显示,52.4%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有一人放弃职业专门照看孩子,而在这些家庭中,离婚比例高达16.9%。
有一些妈妈是悄悄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孩子的爷爷奶奶,包括爸爸,都不承认孩子有病;有的甚至能直接在诊室里吵起来。然而,家长的健康是保证孩子进步的重要因素,专家指出,不仅需要家长有健康的体质,更需要保持心理上的绝对健康;和睦的家庭氛围和牢固的婚姻基础是保证孩子干预训练的重要条件。
自闭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家族亲属中有自闭症患者,或者已经有一个自闭症患儿的夫妻,如果接下来有生育孩子的计划,就应该高度注意新生儿的早期发育。
对于自闭症的治疗干预训练,专家表示,临床中很少用药,大多以行为干预训练为主。至于现在市面上那些宣称可以治疗自闭症康复机构,并许诺高治疗率的药品、针剂,专家建议家长谨慎选用,用药不当,会对自闭症患者,尤其是那些婴幼儿患者,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
在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一位自闭症妈妈曾说,希望我能比孩子多活一天,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别的家庭是悲剧的,而对自闭症家庭来说则成为一种梦想和心愿。
该如何减少自闭症家庭的这种绝望和悲凉?在现有医疗技术条件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或许是公认的优选了。
小孩子都这样,跟好就行。要做到小孩永远都在视线里就对了。
4岁啊!可以上学了,让他学会独立。
你的点赞我的动力
必须送相关培训机构训练一下,增加理解,学会听指令
你好,感谢邀请,我是从业6年的儿童康复治疗师,你这样描述的话也不好说怎么去干预。首先你家孩子是高能自闭还是低能自闭?到处跑是有组织计划性的还是无目的性的?到处跑的原因是前庭需求还是本体感觉寻求等都会造成孩子到处跑。建议去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干预。
哪里?
有意愿治疗的话,可关注我,教您具体的方法。
他需要你和家人付出更多的耐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必须每天做感统,最好交给专业感统老师,这是我切身深深体会。我儿子以前到处乱跑,上幼儿园1分钟都坐不住,后来在一家机构,由老师上感统,上了几个月后,可以坐一整堂课,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有些机构上感统孩子可以由家长带也可以由老师带,有些机构只能老师带,家长不能进感统室。最好选择后者。